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曹真奇襲奪徐州 魏延兵敗走淮水

時為公元221年,蜀章武二年。卻說蜀國鎮北將軍魏延私自領兵背盟,天下震動。蜀國江東大都督魯肅,因魏延私自起兵背盟,怒氣攻心,病倒在床,軍事皆由文聘、朱桓二人統領。而魏國車騎大將軍曹真,引李典、樂進、于禁並汝南夏侯淵部,分三路只取徐州。又令曹彰往攻定陶。張遼引軍出馬截住。

曹真復使曹遵、魏輯二將從兩側夾擊,自引中軍傾出,奮力大戰。兩軍激鬥多時,魏軍勢大,河北軍死傷狼藉。張遼引眾將連夜棄了定陶往徐州去。渡過鹿水,忽然岸邊鼓聲震響,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道:“史渙在此。”引軍衝殺,河北軍四散潰逃。張遼教閻行敵住,自引其餘眾將往東而走。

行約兩個多時辰,已近黃昏,忽然烏雲罩地,大雨傾盆,眾軍溼透衣甲。張遼引眾軍冒雨而行,苦不堪言,彭恙罵道:“兀那魏延老革,真是忘恩背義之賊,害的我們吃這般苦頭。”眾軍積憤,亦都大罵。

再行十數裡,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睏乏,多有倒斃者。遼教前面樹林暫歇。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林中尋些野菜,便就山邊揀幹處埋鍋造飯,割死馬肉燒吃。盡皆脫去溼衣,於風頭吹曬;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遼問道:“此處是何地界?”

嚮導官稟道:“此地名叫舌嘴灣,往前再走數里,就有兩條路分岔,一條大路通往小沛,一條小路直接通往泰山,繼而可繞回青州。”遼道:“路況如何?”對道:“大路稍平,直通小沛城西。小路投泰山道,甚是崎嶇難行,不過想必安全。”遼令眾軍休整。

天明出發,行至三岔口,遼命眾軍往小沛大道上走,徐盛諫道:“大路平坦,想必有伏兵。不如投小路走。”遼道:“賊軍以為我等疲憊,必不敢從大路走,所以會選小路走,他好在此設伏。此乃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便叫軍馬沿大路而進。

行了半日,天又開始下雨。眾軍衣甲溼透,中箭著槍者扶道而行,哀號之聲,於路不絕。遼命將大旗旌幡、輜重等等紛紛拋棄,催速急行。軍士告道:“馬乏人累,少歇再走。”遼道:“趕到徐州再歇未遲。”眾軍皆悲。

又行不到數里,忽一聲炮響,兩邊伏出無數兵馬,截住去路。眾軍見了,無不亡魂喪膽,面面相覷。遼咬牙道:“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軍道:“人困馬乏,如何能戰?”遼下馬提戟,道:“我先為爾等打個榜樣。”就要衝上去。

丁奉攔住道:“將軍且慢。看對面不是魏國兵馬,卻是蜀國甘寧部眾。”遼定眼看了,果是盡打甘字旗號。呂範道:“這甘興霸乃蜀國大將,雖是江匪出身,但為人素重情義。某以理與他說,或能脫難。”就縱馬向前,欠身謂甘寧道:“甘將軍此是為何?”

甘寧看張遼等模樣如此狼狽,覺自家背盟甚是理虧,又看河北眾軍惶惶垂淚,大半帶傷,一發心中更是不忍,竟不知如何答話。呂範道:“我等遭曹真大軍偷襲,兵敗至此。還望興霸看同盟之情為重。”向寵亦小聲道:“若是壞了河北列將的性命,恐怕後事難休。興霸還需三思。”

甘寧沉聲點頭,即高喝道:“我等奉命來阻截魏軍的。”就令軍士分兩路排開。張遼見了,便和眾軍一齊衝將過去,改投泰山小路,行至山腳時,已經天晚,回顧身後所隨軍兵,止有五十餘騎。忽然前方火把齊明,一隊人馬攔路,為首一將跨馬持刀衝前,喝道:“來者可是文遠將軍?”遼看去,卻是藏霸。眾軍方才心安。霸道:“某聞魏延背盟,便知定陶必失。就引昔日部下,從泰山往去相救。幸遇得諸位。”眾將皆嘆道:“幾不與宣高相見也!”霸命部下攙扶著眾軍,投山寨去安歇。

再說曹真

以雷霆之勢,奪了定陶。連夜分派兵馬,令曹遵引少部軍馬從小沛大路攻取彭城。自引大軍沿小路疾進,穿過泰山小路折向南行。次日天早,行至琅琊城下,守將乃周泰之弟周平。琅琊城內守軍不過千餘。平督率軍民,奮力抵禦。

曹真攻打一日,守軍傷亡大半,力不能支;魏輯、許章二將率先登城,殺散城頭守軍,開啟城門,魏軍一擁而入。周平引剩餘三百多士卒轉入巷中,與魏軍周旋。魏輯率軍衝突幾番,損傷頗大,卻不能全殲守軍。曹真親率槍手從各街頭分剿,周平舞刀來鬥曹真,鬥約五合,真大喝一聲,將周平刺死。餘眾盡皆戰死。魏軍眾將憤怒,紛紛要求屠城,以儆來者。

曹真叱道:“民乃軍之根也,亦乃國之魂也。安能以一時之憤,而怨百姓耶?再敢進此言者,斬!”乃令將城中十五歲以上男丁,割發代首,以舉自新。遣人分發四方。鄰縣軍民見魏軍如此勢大,終日惶恐。曹真乘機麾軍疾進,軍鋒所到,望風而靡。不日,便與夏侯淵匯合在下邳城。

時魏延方取了淮陰,尚在整頓兵馬,忽聞報說魏國車騎大將軍曹真數日已奪徐州四郡,現與夏侯淵合圍下邳。延大驚道:“某失計較了,反為他人作嫁衣。”急引軍來解下邳之圍,人又報說河北大將張飛、趙雲、李嚴率軍從青州殺來。延驚道:“張飛怎會如此之速?”

原來龐統當日回鄴城,就謂雄道:“魏延雄心勃勃,心狹難處。若有人以金帛利誘,他必就範。徐州之勢,不可大意。”雄道:“士元此言甚是。”就令張飛、趙雲、李嚴三將屯兵在高陵渡口,及周瑜在淮陰兵敗,張飛便從高陵渡引軍趕來。

魏延當下聞說張飛殺來,就引軍備戰。張飛率軍直抵淮陰城北五十餘裡,李嚴道:“三將軍不可強攻輕敵。魏延人品雖劣,卻謀勇有餘,詭計甚多,對陣須當斟酌。”飛喝道:“正方也忒把細。俺隨大哥用兵三十餘年,身經百戰,量魏延匹夫何足為懼?”

嚴道:“我素知三將軍粗中有細,文武皆備,又善通丹青之道。這魏延匹夫雖不懼也,將軍何不用計來破他?”飛爽然大笑道:“好汝個李正方,使這個法來激俺作甚,俺自理會的。”就令買蓋、李嚴、趙雲三人各引軍去山林中埋伏。自家引五千兵來淮陰城下叫陣。

兩軍對壘。魏延當先出馬道:“昔日汝家軍師龐士元曾言‘先入下邳者,而得徐州’,吾軍先入,反而未得,何也?又言’取了定陶,便還徐州;彼軍取定陶多時,為何不還,何也?某只取屬吾軍應得之物,爾等卻從匹夫之見,妄自興兵背盟入寇,是何道理?”

張飛聞言暴怒,罵道:“魏延匹夫,反覆小人也!尚敢在兩軍陣前妄自菲薄,顛倒是非耶?汝背盟興兵奪吾城池,害死吾青州兵馬都督周公瑾。俺今親領大兵征討,汝當延頸受死,反乃妄言入寇耶?”延大怒,舞刀直取張飛,飛舉矛迎上。二人戰約十合,飛佯敗,落荒而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延大笑道:“桃園三英之張益德,名動天下,當真可笑。”便催動人馬趕來。飛轉過山腳,勒住馬,在高坳上大叫:“魏延匹夫,卑鄙小人,俺與汝再決勝負。”延揮刀大笑道:“汝乃手下敗將,尚敢言勝負耶?”這把張飛氣得哇呀呀暴喝如雷,把矛往腋下一夾,縱馬奔來。

魏延見張飛來勢惡猛,不敢懈怠,舉刀相抵。二將就在山崗上,來來回回衝殺,刀矛交擊,拼殺三十餘合。飛越戰越勇,魏延卻暗暗心驚。正欲退兵時,忽張飛長矛脫手而飛,延覷定時機,舞刀來劈,飛急拔腰刀迎住,退出戰陣。望松林小路而走。

魏延大笑道:“張飛已老,筋力已衰,何足為吾敵?諸君只宜努力,建功只在今日。”三軍氣勢高漲,就拔足窮追;趕至林深處,忽見塵土起處,一彪人馬殺到來,攔住魏延。為首一將乃李嚴

,喝道:“魏延匹夫,某在此等候多時了!”延朗聲道:“汝在此久等,是欲尋死耶?”嚴大怒,舉槍直取魏延,延舞刀迎住,未戰數合,李嚴敗走。

魏延揮動人馬往前追趕。周善道:“不可深入重地,恐中埋伏。”延道:“某正與賊軍遊鬥而戲,盡數剿殺。公可催督人馬,盡力攻擊,勿要多言。”遂揮轉人馬,跋涉穿林,望前殺來。進到山谷口,兩旁都是樹木,卻不見一個河北軍士,天色又漸昏黑。

魏延心上猶豫,急傳令軍馬且住。那大軍前後催動,急難收剎,早有一半撞進山谷來,才待住腳,只聽山頂上,一聲炮響,四下裡火光衝天而起。延見火起,知是中計,急勒回馬要出谷中,又被人馬擁住,前邊又是火起,無路可走。有軍士大喊:“左側有條山徑小路,斜刺上去,可出谷中。”魏延便從小路行到嶺上,欲要休息,卻聽得山下吶喊,四邊火勢愈大。

延嘆道:“某之失也!”潘璋道:“文長且休感嘆,此處不可久留。若敵兵追來,如何抵擋?不若乘著月色,捱過嶺去,再作區處。”延道:“文珪所見亦是,只是這山谷連綿起伏,但不知從那條路下去?”嚮導官手指道:“那山凹邊有燈光露出,想是人家。”魏延道:“我等捱下去,尋問個路徑也好。”引眾軍攢下嶺來,卻那裡是人家。正是買蓋引軍生火,在此誘敵埋伏。

買蓋見魏延中伏,就引兩翼伏兵一齊殺出,來捉魏延。延安敢抵擋,撥馬便走,向南亡命狂奔而去。行不多遠,已至淮水江岸,眼見追兵漸遠,延回顧左右時,只餘不過百騎。周善道:“為今之計,只索趁夜渡了淮水,退往合肥,回川見陛下請罪,來日方可捲土重來,此為上策。”延嘆道:“某做此大事,只恐難見陛下與魯都督面了。”

潘璋道:“雖如此,也不可坐以待斃。”延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於是趁夜往岸邊來尋船隻。及尋至下游,岸邊傍著數只篷船,延急命軍士登船,忽見林中火光大起,喊殺聲中,一彪軍馬殺出。火光之中,映著一員英雄上將,銀盔挎寶劍,長槍夾馬靴,英姿颯颯,大喝道:“常山趙雲在此,魏延哪裡走!”

延素知雲勇,暗歎道:“天亡吾也!”周善大呼道:“將軍馬快,可速走,我來擋他!”延道:“汝安是趙子龍敵手?”善厲聲道:“某得文長將軍如此厚恩,自當以死報來。將軍休囉嗦,速走!”就引剩下百餘騎一齊上前,擋住趙雲。

魏延虎目含淚,與潘璋二人,拍馬撞透重圍而走。胯下那匹絕影獸,夜渡八百,跑起來耳畔呼呼生風。少頃,就將追兵遠遠甩到身後。正暗自慶幸時,忽然涼風撲面,看時眼前漫浸浸一片水,全無去路,亦無渡船蹤影。延焦慮萬狀,正沒奈何時,趙雲已率軍追來。

延厲聲道:“文珪且看某奮勇就義。”說完,一聲虎吼,快馬鋼刀,殺入兵叢,當者莫能攖其鋒銳。趙雲見了,長槍一揮,兩邊軍馬閃開道路。雲綽槍突刺,截住魏延廝殺,鬥了三十餘合,魏延漸漸難抵。突聽江面上傳來一聲高呼:“文長休慌!馬良在此!”眾人急定睛看時,江面上不知何時山字型排開三隊船艦,旗幟高揚,軍容整肅,盡打蜀軍旗號。當先船頭立著一人,綸巾飄飄,白眉長衫,正是馬良。

魏延見了自家軍馬,猶如久旱逢甘露,幾乎喜極而泣。當下奮起餘力,扔了大刀,從腰裡拔出青釭劍,一劍將趙雲槍頭削去。跟著退出戰陣,棄了劍甲,與潘璋躍入水中,往江心奮力泳浮,幸而久在江南,深知水性,得以全生。

趙雲見魏延跳江下水,雖然不捨,但見蜀軍船上黃敘、霍駿等各持弓弩兵刃,虎視眈眈,知其人多勢重,恐其上岸,反而不敵。只得棄了魏延,向岸邊撿了青釭劍,牽了絕影獸,收軍退回去了。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