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臺所言有理!”

袁常點頭先贊同了陳宮的想法,不過,隨後袁常卻是話頭一轉,說道:“當然,站在如今時代的眼光來看,烏丸的危害比之高句麗更甚。然則,諸位也當知道,我作為一名逆天者,未來許多的事情我都能預見。所以,不得不告訴你們一個事實,高句麗存在的危害比之烏丸更甚,其行徑令我中原兒女死傷慘重,飽經摧殘。故而,我的想法與奉孝、宮臺你們並不一樣,消滅高句麗才是重中之重。”

若是換個主公,放著烏丸這樣的大敵不去對付,反而盯上高句麗這麼一個偏遠、貧瘠的國家,作為屬下的謀士們自然會大力勸諫。但是,袁常有這麼一個逆天者的身份,知曉未來,那麼,袁常的行為自然就很容易被接受了。

雖然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被袁常給反駁了,但是,陳宮並沒有因此而不滿或者沮喪。袁常都說了,站在這個時代的眼光,烏丸是應該要消滅的;但是,因為袁常能夠洞悉未來發生的事情,知道高句麗才是大敵,故而才把高句麗放在烏丸的前頭。就連郭嘉的看法都跟他一樣,他又有什麼好氣餒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既然主公如此意思,想來必有其道理,屬下自當聽從主公之意。”郭嘉正色行禮,肅然說道,袁常既然這麼說了,顯然是不會有假的了。其餘文武官員,俱是與郭嘉一樣表態,支援袁常的想法。

“好,諸位願與我同心協力,將高句麗之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此番出兵高句麗,定要將其國滅亡,將其地納入我中原版圖,讓其子民永遠臣服在我中原****之下,若不達成,誓不退兵!”

“誓不退兵!”

眾人還是第一次看到袁常表現出如此殺氣騰騰的一面,可見,在未來高句麗對中原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傷害,才會讓袁常表現出如此反應。故而,眾人也都是情緒激湧的與袁常高喊出誓言。

見眾人都支援自己的意見,袁常心下甚慰,神色一正,肅然說道:“傳令昌黎郡、玄菟郡分軍區公孫續軍長,起二萬精銳分別駐守昌黎郡北慄城和阜新城,令東部鮮卑兵馬不敢進入我幽州地境一步;同時告訴公孫續軍長,戰場上變化莫測,讓他並非一定要堅守城池,可見機行事;傳令右北平郡分軍區韓恂軍長,起一萬精銳駐守寬城,阻烏丸大軍於邊境,同樣,告訴韓恂軍長,可以見機行事;此外,傳令遼東郡、樂浪郡分軍區公孫冉軍長,盡起二分軍區兵馬,其中大部隊駐守在遼東郡東北部本溪城,餘下兵馬駐守樂浪郡納川城,待北京城兵馬到達之日,便是夷滅高句麗之時。”

袁常的命令由秘書蔡琰在一旁飛快的記下,等到商討完畢,再將命令傳達給情報旅的士兵,讓他們將命令傳到到各處。

“此次出兵,不僅要將高句麗這個未來的禍患消滅。同時,也要將樂浪郡以南的馬韓、辰韓、弁韓等地納入我幽州的版圖;此外,高句麗以北的夫餘、沃沮、婁挹等地納入我幽州的版圖。”

樂浪郡是中原最東面的領土,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樂浪郡被高句麗個截斷與遼東郡的聯絡。從後世的地圖上來看,樂浪郡的範圍已經將朝鮮大部分的土地囊括在內。故而,樂浪郡相當於是孤立於一地。再加上樂浪郡周邊皆是異族林立,局勢並不是很好。以致於在西晉八王之亂時,樂浪郡被高句麗徹底攻陷,自此之後,樂浪郡也就不再是中原的領土。或許,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後來的朝廷並沒有幾個想要將樂浪郡收復。

在樂浪郡以南的馬韓、弁韓、辰韓,並不是以國家的形式而存在,只是聯盟的三個小部落。後來,馬韓、弁韓、辰韓三個部落逐漸成為新羅、百濟,直到後世,也就是棒子了。無疑,棒子是有多麼的無恥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袁常要把三韓給拿下,也是有其道理的。

至於高句麗以北的夫餘、婁挹、沃沮後世自然也是中原的領土,包括吉林、黑龍江二省的土地都在其中。東三省土地的肥沃自是無需多說,自然,袁常也不會放過。

聽完袁常的話語,陳宮上前一步說道:“州牧,馬韓、弁韓、辰韓等地自歸附我中原以來,年年納貢稱臣,此外,夫餘也是與我中原一向交好,若是無緣由出兵征討,怕是於州牧聲名不利。”

“哼!”

袁常不屑的冷笑一聲,說道:“名義上的歸附又有何用?如今他們實力不強,便向我中原俯首稱臣,他日他們一旦強大起來,又豈會繼續歸附我中原?就如高祖之時,高祖實力不如西楚霸王項羽,高祖便向項羽俯首稱臣,及日後高祖實力大漲,與項羽抗衡,最終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如今我中原實力強大尚且能鎮壓這些宵小,日後若是無力,難不成讓子孫後人去彌補我等今日留下的禍患?”

棒子這樣的民族,袁常怎麼可能會讓他們繼續保留下去?前世,袁常只能看著棒子在那裡蹦躂,如今他到了這個時代,徹底的消滅棒子,成為中原的領土,日後棒子還有如何能蹦躂?至於說名聲,袁常又豈會在乎?

就如前世的某國,天天插手別國內政,用的理由還很有道理,是為了維護對方國家的穩定;而反觀華夏,以禮儀之邦自居,結果,今天這個國家在華夏面前耀武揚威一番,另一個國家又接著跳出來,華夏子民受到殺害,竟然還無處解決。若是國家強大到對方只能仰視的地步,又有什麼人敢說些什麼。

陳宮的性子是堅持仁義,故而他會考慮到這一方面的問題;而反觀郭嘉,他就不會考慮這一點了。就如當初陳宮對郭嘉說過,曹操曾經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在陳宮眼裡看來,曹操這樣的品性自然是下乘;然而,在郭嘉眼中,曹操這樣的品性卻是成為霸主的先決條件。倘若不是袁常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原因,郭嘉和陳宮兩個人也不會有機會共處一室了。

“州牧教誨的是,屬下愚昧了!”

陳宮也並不蠢,以往只是因為接受的是儒家的教育思想,所以,他會想到這些。如今,經過袁常這麼簡單的一番話,他也立馬就醒悟過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不正如袁常說的這樣?當然,如果袁常不是主公,陳宮並不會這麼快就聽進去,而如今袁常是他的主公,那他自然是站在袁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了。

“宮臺,你只需謹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萬民,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名利於我們而言並沒有多少用處。至於是非功過,後人自會評價。就如秦皇嬴政,世人皆言其為兇殘君主,然則,為何不想想他修建了長城,雖然修建長城的時候有無數的百姓喪命,但是,長城卻是讓更多的百姓免遭異族侵害,這樣一想,秦皇修建長城又豈是壞事?有人貶低秦皇,自然也有人稱讚秦皇。我們現在做的事情也是一樣,總會有人稱讚我們,也會有人貶低我們。所以,名利這些事情我們根本不用在意。”

“今日聽得州牧一席話,屬下深受裨益!”

見陳宮一臉恍然,似已經明白這個道理,袁常滿意的點了點頭,沒有繼續多說什麼。若是陳宮能聽得進去,說這些已經足夠了;若是陳宮聽不進去,說再多也是無用的。

等袁常和陳宮說完話,郭嘉這才上前,一臉奸詐的說道:“主公,既然要對付高句麗,不若遣使往夫餘、濊貊、三韓等地,邀請他們一同出兵對付高句麗,並且許諾利益給他們,想來他們定然不會拒絕。高句麗建國之君乃是當初的夫餘王子,如今高句麗已經發展到能夠威懾四方的地步,而夫餘卻是依然停步不前,還要受到高句麗的威脅,想來夫餘王定然是不樂意這樣的事情。如今有我中原領頭,他們自然是不會放棄如此機會消滅高句麗;此外,濊貊也是一樣,高句麗子民有不少是濊貊逃亡的遺民,如今也對濊貊造成威脅,濊貊自然也是樂意參與此戰;至於三韓之地,一群化外荒民,見有利可圖,又豈會拒絕?如此一來,主公可借他們的手消滅高句麗,又能在戰鬥中讓消耗他們的兵力,到時主公再出兵攻伐他們,自然是手到擒來。”

陳宮聽了郭嘉的提議,下意識的便要上前一步勸阻。不過,話還沒出口,想到剛才袁常說的話,唇角微微一動,也就停下了自己的動作。

“奉孝此策委實太過陰險,不過,我喜歡,哈哈!”袁常大笑著說了一句,對於郭嘉的提議,袁常自然不會拒絕。

夫餘的歷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了。當然,當時的夫餘並不是這個稱呼,直到戰國之後,才出現了夫餘和高句麗等部族。而夫餘,則是中原東北部第一個建立政權的異族,而高句麗當時也只是依附在夫餘之下的一個小部族罷了。

最初的時候,橐離有一個國王,至於叫什麼就無從記載了。橐離是在嫩江和松花江合流處以北的松嫩平原的一個部落,當時這個國王出行,他的一位侍婢懷了身孕,國王歸來後大怒,欲處死這位侍婢。侍婢對他講:“當時見天上有一股氣,如雞子大,將於我身上,故而懷孕。”國王餘怒未息,就將她囚禁起來,後來這侍婢生了一個男孩。其後,國王命人將其生下的這個小男孩扔到豬圈中,群豬以口氣吹他,得以不死。

國王又令人將其扔到馬圈中,想讓群馬將他踏死,但群馬如群豬一樣,以氣吹他,他仍沒有死。國王以為這個男孩一定是神人之子,便收養了他,並為他起名東明。

東明長大後,勇武善射,國王擔心他會篡奪自己的王位,心生猜忌,便又動了殺機。東明知道後便逃走,當逃至淹水時,沒有橋,而追兵又已臨近,東明以弓擊水,有無數魚鱉聚浮於水上,形成一座“大橋”,東明乘橋過後,魚鱉便自動散開,追兵不能渡水,東明得以安全地逃到濊歲人的居住地區,建立了夫餘國。

不得不說,高句麗的建立者朱蒙的傳說跟夫餘的建立者東明卻是有著十分相似的故事。

高句麗始祖東明聖王姓高,名朱蒙,出自夫餘。夫餘國王偶遇一女子,自稱河伯之女,名柳花。夫餘王將其帶回國中,幽閉於密室。忽一日,有日光照射於柳花之身,移身躲避,日影又追逐其身,因而懷孕,不久後生出一個五斤大的肉球。夫餘王將其丟到豬狗群中,豬狗不肯吃,又將其丟到大路上,牛馬則避開它而不肯踐踏。又丟到野外,卻被飛來群鳥用羽翼覆蓋。最後,夫餘王想用刀剖開它卻砍不破,只好還給了柳花,柳花便將他包裹起來放在溫暖之處,不久便有一男孩破殼而出。

這位男孩七歲後英勇無比,因而得名朱蒙。朱蒙在高句麗語中是善射之意。

朱蒙越來越受到諸王子的猜忌,最後在母親的支援下,率三位心腹逃往國外。在南逃途中遇到河流,欲渡無橋,此時夫餘追兵又至,情急之下,朱蒙對水大喊:“我是天帝之子、河伯外孫,現在身後追兵至,我該如何過河?”話音未落,便有魚鱉成群而至,轉眼間形成一座大橋,朱蒙等人得以過河,而魚鱉隨即散去,追兵不得渡。後來,朱蒙便率人來到紇升骨地區,建立了高句麗王國的前身——卒本夫餘。等到後來,或許是為了擺脫他們曾經是夫餘一脈的原因,後來的君王將這個國度改名為高句麗。至於到底是否如此,如今也就無人可知,也沒有必要去追溯了。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夫餘和高句麗之間存在矛盾,可以利用一番,對於袁常、郭嘉而言,夫餘的利用價值也就這麼多了。當然,即便是沒有夫餘的幫助,以袁常現如今的實力,要消滅高句麗也沒有多大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