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崔真的勸諫,崔儒,崔單和崔濤三人沉思了片刻之後,也終於同意了。

崔儒想了想之後,說道:“真兒,雖然我們決意將家族的重心都轉移到幽州牧袁常的身上,但是,為了家族利益的考慮,卻也不能不做出其他的準備。崔真,你與老七、老八帶著崔道、崔潸等家族子弟前去幽州投效袁常;我和崔璉留守安平郡,守護祖宗基業,璉兒的次子崔同也帶領一千家族私兵去袁紹麾下效力;崔壽及其次子崔冒帶領一千家族私兵前去兗州曹操麾下效力。”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是不變的真理。

崔璉和崔壽便是崔真的競爭者,即便崔真已經當了家主多年,穩固了自己的地位,崔璉和崔壽依然沒有放棄爭奪家主之位。當然,他們使出的手段都是堂堂正正,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至少崔家沒有發現他們在使絆子。奈何崔真已經在崔家建立絕對的威信,家族中的嫡系子弟也多是靠攏崔真,崔璉和崔壽想要將崔真擼下來,爬上家主的寶座自然是極為困難。

而崔璉便是崔儒的孫子,崔壽是已故老四的孫子。為了家族的利益,崔儒自然不能任由自己的孫子胡來。剛投效一個勢力,必然要全心全力的輔佐,日後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任何不穩定的因素都要扼殺在搖籃裡。雖然崔璉和崔壽目前的手段還算光明,沒有出什麼么蛾子。但是,若是到了袁常麾下,任何不當的舉動,說不定都會給家族帶來滅族之禍。故此,他將崔璉留在安平郡在袁紹麾下效力,而崔壽則讓他去曹操麾下效力,而崔真則帶著靠攏他的家族子弟前去幽州投效袁常;如此,分散了爭權奪利的幾個團體,也符合家族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想。

至此,安平郡崔氏也算是做出了決定。

而在冀州廣平縣的一處宅院之中,也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爭論。說起來,這廣平縣也算是多災多難,正如這飄搖不定的天下一般。

漢武帝時分鉅鹿郡南部數縣置廣平郡。徵和二年,封劉偃為平幹王,以廣平郡置平幹國。宣帝五鳳二年,平幹國除為廣平郡。成帝元延四年,廣平郡領十六縣:廣平縣、張縣、朝平縣、南和縣、列人縣、斥章縣、任縣、曲周縣、南曲縣、曲梁侯國、廣鄉侯國、平利侯國、平鄉侯國、陽臺侯國、廣年縣、城鄉侯國。哀帝建平三年,封劉漢為廣平王,復置廣平國。平帝元始二年,廣平國有二萬七千多戶,人口將近二十萬。王莽時國除,改名為富昌。東漢建武十三年,省廣平郡,其地併入巨鹿郡。漢明帝永平三年,封皇子劉羨為廣平王,分巨鹿郡復置廣平國。漢章帝建初七年,徙廣平王劉羨為西平王,廣平國除,再次併入巨鹿郡。

從漢武帝到漢章帝,前後不過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卻經歷了七次的變革,比之天下的變遷還要迅速。當然,如今的廣平縣只是巨鹿郡的一個上等縣,跟郡早就不搭邊。不過,這廣平縣內,如今卻是有一個聞名天下的家族居住在此間。

這個家族正是當初聞名天下,有“荀氏八龍”之稱的潁川荀氏。

當時董卓禍亂,關中一帶飽經戰火。荀彧有先見之明,知道家族若是不轉移,必然會受到戰禍的牽連,故此,潁川荀氏便決定離開故土,接受韓馥的邀請前往冀州。誰知,還沒有到達冀州,便聽聞冀州易主,落入了袁紹之手。並不是很看好袁紹的荀氏眾人,此刻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潁川荀氏的家業已經被處理,而且擔心戰亂的原因,他們自然不可能再返回潁川。而且,潁川內還有不少的家族留存,他們若是回頭,必定會惹得他們的嘲諷,荀家也是要臉面的家族,自然不會去丟這個人。可是,天下之大,又哪裡是他們荀氏落腳的地方?

幽州、幷州和涼州地處邊境,時有異族入侵,這三州肯定不是適合的地方;司隸、豫州一帶有董卓,腦殘了才會想著再回去;兗州有黃巾餘孽作亂,他們這樣的世家大族最是被黃巾給“看重”,一旦出現在兗州,必然是有去無回,直接PASS;徐州,荊州是富裕之地,徐州陶謙老弱昏庸,無能之輩,荀氏也不會去投。荊州家族林立,如今的劉表剛接手荊州不久,而荊州家族素來排外,荀家好歹也曾經是聞名天下的大家族,而荊州的家族不過是一州的家族,荀家自然也不會去受氣,荊州也就被排除。至於東吳,還沒有經歷過南宋朝廷的開發,現在還是貧苦的代名詞,同樣不考慮。那麼細細一算下來,最後也就剩下冀州,揚州和益州三地可以供他們荀家選擇了。

那麼,三個選擇當然只能選一個,還要繼續排除。

先說說這三州的主人是誰,那麼就比較容易說話了。冀州袁紹,這個可以不用介紹了,如雷貫耳;剩下的便是揚州劉繇和益州劉焉了。

益州劉焉或許並不是很出名,但是,他的兒子劉璋那就至少還是很出名的。當然,這個名聲並非是正面,而是反面的。用一句話來形容劉璋,那就是引狼入室。把劉備引到益州,最終不僅把地盤給丟了,連兒媳婦都被劉備給搶了,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都沒劉璋慘!

且說說劉焉,劉焉在漢靈帝之時的名聲還是相當不錯的,當時劉焉的老師祝公去世了,作為弟子的劉焉本來是沒有義務給老師服喪的。然而,劉焉卻是辭去官職,給老師服喪,可見其德行。

其後,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

那麼,劉焉真的是如此大公無私,一心為朝廷著想的嘛?

交州是什麼地方,大家都知道,盜賊橫行,偏僻蠻荒的地方,劉焉一個漢室宗親,會甘願去交州這麼一個偏僻的地方當官?交州遠離朝廷,與朝廷相聚數千裡不止,朝廷根本難以顧及,加上交趾常年有少數民族作亂。故此將原本只是一個郡的交趾提升到州的地位,朝廷派遣刺史和太守前去鎮壓。而劉焉若是擔任交州牧,憑藉劉焉其聲名和能力,將交州打造成自己的私人領地,割據一方也就沒什麼難度了。如後來的交州刺史士燮,幾代人割據交州,直到三國後期才被東吳所滅。

如此,劉焉割據一方的目的也昭然若揭了。而且,真正論起來,東漢走向衰亡,劉焉可謂是“功不可沒”。

何故?

這就要追究劉焉提出的州牧制度了,原本朝廷只設有刺史、太守一職。刺史掌管政權,太守掌管軍權,雙方互不干涉,卻又互相轄制。然而,因為當時的刺史、太守勾搭成奸,彼此聯通,以致於地方民不聊生。在此情況下,劉焉提出州牧這個制度也沒有問題。然而,正是因為劉焉提出的州牧制度,使得原本只是一個太守的董卓送點錢給當時的宦官,結果就當上了州牧。後來,大將軍何進與宦官爭鬥,何進聽取袁紹邀請地方諸侯入京誅殺宦官。在劉焉和袁紹的套路之下,董卓這才有機會入京並且禍亂朝廷。那麼可以說,董卓有機會禍亂朝廷,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劉焉提出的這個州牧制度。

其實,劉焉當初提出這個州牧制度,也沒想過當皇帝,只是想要割據一方,當個土皇帝罷了。直到後來,當時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本來想領交州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

於是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被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因為道路不通,劉焉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殺死,但是剛稱帝的幾日的馬相又被益州從事賈龍組織軍隊擊敗。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劉焉上任後,任命賈龍為校尉,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但內心別有圖謀。

後來,劉焉更是造車仗千重,要知道,這個可是天子的出行標配,劉焉鼓搗這麼一個玩意出來,豈不是說他劉焉想要當皇帝了?

那麼,說到這裡,問題也就出現了。

潁川荀氏對於朝廷的忠心從荀彧和荀攸便可以看出,為了制止曹操稱帝的野心,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把性命都賠上了。如此一來,有稱帝野心的劉焉,又豈是荀氏可以投效的勢力。於是乎,劉焉自然就被荀氏給剔除了。

如此一來,也就剩下冀州和揚州兩個去處。

汝南袁氏和潁川荀氏都是齊名的大家族,荀氏自然不甘其下,揚州刺史劉繇好歹也是漢室宗親,給劉繇打下手,似乎不丟人。如果不出意外,荀氏則會前往揚州劉繇那裡避禍。然而,在荀氏還沒有做出決定之前,袁紹的使者就出現在荀氏眾人面前,最終,使得荀氏改變了主意,還是按照原定的計劃前往冀州避禍。

卻說袁紹陰謀奪取冀州之後,才發現韓馥在此前已經邀請潁川荀氏來冀州做客。當時,袁紹就雞凍了。

袁紹最好名聲這一點是眾人皆知,潁川荀氏可謂是聞名天下,如此家族要來冀州,袁紹豈能不盡心盡力的安排?於是,袁紹連派三個使者去路上與荀氏接洽,言語之中表現的極為懇切,並且表示願意與荀氏友好相處,根本沒有擺出一副汝南袁氏欺負落難潁川荀氏的架勢。其實,袁紹就算想要以汝南袁氏的架勢來領導潁川荀氏,卻也做不到。

袁紹畢竟是妾生子,雖是袁氏嫡系,終歸地位卑微。且汝南袁氏更多的子弟還是跟隨袁術這廝,使得袁紹想要打汝南袁氏的招牌都打不出來,袁紹敢這麼做,袁術肯定會跳出來啪啪的打袁紹的臉。再加上袁紹有雄心,並非是野心。正如前期的曹操一般,實力和地位還沒有達到某種程度的時候,自然生不出別樣的心思。因此,對於潁川荀氏能夠來幫助自己,袁紹當然是打心眼裡歡迎。

看到袁紹如此誠懇,又不是把潁川荀氏當下人看待,而是用同級的語氣對話,荀家眾人自然也就覺得袁紹沒那麼討厭,想想跟袁紹一起打天下,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再加上當時的荀諶也在袁紹麾下任職,也已經走了大半的路,就快到冀州境內,他們也不想改道前往揚州,於是就繼續前往冀州避禍。

而到了冀州之後,潁川荀氏便在廣平縣定居,荀諶返回荀家擔任家主之職,辭去在袁紹麾下的職位;而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則頂替上去,給袁紹打下手。結果,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給袁紹打了一段時間的工,發現袁紹這廝還真不是什麼明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前對於袁紹的看法,荀家眾人還是從別人口中聽到的,並非一定正確。正如歷史上的郭嘉,去投效曹操的時候,二人暢談一番,郭嘉然後才說“吾終得見明主”;還有劉備三顧茅廬,說劉備心誠也可,說劉備小心謹慎,想要見識諸葛亮的能力也可以。畢竟司馬徽和徐庶說諸葛亮如何牛掰,只是他們二人的說法,劉備胸懷大志,並沒有親眼見識。故此,才要親自見諸葛亮一面。等到一番暢談之後,劉備這才認為諸葛亮確實有才能,使出他哭帝的演功,將諸葛亮給請出山。

荀彧和荀攸叔侄發現袁紹不是明主,自然起了別樣的心思,要另尋明主投效。然而,荀家眾人卻是在廣平縣定居,生活已經上了軌道,自然不願奔走勞碌,於是,便繼續在廣平縣居住,而荀彧和荀攸二人,則投奔在兗州出名的曹操。

而荀家如今又要進行一場爭辯,卻是因為袁常的改革所引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