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聽了大哥說的故事, 真心覺得紀承的經歷都可以拍成戲了。沒想到當年那個一言不發,給吃就吃給喝就喝的小男孩兒, 居然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人這一輩子,真是太神奇了, 不知道誰能變成什麼樣兒。

“哎……也挺好,能全須兒全尾的活著,就不錯了。紀承這孩子,命不好,雖說還有個親媽在,跟沒有也差不多。還不如小顧呢,最起碼小顧從小還有咱們家明子心疼, 能吃上飯, 還有學上,他是啥也沒有,不出去闖能咋整?”明子娘感慨,她似乎並沒有因為紀承“混”社會就多麼厭惡或是反感, 反而更多的是心疼他的遭遇和不容易。

“誰不說是。咱們在家吃喝不愁的人, 可想像不到在外面打拼的難處。”大嫂也感慨了一句。

明子的思維卻發散到了別的地方,聽大哥那意思,紀承現在至少還得有半隻腳插在爛泥裡頭,沒□□呢。她突然想到,過幾年可就要開始嚴|打了,紀承這種有底子的人,本來就是重點關注物件, 一個不小心,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到也不是明子記憶力有多好,連哪一年嚴|打的事情都記得住,她一個普通小老百姓,哪能知道那些啊。還不是上輩子的時候,她的初戀,是個黑二代,那時候他們剛上初中,他爸就因為砍了人兩刀,不致命的那種,就判了死刑,後來改的無期。她才印象特別深刻的嘛。

要不要提醒一下紀承呢?

這念頭明子在腦子裡過了一下,就算了。

不說用什麼理由解釋吧,就是紀承,估計以後的聯絡也不會很多,他們家對那一行,向來是敬而遠之的。

隨緣吧,以後如果能遇到,提醒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特意提醒?還是算了。

她可是軍屬,跟紀承那樣人接觸多了,沒啥好處。

機器零件買回來了,大哥又一頭扎在磚廠裡了,已經耽誤了一個多月的生產了,還能幹四個半月,得儘可能的趕進度了。

二姐夫被大哥急調到磚廠當會計,馬場這頭兒就沒人管了,明子每天都得抽時間去現場對賬。大哥也知道馬場現邊的情況,最後實在沒辦法,每天上下班帶著大嫂一起,開夫妻店了。讓大嫂到磚廠先管賬。把二姐夫先替出來。

現在馬場可不光是簡易的儲煤的棚子了,邊兒上也正在建正規的倉庫,準備做運輸公司的倉庫,明子也在接觸周圍的場地,想要再擴大一下地盤了。所以,關家今天,光工地就好幾處,用錢的地方真是多得不行,多少錢都不夠用的。明子眼看著幾百萬的存款跟蒸發一樣,越來越少。太不禁用了。

明子看家裡人手實在不夠用,再說了,夫妻店也好,家族生意也好,以後的麻煩事兒都不少。這樣不行。

明子就到市裡的學校去招人,這時候還是包分配的,只是分配的工作跟以前是不能比了,特別是非重點的一般院校,跟明子他們那時候,一到了各大單位,都當寶貝一樣的代遇那是想都不要想,基本都得從工人幹起了。

這樣的話,實際上,很多人還是願意到工資更高的私人企業上班的。都是幹活兒,當然哪裡掙得多去哪裡了。明子也不去重點大學,就到一般的院校招人,特別是大專中專的學生,她更喜歡。大專中專一般有好學生,而且那些學生大部分都是農村出身,能吃苦,對工作環境要求低,對於再回到農村工作,也不會特別排斥。

明子把招人的事兒,拖給了齊老闆的夫人,明子叫她周姨。周姨管了很多年的賬了,對這些事兒門兒清。她安排公司裡人事兒部分的人招工的時候,順便就幫明子篩選了一下。

半個月,就招了七個學生過來,五男二女。有大學生,也有大專生。中專生沒有。都是會計專業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上,對於到縣城工作可以接受。其中有三個都是老都縣城的人,都是下面農村的,能到縣裡工作,離家近,待遇不錯,都挺樂意的。都是應屆的大學生,還有幾個月畢業,都是實習期了,學校沒什麼課了,不用總待在學校裡。只要不耽誤畢業論文,就可以了。學校也不阻止學生們提前出來掙錢。

明子留了二個女生得三個男生,三個人留在馬場,一個管一攤兒,兩個送到工地去,也管賬,以後飯店開起來,正好不用再招財務人員了。把兩個最“糙”的男生安排到磚廠去了,說他倆糙,是因為兩人都長的膀大腰圓,五大三粗的,其中那個強子的小夥兒得有一米九了,家就是興隆鎮的,算是最偏遠的屯,跟興隆鎮很遠,反倒是離下彎鎮只有十幾裡路,他從小到大上學什麼的都是在下彎鎮,所以,對興隆鎮的瞭解跟另一個外省的小夥小川其實差不多。小川的體格沒有強子那麼壯,但也相差不多。這兩人,看外表,跟流氓似的,一點兒也不像幹會計的。

明子特意安排他倆去磚廠,也有把他倆當半個保鏢用的意思,有這麼兩個人鎮著,一般人肯定不敢在廠裡得瑟。

都是一起招來的,磚廠畢竟在農村,條件稍差,來回又遠,明子給兩人的工資每月加了五十塊錢。給兩人高興壞了。沒分到磚廠的另外那三個男生,還都挺羨慕他倆。原本是在縣城裡給他們找的住處,提供食宿,兩人直接跟明子說了,就住在磚廠了,反正廠裡也有宿舍,空屋子也夠住的。

這樣更好了。

兩人到磚廠幹了一週,大嫂就不再去了。大哥對強子他們兩個人很滿意。小孩兒剛畢業,沒有社會油子那些亂七八槽的心思,因為工資高,一個月三百多塊錢,比老師都高出去兩倍多,他們還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很努力,也不是只知道待在辦公室裡看賬本,特別是強子,很有眼色,空閒的時候就到現場去幫忙,能幹什麼就幹點兒什麼。

明子留下的幾個,表現也都不錯,不能說都特別優秀吧,肯定是夠用了。這年頭兒能考上大學的,就沒有腦子不夠用的。幹會計的,情商低一點兒也好,老老實實把賬做明白的比什麼都強,太靈活了,明子反而還得小心著。

人心換人心,學生們活兒幹得認真,明子對他們就很照顧。家裡車多,每次他們回省城學校交作業或是學校有事兒啥的,明子都讓司機送他們去,後來乾脆,分了一輛吉普車帶司機,專門接送他們幾個來回回省城。

大哥在廠裡忙,明子在工地現場和馬場兩頭跑,還要招人啥的,家裡還有兩個才會走的孩子,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兒。小文哥為了躲他老丈人,走了愉快兩個月了,還沒回來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小文哥不在家,明子又忙,明子娘身體時好壞的,雖然沒住院,但是時不時的就得在家打針,大嫂和二姐要顧著明子娘,還得幫明子看著可心兒和小龍兒。對老嫂那邊兒關注的就少了些。

老嫂是二胎了,家裡人多,怕她忙不過來,累著,牛嬸子從小文哥出門就住過來了,照看著老嫂。幫她看著小雪兒。人家親媽就在身邊兒呢,也沒什麼不放心的。

誰能想到,就會出事兒了呢!

小雪兒這孩子聰明,聰明的孩子她就事兒多,再加上老嫂脾氣好,從來不讓孩子哭,孩子一哭她就心疼得跟著哭,所以孩子就越發的愛磨人。牛嬸子出於心疼自家閨女的心,就跟老嫂說,不行肚子裡這個別要了,做下去吧,先把小雪兒哄大了再說,把正她跟小文哥都還年輕,再過幾年要也來得及。

老嫂開始也沒動心。後來牛書記從磚廠退下來了,徹底回家了。閒下來沒事兒了,偶爾也到縣裡待兩天,他老閨女馬上要高考,也是惦記,都複習兩年了,再考不上就愁人了,年紀大了,再上大學把以後婚姻都耽誤了。他家小兒子今年虛歲也二十了,也高考,但是學習是特別的不好,誰也不指望他能考上學了,老牛頭兒現在三天兩頭往縣裡跑,也是想跟自己兒子安排個工作。

不知道老牛頭兒跟他家牛嬸子是完全一樣的心思,純粹是心疼自家閨女太累呢,還是還有別的心思,反正他聽到牛嬸子讓老嫂做流產的時候,就大力的表示支援,後來更是幾次勸老嫂,以小雪兒為主,孩子不著急要。

老嫂本來就不是個有主見的人,勸她的又是親爹親媽,三勸兩勸的,就聽了。六月中,孩子已經快四個月了,跟著牛嬸子去了醫院。

也是趕巧了,小文哥那天正好回家了,回到家一看,老嫂和牛嬸子都不在家,老牛頭兒在家看著小雪兒呢。小雪自在哭鬧,一看到爸爸就往小文哥懷裡撲,邊哭邊說,媽媽、醫院。不要弟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