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奉孝必然還有良策攻克薊縣,不過,剛才顧慮平異在場所以才沒有提出來。如今便剩你我二人,但說出來無妨。”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袁常和公孫續二人以兄弟相稱,對於公孫續的為人,袁常還是極為信任的。不過,郭嘉這麼做也是有備無患,袁常明白郭嘉的心思,自然不會指責於他。況且,公孫續不會洩露機密,還有個關靖在場,難免心向公孫瓚的關靖會洩露機密。小心行事,卻也沒有錯。

“主公,且看地圖!”

郭嘉和袁常二人狼狽為奸,心有靈犀,自然都明白對方的想法。所以,郭嘉也不用浪費言語解釋,直接說起正事。

指著地圖上的某個位置,郭嘉解釋道:“潞縣西北十里處有座孤山,此山雖陡峭,卻也不難翻過。若是主公遣一勇猛大將率領一支兵馬翻過此山,便可饒道薊縣西門位置。主公與冀州刺史的兵馬分佈薊縣南北二門,一旦戰事開起,公孫瓚必然將重兵屯於南北二門,薊縣西門防守空虛。待攻城戰起,領兵大將趁機攻城,必然可一舉拿下西門;屆時這支兵馬攻入薊縣城內,可於四處放火,讓公孫瓚疲於支援,若是公孫瓚稍有疏漏,這支兵馬還可開啟薊縣南門或北門,只需主公與冀州刺史有一軍攻入城內,必然能夠一舉拿下薊縣。”

“嗯,此計甚妙。”

袁常點了點頭,頗為贊同郭嘉的計策。對此,袁常當然不會反對。不過,很快袁常又皺起了眉頭,嘆道:“其實,說心裡話,我並不希望和公孫瓚拼殺。除卻因為平異兄這個原因之外,公孫瓚對異族的威懾力也是相當關鍵。這幽州之地早晚是我們的,日後若有公孫瓚駐守邊境,可讓異族不敢輕易出兵。也可惜公孫瓚生不逢時,若是生在漢武帝之時,公孫瓚必然是一名揚名立萬的大將。”

“然也!”

郭嘉點頭贊同道,不過隨後卻是反問了一句:“主公,那依你看來,公孫瓚投降的機會有多大?”

聽得郭嘉的詢問,袁常卻是不由得沉思了起來。

雖然說起來冀州和幽州的戰爭有著各自的藉口和理由,但是,實際上都是兩方勢力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找的藉口罷了。而且,嚴格說起來,袁常和公孫瓚並沒有任何的仇怨,是袁紹有負於公孫瓚。

當初袁紹為了奪取冀州,派人跟公孫瓚聯合,讓公孫瓚出兵威懾前冀州刺史韓馥,並且答應事成之後給分一半的糧草給公孫瓚。誰能想到,袁紹事成之後,不僅撕毀約定,還趁機幹掉了公孫瓚的兄弟公孫越,汙衊是黃巾餘孽下的手。公孫瓚又不是白痴,哪裡不知道是袁紹下的黑手,因此跟袁紹幹起架來。雖然說因為之前有董卓假惺惺的派遣使者勸解雙方,但是,這個仇怨自然就拉下來了。其後,袁常這個同樣腹黑的傢伙,想要霸佔幽州之地,於是跟袁紹狼狽為奸,出兵攻打公孫瓚。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袁紹和公孫瓚有私仇,袁常完全是為了個人利益才參與進來的。

袁紹殺害了公孫瓚的兄弟,公孫瓚十有八九是不可能向袁紹投降;同樣的,對於袁常這個趁火打劫的傢伙,公孫瓚自然更不會有好感,反而會更加仇恨袁常。

無奈的搖了搖頭,袁常嘆道:“公孫瓚投降的可能性不大,罷了,盡人事,聽天命吧!”

既然沒有可能招降公孫瓚,袁常也就落下這個心思,只能在內心裡對公孫續說聲抱歉了。隨後,袁常和郭嘉商議了一番,討論讓誰率領兵馬奇襲薊縣西門。最後討論了一番,貌似就典韋適合,趙雲要坐鎮軍中,指揮大軍,自然跑不掉;而韓詢,于禁,鮮于輔,鮮于銀這些將領的武力值又差了太多,難以勝任。所以,最佳人選也只有典韋。至於出戰的兵力,如今有六萬餘的兵馬,薊縣又是城高牆厚,太少也不行,況且潞縣城西北的孤山也不難翻過,最終決定讓典韋率領二萬兵馬為奇兵突襲薊縣西門。不過,如今大軍自然是要先開拔攻下潞縣才是正理。

大軍在無終城修整了三日,留下二千守城兵馬之後,以趙雲為主將,郭嘉為軍師,袁常作為甩手掌櫃,大軍朝著潞縣開拔。

無終城到潞縣不過一百多裡的路,袁常的大軍也不著急趕路,畢竟還要等著袁紹的大軍聯合攻到薊縣城下。故此,行了三天才算是到達潞縣城下,因此,袁常的大軍倒也是精神十足,紛紛叫囂著立馬攻城,一舉拿下潞縣。當然,袁常也不著急,先讓大軍安營下寨,然後便讓關靖持著公孫續寫好的勸降信,送到薊縣城內。一來一回最多兩天的時間,也不耽誤,趁著這兩天還剛好可以打造攻城器械。

卻說關靖向潞縣的守城大將自報家門之後,便一路策馬疾行前往薊縣。在袁常大軍抵達潞縣的當晚,關靖便已經到達薊縣城內,將公孫續親筆書寫的勸降書信送到了公孫瓚手中。

關靖本來都已經準備好被公孫瓚怒罵,甚至是砍頭。不過,公孫瓚拿了書信,卻是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反覆察看書信,直到看了不下十遍之後,公孫瓚這才放下勸降信,輕聲問道:“平異在袁常軍中可好?”

關靖先是愣了愣,很快反應過來,連忙回答道:“啟稟將軍,袁太守並沒有限制少將軍,少將軍倒也沒有受到委屈。”

“嗯!”

公孫瓚點了點頭,隨後閉目沉思,似乎在考慮公孫續的勸降。此外,公孫瓚似乎也沒有召集麾下走狗們商討的意思,良久之後,公孫瓚看向關靖,淡聲說道:“此事容本將軍考慮兩日,為免袁常出兵攻打潞縣,損耗兵力,你且派一名信使前去告知袁常,等本將軍考慮兩日之後,你再去將答案告訴給袁常。”

公孫瓚如今好歹也是一州刺史,麾下兵馬十幾萬,讓他投降自然不可能是立馬就能做出決定。故此,關靖也能理解。況且,公孫瓚能考慮反而是件好事,畢竟說明他有些動心。關靖同樣清楚袁常兵馬的戰鬥力,以及袁常麾下猛將,謀士的能力,若是公孫瓚死磕,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袁常接到公孫瓚的回信,心頭有些松了口氣,公孫瓚有投降的意思就好。如此,公孫續也能安心許多。

而到了第三日的傍晚,關靖也帶回了公孫瓚的回信。信中公孫瓚表示,願意投降,不過,在投降前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與袁紹進行一場決戰,從而解決雙方的仇怨。待與袁紹決戰之後,公孫瓚自會無條件投降。

“真的嘛,太好了,父親願意歸降?”

公孫續似乎還有些不敢相信,猶自喃喃自語的說著,還看了看公孫瓚的回信,最後確認無疑之後,也終於松了口氣。越瞭解袁常,公孫續越知道袁常和麾下的強悍,若是公孫瓚選擇死磕,公孫續根本不相信自家老子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況且,另一邊還有袁紹的十幾萬大軍威脅,公孫瓚選擇死磕,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不對!”

“不對!”

然而,不等公孫續興奮多久,袁常和郭嘉二人卻是同時驚呼出聲,二人對視一眼,似乎都明白對方眼中的意思。

“承志兄,怎麼了,難道父親是詐降?”公孫續見狀,驚問到。

“並非如此!”

袁常搖了搖頭,皺眉說道:“從信中所寫的內容來看,公孫將軍是真的願意歸降。只是,我有種不好的感覺,似乎公孫將軍有種交代後事的感覺。沒錯,就是交代後事。對了,公孫將軍選擇與冀州刺史決戰,若是勝了或許還沒有其他事;若是敗了,怕是公孫將軍會一時想不開,以死明志啊!”

“怎麼可能?”公孫續頓時呆住了,一臉的呆滯。

郭嘉接過書信,指著信上的內容說道:“你們看公孫將軍這些話,似乎在關懷少將軍,表達思念之意;還有公孫將軍感謝主公對少將軍的寬厚,十分感謝,還讓少將軍好生輔佐主公治理幽州。然而你們想想看,公孫將軍作為一名將領,又豈會表達出如此情緒。由此種種跡象看來,公孫將軍是在交代後事啊!”

言畢,郭嘉看向關靖,問道:“關長史,你在薊縣城中之時,是否發現公孫將軍已經有在調動兵馬?”

“確實如此!”

關靖點了點頭,飛快的說道:“當時我也詢問了將軍是何意,將軍說是解除城防,將士兵遣散,等袁太守接受薊縣之後,能夠更加容易的進行安排。”

“看來真的是如此了,事實上,怕是公孫將軍接到少將軍的勸降信後,已經做好了決定,將兵馬調往前線,做出與袁紹決戰的準備。之所以說要兩日後回覆主公,估計就是怕少將軍看出公孫將軍的意思,從而趕到戰場去勸阻公孫將軍。如我所料不差,關長史回來的時候,公孫將軍怕是也已經趕往了前線戰場上,與冀州刺史開戰了。”

“什麼?”

公孫續聞言頓時大驚。

事實上,也正如袁常和郭嘉所預料的那般,公孫瓚擺明車馬和袁紹決戰。勝了,公孫瓚降的心甘情願,若是敗給袁紹,他自然是以死明志。

其實,也正如袁常所想,公孫瓚對袁常的仇恨比之袁紹還深刻。

公孫瓚和袁紹已經有仇怨了,雙方開戰也有理由;然而,袁常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卻讓公孫瓚極為憤怒,恨不得將袁常千刀萬剮。然而,袁常的大軍卻是太強悍,一路攻城略地,公孫瓚根本攔不住,再加上還有袁紹的大軍威脅,連連敗退的公孫瓚最後只能選擇回到薊縣老窩駐守,想要憑藉城高牆厚的薊縣將袁常和袁紹大軍的糧草耗盡,撤退。誰能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關靖拿著公孫續的勸降信來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第一遍的時候,公孫瓚自然是心頭憤怒異常,恨不得把關靖給砍了;不過,公孫瓚還是保持冷靜,又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之後,公孫瓚突然發現,袁常似乎還真的跟公孫續信中寫的一般強悍,憑公孫瓚的能力,根本無法與之對抗。於是乎,公孫瓚有些意動了。

當然,打動公孫瓚的自然不是袁常的兵強馬壯,而是袁常對異族的態度。

當時公孫瓚得知袁常和劉和聯合擊退烏丸,東部鮮卑等異族兵馬的時候,公孫瓚便痛飲三碗美酒慶賀。同時,對袁常的仇恨已經消失不見,反而是濃濃的讚賞之意。為此,在關靖拿來勸降信的時候,公孫瓚才沒有第一時間把關靖給砍了。若是沒有袁常對待異族的舉動,關靖絕對是無法倖免。

隨後,公孫瓚也決定向袁常投誠。

當初劉虞作為幽州刺史的時候,對待異族用的是懷柔政策,跟公孫瓚的態度截然不同,兩人就有無數矛盾,才讓公孫瓚最後把劉虞給幹掉。如今袁常卻是說了,他接任幽州刺史之後,公孫瓚繼續駐守邊境,抵禦異族,袁常不會干涉,還會大力支持。既然沒有人打擾他打擊異族,公孫瓚又有什麼拒絕的理由呢?不過,公孫瓚與袁紹還有殺弟之仇,這仇恨不是三言兩語能化解的。因此,公孫瓚決定跟袁紹決戰一場,若是勝了,報了殺弟之仇,他就將幽州交給袁常,安心的駐守邊境,打擊異族;若是敗了,對不起自己的兄弟,他便以死明志。反正他已經明白袁常對異族的態度,即便是身死了,也後繼有人,公孫瓚也不用擔心了。

所以,在安撫了關靖之後。公孫瓚便遣使給袁紹,在薊縣外的平原進行一場決戰,決定幽州的歸屬。接到袁紹的回信,公孫瓚便開始調兵遣將,送完薊縣城外的平原,做好決戰的準備。至於良鄉城和安次城的兵馬,也被公孫瓚調回來。因此,在關靖返回潞縣給袁常回覆的同時,公孫瓚也率領著親兵前往薊縣外的戰場,準備著與袁紹決一死戰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