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總在不經意間流走。

金秋九月,天氣適宜,趙國也迎來了罕見的豐收與安寧。

與此同時,秦國朝政風波尚未完全平息。

呂不韋與蒙驁,這兩個站在秦國巔峰的男人,攜手所能展現出來的力量,無與倫比。

更不用說,還有嬴政這位秦王支援。

那些質疑秦王出身之人,全都被以叛國罪論處,呂不韋在咸陽城內掀起了腥風血雨。

事實上,此番秦國宗室參與其中,不僅僅因為那些流言。

自從秦王子楚繼位以來,由於呂不韋這個外國人執掌相位,再加上蒙驁這位齊人擔任上卿職位,秦國朝堂文武大權基本都被外國人把持。

王本來乃秦國本土武將領袖,可惜數次統兵攻打趙國,戰績都不太好。

若是換做其餘將領,早就因數次兵敗而被治罪了。

王卻因為乃秦人臉面,非但沒有被革職,反而繼續在秦國擔任要職。

饒是如此,面對位高權重的呂不韋與蒙驁,王根本難以預料二人抗衡,秦國宗室感覺如鯁在喉。

事實上,自秦國變法以來,由於鞅、張儀、範睢、呂不韋這些外國賢才先後入秦,更是在秦國執牛耳,秦國宗族的話語權越來越小。

好在之前秦國本土名將輩出,以本國名將平衡外國權臣,雙方倒也勢均力敵。

可自從白起死去以後,秦國本土名將唯有王能堪大任,卻又比不上蒙驁這個外來戶,以致秦國軍政大權都被外國人所把持。

兩者之間的爭權,歷史上就已經有些苗頭。

當年因為韓國派水工鄭國,遊說秦王嬴政倡言鑿渠溉田,企圖耗費秦國人力而不能攻韓,以實施疲秦計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事被發覺,秦王嬴政聽信宗室大臣進言,認為來秦國客卿大抵都想遊間於秦,就下令驅逐客卿。

秦王嬴政也經歷過呂不韋把持朝政,禍亂宮闈之事,對於別國客卿多少有些戒備心理。

當初秦王嬴政也正是靠著宗室之力,才能撥亂反正,執掌大權。

秦國宗室得勢,自然想要除去後患,這才以鄭國之事為藉口,想要將別國客卿全部驅逐出秦國。

正是發生了此事,李斯才寫下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繼而得到秦王器重。

當然,那些都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

如今秦國宗室疲軟,別國客卿把持朝政,面對如此窘境,秦國宗室感到了深深的危機。

故此,哪怕流言只是空穴來風,秦國宗室也想以此為藉口,趁機發動政變奪權,讓秦人重行掌控實權。

卻沒想到,呂不韋居然如此大膽包天,聯合蒙驁給了秦國宗室狠狠一擊,不少宗室之人都被扣上謀反罪名,身首異處。

饒是如此,呂不韋想要徹底平定這場動亂,也並不那麼容易。

說到底,秦國終究還是秦人的秦國,若呂不韋做得太過分,哪怕執掌秦國大權,亦會被秦人所屠滅。

為了穩定朝政,呂不韋在殺了一批人之後,也在盡力安撫其餘秦國宗室,作為妥協的結果,呂不韋還提拔了許多秦國本土人氏。

那些被呂不韋提拔的秦人,未必會與其一條心,呂不韋雖暫時度過了難關,終究還是埋下了禍端。

至少在呂不韋沒能真正排除異己,掌控秦國軍政大權以前,秦國不太可能繼續東進攻趙。

東西兩邊都沒有了威脅,再加上今年豐收這個喜訊,整個趙國朝堂都有些蠢蠢欲動了。

邯鄲,王宮大殿。

“啟稟父王,前去魏國討要繁陽之使,已被魏王驅逐回返。”

經過數月調整,趙偃已經從喪子之疼中走了出來,反而將更多精力,都注入了朝堂之內。

“魏國出爾反爾,且不計昔日趙國助其攻秦之義舉,實乃無恥之極,某請出兵伐之!”

趙遷話語剛落,樂乘就已經大步走了出來,請求伐魏。

樂乘棄暗投明,相助李牧大破代郡燕軍。

李牧此時尚在韜光養晦,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立下多大功勞,故此功勞幾乎都被樂乘所得。

再加上如今的趙國,廉頗威望太高。

哪怕趙王相信廉頗不會有異心,仍舊想要尋到一人對其進行掣肘。

很顯然,樂乘就是被選中之人。

他出身將門,又立下大功,趙王就順勢冊封其為武襄君,地位僅在廉頗之下。

縱然是樂毅之子的樂間,也沒有辦法與樂乘相提並論。

“伐魏!”

聽著這兩個字,趙王目光有些閃爍。

當初魏國攻燕,為了鼓動趙國出兵伐燕,向趙王許諾,若魏國能夠佔據燕國城池,魏願與趙國平分,就算最終無功而返,魏國也會割讓繁陽給趙國作為補償。

不曾想,半路殺出個秦國,最終出現了規模龐大的合縱攻秦之戰。

戰事結束以後,由於信陵君魏無忌尚在魏國朝中掌兵,趙王忌憚魏無忌名聲,也感激對方昔年竊符救趙之舉,這才沒有向魏國索要繁陽。

及至後來,魏王忌憚魏無忌而奪其軍權,趙王也替魏無忌感到不值,準備索要繁陽。

卻沒想到,秦國正好發兵攻打申岐之地。

趙王畏懼秦國之強,不敢在那個時候得罪魏國,這才拖延至今。

可事情過去了那麼久,魏國在那場戰爭中也沒有獲得任何好處,哪裡肯將富庶的繁陽割讓給趙國?

魏王先是敷衍了趙國使者月餘,最終煩不過趙國使者再三索要,只得徹底撕破臉皮,不承認自己當初說的話,反而將趙國使者驅逐出大梁。

“魏國出爾反爾,欺人太甚,吾等亦請求伐魏!”

樂乘話音剛落,其麾下那些將領就紛紛出聲應和,所有人臉上都戰意澎湃。

這些人中,不少都是昔年燕將,被俘以後投降趙國。

他們非常渴望發動戰爭,獲取戰功,而後在趙國徹底站穩跟腳。

不僅僅是這些燕國降將,哪怕趙國本土將領,亦有幾人蠢蠢欲動。

這幾年,趙國先破燕再破秦,算得上是風光無限,不少人都有些膨脹了。

只不過,趙國將領幾乎都以廉頗為首。

他們見廉頗沒有發表意見,哪怕有些心動,卻也無人出班請戰。

“不可!”

就在此時,廉頗卻是走了出來,目光先是掃過那些請戰之人,而後朝著趙王躬身行禮。

“臣以為,武襄君伐魏之舉,大謬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