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遺民內附一事定好,基隆淡水兩縣便需建制,七百廂軍將全部開拔至河口縣,基隆港將只留下三百廂軍守衛。因人手緊缺,林貴平再度向朝廷上奏疏,請朝廷儘快安排燕肅前來上任,

吳夢安排幾個學子做好淡水的初步規劃,廂軍到河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根據規劃砍伐樹木修築軍營,搭建帳篷供泰州移民居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調往河口的廂軍們中有不少是第二批過來的禁軍,不由叫苦連天,這好日子才過了多久,又開始要大搞建設,搞建設也沒什麼,關鍵是住的太差了,這樹木搭的房子哪有磚瓦房住的舒暢。

去歲隨著禁軍過來的還有一些宮裡的匠人二十多名、管事的書辦有十幾名,匠人跟著南下,書辦留著給燕肅建立州衙使用。

吳夢見四處一片忙亂,嘆了口氣,今歲忙完,今歲移民安定下來,以後的日子就舒坦許多。待臺灣學堂的學子們過兩年結業了,衙門裡有了吏員,再來大批移民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林貴平和鄭鈞打算先去淡水,此處先由和尚照看,何況工坊全在這邊,吳夢和丁睿也只能留在此處。

準備開拔了,植家卻給林貴平和吳夢出了個難題,他們要求讓植家的孫子植令、孫女植真留在基隆上學,雖然植令已經過了年限,但植令學過聖人之言,而植真則剛剛十二歲,屬於擦著邊線,兩個孫子上學事小,關鍵這語言不通,黃德一肯定要帶去淡水,這又如何弄?

吳夢考慮到民族團結的問題,起碼這是沒有絲毫戰損的和平解決,他讓黃德一修書一封給家鄉,招募四個識字的成人去淡水充當閩越移民的大宋官話教授,再招募兩個少年男女來做植家孫子孫女的伴讀。

開拔的時辰到了,林貴平將禁軍分成兩路,一路五百八十人由自己率領分坐三艘大海船攜帶輜重南下,另外一路一百餘人由鄭鈞帶領翻過獅球嶺,再沿基隆河騎馬南下,兩支人馬於淡水閩人寨子匯合。

林貴平此舉是讓鄭鈞沿途檢視基隆河水情,以備將來透過基隆河順流而下運輸各種農具、鐵器、物資到河口,這比走海運快的多。

鄭鈞在太平州已經一年,一開始頗為歡喜,臺灣荒涼,太平州卻是沿江的繁華城鎮,按照臺灣的旬休之日便可至太平州州城耍子。

可時光一長,鐵礦開採後無窮無盡的瑣事便隨之而來,周圍的地主、百姓紛紛上山挖礦,官府禁之不絕,一些貪官汙吏甚至和當地的豪強大戶互相勾結,帶著民夫上山挖礦,開爐鍊鐵。

臺灣廂軍僅有十名在那處,根本護之不及,報於衙門,知縣、知州,也是無可奈何。鄭鈞受多了這鳥氣,很是懷念臺灣令行禁止的歲月,數次要求回返。

林貴平瞭解到太平州現狀,卻知此時不是解決此事的要緊時候,將臺灣的另一名副都頭派去接替鄭鈞,吩咐他到太平州後緊守門戶,保證臺灣所需礦石即可,那些豪強大戶無須去管。

鄭鈞率領著一百餘廂軍向南翻越大山而行,這一帶已修好官道,水泥路修至獅球嶺山腳,山頂設有宋軍的瞭望哨,每日接替,這兩年太平無事可從未間斷。

廂軍們越過哨卡後便沒有了路,這裡是基隆營田司的南部界線,再往南除了探馬下去過一次,這兩年大搞建設缺乏人手,再無人前往。

一路樹木眾多,荊棘叢生,崎嶇難行,眾軍士抽出腰刀和斧頭開路前行,辰時出發到晌午時分還未下山,又走了個把時辰,方進入了山中峽谷,鄭鈞吩咐眾軍士打尖稍作歇息。

歇息半個時辰後,牽馬繼續前行半個時辰,走出峽谷,眼前一片開闊,潺潺的河流蜿蜒著向西南流去,眾人歡呼起來,這天當空而曬實在熱的緊,騎軍門上馬疾馳到河邊,互相澆水降溫。

鄭鈞見水流平緩,就是不知深淺,便命軍士脫衣下水,遊至河中心潛水查深,三名軍士涉水後稟報說約有三人深淺,鄭鈞心裡有了數,這河流中間深,可河床兩側過長過淺,可以行船,但船不宜載物過多,易於擱淺。

歇息片刻後,沿著河邊直下。鄭鈞發現此處地勢平緩,本是屯田的好地方,但吳夢說了沿河而下最多三十裡可屯田,再往下海潮滿潮時河水上溯,容易沖垮堤岸。

馬軍騎馬緩緩而行,太陽西斜,鄭鈞吩咐就地露天宿營,二十幾個馬軍騎著馬便往叢林而去獵鹿。

入夜前打回來二十幾頭野鹿,燒著篝火烤著撒上精鹽的鹿肉,耳聞嘩嘩的河流聲,仰望滿天的星斗,倒是別有一番情調。

黎明時分繼續出發,越走地勢越平,遠遠望去,這基隆河簡直是九曲十八彎,鄭鈞恨不得長上翅膀飛過去,心想若是真要行大船非開鑿運河不可,這也就四五十裡地,開鑿運河也費不了多少功夫。

他倒是一語成讖,後來吳夢硬是下令把河道拉直開鑿了運河,在入河口處修建河閘,漲潮時便關閉閘門,以防河水倒流,運河上可行幾百噸的大船。

沿著河流又走了一天,天黑前遠遠望見河流折了一個直直的角度由西向北而流,鄭鈞看了看林貴平給他的地圖,知道此處渡河往西南方向便是閩越人的寨子。

他仰頭看了看天色可能要下雨,便吩咐找個樹林搭上涼棚避雨,涼棚還未搭完,轟隆隆的雷聲滾滾而來,軍士們手忙腳亂的加快動作,在大顆雨滴下來之前終於草草搭好。天空中電閃雷鳴,頃刻間大雨磅礴而下,天地間便是一片水簾的世界。

雨停後地上一片泥濘,眾人咒罵著老天,無可奈何的砍著小樹放於草地上當作床鋪入睡,北上硌得慌也顧不得了。

翌日黎明軍士們一個個腰酸背疼,睜著惺忪的睡眼到河邊洗漱,就著河水吃完乾糧,便奉鄭鈞之令拿出馬上攜帶的鋸子、斧頭開始伐木為筏,渡過基隆河。

直到晌午時分,一百餘人才渡過基隆河,吃完乾糧後騎馬疾行,此處一片平原,馬行不遠便看到了田地,再看西南處有一座寨子。

鄭鈞心忖這應該是閩越人的據點,吩咐眾人不得踩壞田中的莊稼,騎馬緩步而行。行到寨子的北側,寨牆上卻空無一人,只聽到寨子正前方向有喧譁的聲音,鄭鈞命廖成傑帶十人前去打探。

過不多時,廖成傑騎馬回來,叉手行禮:“稟指揮使,寨子正門有一群蠻人正在攻打。”

鄭鈞大奇,三年多未曾見到生番,想不到今日狹路相逢,呵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正好試試水。

他趕緊問道:“廖都頭,蠻夷有多少人馬。”

“不多,約四五百人。”

鄭鈞下令立即著甲,準備戰鬥,閩越人已歸順,那就是同道中人,對於侵襲的蠻人,他可不會手軟。

眾軍士披掛整齊,列隊後緩步走向正門。鄭鈞一馬當先轉過寨子的北角,便看到那正門下方一群烏合之眾般的生番正在攻打城寨。

那些生番身材矮小,有穿破爛衣裳的,有圍著一圈樹葉上身赤裸的,還有綁著幾片大叔葉子當衣服的......

生番們皆光著一雙腳,手裡持著青銅刀劍和石頭石斧、竹製弓箭,鬧哄哄的向著寨牆上吶喊射箭,寨牆上的閩越人張弓搭箭反擊,時不時有人中箭後大聲慘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