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聞劉娥囉囉嗦嗦問個不停,寇準很是不耐。

他懶得跟個女人費口舌,直接向趙恆說道:“陛下,蘇州乃是糧賦重地,治水乃當務之急,倘若歲歲水患,拖上一二十年便是賑災也得上百萬貫,這可是百年大計,乞陛下准奏。”

趙恆還未開口,劉娥卻道:“臺灣島遠在海外,一片蠻荒,我大宋子民怎可遷徙至那等地界,讓天下人得知,豈不說陛下是棄蘇州百姓於不顧。”

李迪和寇準一時語塞,大宋以聖人之言治天下,須得勤政愛民,明知這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與道理相悖,亦是不可為之。

寇準更是懊悔,剛才一時興奮,竟然忘記詢問臺灣島之詳情。

正在此時,趙禎的聲音響起:“陛下,大娘娘,臺灣島上沃土千里,並非是蠻荒原野。”

劉娥正暗自得意,把兩個素來看不順眼的大臣噎了個結實,誰知半路殺出個趙禎,明面上卻又不好甩臉色,當下笑著問道:“楨兒,你是如何得知這臺灣島的,說來與陛下和吾聽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趙禎眼珠子滾動了兩下,抱拳行禮道:“大娘娘,臣在資善堂時常翻閱古籍,曾在某處古書裡見過記載,臣已曾抄錄一份輿圖。”

趙恆看向趙禎滿意的點點頭,吩咐道:“周懷政,你且去拿太子的輿圖前來。”

趙禎介面道:“問陳坤即可。”

周懷政心領神會,領命而去。

趙恆又道:“雪鹽經蘇州州衙試用一年,去歲年底亦曾送入宮內,確比青鹽更佳,朕思慮陝西路、河東路土鹽如此之多,可否也用這法子製成雪鹽,可憐西北的軍民都在吃那苦澀之鹽。”

寇準和李迪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還未曾考慮到此事,皇帝說出來了,作為宰執大臣,勢必得拿出個主意。

寇準思維較快,片刻後他拱手行禮道:“陛下,此事暫不可為。”

趙恆詫異道:“此事惠及民生,卿為何言及此事不可行。”

寇準答道:“陛下,党項一地,錯綜複雜,趙德明雖臣服我大宋,私下裡卻是國中之國,我大宋與党項雖無大事,小衝突卻是不斷。

党項一地以青鹽與我大宋的布匹、茶葉私下榷貨,如若雪鹽進入陝西,青鹽必一塌塗地,党項本窮,失去青鹽便無以榷貨,勢必入大宋境內搶掠,久而久之,一場大戰勢不可免。”

趙禎問道:“寇相公,莫非我大宋只可被動挨打,不可主動出擊麼?”

趙恆笑道:“太子,你尚且年幼,不知其中緣故,大宋若是主動出擊,契丹將會如何?”

趙恆一提醒,趙禎想到了問題的關鍵,党項是契丹和大宋的一個平衡點,類似於古代的三國,誰打誰都不敢全力施為,不然就會讓第三方撿個大便宜。

李迪啟奏道:“陛下,臣附議寇相公,當下並非雪鹽進入党項的最佳時機,須得從長計議。”

趙恆點了點頭,看到周懷政已經回來,便擱下了話題。

周懷政將地圖和一本冊子遞給了趙禎,趙禎在趙恆的御案上攤開地圖,扭頭道:“請二位相公上前一觀。”

寇準和李迪走上前來,劉娥也湊過來瞅著地圖。

趙禎指著臺灣島說道:“陛下、大娘娘、二位相公,此島即為臺灣島,原名夷州,約有五千萬畝方圓,南北長約800裡,東西寬約300裡。”

說罷又指向長江的出海口道:“此島離大江出海口僅一千三百裡,離福建路僅有幾百裡,海船順風兩三日即到。三國時吳國國王孫權曾派水軍去過此處。”

頓了頓又道:“據聞此島僅有幾萬蕃民和大漢朝的閩越移民,還未開化,不會煉製鐵器,以遊獵為生。”

劉娥問道:“蘇州移民若是前往墾殖,如此之遠,朝廷日後如何制之,定要移民,為何不前往荊湖北路。”

李迪知道寇準是不會回答劉娥的,連忙答道:“啟稟皇后,荊湖南路蠻人太多,民眾皆不願前往,朝廷若是定要移至此處,須派駐廂軍守衛,費用甚多。移民臺灣之費用則由商賈承擔,朝廷勿須費心,此處離大宋本土甚遠,當以羈縻之州約束。”

(羈縻相當於少數民族自治的意思。)

劉娥不屑的笑道:“二位相公,朝廷如何能讓大宋子民去那羈縻之州,豈不為天下人恥笑。”

寇準昂立不答,李迪無奈,繼續介面道:“皇后有所不知,自漢唐以降,我漢人子民流失海外者甚眾,臺灣亦是我華夏子民佔據,朝廷若是不費一錢一糧便得五千萬畝疆土,下官以為幸事。“

寇準對劉娥頻頻發問早已不耐,當下介面道:“陛下,自澶淵議和之後,大宋與党項爭執不斷,趙德明步步蠶食,我大宋疆土日益狹小,長此以往,何以復漢唐榮光?

陛下,蘇州的吳夢屢屢立下大功,從滅蝗之法到煤球爐,再到這稻麥複種,可謂是百姓的一大救星,他提出的法子,臣以為斷然可行。”

這句話真是搔到了趙恆的心癢之處,他一直以澶淵之盟為恥,身為大宋皇帝。開疆拓土那是無上的榮光。

天書封禪作為一個鬧劇已到了收尾的時候,想想這一生確實沒有拿得出手之豐功偉績,如果弄個海島回來總好過沒有。

趙恆正在猶豫間,一個內侍忽然上殿行禮道:“陛下,進奏院呈上蘇州急報,言道蘇州數日連降暴雨,水患成災。”

周懷政急忙上前,接過奏疏轉身走上御階,躬身遞給趙恆。

趙恆拿過奏疏三眼兩眼看完,吩咐周懷政道:“拿去給兩位相公看看。”

寇準接過奏疏,和李迪兩人湊近看完,兩人小聲嘀咕了幾句,寇準上前說道:“陛下,眼下蘇州水患一事便是明證,如若不徹底根除,一年比一年淤積更多泥沙,請陛下從速定奪。”

趙恆思之再三,沒有再徵求劉娥的意見,問道:“臺灣移民之事朕亦覺可行,駐軍一事又當如何處置?”

作為大宋的疆土,自然要駐軍,這是理所當然的,寇準答道:“此事應召樞密使曹相公與三衙會同議定。”

周懷政在下面給趙恆使了個眼色,趙恆一瞧心裡有了數,忙道:“此事朕允了,駐軍一事容後再議,你二人先回政事堂擬定詳略。”

寇準和李迪見皇帝準了,心下大喜,齊齊躬身稱是,退出了崇政殿。

趙恆對著劉娥道:“皇后,你且帶著楨兒先回後宮,朕再批閱些奏摺。”

劉娥知道趙恆定有機密要事處理,也不多說,福了一福帶著趙禎回了後宮。

待劉娥走後,趙恆問道:“周懷政,將皇城司探子探來的情報說與朕聽。”

周懷政遲疑道:“陛下,這等機密之事,還是讓都都知陳述方為妥當。”

趙恆笑道:“無妨,陳琳今日去皇陵了,你且先說。”

周懷政抱拳道:“陛下,蘇州的高人吳夢,皇城司早有探子跟隨,其人悲天憫人,只為多做善事,從未涉足似明教那般作亂之事,且雙腿殘廢,斷非反賊之流。”

趙恆手摸了摸腦袋,他思考過多又開始發昏了,忙道:“這些朕早已得知,那皇城司對移民臺灣有何應對方略。”

周懷政回道:“陛下,皇城司屢屢被東西兩府大臣縛住手腳,為陛下直接打探訊息已是不易,此次臺灣駐軍,微臣以為應派出皇城司禁軍前往為宜,如此有風吹草動陛下可預先得知,如陛下還不寬心,日後可以太子殿下遙領臺灣節度使。”

說罷偷偷打量著趙恆的臉色。

趙恆一聽,這真是個加強皇權和讓趙禎上位的好辦法,自己年老多病,朝廷大臣能人輩出,將來的幼子如何能坐穩這個龍椅?

如果有了一塊不屬於這些大臣管轄的方外之地,還有那等高人助陣,定能大大增加勝算。

他想了想說道:“待陳琳回來,你與他二人議定詳略,直接交於朕,臺灣島務必牢牢把控在皇城司,不可交與東西兩府。”

周懷政一喜,知道大事已成,太子的地位定然牢不可破,忙躬身稱是。

在寇準和李迪的努力下,朝廷詔令不日下發,陳琳一收到批文,立即令六百裡加急發往蘇州。

隨後又在皇城司調兵遣將三百餘人,即刻前往婁江入海口,維持災民秩序。

…………

吳夢看完王嘉言送來的批文,不禁有些恍惚,看來這古代的人治社會,還真不能用後世的思想來認知。

在古代必須依靠一些能吏和靠山來實現自己的理想,難怪後世的張居正搞改革要拉幫結派,眼下想搞什麼法治社會還遠遠不到時候。

比如這次若不是寇準鼎力支持,移民縱然能成,也是偷偷摸摸,哪會有三百挑選的禁軍來保護,當然這也是監視之意,不過吳夢又不想謀反,根本無所謂。

林貴平笑眯眯的進來,嘴角對著批文努了努,揶揄道:“無所不知的吳大先生,這次可錯了吧。”

吳夢眼望林貴平簡直是面目可憎,他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好好好,算你林君烈贏了一局不成。”

朝廷詔令下達後,一切移民臺灣墾殖的障礙被清除,太平州鐵礦便正式開始了籌備工序,張財神派出的掌櫃接管了原來探子們的工作。

林貴平便開始了前往臺灣之營田司廂軍的組建,首期前往臺灣的廂軍為三百餘人,分成三個不滿員的都,鄭鈞為廂軍副指揮,第一都都頭曹閒,第二都都頭廖成傑,第三都都頭楊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