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攸如此委婉動聽的勸諫,袁紹又哪裡還會想著對幽州出兵。只是,不得不說,袁紹果然還是那個尿性,註定是無法改變。

“子遠所言甚是!”

袁紹先是誇獎了許攸一番,緊接著話奉一轉,譴責到:“然則,承志終究乃是我弟,其欺騙我的行為,我不能不追究,否則,別人會如何看待於我?我這便遣使前往幽州,讓承志對此事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然,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至於袁紹如何個不客氣法,那就無人可知了。

“諸位,承志之事暫且放到一邊,如今朝廷已經下令讓我領青州和幷州,對於這二州的守將,諸位認為何人可以擔任?”

駐守一州,最適合的自然是將領,特別是有帥才的將領。一個州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戰事,倘若由一個謀士來駐守,又該由何人來抵禦敵人?畢竟歷史上像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這類能夠出謀劃策,又能統兵的謀士太少了。縱觀整個東漢末年到三國再到西晉這一段時間之中,也就諸葛亮,司馬懿,周瑜三人有如此才能,而姜維若非有諸葛亮的傳授,自然也做不到,而且,跟諸葛亮相比,姜維也是差了十萬八千裡。

再看看袁紹麾下,最被袁紹器重的顏良、文丑二人,讓他們上陣殺敵那是自然沒有問題。只是,讓他們駐守一州,進行管理,那問題可就大了。袁紹麾下的每一個謀士,都很清楚,若是把如此責任交給顏良和文丑,那就相當於放棄一個州的治理了。而除了顏良和文丑,接下來排名的也就是張郃和高覽了。

張郃的能力毋庸置疑,連諸葛亮都甚為忌憚,在原本的歷史上,還是有著五子良將的身份,怎麼說,張郃駐守一州都是綽綽有餘。至於高覽,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多,只是有一點是那是肯定沒有疑問的,那就是高覽素來都是跟隨張郃,與張郃同進退。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高覽的能力應該也是不俗的。張郃的能力已經不用說明了,既然如此,張郃不與袁紹麾下最為出名的顏良、文丑二將交好,反而跟高覽交好,這難道沒有問題嗎?真想只有一個,那就是高覽的能力不弱,張郃才會與之交好。歷史上張郃是被諸葛亮設計害死的,而對於高覽的生死,似乎並無記載。在演義裡,高覽在征討汝南劉闢的時候,被趙雲一槍刺死,這顯然就有些不合理了。畢竟高覽能夠和許褚、徐晃戰的不分勝負,而且,在長坂坡之時,高覽還有過與張飛的戰鬥。征討汝南劉闢乃是在長坂坡之前,顯然演義裡的這段記載是不符合歷史的。

張郃和高覽的能力自然是沒有問題,可惜,袁紹並不是很瞭解,或者說,張郃和高覽二人根本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而且,對於張郃和高覽的個人品行,也是褒貶不一。其根源還在於,張郃和高覽二人臨陣投敵,這便成了他們二人難以洗刷的汙點。

官渡之戰時,烏巢被曹操突襲,袁紹派張郃和高覽前去救援;而郭圖因為獻計失敗,便想要誣陷二人。於是跑到張郃和高覽面前說,因為二人救援不及,導致烏巢糧草被毀,袁紹要砍他們二人的腦袋;另一邊,郭圖又跟袁紹說張郃和高覽未能完成任務,畏懼之下想要投靠曹操。於是乎,袁紹就派親信士兵去查證,張郃和高覽看到袁術派親信士兵前來,還以為是要來抓他們的,立馬就跑到曹操麾下投效。

這整個過程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存在了很多的疑問。

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郭圖曾經反駁了張郃的計策,張郃不是傻子,難道看不出郭圖對他的敵意?而這個時候,郭圖卻又跑出來跟他說袁紹準備砍他的腦袋,其實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況且,倘若心中坦蕩,跟袁紹當面對質,所有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可是,張郃和高覽偏偏沒有想過解釋,而是直接乾脆的就跑到曹操麾下去效力,很顯而易見的,張郃和高覽其實早就有投靠曹操的想法,如今只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或許,張郃、高覽二人投效曹操的過程並沒有那麼複雜,只不過因為記載這歷史的乃是魏的史官,將張郃和高覽美化了一番,才變得如此艱難曲折。

而至於張郃和高覽為何有投效曹操的心思,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得不到重用。

顏良和文丑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是在虎牢關討董之時,當時華雄攔路,諸侯麾下將領無人能擋,袁紹感慨一句倘若顏良和文丑在此,何至於此?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袁紹對顏良和文丑的看重。其後,但有戰事,顏良和文丑基本都陪伴在袁紹的左右,至於張郃和高覽,卻鮮有說明。是個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氣,更何況張郃和高覽,他們也想建功立業,封侯拜相,若是一直得不到重用,又談何實現理想,因此,在袁紹麾下鬱郁不得志的情況下,張郃和高覽二人投到曹操麾下了。

袁紹對張郃的不看重,最後可以追溯到烏巢的問題上。

當時,曹操已經襲擊烏巢了,袁紹卻還在猶豫是否要派兵支援烏巢。於是,張郃勸說:“曹操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於瓊等人。淳於瓊一旦失敗,那麼大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

結果,郭圖立馬就反駁道:“張郃所言並非良策,如今曹操率軍突襲烏巢,其軍營之內無人統帥,主公若將曹操大營拿下,必可解去淳於瓊的危機。”

於是,袁紹最後聽從了郭圖的建議,最後的結局也就不言而喻。曹操的大營沒有拿下,烏巢也沒有得到支援,最後烏巢糧草被燒,官渡之戰以袁紹的失敗為結束。最後,袁紹病死,幾個兒子也因為爭權奪利,把袁紹辛苦建立的家業也都送了出去。且說張郃去投靠曹操,曹操當時說了一句“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由此可見,曹操對張郃的看重。

其後,到了曹操麾下,張郃的才能也算是得到了施展之地。

張郃先是跟隨曹操攻打鄴城,佔領了鄴城。其後又跟隨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他單獨率軍包圍了雍奴,擊潰了袁軍。隨同曹操征討柳城的時候,張郃和張遼擔任先鋒,張郃因為屢立戰功升任平狄將軍。張郃還領兵征討東萊郡,討伐管承,還和張遼等人一起討伐陳蘭、梅成等人,大獲全勝。張郃跟隨曹操到渭南,擊潰了馬超、韓遂等,又包圍了安定,楊秋投降。張郃、夏侯淵一起征討盤踞在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再次擊敗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統治的地區。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張魯,抵達陳倉,準備從武都郡進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擋住道路,曹操派張郃統帥大軍討伐梁興和氐族首領竇茂所部。不久從散關入漢中,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別督諸軍南下進攻巴東、巴西二郡,將當地百姓遷徙到漢中。劉備派徵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率軍進至宕渠,與張飛相拒五十餘日,張飛率精兵萬餘人從小道進攻張郃,由於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張郃大敗,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跑,之後收攏敗兵,撤回南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率親兵與蜀軍進行對抗,劉備不能攻克張郃,寫信要求益州撥發援兵。諸葛亮一時遲疑不缺,從事楊洪勸道:“漢中是益州門戶,沒有漢中就沒有益州,還遲疑什麼?”諸葛亮恍然大悟,立刻發兵增援。

其後,劉備退走馬谷,放火燒營,夏侯淵知張郃兵少,調部分兵力來增援,並救火,途中遇上劉備軍,被蜀軍所殺。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而當劉備聽聞夏侯淵被斬殺,只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麼用!”

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郭淮見狀,便說:“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劉備也忌憚他。現在形勢緊迫,只有張將軍才能安定軍心。”於是眾人推舉張郃出任主帥,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諸葛亮。當時朝臣未知計所出,曹叡自信地說:“諸葛亮恃險固守,不易進攻。現在他自動來了,正符合引出敵人的戰術。打敗諸葛亮是一定的了。”

於是曹叡給張郃加官特進,讓他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諸葛亮的部將馬謖。馬謖依傍險要的南山紮寨,沒有下山佔據城池。張郃斷絕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發起進攻,大敗馬謖。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反叛魏國響應諸葛亮,張郃領兵平定了這幾處地方。曹叡下詔說:“賊寇諸葛亮率領巴、蜀的烏合之眾,遇上了猛虎一樣的我軍將士。將軍您披肩甲、執利器,攻無不克,朕要嘉獎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戶,連同一千的賞賜共計四千三百戶。”

當時司馬懿在荊州治理水軍,打算沿著沔水進入長江討伐東吳,曹叡下詔命令張郃統帥關中的部隊接受司馬懿的指揮。張郃到達荊州時,正趕上冬季水淺,大船不能行進,於是回師方城駐紮。太和三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曹叡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師,還親自到河南縣城,設定酒宴為張郃送行。曹叡派遣三萬士兵以及武衛、虎賁兩營的勇士護衛張郃,還問張郃:“等將軍到了前線,諸葛亮會不會已經佔領了陳倉?”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不會攜帶太多的糧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詔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徵西車騎將軍。

張郃在曹魏勢力的發家史就猶如火箭升空般的上竄,令人驚嘆不已。雖然張郃最後中計身亡,但是,他至少也光輝耀眼過,已經足夠了。而反觀跟隨張郃一起投效的高覽,最終卻是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雖然似高覽這等人很多,卻也還是令人覺得惋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且說袁紹讓眾人推薦駐守幷州和青州的大將,袁紹麾下的一干謀士和武將卻是默然無語,無人站出來推薦。

主要原因還在於如今的張郃和高覽的能力還未得到認可,否則,自然是有人推薦他們二人,至少田豐是不會有任何的私心。奈何,雖然張郃此前在幽州戰事的時候露了一把臉,可惜卻並不是很耀眼,故此,張郃依然還未發光。

除了張郃和高覽之外,袁紹麾下的將領除了顏良和文丑武力高超之外,其餘的似乎都是一些當地有些名氣,有點武力,卻無多少才能的將領。看袁紹招收的將領,也不難預測,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北,還真的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其他謀士,在袁紹麾下向來是一副牛氣沖天的模樣,跟袁紹麾下的將領沒幾個交好的,如今自然沒什麼人選推薦。因此,只能大眼瞪小眼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袁紹眉頭蹙起,最後煩悶的說道:“既然諸位沒有人選,那便讓顯奕領青州刺史;元才領幷州刺史,若是沒什麼事,且散去吧!”

袁紹任命的自然是他的二兒子袁熙和外甥高幹,原本歷史上袁譚是青州刺史,袁熙幽州刺史,高幹幷州刺史。只不過,如今袁譚被袁常給下令打殘了,而幽州也在袁常手中,剛好少了一州,也沒有袁譚的份。(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