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將軍在入侵本太守的渤海郡之時,給渤海郡的百姓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同時,也有很多百姓的家園在戰火之中毀於一旦,作為一名盡責的太守,我必須對他們的損失進行補償。如今公孫將軍既然有意和談,那便由始作俑者公孫將軍來負責,對此,關長史以為如何?”

袁常笑眯眯的看著關靖,看他的表情,似乎已經知道關靖的回答。

果然,關靖聽了袁常的話之後,神色不變,依然鎮定的說道:“袁太守,對於此事我家主公也是深表歉意,適當的彌補也是可以的。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我家主公都是可以答應的。”

“渤海郡很多百姓沒有房屋居住,所以呢,本太守希望公孫將軍能夠將幽州的一些土地,劃給本太守,讓那些在戰火中失去家園的百姓能夠重建家園。其中範陽郡、燕國和漁陽郡這二郡一國距離渤海郡較勁,想來渤海郡的百姓也願意遷移到這三個地方。只要公孫將軍願意將這三個地方劃給本太守,讓本太守能夠給轄下的百姓一個交代,本太守二話不說,立即便退兵。”

袁常的這個條件真所謂是相當的苛刻了,換成任何一個勢力的首腦,也不會做出這種事情,除非他腦殘了。

就如袁常他自己,倘若有人讓袁常把渤海郡的一些地盤劃給對方,袁常不大嘴巴扇對方,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而且,公孫瓚怎麼說也是一方勢力的霸主,橫掃北方異族,聲名赫赫,豈會做出這種割讓土地的屈辱之事?

這個條件根本沒有商討的意義,公孫瓚肯定不會答應的。

關靖臉上露出難色,沉聲說道:“袁太守,關於這個要求,某認為極度不合理。當初我家主公攻入渤海郡,也是因為受奸人挑撥,並非是我家主公的本意。說起來,我家主公也只是一時糊塗。而且,就某所知,在之前渤海郡的那一戰之中,渤海郡並沒有太多的損失。如袁太守這般要求,似乎有些獅子大開口,無心和談了。若是如此,某這便告辭,也無須浪費袁太守你的時間了。”

“關長史此言差矣,無論是否公孫將軍一時糊塗之過。但是,公孫將軍對我渤海郡造成的傷害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關長史想來也不會否認。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犯下的錯付出代價,否則,以一個並非本意的理由來敷衍,那還需要律法做什麼?大家都可以用並非本意來開脫就是了,關長史以為如何?”

“袁太守說的也在理!”

關靖點了點頭,表示同意袁常的話。不過,關靖還是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我家主公犯下的錯,我家主公也願意補償。然而,若是將範陽郡、燕國和漁陽郡劃給袁太守,此事萬萬不能。若是袁太守有其他的要求,我家主公倒也可以考慮。”

一個勢力想要壯大,經濟和人口是最重要的。有錢才能做事,同時,也要有人。沒有人有錢也沒用,沒有錢有人也同樣沒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範陽郡、燕國和漁陽郡算是幽州的政治、經濟中心,就這三個領地的人口和經濟,就相當於整個幽州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見,這三個領地的重要性。而袁常一口氣就要把這三個領地給要走,不要說公孫瓚不答應,就是關靖也不會同意。再說了,關靖就是幫公孫瓚處理內政的官員,對這三個領地的重要性認識的更加清楚。所以,無論如何,關靖也不會同意把三個領地給劃出來給袁常。

“本太守也只是想要一些土地給受到傷害的百姓補償,只有給他們重建一個家園,他們才能愉快的生活。若是沒有這些基礎,其他的補償對他們還有什麼用?如果關長史覺得劃出這三個領地有些困難,本太守也是個好說話的人,也不要三個領地,至少要有其中一個。至於是哪一個,可以讓關長史你來選擇。若是這一點都不能答應,那本太守認為也沒有必要繼續談下去。關長史這便回去,明日本太守便開始進攻,靠自己的能力來獲得這些領地。”

袁常倒是乾脆,既然關靖堅持不劃分領地給自己,那就言語威脅。而且,袁常也猜到關靖是在空手套白狼,沒有得到公孫瓚的許可,如今再怎麼樣的談判,估計也不會得到公孫瓚的認可。當然,也不排除關靖在公孫瓚的心中有極高地位,能夠說服公孫瓚。就如同歷史上的魯肅一般,得到孫權的看重,正是因為有魯肅擔保,孫權這才把荊州借給劉備。當然,也是因為荊州的問題,使得兩家聯軍中間橫亙了一道鴻溝,最終成為兩家聯軍關係破裂的導火索。

所以,關鍵還是在於關靖是否能夠說動公孫瓚,這也是袁常願意花費時間跟關靖在這裡談判的原因。

若是關靖能夠說動公孫瓚,那袁常可以白白獲得一個郡的領地,還能夠保存實力。至於袁紹那邊,就跟袁常沒有關係了。袁紹可以繼續跟公孫瓚打死打活,即便袁常沒有出力,袁常還是有理由向袁紹索要幽州。當初說好攻下幽州歸袁常,袁常再幫袁紹拿下幷州和青州,跟袁常是否出力攻打幽州並沒有關係。再說了,袁常可以搖旗吶喊假打。

聽到袁常如此堅決的話語,關靖也是陷入了兩難之中。

對於把自家領地劃給別人這種喪權辱國的舉動,任何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都不會答應。縱觀華夏五千年歷史,有哪個霸主會做這種事?除了辮子朝那個老孃們,天天把領土賠給別人之外,其他的霸主,沒有一個做出這種事。不要說一個郡,即便是一個城,一個村,都是一件極其丟臉的事,沒有誰會願意看到自己成為笑柄,公孫瓚自然也不願意!可是,若是不答應袁常的話,那袁常就不肯退兵。公孫瓚雖然是不會懼怕,然而,如今公孫瓚還未能完全掌控幽州,實力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面對袁常和袁紹二人兩路夾擊,公孫瓚就有些艱難了。而且,劉虞的一些舊部還會時不時的對公孫瓚進行騷擾,再加上一些被公孫瓚給殺戮太甚的北方異族報復公孫瓚。

可以說,公孫瓚如今是跟四顧勢力在戰鬥。

而且,公孫瓚如今掌控的幽州勢力大概有三十萬的兵力。袁常和袁紹聯合共計二十萬的大軍,即便公孫瓚有著城池的優勢,想要擊退袁常和袁紹的聯合,至少也要同樣的二十萬的兵力。如此算來,公孫瓚也就剩下十萬兵力防備北方異族和劉虞舊部。劉虞舊部倒不用太過憂慮,滿打滿算也就一萬左右的人馬。但是,北方異族就不一樣了。雖然北方異族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大的部落也才數萬人口,能夠作戰的最多也就上萬,公孫瓚有十萬兵力,似乎很穩妥。不過,公孫瓚掌控了幽州六郡一國的領地,這些領地也都要派遣士兵駐守,每個城池分配下去,其實也就三千兵力左右。而且,公孫瓚這些年在幽州與北方異族作戰的態度是極其強勢的,很多北方異族的部落都對公孫瓚有著怨恨之心,難保他們不會聯合起來。若是在公孫瓚跟袁常和袁紹作戰的時候,北方異族從背後偷襲,公孫瓚的局勢就很危險了。

所以,若是無法勸退袁紹,能夠把袁常這五萬人馬給勸退,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可是,袁常的要求又太讓關靖為難。想要抽身離去,關靖又擔心公孫瓚日後面對的危情;然而,要答應袁常也是不可能的事。

沉默了片刻,關靖卻是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

把一個郡劃給袁常,這是肯定不可能的事。不過,若是借呢?那就不一樣了,可以把一個郡先借給袁常,等公孫瓚擺脫如今的局勢,再整合整個幽州的勢力,到時候公孫瓚坐大了,有了足夠的實力面對任何情況,找袁常索要回今日借走的領地,袁常哪裡會不答應?敢不答應?

“袁太守,對於我家主公對渤海郡造成的傷害,某也是深感惋惜和歉意。不過,若是袁太守要將我家主公的領地分割,這也是不可能的事。袁太守且莫要忙著反駁,某這裡倒是有一個方法,若是袁太守答應,卻也是極好的;若是袁太守不答應,某也只能表示歉意了。”

“哦,關長史有何妙計,倒是可以說來聽聽。”

袁常挑了挑眉頭,不鹹不淡的說道。不能夠白白獲得一個郡的領地,袁常心中自然是不高興的。不過,關靖前來談判,也只是臨時發生的事情,袁常也沒有一定要做到何等地步。如今,他倒是要看看,關靖還能說出什麼好主意。

“將領地劃給袁太守自然是不可以的,不過,某認為可以將領地借給袁太守。大家同為朝廷的臣子,領地歸屬於何人管轄,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袁太守索要領地,無非是給麾下的百姓一個交代,讓他們有地方重建家園。袁常從我家主公手上借走領地,能夠滿足百姓們的需求,也能讓我家主公滿意,豈非皆大歡喜?大家都滿意了,還能保持友好的關係,還能有什麼方法比這樣更讓人認可了?我家主公有一女,正到了婚嫁之齡,與袁太守倒是般配。若是袁太守和我家主公結成秦晉之好,我家主公的一切早晚也有袁太守的份,袁太守以為如何?”

袁常心中倒是訝異了一番,沒想到關靖這傢伙竟然能夠想出跟諸葛亮一樣的主意。

只不過跟諸葛亮有些不同,諸葛亮是從孫權手中借走了荊州;而關靖卻是把幽州的領地借給袁常,表現的不同,實際上性質是一樣的。

諸葛亮從孫權手中借走荊州,以荊州為跳板,向益州進攻,從而奪取漢中之地。然後,等劉備的勢力強大了,再死死的拿著荊州不放,孫權也無可奈何;而關靖也是如此,先把一個郡借給袁常,讓公孫瓚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勢力,等到公孫瓚的實力強大了,再從袁常手中要回領地,按照關靖的想法,公孫瓚到時已經足夠牛叉了,索要回自己的領地,袁常又哪裡敢不答應?

袁常倒是沒有想到,關靖也是個如此機智之人。

“關長史此計倒是頗妙,只是不知,關長史將哪個郡借給本太守呢?”袁常佯裝沉思了片刻,然後點頭贊同了關靖的建議。

關靖見此神色微松,心中暗自舒了一口氣,袁常能夠答應他的這個方法,倒也是讓關靖有些意外。按照關靖在剛才與袁常的對話之中所瞭解到的,袁常並非是一個如此容易鬆口的人。只是,袁常臉上的表情也不似作假,倒是讓關靖的心中有些疑惑。

關靖卻是不知,袁常也有自己的打算。

首先,這一次的談判是否能成還是個問題。若是不能成,那一切談好的條件都是枉然;而若是能成,袁常難道是傻子,到手的地盤還會交出來?其次,想要讓袁常退兵也沒有那麼簡單,袁常這次出兵的目標就是奪取幽州,除非世界末日到來,否則,沒什麼人和理由能夠讓袁常放棄自己的意圖。

袁常索要的是範陽郡、燕國和漁陽郡三個地盤,而要把哪個地盤借給袁常,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燕國肯定是第一個派出,燕國的薊縣是幽州的治所,是人口最多,經濟最為繁華的地盤,只要不是傻子,都不會把這樣的地盤交給別人。其次,範陽郡也不行。範陽郡是與冀州的交界,有著不少的堅固城池,是防禦冀州的重要戰略領地。若是將範陽郡交給袁常,袁常若是撕毀協議,以範陽郡為前沿地,就如同在公孫瓚的喉嚨上插了一根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所以,關靖在思考了一番之後,便已經有了決定。

“袁太守,漁陽郡是幽州的一個重要領地。漁陽郡的人口和經濟都在幽州的前列,並且漁陽郡還有著豐富的資源。所以,某可以代表我家主公,將漁陽郡借給袁太守。”

關靖雖然說的好聽,但是,袁常心中還是暗罵關靖是條老狐狸。關靖是公孫瓚的手下,思考的是公孫瓚的利益。而且,關靖是個忠誠的手下不假,卻並不代表他是個老實人,所以,說關靖是條老狐狸倒也沒錯。

剛才袁常也想過關靖會把哪個地盤借給自己,按照利益方面來說,跟關靖的想法一樣,袁常也猜測到關靖會把漁陽郡借給自己。

燕國可以首先排除,政治中心、經濟中心,自然是不可能。就如袁常一般,倘若袁常要把自己渤海郡內的某個領地借給別人,袁常肯定不會把南皮城借給別人,除非腦袋進水了;剩下的就是範陽郡和漁陽郡。範陽郡和漁陽郡的經濟、人口如何,暫且不論。若是有幽州的地圖,可以清楚的看到,漁陽郡所出的位置。

漁陽郡在幽州西部的中段位置,西邊臨近的是上谷郡、燕國,東邊接壤的是右北平郡。從這一點來說,倒也沒有什麼弱勢;在漁陽郡的南邊,是渤海,好壞暫且不論。但是,漁陽郡的北面,卻是在相當長的範圍內與北方鮮卑族接壤,也就是說,漁陽郡是一個戰略要衝,隨時都有可能與北方鮮卑族發生戰鬥。其次,漁陽郡最北的位置與最南的位置卻是拉出了極長的一條線,城池分佈的很散,也就是說,倘若袁常要派兵駐守,戰線便會拉的極長。兵力分開的如此散亂,遇到戰事之時,後果可想而知。

因此,從以上幾點的考慮來看,漁陽郡對袁常是最不利的。

若是公孫瓚跟北方異族有戰鬥,袁常也會被拉入泥潭之中,成為公孫瓚的炮灰;而後,袁常的兵力被拉的太長,若是公孫瓚要收回漁陽郡,袁常根本沒有多少反抗力,只能束手就擒。所以,袁常若是獲得漁陽郡,不僅不是一件好事,相反還有可能成為壞事。

“哈哈,關長史倒是將如此好的一個領地借給本太守,真是不勝感激啊!”

袁常大笑著說了一句,在說到“好”的時候,袁常還特意加重了語氣,意思自然是相反的,這是在告訴關靖,你竟然把這麼糟糕的地盤借給自己,幾個意思?

不過,關靖似乎沒有聽出袁常話中的意思,同時也笑了起來。

袁常心中暗自冷哼了一聲,他向來都不是個能夠吃虧的傢伙。既然關靖來噁心他,袁常也不介意讓關靖不舒服。

“關長史果然是個爽快人,這麼快便談妥了兩個要求。那麼,本太守也就剩下最後一個要求了,也是最簡單的一個要求,想來對於關長史而言,也不是什麼難事。此次能夠認識關長史,倒也不虛此行。若他日關長史前去渤海郡,可莫要忘了本太守,你我定要把酒言歡,共論人生之事!”

“袁太守相邀,某豈能拒絕?若是有暇,某必定親自渤海郡,與袁太守把酒言歡,常暢談人生!”

關靖一臉愉快的回應著,聽袁常話中的意思,似乎已經打算退兵了,他此行的目的也終於算是完成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最後一個要求,其實也是很簡單。關長史也知,本太守乃是冀州刺史大人的麾下,此番出兵亦是聽從冀州刺史大人的命令。所以,若是要本太守退兵,只需冀州刺史大人應允,本太守便絕無二話。”

當聽了袁常這句話,關靖頓時一口熱血上湧,差點沒噴了袁常一臉。

關靖也確實被袁常的這番話給氣到了,先前二人談了半天,已經快要談完了。沒想到袁常最後卻是給他來了這樣的一個理由,要退兵還要經過袁紹的同意,還能有比這個更坑爹的理由嗎?袁紹此次出征幽州,率領了十五萬的大軍,難道袁常認為袁紹是在過家家麼,說退兵就退兵?再說了,之前公孫瓚也率了十幾萬大軍攻入幽州,差點就把袁紹給幹掉,以公孫瓚和袁紹的仇恨,袁紹有可能退兵嗎?所以,袁常這個理由不就是在逗他玩嘛!

“袁太守這個理由倒是精緻,某不得不佩服一番!”

關靖臉上帶著怒色,很直接的嘲諷著袁常。不要說是關靖了,想來換成任何一個人被袁常如此耍弄,怕是都不會有好心情。

“關長史過獎了,本太守是個實在人,心裡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關長史可莫要再誇獎本太守了,本太守也是個凡人,是會驕傲的,哈哈!”

關靖聽到袁常如此自戀的話語,臉皮不由得抽了抽。

“袁太守,某也非是糊塗人。據某所知,袁太守的渤海郡與冀州並沒有多少關係,渤海郡雖是在冀州的轄下,如今也沒有了歸屬之分,完全是由袁太守掌控。既然袁太守能夠做主,又何須詢問袁刺史的意見?”

關靖壓著怒火,一字一句的跟袁常說道。

“哈哈,關長史倒是消息靈通。”

袁常大笑著說了一句,他倒也沒有想過這個訊息能夠隱瞞多久。在冀州和渤海郡內知道袁常的渤海郡不被冀州所管轄的人也不少,一傳十、十傳百,這個訊息傳入眾人耳中,也是早晚的事。所以,對於關靖能夠這件事,袁常並沒有太驚訝。

“不錯,本太守所領渤海郡並不在冀州的管轄之下,本太守能夠全權管理渤海郡的事務。然而,想來關長史也應當知曉,本太守與冀州刺史大人的關係。冀州刺史大人乃是本太守的兄長,本太守受兄長所邀參與此次行動,若是無端退兵,又如何面對兄長?人無信而不立,還望關長史能夠理解本太守的難處。當然,本太守既然已經與關長史說好了,那在接下來的日子,本太守不會主動行動,除非幽州的兵馬對本太守不利。只要本太守的兄長發來訊息讓吾退兵,本太守立馬便退兵,關長史意下如何?”

袁常都說道這個地步了,關靖還能說什麼。

當下,關靖冷著一張臉,沉聲說道:“既然如此,某也不再此處多停留,這便前往冀州刺史大人營中商談,還望袁太守信守諾言,勿要出兵,某不日便回!”

“那是自然!”

等到關靖黑著臉走好,袁常的營中頓時鬨然大笑起來。

“哈哈,主公,你如此做法,實在是太狡猾了!”

“哪裡,哪裡,世界第三而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