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勇謀雙下縱精騎 止化千雲壘社稷

卻說孫策引五千精兵,輕裝便履,徑入脊骨小道,一路辛苦跋涉,渴飲山溪,飢餐乾糧。到第九日時,乾糧幾乎吃光,卻還尚未走出山道。於是眾皆惶恐。孫策道:“出口便在眼前,諸公勿辭勞苦,加急趕軍。”於是命人採摘野菜樹皮,混著剩餘的乾糧,一起分吃了。吃罷,連夜趕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十日正午時分,忽看前面道口處,有嫋嫋炊煙升起。策命程普前去打探,片刻之後,普奔回告說:“前有萬餘敵軍人馬,截斷出口。”此言一出,眾軍皆驚:“如何是好?不如早早退回。”

孫策厲聲道:“乾糧已經吃完。後退只有餓死山中。我軍辛苦跋涉十日,渴飲山泉,睡臥荊棘,行千里到此;而今前有敵軍,退無糧草;若欲得生,必是要殺破前方賊軍,然後去他軍營中埋鍋造飯!自古狹路相逢,勇者為勝。某孫策願以身為諸君當先!”眾軍士齊聲高呼。

於是孫策遂與程普、黃蓋列在陣前,引眾軍吶喊殺奔營去。轉過道口,敵軍已布好陣勢,為首一將,正是渾身銅軀鐵骨的羅摩,揮舞大刀指孫策道:“漢賊!全盛大將軍已識破你計,顧派我前來捉你。識相的,速速投降!”策謂程、黃二人道:“我與他纏鬥,你二人趁機放暗箭射他雙目。”二人從命。

孫策拍馬就出,二人於陣前盤旋大戰,刀槍並舉,鬥約三十合左右。黃蓋率先操出長弓,嗖的一箭射去,那羅摩好生了得,把頭一偏,閃過一箭,大喝道:“漢賊如此下作!”孫策得機,用槍往那羅摩心窩刺去,羅摩急忙揮刀格擋。

正此時,程普張弓又是一箭飛射而來,猶如電光霹靂之般,不偏不倚,恰中那羅摩右眼。羅摩慘叫一聲,跌下馬去。孫策照著羅摩喉嚨一槍,刺死陣前。漢軍見孫策得勝,一齊大呼鼓譟。孫策長槍一揮,背後五千精兵,一擁而進,便如五千只兇猛的獅子,殺的敵軍人仰馬翻,潰不成軍。戰鬥持續了半個時辰,敵軍死傷大半,餘者皆降。

孫策命人奪了敵人糧草,當下生火做飯。香噴噴米飯,飄香四溢,眾軍劫後餘生,一頓大吃大嚼,好不歡快。吃完,策教部下軍卒休息一個時辰,然後整頓軍馬,向丸都城進發。

接近兩個時辰之後,夜幕降臨,偌大的丸都城已隱約在望。城上火把明亮,但巡查的士卒只有數百。孫策冷哼一聲:“這高句麗真乃化外蠻邦,熟讀兵書者肯定寥寥無幾。這京城守備,竟然如此鬆懈。卻不是給我們天大的良機麼?”

遂吩咐黃蓋道:“公覆引二千兒郎去城東附近多打火把,鼓號齊鳴,以為虛兵之計;我與德謀卻引輕軍,向西門包抄,乘機奪城。”黃蓋道:“我軍本少,如何還能這般分散?萬一敵人驚覺起來,嚴防死守,豈不弄巧成拙?”

孫策道:“敵軍若堅意守城,我縱然合兵一處,亦不能得手。不若使此聲東擊西之策,或能成功。”黃蓋點頭然許,帶二千兵馬埋伏在城東,待到子時,便叫人擂鼓吶喊,更在方圓數里之內升起無數煙火。

孫策看了,急率五百軍士攜繩索從西門攀爬。城內守軍以為漢軍從東門來襲,都聚集過去。西門城上止有數十人,被孫策攀援而上,殺散守軍,大開城門,放漢軍一擁而入。策命程普把守城門,四處放火驚擾敵軍。自引五百精兵來王宮內擒拿高句麗國主。

沖天的火光瞬間將丸都城照耀的如同白晝。孫策帶兵徑奔王宮而去,忽然傳來一聲暴喝:“哪裡來的賊將,竟然如此猖狂?守城大將崔萬在此,吃我一刀!”提刀來砍孫策,兩馬相交,戰無一合。被策反手一鞭打的腦漿迸裂,死於馬下。

跟著繼續前進,一路所到之處,盡皆披靡。直衝至王宮門前,一支千餘人的高句麗軍馬迎面殺了過來,為首兩員將,大喝道:“漢賊休得放肆。餘家兄弟在此!”二人各使刀槍,一併來戰孫策。只見策驟馬綽槍,寒光閃爍之間,已刺死一人;緊接著一聲暴喝,將另一人震落馬下,順手一槍結果了性命。兩員大將瞬間斃命,敵軍頓時亂作一團,被漢軍一陣衝鋒,死傷大半,餘俱抱頭鼠竄。

就在此時,高句麗國主武臣,聞知國都已破,連忙脫掉龍袍,身穿甲冑;在數百御林軍的簇擁下,企圖衝出王宮。方行至宮門口,孫策綽槍揚鞭攔住去路,大喝道:“武臣!你這番邦大王哪裡走?還不束手就擒!”拍馬而上,將武臣生擒過來。

此時天已拂曉,東門的守軍已知中計,紛紛湧向皇宮裡來,將孫策等團團包圍,策面無懼色,將鞭架在武臣脖頸之上,大笑道:“汝國主已被某生擒活捉,爾等還不快降!”眾敵軍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忽有漢軍斥候從城外疾馳而來,翻身下馬報道:“高句麗大將全盛已經得知丸都城遇襲的訊息,正從光州城率兵回援!”策道:“有多少人馬,距離此地尚有多遠?”斥候報說:“約有兩萬人馬,距此尚有二百餘裡。預計明日午後抵達。”在場眾軍聞說,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孫策吩咐程普道:“速速整備軍馬退入城外。”於是挾持國主武臣,由黃蓋開路,漸次退往城南一座山坡之上。高句麗軍隊不敢妄動,只是步步跟緊。待至次日午後,全盛率兵而來,先分置兵馬將山坡團團圍住,水洩不通。又命人送上糧食酒肉予漢軍享用。

待至黃昏,忽一人全副甲冑奔上山來,那人身高偉岸,面容剛毅,大叫道:“我乃高句麗大將全盛,要面見你們主將孫策。”策聞言而出,厲聲道:“你有何話說?”全盛道:“某來勸將軍放了我國主,然後領兵回去。如此兩國之間即可重歸盟好,永不相負。”策大笑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汝當我孫策乃三歲孩童麼?休拿言語來搪塞我!”

全盛道:“將軍不必急於回覆,某給你兩日時間考慮。期間一應糧食某皆會一一應付。”跟著又朝國主武臣跪拜道:“臣無能,使大王受驚了。容臣說句大不敬之言:大王膝下有七子,敢問大王殯天之後,何人可繼王位。”

武臣仰頭長嘆一聲,接著厲聲喝道:“兩日之後,孤若不能平安回城。就將此地漢軍盡數絞殺,一個不留!然後扶世子槿登位。”全盛跪拜

接旨:“臣謹遵大王之命。”武臣又道:“待槿兒登基之後,即刻揮軍南下,攻伐遼東,窮高句麗傾國之力也要與漢人一決雌雄。”全盛道:“臣必不負大王所託!”跪拜行禮後,退回山下。

北疆異域,入夜靜寂無聲。孫策並未為難高句麗國主武臣,相反還給他搭建帳篷,供他安寢。武臣在帳中思慮萬千,無心睡眠。忽一人步入營內,拱手寒暄道:“王上,在下闞澤這廂見禮了!”武臣見來人青袍長身,頗有氣度,微微有些詫異。旋即拱手還禮:“階下之囚,何敢勞煩先生過問。這大王二字,不提也罷!”示意闞澤落座,親自斟茶。

闞澤道:“今日之事,並非吾與大王所想看到的。我大漢與彼國近日無仇,往日無冤,不知大王因何主動挑起戰事?”

武臣長嘆一聲:“此事說來話長。原是夫餘國主為報其弟之仇,前來邀我出兵。他說漢軍此番出兵大敗燕王,必會將我兩國夷為平地,以絕後患。我一時聽信讒言,顧有此失。”

闞澤道:“我大漢素來以忠孝治國,以仁義治軍,安能行至事乎?某此番來就是與大王商議,使兩國重複良疆之好。未知大王之意如何?”武臣沉吟良久,反問道:“汝主靠山王名滿天下,未知其人如何?”

闞澤答道:“吾主聰明仁智、禮賢待人,更兼文武雙全,實乃雄才大略之主也。”武臣笑道:“世間安有這般主公也?先生過譽太甚!”澤道:“非也。吾主納郭奉孝於市井,是其聰也;拔孫伯符於行陣,是其明也;屢獲敵將而不害,是其仁也;一路行軍攻無不克,是其智也;據河北三州而虎視天下,是其雄也;為大漢安定邊塞,開疆擴土,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才大略之主乎?”

武臣沉思片刻,又問道:“似先生這般博學多才之士,河北尚有幾人乎?”闞澤大笑道:“稱為曠世奇才者有八九十人上下;如某這般愚魯之輩,更是車載斗量,不可勝計。”

武臣道:“天朝上國,人傑地靈。非我塞外蠻夷之輩所能仰望也!”遂離席下拜:“孤聞先生之言如撥雲霧而睹青天,願與大漢永結盟好。誓不反矣!”闞澤大喜,亦灑淚拜道:“大王睿智通達,真乃兩國子民之幸!天下之幸也!”遂與武臣一同來見孫策,備說詳情。策喜拜道:“某替三軍將士感覆大王之恩。”遂與武臣攜手共入丸都城去。

高句麗軍民通道頌經者居多,素來不願打仗動武。今聞說兩國和解,各都歡歌載舞慶賀。當夜,武臣大擺宴席,邀請全民同樂,時歌舞鼎盛,篝火熊熊,兩國軍將各盡一歡。

高句麗國人盡獻櫻羅、烏梅、人參等珍物待客;北疆之地,物珍味鮮,棕熊為食,烈鷹做菜,端得是奇珍異味;又有青紅美酒,醉人心脾,復得異族美女當席獻舞,真是婀娜多姿,賞心悅目。眾軍於大戰餘生之後,竟享此樂,不由盡皆舉杯狂歡,山呼萬歲。聲震寰宇,四野轟鳴。後有詩道:“千里奔襲幾欲休,三番鏖戰奪嶺丘。干戈止息功社稷,萬古載奏垂千秋!”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