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堂文雖說罵走了高德寬,卻也是自己氣得不輕。

說起來都是在會西商,便是各自有各自的盤算,也犯不著在一眾商賈同僚的面前翻臉啊?

而且高德寬說起來也是賒旗鎮糧行首屈一指的人物,這第一次坐下來商談就不歡而散,這後面的事,還怎麼推進呢?

難道真得做成小團體、小幫派,繼續互相競爭下去?

張堂文不由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劉家生在一眾酒商中緩緩站起身,半調侃半認真地說道:“張老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這等肚量的人物,到哪都是盛不下的,我劉家黃酒店鋪小,生意小,人微言輕,願意跟著張老闆討教學習一下。”

張堂文朝著劉家生投來感激的目光,輕聲回應道:“不敢,不敢,堂文只是拋磚引玉,把這思變之法拿出來,由各位東主、老闆們參詳一下,大家一起合計合計。”

“永隆統”的大掌櫃趙賢勝算得上是糧油街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家的酒,整個中原地區都是數得上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賢勝緩緩地站起身來,朝著張堂文拱了拱手,“張老闆,您方才說的那些個放下芥蒂合作共贏的法子,趙某聽著在理。但是如今的形勢,卻是各行有各行的難處,比如說咱這白酒行吧,就算上整個南陽府,一歲白酒的銷量,那都是能約出個斤數的,就這麼大個量,你家分點,我家分點,其實都是差不離兒。何況山高皇帝遠,白酒這玩意又佔分量,遠了的去不了,去的了本錢也上去了,大家都做白酒的,誰能讓誰少吃點?少惦記點?”

在座的釀酒行當的老闆,都是默默地點了點頭,這趙賢勝的“永隆統”可稱得上是賒旗鎮白酒的門面,他說的話,道的也是白酒行當的實情。

其實,何止是白酒行當,醋行、醬行哪個不是一樣的境遇呢?

白酒、米醋、大醬的釀造之法又不是什麼不傳之秘,各州各郡都有自己的招牌,加上這流質物件運輸起來極不方便,瓶瓶罐罐一碰就是損耗,更別提火輪車未開通之前的騾馬運輸了,那完全就是賠本買賣。

開啟不了外運的豁口,只守著周邊郡縣的生意,那還不是在一個鍋裡打架。

張堂文抿了抿嘴,這樣的現實情況,他不是沒想過,若是完全沒有應對的說法,他也不敢貿然喊著這麼多人來商議。

“趙老闆,您說的實情,該是從咱‘永隆統’酒坊成立之初,就是存在的了。”

“是!”

“商務亨通,講究運輸便捷,存管便利,分銷方便,譬如茶葉,譬如瓷器、布匹等等...”

“不錯,以我白酒為例,盛放需用大甕,分取裝壇裝罐卻又運輸不易,啟封之後一日則津味具失。我‘永隆統’的分店曾最遠開在西安,卻不能將原汁原味的酒運去,光運費一項就快夠我釀造的成本了!所以只能取高濃度原漿送到那邊再行勾兌,但如此一來不但風味有異,價格也居高不下,和本地自產自銷的白酒無從競爭!”

張堂文默默地點了點頭,“是,此乃通運上的一大關節,不過若是有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若能解決這個問題,憑我‘永隆統’的品質和聲譽,絕對可以遠銷海內、馳名中外!”

劉家生也在旁邊笑道:“若是這樣,趙老闆的眼裡必然不只南陽府這一處小地界了,那時,咱別的酒坊也都能松和松和喘口氣了。”

張堂文微微一笑,“白酒存放之法,講究密封嚴切,所以一向以油紙封壇泥漿澆築,保持原汁原味。但傳統泥陶易,體型碩大又不便運輸。趙老闆可曾想過改用小器型承裝?比如洋人的葡萄酒,漂洋過海而來,以小瓶盛裝,便於攜帶又利於分銷。年輕時我在夫人家曾見過雲貴總督贈給岳丈的一壺茅臺鎮老酒,泥封瓶口,啟封之後飄香四溢,此乃當年茅臺鎮為供軍需,特意定製的黑瓷小瓶。”

“小瓶...”趙賢勝抿了抿嘴,“但是那黑瓷雖是美觀,卻也易損,而且茅臺酒後味醇厚,味濃氣烈,泥封之後並不損酒香。我‘永隆統’的酒用的料子卻與他不同,後味甘甜,氣味清香,榮不得一絲雜味。”

“那在下就更勸你改用玻璃小瓶了,如今洋人的葡萄酒在各個通商口岸均有銷售,反觀我大清各地依舊仰仗土法釀造,因循守舊的製售方式已遠跟不上發展了。小瓶盛裝一來精美,二來便攜,運輸起來也便於堆放,何況玻璃瓶更便回收,趙老闆也參考昔日洋行推廣葡萄酒時訂下的方案,兩舊瓶換一新酒,以此讓老主顧適應你的新包裝!”

趙賢勝眯著眼睛思索了半天,卻是扭臉看了看身後的一眾酒商,都是一臉的茫然。

“張老闆,這玻璃瓶可以舶來品,洋人手上的東西,可金貴。”

“那不更好?既然玻璃瓶眾所周知的金貴,你用玻璃瓶盛裝的酒比別人貴一點,大家也都能接受啊!何況酒用完,玻璃瓶還可以打醋打油,做個容器也不錯!”

醋坊的丁遠誠在一旁抿嘴偷笑道:“這倒是在理,裝過你‘永隆統’的美酒,再來打我家的米醋,美哉美哉!何況大家酒醋不分家,都是同宗同源出來的東西,你的酒卻比我的醋金貴數倍,便是再貴點,又何妨呢!”

趙賢勝也是跟著一陣鬨笑,“那好,回去就讓人去洋行採購一批玻璃瓶,封裝幾缸新酒放到年底看看!若是味道一絲不變,我老趙連開八桌,讓大家都一塊嚐嚐!”

在座的人們頓時一陣起鬨。

張堂文也是跟著笑了笑。

這法子是新鮮點子麼?其實並不是,不說茅臺鎮了,山西杏花村的汾酒,早就用上了白京瓷小瓶,登堂入室都擺到了皇親貴胄的宴席上。如今的人們講究精緻小巧,哪裡還有以前那般動輒扳缸倒壇的,只不過賒旗鎮遠離口岸和京畿,因循守舊之風盛行。各行各業恪守舊制,不思變久矣。

如今的世道,不思變,便是作繭自縛,遲早會被舶來品和向學者擊倒。

賒旗鎮的商界,是該攪動攪動了。躺在水陸碼頭的便捷上,各行各業都有躺賺的紅利,可如今繁華不再了,沒有生氣,沒有動力,還想往常那般守株待兔,怕是不行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