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呔,公子你這話就不中聽了,若非老漢我知道你是無心的,此刻絕不肯與你多說一句話。”徐庶的話似乎觸怒到了武大爺,當即引起他的不滿。

“是,是,小子無狀,惹得大爺生氣,不知這是為何?”

“嗯,公子你的態度不錯,老漢倒也可與你說說。不然,公子若是再這般,想要在幽州境內行商,怕是舉步維艱了。”武大爺很滿意徐庶的態度,捋了捋白鬚,教育道:“如今整個幽州境內,若說最得人心的,自然是幽州牧無疑,但凡有誰敢說幽州牧的不好,遇到脾氣差的,說不定都會衝上來與你拼命咧。幽州牧是真的在為咱們這些百姓做事,你就說幽州牧徵兆勞役為何不要獨子,身有疾病之人不要,放在以往,官府恨不得把所有的壯丁都給徵招了,還不是因為幽州牧顧及到我們這些老弱,怕孩子們都出來幹活,家中無人照料。單單是會想到這一點,幽州牧就值得我們為他賣命。”

“是,是,大爺你說的極是,幽州牧是一心為民,小子不應該以小人之心來揣測。”徐庶的態度依然誠懇,原本他只是隨意與武大爺聊幾句。但是,聊了這麼久,他卻是發現武大爺似乎也是個有想法之人,而且隱隱的應該也是有讀過書的,所以徐庶這才停留下來,與武大爺多聊一些時間。

“那是!”

武大爺自得的應了一聲,好似幽州牧是他所要守護的人一般,被人稱讚他高興,被人詆譭他就發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公子你剛剛所說的,官府給孩子們的工錢不會多,還是如以往一般。但是,不論是孩子們,還是我們這些老弱病殘都恨不得站出來幫助幽州牧做事,將北京城早日建好。不得不說,幽州牧是個仁善的好官,這城池名字起的都與眾不同,嘿!”

徐庶嘴角抽了抽,這北京城的名字怎麼就與眾不同了。不過,他可不敢說什麼,不然武大爺估計又要懟他一波了。

武大爺似乎沉浸在其中,也沒注意到徐庶的表情,不然怕是又要開口教育了。

“公子,你先前說幽州牧給予孩子們的工錢高,這卻不然,幽州牧給的工錢與往常一般無二,但是為什麼我們都很樂意替幽州牧幹活?我們都不是瞎子,早日將城池建設好,對我們來說自然也不是壞事,所以孩子們才會如此賣力的幹活。至於說有人敢剋扣工錢,嘿嘿,老漢我倒是好久沒見到這種事發生了,卻也想看看有沒有人敢這般做。”

很顯然,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底層的官吏剋扣工錢,想要趁機撈一筆。然而,不等那些幹活的百姓去告狀,袁常暗中安排的督查人員就發現了此事,然後,不用說又是一番雷霆怒火。並且,袁常嚴厲宣告,他們已經拿了優渥的薪餉,若是想體驗當苦力的生活,他不介意成全他們全家。於是乎,在這些官吏被削去官職,並且連累家中一起被扔到勞力隊伍,而且他們還是沒有工錢的白幹活的情況下,伸手的人就銷聲匿跡了。當然,只要他們自信能躲過袁常的督查,那倒是可以嘗試一下。不過,腦子是個好東西,誰也不會傻的為了剋扣的那三瓜兩棗,放棄自己的職位。

“幽州牧果然仁善,連這些都為你們想到了,讓人欽佩。”徐庶這句話乃是由衷而發,不存在拍馬屁的行為,畢竟這裡就他和武大爺兩人,拍馬屁也沒人知道。袁常看上去不過二十左右,行事卻是滴水不漏,即便是徐庶自己來做,都不一定能夠做到這種程度。

“對了,武大爺,小子在冀州聽聞,長安城生亂,李傕和郭汜亂鬥,天子正身陷賊子之手,武大爺你有何看法?”

聊了這麼久,徐庶終於尋到機會把心中的話給說出來了。

“嘿,鹹吃蘿蔔淡操心,天子的事情與老漢我何干?”武大爺卻是嘿然一聲,似乎根本不在意天子的情況。

“武大爺,你這話小子卻是不認同了。”

說到自己關心的事,徐庶的臉色立馬擺正,肅然道:“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他的安危天下人都應該關係,怎麼能說與你無關呢?”

“嘿,公子你倒是有些想法。”

武大爺似乎被徐庶的語氣給刺激到了,反問了一句,道:“那麼,公子老漢我問你一句,若是你的孩子此刻吃不飽,穿不暖,你要怎麼做?”

“那自然是去努力做事,爭取讓孩子能吃飽穿暖。”

“著啊!”

武大爺一拍手,贊同到,隨後眯起眼看向徐庶,怪聲說道:“既然公子你明白這個道理,那老漢問你,當我們這些子民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我們的‘君父’天子他人在哪裡?也許他在宮中錦衣玉食,可曾想過我們的生活如何?”

“武大爺,這也怪不得當今天子!”

徐庶似乎進入了狀態,連忙反駁道:“當今天子臨危登基,便接連受到賊人的迫害;前有董卓賊子作亂,後又有李傕、郭汜賊子作亂,天子亦是身處險境,我等子民當思救天子於險境,然後天子才有機會顧及我們。”

“公子,那照你的意思,是我們這些子民的錯咯?”

“…”

老漢的話讓徐庶沒辦法接下去了,皇家的事再怎麼樣也怪不到百姓身上,要也是那些權臣、宦官的錯。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頁就說了東漢滅亡的原因:“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出師表》中諸葛亮也說了:“先帝在時,每與臣論及此事,未嘗不痛恨於桓靈也!”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要說東漢在桓靈二帝的時候就開始走向滅亡了呢?

這就不得不提東漢那個著名的“跋扈將軍”梁冀了。

漢順帝劉保是宦官擁立的,劉保當了皇帝後,他的正妻梁氏就成為了皇后,而皇后的哥哥就是梁冀。漢順帝即位的時候才十歲,於是就給了宦官和梁冀掌權的機會。宦官們和梁冀勾結在一起,聯合把持朝政達二十多年。漢順帝去世之後,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利。梁冀就立了只有三歲的劉炳為帝,是為漢衝帝。只有三歲的皇帝才剛學會走路沒多久,朝政當然由梁冀繼續把持了。就算劉炳扳不倒梁冀,三歲的劉炳肯定怎麼著也能熬死梁冀。可惜這個漢衝帝身體素質不是很好,當了一年皇帝剛開始認字兒就病死了,享年四歲。於是梁冀又擁立了八歲的劉纘,不用說梁冀繼續把持朝政。

漢質帝雖然只有八歲,但是卻非常聰明。漢質帝人小心不小,對梁冀一手遮天的專權行為非常不滿。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漢質帝在一次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瞪著梁冀說道:“此乃跋扈將軍也”。當時空氣瞬間就凝固了,梁冀好生尷尬,只是礙於朝臣的面忍住沒有發作。回去之後又氣又恨寢食難安:好小子,現在都這麼恨我,長大了還得了?於是梁冀就在皇帝的麵餅中加了毒藥毒死了漢質帝。漢質帝卒,享年九歲。

畢竟才九歲的孩子,你就算教他隱忍,他也不懂,不爽的時候就直接把心裡的話給說了出來,於是小命就丟了。

漢質帝死了,然後,桓靈之中的主角之一漢桓帝出場了。

漢質帝死後,梁冀又立了十五歲的劉志為皇帝,是為漢桓帝。桓帝當然也不滿梁冀的專橫,但是前任的例子在那兒擺著呢,所以桓帝就很聰明的擺出一副謙順的態度。一邊避過樑冀的威脅,一邊悄悄培養自己的勢力——宦官。在隱忍了十三年後,梁冀畢竟也上了歲數,桓帝感覺時候到了。

桓帝聯合宦官單超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大將軍梁冀,並除掉了他的黨羽。單超,徐璜,唐衡,左倌,具瑗五人,因為幫助桓帝奪權有功,在一日內同時封侯。於是東漢又自動開啟了宦官專政的時代,世稱“五侯當權”。五侯當權期間任人唯親,其親屬勢力遍布全國各地,且仗勢欺人為所欲為,明目張膽地搶劫殺人,百姓卻只能敢怒不敢言。桓帝雖然不滿,但是他一直靜靜地不表態,就像對待梁冀一樣,他有足夠的耐心。後來具瑗的哥哥明目張膽地貪汙犯罪,桓帝突然發難將單超等人全都抓捕問罪,一個一個降職處分。五侯專權就退出了朝廷舞臺。誰想到沒過多久侯覽,蘇康,管霸等人又成為新一輪得寵的宦官。他們除了名字,別的地方跟五侯一模一樣。繼續把持朝政,任人唯親魚肉百姓。凡是想當官的,必須得是他們自己人,導致真正飽讀詩書的人卻沒有門路入朝為官。時人稱:“寒素清白濁如泥,高地良將怯如雞”經過侯覽三人的不懈努力下,東漢王朝終於搖搖欲墜了。無論是朝堂還是地方,都被這些宦官弄地怨聲載道。

儘管朝政昏暗,依然有那麼一抹清流存在,比如正直的大臣李膺,陳番。他們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清流,堅持不懈地對抗宦官集團。雙方你來我往相互攻擊,這種局面一直堅持到桓帝去世。

桓靈兩大主角沒了一個,另一個主角緊跟著上場。

桓帝去世之後,竇太后和他的父親竇武擁立劉宏繼位,是為漢靈帝。當時漢靈帝只有十三歲,於是竇太后很自然地就垂簾聽政,大將軍竇武與陳番輔佐靈帝。竇武和陳蕃掌權了之後就開始著手計劃清除宦官。一開始還算順利,他們成功地誅殺了蘇康,管霸二人。眼看宦官集團又要被消滅,另一個大宦官曹節狗急跳牆帶人闖進皇宮,劫持了漢靈帝和竇太后。並假傳聖旨誅殺了竇武。陳番不顧年老體邁,帶領太學裡八十多個血氣方剛的學生,持刀殺入皇宮救駕。正好遇到另外一個宦官,二話不說直接開砍,最終因為寡不敵眾陳番以身殉國。

竇武和陳蕃被殺之後,宦官做主論功給自己行賞。又重新開啟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漢靈帝即位的時候只有十三歲,眼看著外戚和宦官相互爭鬥,自己也沒辦法處理,還被宦官劫持。終於長大了,也沒外戚啥事兒了。既然沒有啥事兒了,那就好好享受皇帝生活了唄。

這個漢靈帝可以說是華夏歷史上最不爭氣的皇帝之一。以荒淫無道貪圖享樂著名。史上著名的“裸泳館”就是他造的,造好之後漢靈帝讓宮女們全都光光下去洗澡,有時候自己當觀眾,有時候自己也參與其中。他還下令所有的宮女都穿開襠褲,以方便自己隨時寵幸。漢靈帝還在宮中開起了集市做買賣,自己飾演商販。宦官們投其所好,從地方上貢了四隻驢,漢靈帝少見多怪,經常親自駕著驢車在宮裡溜圈。上行下效,導致民間驢的價錢一度超過了馬。

東漢末年最後一波著名的宦官就是,張讓趙忠等人,被稱為“十常侍”。這個漢靈帝貴為一國之君,居然公然對大臣們說:“張讓是我公,趙忠是我母”。昏庸如此,東漢不滅才稀奇了呢。再後來就發生了大將軍何進誅殺十常侍。結果何進不按劇本來,放棄了外戚直接當權的老傳統,莫名其妙地將董卓引狼入室,拉開了群雄亂世的序幕。

可以說東漢後期會衰敗的如此之迅速,讓人反應不及,一個是因為外戚把控朝政,一個則是因為宦官把控朝政。當然,嚴格來說真正讓漢室走向覆滅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引進地方勢力。否則,即便是宦官或者外戚掌權,皇室的根本還在,宦官和外戚的生存空間,就是依靠皇室,沒有了皇室,宦官和外戚就什麼都不是了。而且,桓靈二帝中,漢桓帝至少還有上進心,而漢靈帝則是完全墮落了,除了玩樂之外,其他的都不管不顧,倘若他有漢桓帝那一絲的上進心,也不會引得地方勢力把控政權,最終給漢朝的覆滅埋下了根源。

所以,究其根本,百姓是沒錯的,錯的最終還是皇室本身。如果按照這個想法來說,皇帝輪流做,漢朝被取而代之也就理所當然了。

這一刻,徐庶有些迷茫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