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和劉吉買煤球一天可掙不少的訊息一傳開,吳山村閒著無事的百姓們紛紛找上門來,丁進寶應接不暇,搞得苦惱不堪。

他知道蘇州城裡燒煤球的戶數還並不多,如果賣煤球的人多了,自然會競相殺價,對煤球行業整體不利。

可又都是村裡的鄉鄰,抬頭不見低頭見,如何拉的下臉拒絕。實在沒招了,他只好來請教吳夢。

吳夢聽完哈哈一笑道:“此事甚是好辦,你先看看煤球工坊每日的製作量是多少,再去蘇州城的煤倉瞧瞧每日裡來賣煤的大戶有多少,兩者相減則是零散需求量,最後統計劉家兄弟每日可賣出煤的數量,零散需求量除以每日賣煤數量便得到工坊可以接受的賣煤人數,但必須要留有餘地。”

丁進寶本就是個商賈奇才,一聽便茅塞頓開,連忙拱手作揖道:“多謝先生指點,一事不煩二主,還有如何選擇村民一事,煩請先生賜教。”

吳夢道:“此事若是令尊在,他有的是法子,必定比某家高明。

某給你出個主意,頭兩年採取抓鬮的法子,公平公正,鄉鄰們賭自己的手氣,誰抓到了就是誰去。以後的量大了,可採取官府買撲的法子。”

丁進寶拱手道謝:“多謝先生,在下這就召集鄉鄰們抓鬮。”

回到煤球作坊值房,門口圍了一大堆村民,一見丁進寶來了,紛紛湧上前去,關係近的喊“大郎”,關係遠的喊“大衙內、大少爺”,個個拱手作揖,只差沒把丁進寶當個財神供起來。

丁進寶腦袋裡被炒得一片嗡嗡叫,他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大聲說道:“諸位鄉親父老,叔伯大爺,今日工坊會算出賣煤人數,諸位抓鬮來定下可去蘇州城裡賣煤者,諸位以為如何?”

一個老者走上前來道:“三郎,丁員外素來關照鄉鄰,為何不能讓我等都去賣煤,也好賺取幾個衣食錢。”

丁進寶笑道:“各位都去賣煤,蘇州城裡只有這麼多人用煤,賣煤人一多,競相殺價,如何保證各位都能賺到錢,更何況工坊處也招募人手做工,各位不必紛紛擠這獨木橋,還請各位稍候。”

眾人還待分辨,丁進寶充耳不聞,轉身進了值房,吩咐賬房按照吳夢的意思計算零散數量。

片刻功夫,賬房計算出來,丁進寶又問道:“這劉家兄弟每日可賣多少煤球?”

賬房答道:“劉家兄弟每日進貨六百餘只,多了他們也拉不動。”

丁進寶笑道:”那便把零散數量除以六百,看需要多少賣煤的鄉鄰。”

村民們正等在門口望眼欲穿,丁進寶一出來譁啦一聲又全都圍了上去。

丁進寶大聲喊道:”不用擠、不用擠,每家派一個人前來,鬮隨便抓取,抓到0者可每日來購煤發賣,好壞全憑手氣。”

隨後從值房裡出來的家僕手裡端著一個開了孔的小木箱,丁進寶吩咐大家排隊伸手抓鬮。

村民們抓到鬮以後都不敢展開看,一個個把鬮放在掌心對著蒼天作揖,期盼是個大0。

剛才問詢丁進寶的老者顫顫巍巍的佝僂著身軀,手也是顫抖著開啟了紙鬮,只見上面一個大大的0字,就是他再老眼昏花也看得清清楚楚。

老漢心頭一陣狂跳,大喊道:“小老兒我抓著了,老漢我抓著了......”,一時高興過頭,竟然暈厥了過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旁邊忙搶上來兩個漢子,大聲叫“爹,你怎麼了”,丁進寶一瞧,不好,千萬別出人命了,趕緊上前用力掐著老漢的人中。

過不多時老漢悠悠醒轉,還是滿臉喜色對著兩個兒子道:“大郎、二郎,我等有好日子過了。”

有人喜便有人憂,一幕幕悲喜劇就在工坊的值房門前上演,抓到了鬮的歡天喜地回家準備車船去了,沒抓到的蹲在門口唉聲嘆氣,愁眉苦臉。

丁進寶勸道:“諸位不必嘆氣,用煤球的戶數會愈來愈多,工坊也會每年增加賣煤人數,實在抓不到鬮的就來做工吧。”

眾人聽說每年會增多,心裡抱著來年再試一把手氣的盼望,三個兩個的邁著蹣跚的腳步離開了工坊。

過得幾日,吳山村的賣煤小販準備妥當,租了幾艘大船,浩浩蕩蕩進了蘇州城,十幾輛獨輪車沿著大街小巷叫賣煤球。

隨著煤球上門送貨的便利,煤球爐逐漸走向了蘇州百姓的每個家庭。

…………

清晨,蘇州城的西南坊市,一條碧波盪漾的小河潺潺流過,寒風吹過,帶起地上片片落葉,悠悠然飄散在碧波之中。

從小河北岸行來一輛雙轅馬車,徐徐駛入小河上的小石橋,越過小橋後停在南岸的一座院子的門口。

圍牆外可看到院子上方冒出光禿禿的樹枝杈,時已寒冬,院牆外落葉遍地。

馬車上下來一個僕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掀開車簾道:“衙內,禹香苑到了。”

車裡的人“嗯”一聲跳了下來,是位年方二十的年輕衙內,身著儒士袍,頭戴學士巾,面容俊俏,上挑的雙眼略顯輕佻。

僕人走上前去敲了敲院門,稍頃一個小婢兒過來開了門,看到年輕衙內趕緊福了一福道:“文衙內如何來的這般早,可是多日不見了。”

文衙內笑道:“小青可是想念本衙內了。”

名喚小青的小婢兒笑道:“哪裡輪到奴婢想念文衙內,自是我家小姐記掛衙內。”

文衙內大笑道:“小青兒小嘴越來越甜了,你家小姐可是真的掛念在下,王六,給小青兒幾個賞錢。”

小青兒接過賞錢,笑眯眯的屈身行禮道:“衙內請。”

文衙內隨著小青兒走過遊廊,遊廊兩側皆是各種花草,可惜在冬日寒風摧殘下成了枯枝敗葉。

兩人走到迎客廳門口,小青兒道:“文衙內請在廳內歇息,待奴婢去請小姐前來。”

文衙內問道:“你家小姐可是還未起床?”

小青兒笑道:“哪會沒有起床,只是在洗漱罷了,衙內請稍候。”

文衙內步入廳內,此處他來過多次,最是熟悉不過。

他走近屋子裡正對面放著的古箏,伸手撥弄了幾下,古箏發出空靈的聲韻,文衙內笑了笑,禹香苑的景靈小姐古箏音色還真是不錯。

文衙內看了旁邊的案几上的羊脂瓶裡插著一隻梅花,他湊過去聞了聞,一絲淡淡的清香飄入肺腑,不知道昨日又是那些附庸風雅之輩摘了梅花到此處來獻殷勤,文衙內暗自思量。

案几上還擺放著幾瓶果兒酒,文衙內坐了下來,拿出一個酒碗倒上,細細的品嚐,等待佳人的到來。

一炷香後,廳堂門簾外響起一陣環佩叮噹,門簾撩開,一個遠山黛眉、眼似秋水、身穿淡綠羅衣,年約二十五六的美貌女子嫋嫋婷婷的走了進來,人還未至,一陣香風先行襲來。

文衙內站起身來,美貌女子的潔白如雪的頸中掛著一串明珠,細緻烏黑的長髮披於雙肩之上,別有一番成熟的風韻,看得文衙內不禁心神一蕩。

“文衙內今日如何來的這般早,奴家才剛剛晨起。”美貌女子溫柔的聲音彷彿一縷和煦的春風。

文衙內收斂心神,拱手行禮道:“在下今日一早冒昧前來,打擾景靈小姐的春夢了。”

“衙內不必多禮,今日來此,是聽琴還是吃茶。”景靈嫣然一笑,宛若百花盛開。

文衙內笑道:“在下今日來此,既非聽琴、亦非吃茶,乃是給景靈小姐送禮來了。”

“今日並非過節,文衙內何必如此客氣。”景靈微笑道。

“非也,前幾日在下與友人在此聽琴喝茶,看到廳堂內燒著炭火,不開啟門簾,炭氣燻人,開啟門簾則寒風刺骨,頗為難受,在下今日便是來幫精靈小姐解此難題。”文衙內呵呵笑道。

景靈有些詫異,廳堂內用的可是上好的無煙柳條炭,如若此炭不行,還有何物可用。

她忙問道:“不知文衙內有何良法。”

“良法便是在某的馬車上,煩請小青兒喚在下的家僕將煤球爐子搬將進來。”

文衙內招呼了一聲,門外的小青兒高聲應承著去了。

景靈請文衙內坐下,將紅泥小爐點燃,煮茶招待文衙內,不久兩個家僕連同車伕將煤爐子和鐵皮打製的煙囪搬了進來。

文衙內吩咐道:“爾等三人將這爐子架起來。”

三人叉手稱是。

車伕拿著鑿子將閣子的木製牆壁掏了個圓圓的打孔,把煙囪伸出了屋外,屋內的兩個僕人架起爐子和煙囪,三個人忙東忙西。

小青兒好奇的問道:“衙內,此物莫不是蘇州城裡有人在用的煤球爐?”

文衙內笑道:“正是此爐,景靈小姐這茶是否已經煮好。”

景靈道:“衙內想吃茶了麼,茶水片刻就好。”

文衙內道:“非也,在下是用這炭火用來引燃煤球。”

景林提起湯壺,把爐子讓與文衙內,文衙內小心的提起小爐,將炭火倒入煤球爐的爐膛,又加了些柳條炭,一旁的僕人用夾鉗將兩個煤球放入爐內,蓋上爐蓋。

外面的車伕拿來梯子,把一個防風罩套入煙囪之上。一切搞完,三人向著文衙內叉手行禮道:“衙內,爐子已裝好。”

文衙內淡淡說道:“知道了,爾等三人且在外面等候。”

三人告辭而去,文衙內拿起茶盞,輕輕喝了一口道:“還是景靈小姐的煮的茶格外香甜。”

景靈笑道:“衙內莫講這恭維話,蘇州城裡麗景樓的茶藝可是一絕,文衙內乃是麗景樓的少掌櫃還未喝過好茶,這話誰信。”

文衙內稍顯輕佻的挑逗道:“吃茶麼還得看是誰煮的,美人煮茶,芊芊玉腕,紅袖添香,茶不醉人人自醉啊。”

景靈輕捂著櫻桃小口笑道:“衙內切莫如此說笑。”

兩人喝著茶,軟玉溫香的敘話,半個時辰後,景靈詫異道:“此爐可真是神奇,無一絲炭氣,滿屋皆暖,文衙內,不知這石炭價幾錢。”

文衙內笑道:“在下沒有騙小姐吧,石炭既好用又便宜,四個煤球可用上十二個時辰,才不到二十文錢。”

景靈不可置信的捂住嘴,這柳條炭可是貴的嚇死人,效果明顯不如煤球爐,用煤球豈不是划算多了。

她接著問道:“這是哪家打造的如此神奇之物。”

文衙內道:“這是蘇州城外吳山村丁家所制,某家的麗景樓現下煮菜也是用此爐,比柴禾還要節省。”

“那能打造出此爐的人必定是個學富五車之輩。”景靈好奇的問道。

“是丁家的一位西席先生所制,那位西席先生姓吳,還是個雙腿殘疾之輩。”文衙內道。

“雙腿殘疾之輩還有這般本事?”景靈有些不相信,伸出晧腕給茶盞斟茶。

文衙內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放下茶盞道:“在下豈敢在景靈小姐面前亂說,近日蘇州城裡官營鋪子試賣的雪鹽可曾吃過。”

景靈秋水似的雙眸看著文衙內道:“這雪鹽可真是好物,晶瑩剔透,無一絲苦澀,就是價高。”

文衙內曬笑道:“景靈小姐,你若是吃不起與下說一聲,某給你送來。”

頓了頓又道:“雪鹽之法就是吳先生的高招,現在蘇州城裡青鹽商販的褲子都快虧掉了。”

景靈奇道:“吳先生如此有本事麼?”

文衙內嘿嘿笑了一聲,又道:“豈止是這點本事,聽聞吳先生數算之法天下無雙,現在蘇州衙門還有某家那酒樓都是用吳先生的數算之法記賬,賬本都薄上許多,聽聞景靈小姐也精通數算之法,何不前去討教一二。”

景靈擺擺手道:“奴家那點微末伎倆,上不得檯面,看來吳先生的機巧與數算之術已是爐火純青了。”

文衙內道:“何止如此,去歲那火爆蘇州城的春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姑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便是此人所作。

那句‘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傳聞也是吳先生鼓勵丁家三衙內蒙學所作。

丁家三衙內在吳先生的調教下一日千里,小小年紀儒學、算術只怕在蘇州城裡的學童中無人可出其右。”

景靈不由讚歎道:“有如此奇人,真真恨不得見上一面。”

文衙內笑道:“這有何難,哪日你作男子裝扮,與在下同行去吳山學堂看看,吳先生便在那處執教。”

景靈趕緊回道:“那就有勞衙內了。”

兩人說說笑笑,文衙內看著美人已答應同行郊遊心中暗喜,站起身來告訴小青兒換煤之法,便告辭離去。

景靈送到遊廊之外,待文衙內離去,不由看著天空對那奇人悠然神往。

卻說這煤球爐落戶在景靈的閣子裡後,來來往往喝花酒之人口口相傳煤球爐的好處,沒有煤球爐的煙花閣子人家根本不去,嫌炭氣燻人。

一時之間蘇州的煙花巷子裡架設煤球爐成風,更加促進了煤球工坊的銷量。

吳夢這個從不涉足靡靡之地的君子,只怕從未想過煙花巷子有如此之好的效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