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於袁先生相處的幾天時間裡,望舒的日子要比先前住在客棧愉快許多。

作為袁天罡的後人,這位袁先生的本事和見識都是遠遠超過常人的,饒是他不曾修煉法術,可與望舒交流起來,還是十分順暢和諧,兩人在很多問題上都能尋找到觀點的共同與不同之處,為之討論然後各有所獲。事實上,望舒甚至覺得自己是在於一名年輕版的熊道人交談,也是叫他感到十分輕鬆和愜意。

因著收了望舒的金餅,又是知道他與袁天罡所認識的“仙人”陳老道之間的關係,袁先生也是十分樂意留望舒住上幾日,又是享受與他交流的日子。對於袁先生來說,這群修仙求道的修士一直都是有些朦朧的神秘,他對他們最大的理解都是來自於袁天罡留下的筆記,始終沒有機會相見,也是叫他一直都對其十分好奇,又是不敢冒犯,有望舒這樣一位平易近人的修士在身邊,倒是滿足了他不少好奇心。

也直到此時,望舒才知道那袁天罡竟是不曾壽盡身死,而是在年過古稀之後,留下了家中一切,隻身出遊,不知現在何處,卻是從他離開到現在,已經一百餘年,任然不時有人見到他的身影,也得到袁氏一門的正式,確定袁天罡依舊還活在人間,只是未曾迴轉而已。

對於此,望舒感到十分驚奇,卻是按照袁先生的描述,袁天罡本人並不曾修煉有任何神通法術在身。不管袁天罡何等才智,何等見識,始終還是凡人之身,不修仙道,不證長生,一個凡人斷不可能活這麼久。要知道,這袁天罡可是從前朝煬帝時期就出仕為官,本朝太宗皇帝時他已知天命,卻是活到現在,怕不是也有兩三百歲了,卻是大大超出了凡人的極限。

不過要說屆時,望舒倒也有一個十分模糊的猜想,卻是以袁天罡的聰明才智,未嘗不能從六壬五行之中感悟出天地之間的至理奧妙,使得自身的知識超越了“人”的極限,從而在不修神通,不練法術,不證長生的前提下,突破“人”的極限,得以長久存續自身,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只是要想做到這一步,對於天道的理解幾乎需要達到仙人一般的水準,才能使得自身在沒有法力丹藥的作用下,直接與天道產生共鳴,脫胎換骨,卻是從古至今,望舒還不曾聽聞過有任何一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就算是如今鎮守三清觀的熊道人,也不過是憑藉著養生、修心來延長壽命,一白多歲就開始耳聾眼花,要是沒有陳老道賜下的丹藥,只怕壽命也不可能超過一百二十歲,卻是這人壽與天地直接的“元會”有著隱隱勾連,一百三十歲便是凡人的一個大坎,除非修仙,理論上是沒人能夠突破這一個極限的。

袁先生自己對於先祖的狀態,也是表現得十分好奇,卻是長生久視,超脫生死的願望,絕大多數人都擺脫不了。尋常凡人是沒有辦法,該生則生,該死則死,無力對抗天數,自也不多表現這樣的念頭,可如今在袁先生面前,卻是有著一個不需要修仙煉丹就能長生的可能,也是叫他十分好奇而渴望,打心底裡希望自己也能像先祖一般長生不滅,瀟灑世間。

望舒提出的一番猜想,著實給了這袁先生極大的啟發,卻是他們一門,始終是以占卜算計出名,對於修仙天道,劫運壽元一類的事情並不是十分瞭解,縱有先祖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面前,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從正確的角度去揣摩推測。按照袁先生之前的猜想,還以為是陳老道給了袁天罡什麼延壽續命的仙丹,叫他長生,可這一猜想直接就被望舒否決,卻是陳老道延壽的仙丹,也不是那麼易得的,熊道人能得到一粒,也是以自身迴歸道門,為道門出力作為代價。既然袁天罡不修神通,道門中也不曾聽聞他的名號,那麼這一枚仙丹,他便是沒有理由得到,自是與陳老道無關。

當然,這其中倒也還有些隱秘之時,望舒沒有告訴袁先生,卻是天地之間,力量既不會憑空創生,也不會憑空消滅,壽元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出現增長,卻是六合之中,能夠延續壽命的東西只有兩種,一是瑤池蟠桃,二是人參果,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仙家之物,陳老道能夠搞到一星半點,已經是天大的本事,那一枚丹藥,原是他留給自己的,卻是獨一無二,再也沒有了。

當然,除了依靠丹藥,修行法門也是一眾延壽的方法,只是袁天罡不練法術,自是沒有這等手段,眼下唯一的可能,也就是他已經單純靠著智慧證道,許是成就地仙一流,壽元大增,才能解釋這等奇異之事。

袁先生得到望舒的分析指點之後,自身對於大道也是產生了一定的嚮往,卻是愈發熱衷於與望舒討論諸多天地道理,陰陽五行之事,從他那兒得到了不少指點和知識,自身倒也是模糊瞭解到了某些事情,有了一定的希望。

對此,望舒為袁先生感到歡喜的同時,也是頗有些疑惑,問他道:“先生既然渴望長生,為何不乾脆投身道門,修煉神通法術?以先生的聰明才智,經驗見識,證得長生並非難事,若有機緣,得窺大道也不是空談。又何必捨近求遠,不修仙道,反做他求?”

袁先生聞言笑笑,頗有些慚愧地說道:“修仙之人,凡百年一小劫,三百年一中劫,五百年一大劫,天數運轉,逆天而得長生者必遭天妒,遭逢重重劫數。尋常凡俗之人,只知神仙的好處,卻不曉得修道的艱難,古來成仙者又有幾人?我自忖不能面對這等重重劫數,縱是修得神通在身,也要時刻提防著天劫降臨,步步艱險,如履薄冰,原非我所願也。若能像先祖一般,既得長生,又得逍遙,才是正真的自在,卻是有些太過貪心了。”

望舒聞言一嘆,良久才稱讚道:“先生看得,比我們這些人要透徹得多。許是你們這等真正的聰明人,才曉得這修仙的艱難之處,看似捨近求遠,實則取正道而遠殊途,倒是我們這些練就神通法術在身,自以為移山倒海,逍遙天地之間的,落了下乘。”

袁先生笑了笑,又說道:“望舒道友此言差矣!不修仙道,壽元始終有限,縱是一千餘載,也不過是看個滄海桑田罷了。倒是求仙訪道,一旦有所成就,便是真正的天長地久,與天同壽,亙古不滅,慧眼看盡花開花落。只是對我這樣沒有追求的凡俗來說,一千年時光,足夠了,太多了,確實不敢再有奢求,能夠多看些,多懂些,多參與些,實在太過滿足,自是舍仙道而求人道,實乃狹隘至極,不敢與對抗天地的修道人相比。”

望舒聞言沉默,知道這是各人所求不同,卻是袁先生心境始終開闊,又是沒有太多的奢求,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不求天長地久,自然也就不走崎嶇坎坷之路,總要尋個兩全齊美之法,才能叫他得了心願所求。

只是如今,浩劫當前,三百年後,一場滅法大劫就將降臨。一旦浩劫降臨,人道不存,莫說千年,就是一日晨昏,只怕也要叫這些長生久視之人難以適應,縱是他們個個聰慧過人,掌握著人道至高的智慧,只怕也是力挽狂瀾而不能,最終難逃隨波逐流,放任自我,同化於茹毛飲血的人道之中,做一隻長壽的猴子罷了。

早些時候,望舒曾經與陳老道交流過此事,問他三百年後,世間浩劫,證得長生的修道人能否獨善其身,卻是被陳老道著實嗤笑了一番,語重心長地告訴望舒,普天之下,人道發展,莫不是出自聖人傳承的道統;一旦道統崩滅,人道不存,莫說長生修士,就是大羅金仙只怕也是難逃,證道成仙都避不開這一場浩劫,更別提尋常修士想要獨善其身了。

先前望舒聽得這話,並不覺得沮喪,反而是滿心歡喜,卻是這樣一來,就非逼著天下的大能之人團結一心,共同對抗劫數,沒了獨善其身的退路,眾人的心意就能凝結一體,渡過浩劫的希望也就大了許多。可是今日與袁先生相談,卻是叫望舒心中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愧疚與憐憫,卻是袁先生這樣的人物,還不知道世間將要浩劫降臨,還做著觀望人道千年的美夢,還不曉得自己今後的命運如何,卻是令人感慨頗多,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袁先生見望舒一時沉默,臉上神情變化,也是十分關心,生怕是自己先前的一番言論,擾亂了望舒的道心,打攪了他的修行,便是著實不好。望舒看著袁先生滿臉誠摯關切,一時也是語塞,好半天才強笑道:“無妨,不過是因著先生的高見,與我道門的某位高人不謀而合,叫我想起與他相處的點滴,一時有些感懷罷了。”

說話間,望舒也是將熊道人的事情和道理,撿了些能夠外傳的與這袁先生說了,一時也是叫袁先生撫掌大讚,卻是不住感慨道門之中也還有這樣的高人,卻是證明了自己的猜想並非虛妄,頗有些尋得同道之人的歡喜,一時難以自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看著袁先生歡喜樣子,望舒一時心中感嘆,隱約知道了修仙求道與人道長生之間的區別,卻是面對浩劫,自己等人至少還有些許力量,存著一絲希望去對抗,修仙得來的力量,正是應該用來庇護人道,庇護眾生,卻是並非仙道至私,只是大公近私罷了。

一時間,望舒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心念也是一時通達順遂,不由得露出笑容,與袁先生喝起茶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