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夏竦如是說,宋祁道:“郎中,在下曾經看過一二,總綱內提及聖上,言道‘大宋皇帝陛下是天下百姓利益之守護者,大宋皇帝陛下選拔德才兼備之士為朝廷大臣,大臣之首要職責是教化、管理、服務天下百姓’。

此言與太祖所言‘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頗有矛盾之處,我朝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教化眾生乃是聖人囑託,我輩士子皆為詩書滿腹之輩,豈能屈尊服務那些草民百姓,故此言也不合聖人之言,在下對此說甚是反感,便草草翻閱一遍,未曾細看。”

宋癢也道:“臺灣府還擅改聖人之言,曾子所著《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那吳先生改為‘修身治家安國平天下’。郎中,這家若是不興,天下何以大興,若是我大宋天下子民,人人皆以家興為己任,而後家家興旺,天下何愁不能大治?而不能興家者何談治國有術,此乃本末倒置也。”

夏竦點了點頭道:“公序(宋癢後來改的字)此言亦是有理,我輩士子,應將家族興旺歸於己身,家業不興,何以面對列祖列祖,宗族不旺,又何顏面對本族父老,本官也以為吳先生此言似有偏頗,某所不取。”

頓了頓又道:“此話今日點到為止,此次亦不會出這與聖人之言相悖的題目,切記此事不可到處宣揚,為家族振興此話亦不可多言,此言與聖人所言‘以天下為己任’似也有矛盾之處。二位還是多多瞭解《格物》之作用,臺灣府對百姓賦稅、異族融合之制度,以免進入考場後措手不及。”

宋癢和宋郊抱拳稱謝,夏竦吩咐擺下酒宴,又置歌姬舞姬獻上豔詞妙舞。三人把酒飲盞,吟詩作賦,盡享酒色之樂,全忘了西北、西南還有幾百萬百姓食不果腹,他們眼前只有美酒佳餚、鶯歌燕舞,那什麼‘以天下為己任’早就拋之腦後,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

“城中酒樓高入天,烹龍煮鳳味肥鮮。公孫下馬聞香醉,一飲不惜費萬錢。招貴客,引高賢,樓上笙歌列管絃。百般美物珍饈味,四面欄杆彩畫簷”。

一首《鷓鴣天》道出了東京城裡的著名酒樓--白礬樓的盛況,樊樓門前豎立著朱黑木條互穿而成的杈子,酒樓錢矗立著巨大的歡門,酒樓每層頂部結紮出山形的花架,裝點著花形、鳥形的飾物。

入夜時分,白礬樓歡門前站著兩個頭戴方頂樣頭巾、身穿紫衫、腳下絲鞋淨襪的小廝,掐媚的招呼著進店的食客,濃裝豔抹的環肥燕瘦之女聚坐在店內百餘步長的主廊上,一片鶯歌燕舞、媚眼橫飛,等待著酒客的召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樓的散座座無虛席,不少趕考的士子們正手捧酒杯,高談闊論。

臨街窗子旁一張四方桌子旁坐著兩位士子,正悄聲談論著貢舉的事情,卻是鄭戩和葉清臣,兩人都是蘇州籍士子,過了發解試後一起相約來到了京師,住在一家客棧裡。

鄭戩道:“道卿老弟,今日為何酒興不佳,是否擔心貢舉一事,此時離貢舉還有兩月,還有溫書的時日。當此白礬樓美景,上好的美酒美食,老弟可不要辜負了為兄衣襟裡的銅錢。”

葉清臣笑道:“鄭兄,小弟可是未曾要來白礬樓這般昂貴之地,是你非要拖著小弟前來,估摸是口袋裡的銅錢一陣陣發跳,時時想出來晃悠晃悠。”

鄭戩放下手中的筷子道:“這還不是在客棧裡呆膩了,出來透透氣,為兄的錢袋子可沒有老弟的紮實。不過白礬樓的酒菜其實並不如蘇州的瀟湘館,也不知如何這般大的名氣。”

葉清臣點了點頭,指著四周的食客道:“鄭兄,此般趕考的士子不都是仰慕白礬樓的名氣而來,哪個是衝著菜食酒水來的,要依著吃口味,還不如去東京城裡的街頭攤販。”

說罷又衝著一旁的桌子努了努嘴道:“兄臺瞧瞧,還有青樓小姐唱曲下酒,端的是爽利無比。”

鄭戩笑道:“道卿老弟,為兄囊中羞澀,可請不起唱曲的小姐,你若是想一親芳澤,那須得自掏腰包。”

葉清臣嘿嘿的乾笑了兩聲道:“鄭兄,小弟也不好那一口,你我二人還是喝酒吃菜的好。”

鄭戩和葉清臣端起杯子幹了一杯,葉清臣又道:“今歲也不知朝廷會出些什麼試題,若是以策論取仕,小弟還不擔心,若又是詩賦,那小弟可真是懼怕之極。”

鄭戩想了想道:“應當不會,如今臺灣府隱隱然在大宋的州府裡獨佔鱉頭,吳先生輕詩賦重策論,聖上又是先生的學生,應當會以策論為重,詩賦為輕。”

葉清臣道:“聽聞吳先生早些日子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改為‘修身治家安國平天下’,可是捅了個馬蜂窩,天下士子叫好的有之,痛罵者亦有之,鄭兄如何看待此事?”

鄭戩哈哈笑道:“道卿,為兄家中貧寒,自然對此言極力贊同,不過老弟可是富裕之家,此言對你可是不利哦,老弟定是憤憤不平。”

葉清臣搖頭道:“小弟倒也不曾憤憤不平,相比與東京城裡的豪商官宦,某家中又算個甚子,只怕對此咬牙切齒的都是王公貴族的子孫,吳先生真是得罪一批富貴中人了。”

鄭戩心中一動,忽然間明白了什麼,他忙道:“道卿,富貴的王公貴族只是天下極少人數,對先生此言贊成的人氏當為大宋的普羅大眾,人數當佔了九成以上,如此說來恐怕先生此言方才是大道。”

葉清臣停著不食,聞言若有所思,一時點頭一時搖頭,還想得不太透徹,於是道:“若是此次貢舉過了,小弟先回蘇州呆上兩日,便去臺灣府拜訪先生,請教微言大義,鄭兄一起前往否。”

鄭戩端起酒杯道:“老弟此言甚是,臺灣當今是我大宋之標杆,某定與老弟一起前去向吳先生討教治國方略。”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