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柳七這般滿腹傷懷多年落第的士子不在少數,七八千人只有三百人左右能邁上那條康莊大道,這七八千人又是從發解試那獨木橋走過來的。

貢舉後落第的士子們就如同河上漂浮的落葉一般不知去向何方,掙扎一番後沉入水底,再也不見天日,更不復原來那青翠模樣。

東京城內,孫羊正店食客滿座,幾乎每桌都擺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一股辣椒油的氣味飄蕩著大堂中。

自從蘇州瀟湘館將這涮火鍋上了酒宴,東京城裡的酒樓冬日裡紛紛推出自己的特色火鍋,孫羊正店的羊骨火鍋就是其中之一,漂浮著一層紅紅辣椒油的火鍋裡咕嘟咕嘟煮著肥嫩的羊排骨,看著令人饞涎欲滴。

二樓的雅座坐了好幾桌進京趕考的士子,靠窗的一張桌子上坐了三位年輕的士子,被羊骨辣的直吐舌頭,額頭上佈滿了汗珠,寒冬臘月裡搖晃著摺扇使勁扇風。

坐在首位的是個年約三旬的士子,留著鬍髯,紅紅的辣椒油把胡髯染出幾片嫣紅,他忙不迭的拿出手絹擦拭,吸著涼氣說道:“辣椒可真是夠味,不吃則已,一吃就上癮,在下家中日日做飯食都放此物,如今某是無辣不歡。”

旁邊一位比他年少五六歲的清秀士子也是呼哧呼哧的吸著氣說道:“好辣好辣,武平兄,在下本來對這辣椒是可有可無,如今跟隨你飲宴幾日,也是沒有辣椒便吃不下飯。”

名喚武平的士子笑道:“師魯老弟,你是沒吃過瀟湘館的麻辣火鍋,那叫一個又麻又辣,吃後舌頭麻的說不出話來,更是夠勁。”

最年輕的那名士子扇著風,吐著舌頭直喘氣,眼睛瞄向了上樓的樓梯處,忽然驚訝的“咦”了一聲,開口說道:“兩位看看,那不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大才子柳三變麼?”

武平扭頭一看,只見一個年約四旬的落魄舉子,正站在樓梯處舉頭四顧,彷彿正在尋人,武平道:“正是此人,當年在下才二十出頭,至蘇州遊玩,恰逢他在蘇州一青樓處作詞,有過一面之緣。”

名喚師魯的士子道:“明仲,你如何識得柳七?”

那明仲哂笑道:“師魯,在下是福建路人士,與柳七來自一處,今歲一起發解,只是沒看到他而已。”

武平笑道:“即是如此,招呼來一起用些酒肉,親不親,家鄉人嘛。”

明仲抱了抱拳,起身去招呼柳七,師魯低聲道:“武平兄,柳七可是已落第三次,這次只怕還是無望。”

武平一怔,也低聲道:“師魯老弟莫非能掐會算,料定柳七明歲貢舉落第,此人雖然生性風流,但那一手詩詞歌賦可是一絕,我等只怕望塵莫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師魯搖頭道:“壞就壞在這詩詞歌賦上,朝廷此科以策、論取仕,策不及格便黜落,詩詞歌賦僅為排名之用,那柳七不就吃了個大大的虧。”

武平同情道:“柳七蹉跎半生,一事無成,只留下些煙花巷子裡的淫詞豔曲,若是再落第,他只怕無言面對八閩父老囉。某若是考上三次不中,定然不再貢舉,找一處學堂教書便是,何苦受這奔波之苦。”

兩人均是搖頭嘆息,想及自身不免有些忐忑,若是落第了該如何是好。

看到明仲將柳七拉了過來,便住口不言,站起身來相迎,幾人寒暄後落座,互相介紹了一番。

此處年紀最長的名喚胡宿字武平,三十歲,常州人氏;長相最俊俏的名喚尹洙字師魯,二十四歲,西京河南府(洛陽)人士。

柳七的老鄉名叫曾公亮字明仲,二十六歲,福建崇安人氏。三人住在一家客棧,年齡相仿,故常在一起飲宴。

柳七抱拳感慨道:“三位皆是年輕俊才,不似在下,年老蹉跎,一事無成。”

曾公亮抱拳道:“耆卿兄哪裡話,世人誰不知曉柳兄大名,只是朝廷無識人之明,故置柳兄之才而不顧。”

尹洙端起酒杯道:“來來來,閒話少說,先飲上三杯,為柳兄接風。”

酒過三巡,胡宿道:“耆卿兄來孫羊正店可是尋人,若是有友人在此,不妨請過來一同飲上幾杯。”

柳七道:“還不是一起發解試的同年,本來是約好了在此處會面,在下來的晚了些,想必他已走了。”

曾公亮放下酒杯道:“諸位,貢舉曾停了好幾年,下月的貢舉必是一番龍爭虎鬥,我等生不逢時,正好碰到這先帝逝去之時,如之奈何?”

柳七苦笑道:“師魯老弟,哥哥我是屢戰屢敗,四十出頭還在貢舉路上掙扎,你如此年輕,怕個甚子。”

尹洙好心的告訴柳七道:“柳兄,此次貢舉當以策取仕,詩詞歌賦只為取中後排名之用,兄臺定要多多看些時政之書。”

柳七憤然道:“朝廷此詔朝令夕改,以策取仕固然亦可,但詩賦取仕乃是祖制,豈可說改就改,朝廷裡定是有奸人當道,胡亂向聖上進讒言,置我等士子寒窗苦讀多年於不顧,幾十年心血付之一炬。”

大宋以策取仕自然是對的,可是也應當先予以公佈定下緩衝年月,貿貿然說改就改,可伶這些士子們多年來都是苦苦研讀詩賦,必然對朝廷改革貢舉紛紛反對。

貢舉以策取仕幾次後,因反對之人太多,又改回了祖制,真是折騰人,後來的慶曆新政亦是如此。

由此可見大宋皇帝開明雖是好事,但在改制這一點來說卻是壞事,如果要改制必須是官場上上下下一個聲音,堅持到底方為正道。不管什麼政令想讓天下人都滿意是不可能的,一旦像仁宗那般各方聽取建言,什麼改革均會半途夭折。

四人長吁短嘆,對朝廷此次改策取仕大有不滿,研讀如此之久的詩賦,現在變得無關緊要,多年的苦讀變成了一堆廢紙,雖說是以詩賦排名,但也得先上榜才有那個機會。

如今再嘆氣也沒用了,還有幾日便要見真章,還是各自安天命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