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何出此言?”

樂乘被廉頗如此當面斥責,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亦毫不退讓的出言質問。

廉頗只是瞥了樂乘一眼,並沒有過多理會,反而對著趙王再次施禮。

“秦雖有兩場大敗,國力猶在。”

“趙與魏盟,若毀約伐之,失信於天下,假如魏國不肯善罷甘休,以致趙、魏兩國征戰不休,於國無利。”

“關東六國今唇齒相依,貿然伐魏,必給秦國可趁之機,還請大王三思。”

樂乘卻是冷笑道:“上將軍此言差矣,魏國毀諾不割讓繁陽在先,天下人又豈會說我趙國背信棄義?”

“且秦國朝堂不穩,六國士人與秦人爭權奪利,更兼秦王年幼,未能執掌大權,如何伐我!”

廉頗反駁曰:“魏割讓繁陽只是口頭承諾,我等雖心知肚明,天下人卻不知,貿然伐之,眾皆會以為我趙國故意尋找藉口伐魏耳。”

“秦雖兩派相爭,若有可趁之機,呂不韋、蒙驁二人,未嘗不會領兵東出以奪功勳,繼而轉移秦國朝堂矛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到這裡,廉頗頓首再拜趙王,曰:“三晉本為一家,為一城之地而惡魏國,令兩國從此心生仇怨,此乃不智之舉也,還請大王三思!”

廉頗這番話有理有據,哪怕才開始蠢蠢欲動的趙國將領,此時也都出言符合。

趙王雖想要得到繁陽,卻也知道不能因小失大。

“話雖如此,然魏王出爾反爾於先,逐寡人使者在後,若聽之任之,魏國上下豈不會以為寡人可欺耶?”

廉頗奏曰:“大王可放出風聲,就說欲起兵伐魏,魏王必然得知必然惶恐,隨後遣使趕往楚國,令楚人說和,大王亦能保住顏面矣!”

就在此時,太子趙偃卻是說道:“如今國內兵強馬壯,糧草充足,若不趁著秦國蟄伏之際擴張發展,待秦朝政穩固以後,如何能敵?”

“依兒臣之見,關東六國既然唇亡齒寒,不能妄動刀兵,不若起兵北上攻打匈奴,以絕後患。”

“李牧將軍於北疆駐守多年,士卒們養精蓄銳,料想可堪一戰。”

廉頗聞言,卻是沒有再多說什麼。

匈奴之患由來已久,平定匈奴也是廉頗生平志向,且趙偃說得也沒錯,趙國的確應該趁機擴張。

更何況,樂乘屬於趙偃派系,廉頗已經反駁過一次,若再次出言反駁趙偃,恐怕會讓兩人關係越發惡化,此舉非智者所為也。

趙王卻是眉頭微皺,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當初趙王因李牧畏戰如虎,將其徵調回到邯鄲,以他人代將駐守北疆,抵禦匈奴。

新換之將改變李牧被動防守策略,發覺匈奴入境則大肆捕殺。

才開始,的確有所斬獲。

可到了後來,匈奴人仗著騎兵速度優勢能夠來去如風,不僅將北疆守軍戲弄得團團轉,還趁機殺死不少趙國守軍,掠奪到了許多錢糧。

直到那時,北疆軍民才發覺李牧駐守邊塞的好處,極力上書請求趙王令李牧重返邊疆。

趙王無奈,只得再三請求李牧官復原職,最後甚至答應李牧,可以繼續以往被動防禦的策略,這才讓李牧重返北疆任職。

趙王今日若同意趙偃請求,必定會出爾反爾,讓李牧改變以往對待匈奴之策略。

只不過,如今的趙國兵強馬壯,的確適合對外用兵。

好似看穿了趙王心中所想,趙偃再次建言:“李牧將軍雖為國之良將,卻只擅長防禦,今朝中有上將軍、武襄君這些良將,父王若欲出兵匈奴,不妨更換主帥。”

“如此,既不會失信於李牧將軍,亦能讓更擅長進攻之將領統兵,可謂兩全其美之策也。”

趙王聽到這裡,不由怦然心動。

樂乘亦上前說道:“太子之言大善,然匈奴多為騎兵,若以步卒擊之,縱能破之,亦難有太大斬獲。”

“依臣之見,大王不若令公子嘉統帥申岐之地騎兵,前往北疆助戰。”

廉頗聽到這裡,猛然驚醒。

起初,廉頗並不反對出兵匈奴這個建議,只是當趙偃說到欲換掉李牧以後,廉頗就隱隱感覺有些不對。

直到此時廉頗才驚覺,趙偃這是想要以攻打匈奴為藉口,先奪與趙嘉親善的李牧兵權,再將趙嘉誘出申岐之地。

趙嘉若領兵出申岐之地,就失去了最大依靠,糧草、輜重都要依仗邯鄲,趙偃就可以隨意揉捏趙嘉。

趙偃也有極大可能會,將趙嘉麾下騎兵奪走。

想到這裡,廉頗臉色略微有些陰沉。

李牧雖與趙嘉較好,卻沒好到能夠為其赴湯蹈火的程度。

饒是如此,趙偃都想要奪其兵權。

那麼從小看著趙嘉長大的廉頗,對趙嘉而言亦師亦父,兩者之間關係親密無比。

假如李牧被奪了兵權,趙偃下一個目標肯定會是廉頗自己。

想到這些,廉頗急忙上前說道:“臣以為,此舉大為不妥!”

趙王渾濁的眼睛有些閃動,出聲問道:“有何不妥?”

廉頗深吸口氣,道:“對匈奴用兵,乃國之大計,臣自無不可。”

“然太子欲換掉李牧將軍,卻是萬萬不能。”

“李牧將軍統兵之才,不在臣之下,昔年代郡能夠拖住二十萬燕軍,為臣擊破慄腹爭取到足夠時間,亦為李牧將軍之功也。”

說到這裡,廉頗瞥了樂乘一眼,繼續道:“就連擊破二十萬燕軍之役,李牧將軍亦功不可沒。”

“臣雖不知李牧將軍為何不邀功,卻也深知其統兵能力。”

“且李牧將軍駐守北疆數年,對於麾下士卒指揮如臂,對於匈奴各種事宜亦知之甚祥。”

“若貿然換將與匈奴戰,恐怕會重蹈昔年覆轍啊!”

樂乘聽完廉頗的話,臉色陰沉如水。

他之所以被封為武襄君,的確是李牧讓功之故,否則決不可能攬下擊破二十萬燕軍之功。

此乃樂乘最忌諱別人談論之事,今日卻被廉頗當著眾朝臣面說出,樂乘自然心懷怨恨。

趙王思索許久,問道:“那麼上將軍認為,極力主張被動防禦之李牧,能否擔起進攻匈奴之重任?”

廉頗鄭重道:“對於匈奴,沒有人比李牧將軍更瞭解。”

“彼若認為可伐,定能盡全功;彼若認為不可伐,臣以為時機尚未到也。”

“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貿然而定,請大王先徵詢李牧將軍意見,再議北伐匈奴之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