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秋天, 明子家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開荒地裡打了兩千多斤大黃米, 四毛錢一斤,賣了八百多塊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爺爺從很多年前就開始在自家房前屋後種樹, 這些年,有些樹已經長得很粗了,可以做房梁做柱子了。省下了這一部分,今年掙的錢,再接一間房子,也足夠用了。願本想接半間的,後來明子爹孃一合計, 大哥過了年就十五了, 用不了幾年就要結婚了,到時候房子還是不夠用,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接出去一間算了。

冬天是不能蓋房子的, 要等第二年天氣暖和之後才行。這一年過年, 姥姥又回毛家店舅姥爺家去過年了。

這老太太對於不能在關家過年這一點特別的堅持,老輩兒人,講究就是多。

過完了年,大房身的老姑爺來家裡串門的時候,問起大姐的婚事,知道大家還沒訂親,也挺犯愁。說是要幫著張羅。這時代, 到了大姐這個歲數別說沒結婚了,就是沒訂婚的都是少之又少了。一般二十歲都當娘了,大姐二十三了,找年紀相當的都不容易。

過了幾天,老姑爺又來了,這回居然真的來給大姐保媒了。對方是明子爹同族妹妹的兒子,姓孔,比大姐小一歲,今年二十二。

孔家住在小房身屯,在高官屯西北方向三十多裡路之外的太平鎮。孔家姑父是小房身屯的隊長,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當隊長,當了二十多年了。是屯裡最有威信的人之一,帶著生產隊的社員們過得還算不錯,年年能有一點節餘,雖然不能頓頓吃上乾糧,總有那麼一兩個月要喝粥度日,但總算不用靠吃樹皮野草活著,在這年月,上百戶人家的大屯子,算是相當不容易了。

孔家七個孩子,兩個兒子五個女兒,給大姐介紹的是小兒子,大兒子與兩個女兒已經結婚了,家裡還有三個女兒年紀還小。孔家大哥是學校的老師,孔家的這個小兒子讀書不行,說是學過開車,現在正在太平鎮上的磚廠裡開車。

之所以到這年紀還沒結婚,跟大姐的遭遇差不多,也是之前訂過一個,因為一些事情黃了。才耽誤了。按說,他家還有他本人這條件算是好的了,老姑爺還說是對方提出的解除婚約,明子娘還特意問了原因,別人有什麼毛病吧?老姑爺說,那家人家是搬家了,聽說好像那姑娘後來找了個城裡吃商品糧的。

沒毛病就好。

哎喲?這是遠房表親啊?雖然現在的人還沒人在意近親不能結婚的事兒,但是近親生出來的孩子有缺陷的多這個還是知道的,在近親裡好親家的已經很少了。

明子得管孔家的叫大姑,這位大姑跟明子爹已經是出了五服的同族了。明子覺得畢竟是同族,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血緣關係的,最好還是不結親。但是,她人微言輕的,哪有她說話的份兒啊。

爹孃都對這門親滿意,婆婆是同族的姑姑,總不會對大姐不好,又都算是知根知底,也不怕再出了前面趙家那樣的事情。問了大姐自己的意見,大姐能有什麼意見啊,都二十三了,再不結婚,都耽誤二姐的親事了,就同意見見。

因為有一層親戚關係在,開始也沒說什麼相親不相親的,就雙方在老姑爺家找了個藉口見了一面。大姐回來也沒說什麼。

沒說什麼其實就相當於是同意了。

當事人同意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雙方家長見個面,對方給大姐買了身衣服,就算是定下了婚事。兩人年紀都不小了,當時就定了,過了年就結婚。

大姐的婚事定下了,接下來,就到了二姐了。

二姐人長得好,性格也活泛,嘴甜會辦事兒。那媒人多得都快踩破了關家的門檻。

明子是怎麼也沒想到,宋知青居然也會對二姐有想法。

宋知青也到了結婚的年紀了,只是他一直也沒有透出要在當地找媳婦兒的意思,跟知青點的那些女知青也向來沒啥聯絡,平常不是待在大隊裡,就是待在他掛點兒的高官屯。大家夥都以為,人家這是不會在當地找了。畢竟,才二十剛出頭嘛,男人要是有本事,就是三十歲再找,也能找到小姑娘。

要說這不怕沒好事兒,就怕沒好人。

如果宋知青是拖人正八經的給明子爹孃提親,沒準兒明子娘能同意呢,畢竟相處了這麼長時間,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又教了明子好幾年。

哪怕是他自己跟明子娘說,明子娘可能都不會挑他的理,畢竟他是孤身一人在東北嘛,也沒個親戚幫著張羅,自己提,也說得過去。

壞就壞在,這事兒它是被別人傳出來的。

之前三姐跟高章的事情就是一些半大小子總拿著玩笑。這一回,又是那些半大不小的閒漢們傳出來的。

其實二姐跟宋知青還真不熟,只能說是認識,連都沒說過幾句。雖然宋知青待在關家的時候不少。但是呢,他來的時候,一般二姐都已經出去上工幹活了,等二姐回來的時候,他又已經走了。

不知道怎麼的,就傳出了宋知青看上二姐的傳聞。說是兩個人有曖昧。

當然,農村的土話說得可不會這麼好聽。

傳到明子娘耳朵裡的時候,明子娘氣壞了。明子小姨的事情才過去一年多呢,這種私相授受的事兒是她最痛恨的,如今傳到自己閨女身上了,她能不氣。

第一時間就找二姐核實,二姐當時就一臉懵逼的表情。

她什麼時候跟宋知青好上了?咋她自己都不知道?

明子娘一看就明白了,知女莫過母,自家閨女什麼品行她還是有譜的。自家這四個閨女,幹活上,可能三姐是差了一點,但要說在品行上,絕對是靠譜的。

“那是怎麼回事?怎麼傳出來這樣的話?”明子娘就問二姐,發生了什麼。

“我真不知道啊。前幾天在生產隊前面,我跟他自好走對面兒,就說了兩句話,不過就是打個招呼,他問我是不是上地,我說是,又問我今年苗長的挺好的吧,我說還行。再也沒說啥了啊……”二姐人活泛,見人三分笑,不笑不說話,迎面遇上了,這些也是打招呼很正常的內容吧。

“再沒說別的?”娘顯然是不信。

“沒有啊。就說這兩句啊,完了我就上地了啊。”二姐也一臉疑問。

“行了。以後少給他見面。傳出這些話,對名聲不好。”娘很嚴肅。

“還見啥啊,躲還來不及呢。以後我老遠見他就跑,行了吧?”二姐讓娘說的,噗嗤一笑。看樣子,是真的對宋知青沒什麼想法。

明子娘總不好拉著傳話的人打聽為啥傳二姐跟宋知青的“緋聞”,但是她也有辦法。找小文哥啊,他在屯子裡小弟那麼多,又是半大小子,小夥伴之間傳些桃色新聞啥的,是常有的事兒。打聽這個,肯定不難。

果然,沒用上兩天,小文哥就弄明白了來龍去脈。原來,宋知青可能還真是對二姐有些想法,自打明子家開始有媒人上門給二姐說親,他就常常遠遠的看著二姐發呆,可能他自己沒覺得什麼,但是旁觀者清啊。那天,跟士雲二姐說完了話,二姐是沒當回事兒就走了,他在後面可是盯著二姐的背影出神了好一會兒呢!

最直接的證據還來自高章的弟弟,宋知青住在他們家,他在宋知青的筆記本上看到了宋知青寫的日記,上面寫著對一個扎著大辮子的姑娘的愛慕。結合他總是盯著士雲二姐看的行為,再加上二姐就扎著一條長長的辮子,這緋聞可不就傳出來了嘛!

哎,明子聽說了之後,只說說,宋知青,這人也真是夠夠的了。你說男未婚女未嫁的,你要真喜歡就追啊。找大隊裡的幹部或是高隊長給保個媒不就完了嗎?不行自己也能說啊,十天裡得有八天在她家待著,跟明子娘抬頭不見低頭見,你就是不明說,表現出來那麼點兒意思,以明子娘的精明也能看明白啊。非得整什麼暗戀,還寫日記?

可真夠文青的了。他也不想想,高官屯是什麼地方,這就是一最普通的東北小屯子,住的也都是沒什麼文化的普通農民。你這麼整,明顯是格格不入嘛。

至少,他要是行動了,還有一半的可能成功呢!這下好了,一點兒成功的可能性都沒有了。明子家三位長輩都覺得這人忒矯情,不是踏實過日子的料。

明子只想吐槽,找不著媳婦兒,活該。

二姐知道原因後,那個氣呀,她覺得自己可冤枉可冤枉滴了。拿起剪子就把頭髮給剪了,剪了個齊耳的荷葉頭,這態度夠明確了吧。

宋知青不久之後也知道傳言的事兒了,看二姐的態度也明白二姐對他是沒有啥想法的。而且那之後,明子娘也不招待他了。話裡話外的點他,讓他注意影響。

沒過幾天,宋知青就調走了,跟一位女知青換了掛點兒屯子,調去了別的屯。

這件事兒就算是過去了。

但是傳言到底是傳出去了,之前還蜂擁而至的媒人一個都沒有再上門的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