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道人別的好處不說,這講經論道起來,著實是要比一般修成神通的高人都要明白許多,又是滔滔不絕,每一句話都能啟發望舒的思想,叫他有些新的想法。原本只是一個模糊構思的神通,在熊道人和望舒的討論之中,逐漸變得透徹而細緻,既有了理論的支撐,又有了實踐的手段。

從某種角度來說,神通法術本身,來自於玄妙無窮的道理,愈發高深的道理,就能夠支撐起越強大的法術來。然而當法術修行到一定程度,卻會反過來印象修士對大道的理解,可以說是“一葉障目”,也可也說是佛門所謂的“知見障”。歸根到底,這是因為天道無窮,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便是這等道理了。

正常情況下,修士的修為和道行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其本身對於天道的解析和理解便會放慢許多,卻是神通多種,天道浩渺無窮,有些神通法術的存在,本身是與已知或者未知的天道衝突的。一旦大能修士,強行理解領悟某些與自身修行體系違背的道理,就很可能引發對自己的懷疑,嚴重的甚至還會造成法力的失控,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故而諸多祖師級別的大能修士,其本身的道理也算是高深玄妙,卻又都是少了一分靈動和天馬行空,處處謹慎,以至於進展較慢,古往今來,昇仙之難,也有這一個原因在其中。而天道浩渺無窮,探究天道的過程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錯誤,唯有放開思想,才能勇於試錯,在一次次的失望和振奮之中,找到所求的真理。

熊道人因著不修神通法術,故而在探究道理的時候沒有太多忌諱,尋常天馬行空不說,又是敢於懷疑和思考。當年未被逐出門派之時,熊道人便是出了名的難纏人物,卻是他對經文典籍的理解,一日之內都可以發生幾次變化,常人跟他討論起來,完全跟不上他的思路,又是受限於自身所修行的神通體系,不敢與他深談,往往都是得了一個錯誤的皮毛,便再不敢聽他講述正確的道理。

照理來說,不修行神通法術的凡俗,是不可能證得長生之道的,卻是壽元短暫,區區百餘年時光,即使有再高的天賦,也很難在鑽研道理上有什麼太深刻的見解。然而熊道人卻是因為機緣巧合,不修神通,卻得長生,歲月漫長,給了他鑽研道理的一切必要條件,使得他這些年來,在道德理論上愈發走得遠了,即使是靈均老道這樣的道門高人,以及望舒這樣先天而生的古神,面對熊道人的理論,都是會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來。

從某種角度上說,末法浩劫,是要破滅人道道統;那麼熊道人本身的存在,就是這種道統的體現和具現。歸根到底,一眾修士高人,古神聖人,幾多算計,千年暗藏,就是為了保護熊道人這樣的存在。到得最終,就算是浩劫降臨,大能隕落,只要熊道人這樣的人物能夠存活下來,人道薪火,就是不會斷絕的。

這等道理,望舒在回到西南蠻荒之前,原是很模糊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為了什麼而奮鬥;然而回到巍寶山之後,看到上山的一眾道士,在熊道人的引領之下,學習典籍,研修道理,心境平和,不貪不爭,著實是叫望舒心中感慨,又是隱約曉得熊道人所作所為,乃是最正確不過,卻是在保留道統傳承的同時,從根源上避開了浩劫爆發的因果。

如果從一開始,道門便是按照熊道人如今的方式傳承下來,或許最初的浩劫,根本就不會發生,也說不定。

整整一日的論道之後,望舒心滿意足,誠心誠意感謝了熊道人的點撥和指點,以師禮待之,親自侍奉熊道人回房歇息之後,才自己一個人走出三清觀的大門,卻見委蛇等人連同嘉月,正在三清觀前的空地之上,攏起篝火,烤肉飲酒。

滿頭冷汗冒出,望舒也是走上前去,對嘉月說道:“師妹,再怎麼說,三清觀也是道家正統,南詔道統起源,供奉三清天尊的所在。你們這般招搖,在此吃肉飲酒,似乎不太好吧?”

嘉月笑嘻嘻往望舒嘴裡塞了塊肉,說道:“我還以為,你與熊道人要徹夜長談了,看來始終你還知道分寸,曉得他血肉之軀,經不住這般耗損。道家正統也好,道統起源也罷,這裡不過是一塊空地,本質上與庖廚所在並無不同;在煙火庖廚中也好,在三清觀前也罷,就是搬進去在三清天尊面前,又有什麼區別?”

望舒一瞪眼,也是無奈坐下,知道要論嘴皮子上的功夫,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是嘉月的對手,若是說得太多,搞不好還會被她左右了心智,迷迷糊糊認可了她,卻是得不償失。知道嘉月厲害,望舒自然也是閉嘴,又見委蛇等人,根本就沒有留意他與嘉月的對話,只是不住給他遞肉遞酒,招呼他吃喝自便。

嘉月卻是意猶未盡,眼見望舒不回答,自己卻還是繼續說道:“虛空是一般的,宙光也是一般的,天地間任何地方,都是一般無二的。所謂的環境,所謂的地位,不過是有情眾生,強加於天地方圓的外物虛名,這等虛名,對天地來說,本是無關緊要的。或許你在崑崙山洞天,弄出這般喧囂的場景來,的確會引得其中主人西王母的不滿;然而此間三清天尊,無為而無不為,既不受虛名所累,也不受言語行為的喧鬧,既不能被詆譭,也不能被褻瀆,自是不在乎此事的。”

原想著自己忍讓一步,卻是沒想到嘉月這般得寸進尺,望舒一時也是被她氣得好笑,說道:“你這些道理,都是似是而非,兩般皆猶可的。若是要思辨道理,我這就去請熊道長起身來與你浪費唇舌。然而就算你說得有理,也要考慮這山中還有諸多凡俗道士。師父與熊道人平輩,那些凡俗道士也算是你我同輩晚輩之人,人家清心寡慾,嚴守戒律,我等卻在這裡破戒施為,怕是不妥!”

嘉月聽得望舒的語氣之中,已經有了些許抬槓拌嘴的意思,一時也是笑了一聲,說道:“好師弟,你要這般說,我便與你說說這理。茹素禁酒的戒律,原是這些年來才有的,你我入道之時,卻是從不曾受得這般束縛。秉承戒律入門的道士,自然是要嚴守這等規矩;像是你我這般,卻是不該受繁瑣戒律約束。你若是要用新出的戒律,束縛在之前的道士身上,只怕一眾高人,誰也落不得乾淨哩!”

生怕兩人在這裡吵起來,陰康連忙插嘴,對望舒道道:“你如今是見識了,嘉月妹子這張嘴,的確是能殺人的。與誰說論不好,你非要招惹她。不過話說回來,誠如嘉月妹子所說,早些年的道士是不受太多戒律束縛的,可我也曾聽老祖宗說過,道門有一支,乃是自古以來,就受到極為嚴肅的戒律約束的。”

望舒曉得這是陰康為自己解圍,也知道要是再說下去,自己在口舌上只怕是贏不了自家師妹,便也的確閉嘴,再不多說。嘉月聽得陰康這般說,卻是忍不住賣弄起來,道:“陰康大哥,你許是記錯了。要說上古修士,的確有一教戒律森嚴,然而那會子還沒有道門一說,自不能算是道門分支了。”

陰康見嘉月總算是挪開了話頭,心中暗喜,想到再厲害的唇舌,在刻意算計的心機之下,倒也算不得什麼,又是連忙給吃得滿嘴流油的文狸使眼色,便聽文狸說道:“我年紀小,不知道哩!是哪一門道統,這般害人?要是不然我得享口腹之慾,修行又有什麼意思!”

文狸的少年模樣,一直是受到諸多女性喜歡和疼愛的,饒是嘉月和鳳鸞這樣見多識廣的,也不忍無事他的“天真”,便聽嘉月說道:“三清聖人之中,玉虛宮元始天尊一脈,便是封神戰中的闡教,是有著著實嚴格的戒律的。傳聞闡教一支,講究清心寡慾,無欲無求的平和,卻是對於酒肉美色,都是一應禁絕。”

說著話,嘉月也是皺了皺眉頭,似乎是在回想什麼,片刻之後才繼續說道:“如果我沒有記錯,傳說之中,殷商末年,原始座下的姜尚太公,也曾因為入得朝歌城之後,破了葷戒,做了朝官,娶了妻室,壞了規矩,才有後來魂魄被人拜走一劫,是為因果。”

當年望舒前往女媧陵之前,靈均老道曾經將道門內部,有關封神之戰的前因後果,一切細節說與他知道,後來嘉月亦得教宗修為,在道門中有了一定的身份,故而也得到這等傳授。這些日子來,嘉月自身的古神記憶逐漸甦醒,上古時候的許多秘聞都是張口就來,這一下子說起,望舒也是回想起了那一段細節,連連點頭,認可嘉月所說的因果。

陰康原本只是為了避免望舒和嘉月做口舌之爭,這下子卻是一時聽聞得這等往事細節,因果之說,卻是與委蛇等人一起,都是有些愣住,又是看向嘉月,不知如何介面才好。

嘉月從來都有用言語吸引別人注意,勾動別人心思乃至於左右別人思想的手段,一時見眾人都被自己講述的故事吸引,也是十分得意,面露歡喜;又是見望舒也點頭符和自己,嘉月便也熄了與他鬥嘴的心思,心滿意足之下,又是幫著委蛇翻動已經快烤糊的肉塊。

片刻之後,眾人才反應過來,又是聽鳳鸞讚道:“還是我家妹子,博古通今,無所不知,又是口若懸河,信手拈來,叫我佩服。原是天尊麾下闡教,戒律這般森嚴,倒也難怪如今的佛門一支,也是……”

鳳鸞的話音未落,就見得西北方向,一道肉眼不可見,但在修士眼中如同熾熱大日的佛光,一時出現,隨即消弭,似乎是警告而阻止,卻是嚇得鳳鸞自知失言,連忙低頭,躲到了委蛇身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