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攝政王府又是陰天,其上府邸上空的太陽還高懸著呢,但這座府邸的主子今日陰雲籠罩,連帶著僕侍也一個個膽戰心驚,不知道哪個膽大的又招了做主子的不快。

因了心情不好,平日裡甚得攝政王心意的桂花白玉糕都沒有能送進攝政王跟前去,更別提其他精心烹製的菜餚。

下人們紛紛猜測是誰招惹了做主子的不快,沒有誰能猜測到,罪魁禍首,是來自小皇帝私藏的一本民間話本。

因為要趕在皇帝到御書房之前離開,燕於歌只翻閱了幾頁,便把小冊子連著那兩張摺子一起揣在衣袖裡帶走了。

回到攝政王府之後,他先是處理了政務,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才算是把要緊的事情悉數整理妥帖。

這個時候他想起來自己從小皇帝那帶了本似乎以自己為藍圖的話本回來,便翻開書頁,從第一頁開始往後面看。

書名叫《水利工事》,是因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十分美貌的工部侍郎。工部侍郎肖驍出身貧寒,天資聰穎,容貌甚美,面若好女,因著這副有些陰柔的皮囊,他在官場上攀爬的時候,受過不少同僚的譏諷,但憑著堅定的心性,聰慧的頭腦,足夠狠辣的手腕,加上貴人恩師的助力,肖驍年紀輕輕,便官拜工部侍郎。

肖驍的恩師,是書中虛構的王朝,齊朝的內閣閣老,並且還很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首輔。而肖驍恩師有個獨女,對肖驍是情根深種,非他不可。

這位聰慧美麗的女子,在肖驍的仕途攀升之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助力,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的時候,肖驍的恩師便為自己的愛女向自己的學生提了親。

然而,肖驍卻拒絕了了……拒……絕……了!

故事的畫風從這裡開始急轉直下,肖驍對恩師說,自己對師妹僅有手足情誼,絕無男女之情,而他心中早有認定一生的愛人,無論如何也不能誤了師妹這樣好姑娘的人生。

故事的前半段,從未出現什麼比恩師之女戲份更重的女子,也沒有任何情節能成為證明肖驍有心上人的蛛絲馬跡。

這一切的一切,看起來就是肖驍在說謊,人設和故事似乎出現了一個大的漏洞。但是筆者的故事構架完整,敘事流暢,信手拈來的用典和看似平實卻十分引人入勝的情節走向都在表明這一切沒有那麼簡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錯,前文中確實沒有出現什麼讓主人公肖驍過目不忘的女子,因為這個故事的另外一個主人公,從來不是什麼溫柔大度賢惠美麗的師妹,而是當年無意救下小肖驍一命的晉王

為了避免招惹麻煩,筆者不僅虛構了一個大齊國,還把齊國的皇帝寫成了一個糟老頭子。

糟老頭子昏庸無道,命卻活得特別長久。他有後宮佳麗三千,為他生了二十來個兒女,其中十三個女兒,七個皇子,都是正當壯年,對皇位虎視眈眈的年紀。

晉王雖然也和這些尊貴的皇子一樣姓齊,但晉王卻和皇室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只是因為祖上有功勳,才得以頂著國姓。

書中還對攝政王的身世性格進行了一些描述,雖然背景不一樣不一樣,但明眼人一看,這就是照著當今攝政王給寫的,這個晉王連名字都是當今攝政王名諱的諧音。

燕於歌看到這裡的時候,心裡咯噔一聲,總覺得接下去沒有什麼好事,但他秉著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的原則,硬著頭皮接著把故事看了下去。

經歷過重重險阻,破開種種誤會,晉王終於發現,自己對小小的工部侍郎有了別樣的情愫,而肖驍也主動出擊,向晉王吐露了自己的心意。

然而,思慮著大事的晉王卻殘忍地拒絕了肖驍,儘管拒絕的時候,他的心也在痛,也在滴血,但是他的面容還是那樣的冷峻,那樣的冷酷無情。

被拒絕的肖驍酒後買醉,甚至進了秦樓楚館,過起放浪形骸的生活。

在得知肖驍拍下花魁初/夜權,打算和美人共度春宵的時候,一直隱忍不發的晉王終於忍不住,直接衝入青樓,強搶了美人,並且命人把青樓給封了。

沒錯,他強搶的美人不是花魁,而是工部侍郎肖驍。

一夜顛鸞倒鳳,被翻紅浪,怒極的攝政王,哦不晉王齊御戈一舉拿下了美人,還把美人做得幾日幾夜都下不來床。

筆者對這段情/事的描寫詳盡且香豔,而且清清楚楚地告訴讀者,這就是兩個男人之間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肖驍也並不是什麼女扮男裝的大家千金。

故事的後面,還有十來頁,寫的是兩人之間誤會,然後解除誤會,甜甜甜的情節,但燕於歌已經不想看下去了。

他不僅拒絕吃下這碗以自己為原型的毒狗糧,還打翻了狗碗,然後把小冊子丟進火裡燒成了灰。

沒有誰會喜歡自己被人寫進話本裡,即便對方在書中無數次地讚美了他的英明能幹,俊美逼人,可就衝著對方給自己安排了這麼一個工部侍郎,他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百姓擁有想象的權力和自由,所以在看完冊子把它燒了之後,十分不自在的攝政王招來了暗衛,讓他們把《水利工事》的撰寫者找出來。

在接下裡的一段日子裡,除了京城暢銷書《水利工事》的作者被不不明人士拖到小巷子裡套麻袋打了一頓外,京城的各大書局都紛紛下架了以攝政王為原型的書。

據知情人士透露,還有幾位書生因為寫了不該寫的東西,被按上謀逆和汙衊皇室的罪名,進了大牢。

一時間,創作者們人心惶惶,皇家的故事是不敢寫了。沒了這些腦洞大開的寫手,新鮮的故事也沒有人講了,燕於歌這一舉措目的只是在醒醒那些沉溺風花雪月的文人的腦子,倒是歪打正著,讓先前越壓越烈的流言慢慢平息下來。

這個圈子裡折騰得動靜這麼大,一直讓常笑採買新話本的小皇帝燕秦也受到了影響,一連著幾周,他都沒有能夠看到和攝政王有那麼點相關的話本,心中自然有了懷疑,一打聽,便知道是攝政王對此進行了干涉。

虧得他當時還覺得小冊子被攝政王拿走沒什麼大事,結果對方這就毀了他一個小愛好。燕秦在心裡頭又記了一筆,命人去宮中的藏書閣拿了些雜書打發時光,心裡卻仍然點惦記著那些話本。

他的記性很好,看過的話本即便都能記得情節,不能再看了,倒也不覺得傷心。問題是,當天有一本冊子,是他只看了三分之一,便被攝政王給拿去了。

而攝政王在看了那冊子之後,才在這個小小的圈子裡掀起這麼一陣驚濤駭浪。

都說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燕秦每日想著那冊子後頭的內容,就特別想知道後面到底寫的是什麼情節,在他得知寫《水利工事》的筆者被人套了麻袋打了之後,他就更加好奇,是什麼樣的情節,能讓一向淡定的攝政王做出這些事情來。

時間過去越久,燕秦對那個話本就越是惦念,費了老大的工夫,他總算是弄來了一本《水利工事》的手抄本。

因著接近年末,事務繁忙,燕秦拿到這本子的時候都沒有什麼時間看,只能把冊子擱在御書房裡,每日批完了那些摺子,便抽出空來看一看。

看完了,他就會把冊子一收,帶到他的寢宮裡去。

有一日燕秦忘了把冊子帶回去,今日特地早早過來,就怕出什麼亂子。

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他就是因為太忙忘了這麼一次,第二日還特地早點來,就又碰上攝政王恰巧在這一日來了他的御書房,還發現了藏起來的小冊子。

和上次的區別是,這一次攝政王還沒來得及走,便正好和他面對面地撞上。

攝政王手裡拿著那本《水利工事》,語氣“十分平和”地問道:“陛下能否告知微臣了,御書房怎麼會有這種東西?”這平和裡,分明帶著幾分咬牙切齒的味道。

這一次,已經把小本子看了三分之二的燕秦方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