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爺見徐庶一臉的迷茫之色,也沒有搭理他,將目光掃向四周,想要看看有沒有生意上門。結果,掃了半天,沒看到有生意上門,可能是覺得有些無聊,也可能是覺得跟徐庶挺聊的來,當下便將徐庶給喚醒。

“嘿!”

武大爺輕笑一聲,不知是在嘲諷,還是在嘲諷,只聽他說道:“我說公子,你把天子當‘君父’,‘君父’可未必把你當孩子。老漢我好歹還是個農夫,還會被當人看。你們這些行商的,別看有家財萬貫,不說朝廷沒把你們當人看,天下間又有多少人看得起你們這些行商的?”

士農工商在歷朝歷代都是這樣排位,除了短時間出現的王莽新朝之外。商人雖然排在第四位,但是,其實跟那些奴隸、妓女是沒什麼區別的低賤身份。別看商人有錢,除非是在朝廷頹敗的時候,商人還能有些作為。在正常的情況下,商人的子孫後代都不能參加科舉,除非改變自己的身份,不過,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誰又想過上過哈哈的日子。所以,武大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似乎被武大爺的話給驚醒了,徐庶思索了片刻,又沉思了起來。

袁常的新制度裡,似乎將階級制度給排除在外,雖然袁常沒說,但是,徐庶他們也是能夠看得出來的。階級制度雖然說不是很人道的一種制度,不過卻有他存在的合理性。社會是在緩慢的進步著,一下子大刀闊斧的將這一制度給解除了,也並非是說就是好事。就如新朝的王莽,他廢除奴隸,追求人人平等,這是個很好的想法。然而,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不僅是世家大族起來反抗,就連那些百姓都起來反抗他。世家大族的反抗是必然的,可是,百姓為何也要反抗呢?

首先,當今社會的生產力不夠,百姓不要說享受生活,就連吃飽飯都是一個問題,而廢除了奴隸制度,那麼百姓就不能賣身為奴到富人家,那在天災之時,他們又如何活的下來?所以,有時候百姓當奴隸並非是被迫的,也是一種生活無奈之下的選擇。當奴隸還能混口飯吃活下去,不當奴隸就要活活餓死,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而且陶淵明那是因為世家大族出身,有底氣說出這句話。不過,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家,不具有可比性。

而且,在封建的時代,皇帝一句話,就可以讓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成為奴隸,根源上奴隸是很難消除的。

華夏在春秋戰國時期結束了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但是,這僅僅只是社會形態的變化,並非說明奴隸制就此消失了。不說區域性、小範圍的奴隸出現,華夏歷史上曾經出現了四次奴隸制時期,每一次都是華夏的悲劇。

第一次,自然是五胡亂華時期,西晉八王之亂後,中華大地陷入了黑暗,北方遊牧民族開始南下。關於這段歷史,可以從這二個關鍵詞中管中窺豹:兩腳羊,就是將漢人比作能吃的“羊”,漢人淪為食物,何其悽慘;乞活軍,這支軍隊的名字,和威風勇猛毫無關系,而是乞求活下去,可見他們見到過多少滄桑,經歷過多少苦難,最終只提出這麼一個讓人辛酸的要求!在這個時代,漢人女子最痛苦,基本上是“夜間被姦淫,白天當糧食?”

第二次,金國滅北宋時期,北方大地陷入了黑暗之中,與五胡亂華時期沒什麼差別;當時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描述了汴京何等的繁華場景,人口有數百萬,可是歷經靖康之恥後,人口衰減不到十萬。金人看到漢人,但凡不順心的就直接砍殺,女子也是極其悲慘,在大街上直接被拉走姦淫,死者無數,可見黑暗;

其次就是元朝和清朝時期,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都是從草原上崛起的,相對於漢人的文化而言,他們制度的落後無需多言,奴隸制在他們眼中才是正常的。

除了這四個時期是明確的奴隸制時期,其他時代的奴隸制成因各不同。

夏、商、周、秦時代,奴隸多產生於戰爭,從敵方俘虜的平民成為奴隸,也有因犯罪被貶為奴隸的,有官奴和私屬之分。漢朝,奴隸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土地兼併而形成的私屬,另外東漢末年,人民為躲避戰亂,投靠大莊園主,也成為私屬。

而在漢唐時期,在法律上有明確的良賤之分,如部曲(奴隸的一種)毆傷良民要處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論、部曲無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錢贖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沒為官奴。宋朝以前,長期受僱於人的,其地位低於良民,也是奴隸的一種。

宋朝開始,因僱傭關係形成的主僕關系不再視同於良賤關係。但實際上,私屬奴隸的現象大量存在,不過在法律上禁絕了私屬奴隸、也不允許將良民賣為奴隸。

清初也對漢人實行奴隸制,至雍正年間才廢止奴隸制,清初經濟繁榮,康熙皇帝採低稅負,像明朝一樣賣身為奴者實際上已大幅減少。華夏古代的賤民制度不同於奴隸,樂戶、匠戶、仵作、牙人、娼妓、甚至宋代的軍人在法律上都是賤民,但是他們並不是奴隸。華夏雖然沒有嚴格定義下的奴隸制度,但是受到類似奴隸制度而傷害的漢人不在少數,在清雍正年間廢除賤民制度。而直到一九一零年清廷下諭頒佈《欽定大清刑律》,才徹底取締奴隸制度。在這部現代刑法典裡,華夏歷史上存在了幾千年的人口買賣制度被徹底禁止,主奴名義在法律上絕對成為非法。

所以,袁常有時候就搞不明白很多人的想法,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想要穿越到清朝的年代,動不動就是下跪,動不動就是奴才的稱呼,這樣的時代有什麼好。即便是想要安逸、平靜的日子,唐、宋、明前期都比清朝好了不知多少倍。

且不提這些,徐庶被武大爺的一番話給觸動到,將天子與新制度對比了起來。

天子的存在,在如今這個時代,或者說在封建時代,地位都是無與倫比的,至於說在亂臣賊子的眼中,那自然是無關緊要;按照這個思路來說,袁常豈不是亂臣賊子?壓下心中的念頭,徐庶繼續思考著。按照袁常新制度的想法來說,天子的存在似乎是沒有必要的,只是換一個領導者罷了。而且,新制度裡,領導者並非是家天下,又回到了古時的公天下,但是又與古時候的公天下不同。

古時的公天下是按照名聲來選拔領導者,堯的位置是從他父親接過手的,但是,堯後來並沒有傳位給他兒子。當時堯年紀大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堯說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正合適。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另一個叫灌兜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裡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可見,堯是真心為天下著想之人。

而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蹟詳細說說?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說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就是瞎老頭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說,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聯合瞽叟幾次三悉想暗害舜。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裡面。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裡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麼想念你呀!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以後,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這樣的經歷數不勝數,大致總結起來就是舜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呸,最終透過了堯的考察,成為了接班人。但是,最終堯被舜囚禁至死,堯的兒子也被舜給流放了。這不得不說是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個被自己認定為人品好,且能幹的人把自己囚禁了。當然,舜把堯給囚禁了是挺不厚道的,但是,舜最終找接班人的時候也沒有傳給他的兒子,而是將位置交給了禹,反而是從禹開始實行家天下,最終夏朝由此開始。

這種公天下的傳位方法,卻是存在弊端的。就如舜、禹的一些做法,都是讓人不齒的行為。

但是,袁常新制度的公天下卻是不同。

首先,這種公天下並不是從全國蒐羅接班人,而是有規範的、有秩序的從特定的一些人中挑選,而被挑選的物件他也不知道自己日後能否接班,他只有按照接班人的候選人去開始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任務,最終透過層層競爭和任務,才能得到那個位置。就如舜的事件中,若是有人有私心去通知舜,那舜可以表現好一些,等上位之後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那就坑害了一堆人,這種做法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袁常新制度的候選人,雖然大家知道這些候選人,不過他們並非是唯一的,需要從底層開始,一步一步的上升,若是他們上升不了,也就失去了候選人的身份。而候選人的不唯一性,也讓那些官員無從下手,可以很好的杜絕了作弊的現象。

然而,這種制度的出現,卻是必須將帝王給廢除了,否則,帝王的存在極大的限制了新制度的發展空間。而這也是徐庶矛盾的地方,對於他而言,天子是他盡忠的物件,若是沒了天子,他為誰而忠?

咦,不對!

徐庶就好像是迷途中的羔羊,陡然間發現自己進入了思維的誤區。他為什麼要盡忠天子,還不是為了這個天下,天下的百姓?若是如夏朝桀,商超紂這樣的帝王,他會盡忠嘛?顯然,理智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夏商周都因為末任帝王的昏庸無能而被推翻,漢朝難道就不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嘛?若是一個帝王昏庸無能,他徐庶還一心吊在上面,把自己畢生所學用來輔佐這樣的帝王,他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

“哈哈,原來如此,吾終於明白了。其實吾忠的不是天子,而是天下和百姓,只要是對天下和百姓有益,吾自當窮其一生去完成。”

頓時間,徐庶感悟到了忠義的真諦,讓他的精神有如昇華了一般,許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也能想通。從這一刻開始,徐庶的才能,也朝著頂級人才前進。如歷史上,徐庶只能算是中上人才,與郭嘉、荀彧、諸葛亮他們相差甚遠,但是,如今他只需要一些時間的歷練,卻是可與他們相媲美了。

“武大爺,給小子來十個炊餅,今日大喜當慶賀!”徐庶掏出十個銅板,一掃心中鬱結,豪邁的說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武大爺懵然不知該說些什麼,大喜就用十個炊餅慶賀?不過,好歹也是一單生意,武大爺也沒多說什麼,中能在心中想著這公子是不是癔症了。

徐庶大步離去,他的背影就好似空中的烈日一般耀眼。

&/div>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