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稟忠言袁紹三諫 震疆場劉雄揚威

卻說田豐兩番定計,大破張燕兵馬,文丑縱兵追擊,忽遇到趙雲,二人不明其因,撥馬廝殺。潘鳳引軍追來,顏良眼見文丑漸漸不敵,就拍馬上前助陣,趙雲力敵二將,又鬥十幾合,顏良忽看趙雲馬首側處,懸寄一個血淋淋頭顱,正是黑山大帥雷公。急用刀隔開二人兵刃,喝道:“且住,我有話說。”

趙雲收槍立馬,文丑卻依舊舞槍血戰,趙雲閃了一招,大喝道:“你這惡漢好生無禮,我與你無冤無仇,如何這般死戰?”醜大怒道:“你這白麵小廝與黑山賊同黨,燒殺搶掠,如何無仇?”

趙雲聞言,從馬首擲將出一頭顱來,大喝道:“我在北平太守公孫伯珪手下為將,得知黑山賊打破常山,兄嫂為黑山賊帥雷公所害,乃聚本部兵馬從北平千里奔來報仇。昨夜聞知賊寇兵敗,特追上砍下雷公頭顱在此,你這廝如何不聞不問,只顧拼殺?”

文丑憤恨道:“這雷公已無路可逃,卻被你來搶這功勞!”雲大笑道:“我趙雲豈是貪圖功名之人。今番大仇已報,就此告辭。”遂辭了眾人,打馬而去。潘鳳等亦收兵回鄴城,表彰諸將功績。自此張燕蟄伏黑山,數年不再作亂。冀並二州戰事遂平。

時至公元189年,漢少帝光熹元年六月。大將軍何進總攬朝政,盡罷宦黨爵祿,十常侍憤恨在心,常有密殺何進之心。中軍校尉袁紹覲見何進道:“中官結黨,大將軍盡皆罷之,我聞宦黨有不平之色,常有密誅大將軍之意。大將軍何不乘勢盡皆誅殺,免得日後為禍。”進道:“我視閹黨如無物,何懼之有?今得勢而殺之,不免為人所恥。”遂不從袁紹之言。

典軍校尉曹操見何進自大高傲,優柔寡斷,心知其不能成事,遂明保其身,暗接黨羽。後十常侍張讓得知袁紹諫何進殺己而後快,急忙覲見何太後道:“始初設謀陷害何大將軍者,止賽碩一人,並不幹臣等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欲盡誅臣等,乞娘娘憐憫。”

何太後心腸素善,見張讓等可憐,便道:“你等勿要悲切,我來保你等性命。”遂召何進入宮,謂道:“我與你出身宛城屠戶之家,可謂寒微至極,當年進宮若非張讓等扶持,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大可誅他九族便是,又何必聽信小人之言,欲盡誅宦官耶?”

何進聽罷,也覺有理。遂回府召眾將商議,道:“欲設謀害我者,僅蹇碩一人耳。可誅滅其全族,其餘一概不究,不可妄加殘害。”袁紹道:“大將軍何有婦人之仁耶?若不斬草除根,他日必受其害。”進怒斥道:“你乃無識小兒,焉敢逆我之意?”命武士將袁紹亂棍打出。

紹回府後,怒不可止,氣急生病,曹操登府探望,勸解道:“大將軍素來獨斷,本初何苦自討沒趣。”紹怒道:“大將軍不聽我言,禍不遠矣。”遂告病不朝。

次日,何進令其弟何苗盡誅蹇碩九族三百與人,又奏少帝封何苗為車騎將軍,懷昌候。帝允之,先封何苗官職,再命何進參錄尚書事,其手下八校尉皆有封賞。

靈弟之母董太後見何氏掌控大權,乃宣張讓等入後宮密議道:“何進之妹,始初我抬舉他。今日他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日後必將禍國,我將如何應對?”讓奏道:

“太后可臨朝參省,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董太後大喜。

次日設朝,董太後降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何太後見董太後專權,乃於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後赴席。

酒至半酣,何太後起身捧杯再拜道:“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後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聽諫。”

董後摔杯大怒道:“你今倚你兒劉辯為皇帝,你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我敕驃騎斷何進匹夫之首,如反掌耳!”何後亦怒道:“我以好言相勸,你何反怒耶?我須不懼你。”董後道:“你家乃南陽屠夫小輩,有何見識!敢於我面前大言乎!”兩人互不相讓,張讓等各勸歸宮。

當夜何後密召何進入宮,奏言所事。何進大怒,點三公並曹操、袁術等人入奏少帝,罷免董重驃騎將軍之職,又將董太後遷至河間安置,令即日就出國門。董重見大勢已去,遂自刎於府宅後堂。

袁紹又覲見何進道:“董後之禍皆是張讓等人在背後竄唆,大將軍請速斬十常侍為上。”何進深信,乃加封袁紹為司隸校尉,就欲盡誅閹黨。不料張讓等人使金珠賄賂其弟何苗並其母舞陽君,讓他好言遮蔽。

其母舞陽君喚何進道:“前日之禍皆是董太後這惡婦所為,你不可遷怒旁人,免得死後落下話柄。”何進甚孝其母,遂從其言,使人去河間將董後鴆殺,舉柩回京,葬於文陵。因此又放過張讓等人。

同年七月,西涼人王國、邊章率馬騰、韓遂、李文侯、北伯玉等人聚十數萬人作亂,震動天下。何進命前將軍、西涼刺史董卓為主將;左將軍、河東太守劉雄為副將,克旗領兵征討。

聖旨直至河東,劉雄即日出兵抵武威與董卓合兵一處,卓道:“而今三軍齊備,正好興兵討賊。”遂聚眾商議破敵之策。

但見滿堂高座,英才濟濟,卓一一引薦乃華雄、李傕、張濟、樊稠、郭汜、賈詡、李儒、牛輔、董越、段煨、胡軫、楊定、徐榮、董旻、張繡、李肅、王方等上將七十餘員。雄心下暗贊不已。

卓道:“賊首王國本是無謀之輩,皆仗馬騰、韓遂智謀,霍霸、宗堅武勇,在我看來皆不足為慮。當正面擊而破之。”雄諫道:“我軍千里奔襲方至,未明敵情,不宜此刻進兵。不如暫歇兵馬,尋隙而破也。”

卓思略片刻,問李儒道:“首義將軍勸我暫且固守,你以為如何!”李儒道:“固守不失為計,但若不先打一陣,難免為敵所輕。”卓點頭稱善,遂欲興兵。

劉雄又諫。卓不悅道:“我為三軍之長,令出如山,爾等勿要多言。”遂遣大將華雄作先鋒,張繡、徐榮為副,進攻王國屯兵之所稷山。李儒諫道:“尚需一將接應最好。”卓然之,遣牛輔率軍接應。

雄道:“即使明公決意出兵,某兄弟願為前部破敵。”卓曬笑道:“未敢勞煩首義。早晚有事,當來相請。”遂令劉雄引軍歇駐。雄乃引眾人出,張飛大怒道:“董卓這賊可惡,實輕大哥。卻要在他部下聽令,委實不甘!不如早早引軍回河東罷了。”雄急止之道;“三弟休要魯莽。朝廷聖旨差遣下來,豈

可有違?”飛憤憤而退。

這廂華雄引兵為前部先行,及至稷山三十裡地,便見前方平川曠野之地,賊首王國率精兵數萬,排成陣勢相待。華雄便令三軍佈陣,賊將霍霸躍馬楊刀,馳到陣前叫陣,雄回顧左右道:“誰敢先打頭陣。”身後一校尉應聲而出,綽槍直至陣心。

霍霸橫刀立威,見官軍有人出戰,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那校尉於馬下。雄綽刀欲親自出戰,身後又一騎飛出陣前,大罵道:“狗賊,休要逞威!”霍霸大笑一聲,縱馬交鋒,只一合,劈落馬下。張繡催馬舞槍出陣,施展百鳥朝凰槍法與霍霸酣鬥戰五十合,亦是難抵刀鋒,敗歸本陣。王國見霍霸連勝數陣,揮軍衝鋒,賊軍士氣高漲,勢如破竹,官軍抵擋不住,慘敗一陣。後退三十裡安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午後董卓率大軍匯合,華雄具言賊將勇武。董卓不憤,親提大軍叫陣。兩軍對壘,霍霸舞刀叫陣,華雄當先出馬交鋒,兩個在陣中廝鬥了五十合上下,華雄難敵其勇,拔馬回陣。

張濟、樊稠二人一起出陣,鬥了二十幾合,亦是不敵,敗回陣來。李傕、郭汜二人接著上去,鬥了三十合上下,霍霸一刀將郭汜肩頭劃傷,再一刀砍中李傕左腿,兩人嚇的慌忙拔馬回陣。

董卓見手下第一猛將華雄都敵他不過,又見傷了李傕、郭汜二將,心中憂悶。賈詡道:“某舉一人可敵賊將霍霸。”卓問是誰。詡道:“博望侯劉雄,剿黃巾、平南越以來,素將勇名傳於天下,由他出陣,必敵賊將。”卓大喜,遂差其弟董旻去請劉雄。

雄聞之,不及通報諸將,提棒上馬,就從董旻而來,直至官軍大營來見董卓。桌置酒相敬,說道:“賊將霍霸勇不可當,特來請首義商議。”雄道:“容我觀之。”

卓指對陣道:“肩披繡袍,騎白馬的就是霍霸。”雄舉目一望,輕蔑道:“料不過一合之敵耳。我這就去斬他首級來獻明公賬前。”卓道:“今時天晚,或明早再戰。”雄道:“只需盞茶功夫。”遂跨上青泉馬,直突陣前。

霍霸舞刀來迎,雄躍上馬背,將身子騰在半空,舉起囚龍棒一招蓋力劈頭,猶如雷霆萬鈞一般對著霍霸兜頭砸下,霍霸下意識的舉起刀柄用一招二郎擔山來招架,試圖撐住劉雄全力砸來的一棒,可惜他想多了。只聽“砰”的一聲響,直將那玄鐵打造的刀柄砸成弧形,棒勢依舊不衰,落在霍霸天靈蓋上,霍霸悶哼一聲,腦漿迸流,轟然墜馬。雄下馬割了霍霸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將手中囚龍棒高高舉起,掃視了數萬賊軍一眼,大喝道:“斬賊將者乃大漢左將軍,博望候劉雄是也!”

這霍霸連敗官軍數員大將,威震沙場,誰知轉瞬間卻做了劉雄的棒下之鬼。曠野下雙方十幾萬大軍全都驚的目瞪口呆,沙場上死一般的靜寂,只有偶爾傳來馬匹嘶鳴之聲與北風吹響旌旗的聲音,再無其他半點聲息。

董卓率先醒悟過來,揮軍乘勢攻擊,賊軍登時大亂,四散潰逃,死者不可勝數;官軍從後掩殺,繳獲馬匹器械極多。劉雄縱馬奔回,將霍霸首級獻於董卓面前。卓道:“博望候真乃神人也!”雄道:“某何足為奇!我義弟關羽、張飛二人俱都是萬人難敵者!”卓大驚,急忙吩咐諸將牢牢記在心內。由是不敢輕視劉雄等人。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