委蛇乃是此間主宴之人,一面聽著眾人說話,一面也是在照顧篝火上的肉和酒,一下子見得那佛光升起隨即消弭,也是叫他瞬間炸毛,一把扯了鳳鸞和文狸在自己身後,仰頭就是伸長脖子,亮出獠牙,吐出紅信,瞪大豎眼,狠狠朝著西北方向示威。

然而委蛇的這般舉動,雖是看上去十分威猛和仗義,一旁的望舒和嘉月,連帶著陰康都是看得清楚,卻是委蛇的舉動,乃是在佛光完全消失時候才做出,又是沒有絲毫氣勢外放,甚至他本人的身體,都是有些僵直,很有“外強中乾”之感,完全就是一副給自己人出出氣的空架子,並無挑釁之意。

這倒是也怪不得委蛇這般,卻是一眾妖族,對於佛門一方的神通,都是天生本能地感到畏懼,無論是多高的修為,一見到佛門的力量,妖族多少都是有些難以自持的,卻是與人品勇氣無關。能夠挺身護住鳳鸞和文狸,已經是顯得委蛇很了不起了。

當年準提道人走上山來,不過是一具法理化身,就嚇得委蛇等幾位妖王,一個個顯出本相,露出獸性,用憤怒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便是因為這個道理。其實當時的準提道人,不過是要來分潤巍寶山的氣數,來意祥和,並無殺機,又是根本不曾將幾隻小妖放在眼裡,一切注意力都在三清天尊之上,只是法理之身波動餘威,就叫妖王們難以自持,也是可見一斑的。

那佛光一時閃過的瞬間,望舒也是著實被嚇了一跳,卻是鳳鸞想說未說的部分,大概就是“闡教門人投入佛門,引入了清規戒律”這一句,卻是以阿彌陀佛開闢極樂淨土為根本的大乘佛法,原本是不限制僧人吃葷的,乃是後來釋迦摩尼成佛之後,佛門才逐漸有了諸多戒律,到得梁武帝時登峰造極,成就了今時今日的諸多戒律。

原本這種話語,的確是不合適有修為道行的人物說出,卻是神佛大能,都有冥冥感應,一旦被提及名號,心中自能生出覺察來;凡俗修為薄弱,不怎麼受到大能關注,可修士高人,便是多少要積些口德,不該隨意談論神佛之流。

然而此間西南蠻荒之地,天地法理乃是以道門一方引導,就算是如今大理國君篤信佛教,巍寶山與羊苴咩城之間也有上百里的距離,沒理由會有佛光在離此不到幾十裡的地方驟然升起。

心中疑惑之下,望舒也是轉頭看向委蛇道:“委蛇大哥,那佛光來自何處?”

委蛇這會兒也是放鬆了下來,瞪了鳳鸞一眼之後,便也就做無事一般,繼續烹飪,一時聽得望舒這般發問,隨口答道:“你小子是離開的時間太久了,數百年間所發生的變化,知道得不是十分清楚。卻是在那蒙化城西北方向,龍玗圖山之巔,立有佛門雲隱寺所在。其中供奉密宗顯宗,諸神諸佛,更有五百羅漢,一應俱全,是為佛門在南詔的聖地,與羊苴咩城旁的崇聖寺齊名。”

委蛇這麼一說,望舒也是想起來,自己之前似乎的確是聽靈均老道說起過此事,只是當時並未上心,時間又是太久,一時不曾回憶起來。雖然說作為古神之軀,望舒本身不會遺忘任何事情,然而一切記憶,並不是隨時隨地都全部擺在他的面前,還是需要他自己的回憶,才能清晰浮現出來。

嘉月也是在一旁開口道:“當年準提道人上山,三清天尊曾借師父之口,與祂達成協議,卻是巍寶山歸我道門所有,佛門將在南詔後期大興,得龍玗圖山氣數,才說服準提道人止步。聖人之間的約定,說出口便是法理,那雲隱寺如今的規模,不比熊道長辛苦經營的巍寶山差上許多。”

聽著嘉月這般說,望舒也是一時拔高意識,藉著月光,觀察到了雲隱寺的場景,果見其中廟宇眾多,連成一片,以釋迦摩尼如來為尊,觀世音菩薩在旁,同時倒也有太上老君之像,只是不在正殿主位。而在一旁偏殿之中,的確也有委蛇所說的五百羅漢神像,卻是個個神情不同,看得出著實受了香火供奉,諸位神佛塑像,已經受到本尊相力加持,佛光隱隱,很是昌盛。

先前鳳鸞失言,提及闡教大能者,想來就是原本元始天尊坐下的慈航道人,如今大乘佛教之中的觀世音菩薩顯出神威來,微微提醒,以示警戒,倒也沒有什麼惡意,只是嚇了幾人一跳而已。歸根到底,始終還是三清觀中,三清法理之身屹立不倒,自從那年南詔王隆順率密宗僧侶尋釁未果之後,三清法理就一直留存此間,再不曾離去。

有三清法理神像在此,大乘佛教諸佛自然就不能瀰漫神力進入此間,卻是大乘佛教之主,釋迦摩尼如來,也是通天教主座下弟子,受太上老君化胡為佛的多寶道人。整個大乘佛教之中,要緊那幾位都是原本的三清弟子,師道尊嚴尚存,聖人不容挑釁,鳳鸞自是無礙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通了此節,望舒也就收回了意識,輕聲笑了笑,對鳳鸞說道:“無妨,我等在此,你放心就是。”

鳳鸞驚魂未定,自是點頭,眾人卻是想起當日隆順上山,秉承釋迦摩尼如來、觀音、文殊和普賢三位菩薩神力加持的佛兵蜈蚣,在望舒玉刀之中的聖人力量面前,也是不堪一擊,便也盡皆安心許多,只是不敢再妄自議論神佛,又是一個個埋頭吃喝。

望舒自己始終是古神記憶在身,倒也曉得那幾位都不是自己所能招惹,卻是他作為古神,最巔峰的時期也不過是能與天仙之上的金仙相比,面對闡教十二金仙之中的佼佼者,和截教四大弟子之首,還是力有不逮,不敢隨意冒犯,寧願避免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心念至此,望舒一時又是想到,當年封神戰中,所冊封的一眾人道正神,如今都已經迷失在了天道之中,化身為大道的一部分,失去了自我;卻不知未入封神榜,而是身投西方教,如今的一眾佛祖菩薩,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狀態?

然而這種問題,已經不是望舒和嘉月,甚至東王公和西王母這樣的古神所能知曉並理解的了,卻是道門的天庭,乃是亙古自有,掌握天地間諸多權柄和規則之處,封神之戰,不過是冊封人道正神,替代原本古神,至於天庭的存在,本質並不曾發生變化。

而封神戰中,未入封神榜中,被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渡往西方的三清紅塵客,卻是在極樂淨土之中離地成佛。那極樂世界,原是西方教兩位聖人的成道根基,宏願所在,其存在的形式和意義,都與天界不同,牽涉聖人之事,就不是古神們所能干涉的了。

此番天地之間,末法浩劫降臨,破滅人間一切道統,卻是佛道兩家,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三清天尊的道統是道統,西方二聖的道統也是道統,從最開始準提道人爭取巍寶山氣數一事上,就足以看出佛門在此事之中,也不像他們表面上的這般平和淡定。

如今人世之間,所存在的,超越尋常凡俗力量極限的大能者,望舒他們師兄妹三人,就是連呂道長,都尚不曾擁有足以匹敵一個完整古神的力量。諸多古神,存身天界,處處受到天地之間的法理限制;一眾佛陀菩薩,卻是在極樂世界之中,不受天地法理限制,若是能夠請動祂們降臨,與他們一道聯手,別說是什麼上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聖人,想要對付兩家,只怕都要費些功夫才行。

不過望舒雖然有這種想法,卻也懂得“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道理,乃是一眾神佛,其本身的存在都是成迷,又是雖然之前,釋迦摩尼如來對望舒表現出了極大的善意,卻也不能因此就認為對方會在末法浩劫之中出手。如今靈均老道已經從凡俗武道入手,開始團結佛道兩家的力量,若是真有神佛插手此事,也要等靈均老道那邊有了結果才行。

見望舒一時陷入沉思,嘉月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思路考慮,原是他們兩個在作為古神的時期,同為西王母的屬神,彼此之間十分瞭解,說是心意相通也不為過。一時間,望舒的心底就是響起了嘉月的聲音,道:“我在西崑崙山,曾見神佛顯聖,祂們如今的狀態,與西王母也相差不多,甚至還有不如。‘存在’本身,就要依託於天地世界,一旦降臨,無論是真身還是投影,都會受到約束限制。”

望舒聽得嘉月傳音,一時便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千餘年前,徐福昇仙之時,東王公和西王母都在天界之中,擁有絕對的自由和完整的權柄,神通廣大到足以與聖人合力,瞞天過海,並未受到什麼影響。然

而千年過去,兩位古神都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約束和限制,以東華帝君轉世為呂道長,避開某些約束的東王公,本身都是處於一個很不好說的狀態;那麼瑤池金母不能轉世,西王母的情況便是更為嚴峻一些。

兩位象徵陰陽的古神尚且如此,一眾神佛的情況只怕只會更差,卻是望舒一時間也是回想起來,無論是當年皮羅閣駕崩,還是女媧陵前自己遭到偷襲,釋迦摩尼如來兩次顯身出手,似乎都不是完整的巔峰實力。

一時間,望舒也是點點頭,臉上卻是愈發凝重,只與委蛇等人飲酒,再不說起有關神佛的事情。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