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燕國薊縣

薊縣本是幽州治所,也就是前一任幽州刺史劉虞的老窩。劉虞被公孫瓚給幹掉,這一切自然是被公孫瓚給接收了。不過,公孫瓚早先是涿郡太守,經營的是涿郡的老窩涿縣。故此,公孫瓚一直都呆在涿縣。

然而,當得知袁常和袁紹二人要進攻幽州之後,公孫瓚果斷的把重心轉移到薊縣。袁常和袁紹那麼大的動靜,而且兩人還沒有絲毫的掩飾,公孫瓚能夠知道,也是很正常的事。薊縣畢竟是一個州的治所,各種條件都比涿縣優越。劉虞在世的時候,也修葺過城牆等防禦設施,還有儲存了大量的糧食,這也是公孫瓚的手下無意間發現的。因此,在知道袁常和袁紹的動作之後,公孫瓚便開始轉移,在袁常和袁紹出兵幽州前,已經完成了轉移。

昨夜,安排在冀州的探子探聽到袁常和袁紹已經出動的訊息之後,立馬加急傳送到公孫瓚面前。所以,在今天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公孫瓚便召集麾下商議對策。

“探子來報,袁常自渤海郡率領五萬大軍攻向我幽州地境;袁常自鄴城率領十五萬大軍亦然,他們二人不日便會抵達,諸位可有何良策?”

公孫瓚高坐正首,濃眉緊皺,一臉嚴肅的看向麾下文武。

“什麼?袁紹和袁常二人竟然真的攻打我幽州,這是何道理?”

“這兩個亂臣賊子著實猖狂,同為朝廷的臣子,竟然無端攻伐領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大人應當上奏朝廷,將此事報知朝廷,讓朝廷派遣大軍討伐這兩個逆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怎麼辦?袁紹和袁常二人來勢洶洶,我們幽州能夠抵擋住他們的進攻嗎?不若派遣使者與他們和談,也許可以將他們勸退。”

雖然早就有傳聞袁常和袁紹會攻打幽州,可是,當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公孫瓚麾下的官員還是亂成了一團。說什麼的都有,其中一些官員的言論更是讓公孫瓚面色發寒,差點就想把這傢伙拖出去砍了。

“父親大人,袁紹和袁常二人膽敢入侵我幽州,著實猖狂。我幽州精銳將士也不是吃素的,孩兒懇請父親大人予孩兒三萬人馬,必定擊退袁紹和袁常這兩個亂賊。”

說話之人乃是一名穿著精緻鎧甲的年輕小將,此人正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

公孫續今年不過二十五歲,卻隱隱已經有了大將的風範。公孫續才十五歲的時候,就跟從公孫瓚與北方異族作戰,如今已有了十個年頭,經歷過數百次的戰役。若是放在袁常穿越前的時代,像公孫續這個年紀的人,也許還在象牙塔中憧憬著未來。而在這個時代,這個年紀的人卻是早早的感受現實社會的殘酷,至於到底悲哀還是幸運,誰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我兒有心,為父甚為欣慰!”

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勇武,公孫續滿意不已,也虧得他一直用軍人的方式去鍛鍊公孫續。不過,對於公孫續要求出戰的意圖,公孫瓚卻是拒絕了。

“如今袁紹和袁常二人共計二十萬大軍入侵,三萬人馬是萬萬不夠。所以,硬碰硬是不智的選擇,我等當思考良策之後,再做決定。”

對比下自己兒子和麾下官員的表現,公孫瓚心中更是惱怒,養了這群手下這麼久,卻沒幾個有用的,真是一群廢物。

“主公,屬下有一計,可讓袁紹和袁常這兩個亂賊來得去不得!”

正當公孫瓚要發怒的時候,一名手下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話,卻是讓公孫瓚止住了即將要噴射出來的怒火。

“子詩有何良策,快快道來!”

說話之人乃是公孫瓚的老部下單經,在公孫瓚從小吏做起的時候,單經便一直跟隨公孫瓚。在公孫瓚接管幽州之後,便任命單經為涿郡校尉。公孫瓚將自己老窩的兵權都交給單經來掌管,可見對單經的信任。

在原本的歷史上,公孫瓚在和袁紹前期的交戰之中是處於上風。而後,公孫瓚佔領了幷州、冀州、幽州和青州四大州的地盤。然後,公孫瓚藉著挾持朝廷使節所得到的符節等物,還自領都督兗州的權力。而單經,便是被公孫瓚任命為兗州刺史的麾下。然而,如今這個時代因為袁常的到來,歷史註定會產生變化。公孫瓚能否還如歷史上那般佔據優勢,顯然是只有微乎其微的可能!

“是,主公!”

單經對著上首的公孫瓚拱了拱手,隨後朗聲說道:“主公,從地圖上不難看出,渤海郡的袁常距離我幽州不遠,若是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三五天便可到達。從渤海郡那個方向要進攻我幽州,必然要走範陽郡的容城縣、通縣,而後才能到達涿縣。再看從鄴城出發的袁紹,要到達我幽州地境,至少也要十天的時間。而這五天的時間,便足夠主公擊破袁常這一支人馬,皆是再對付遠道而來的袁紹,便是輕而易舉了。”

“子詩所言甚善,是為良策!只是,倘若袁常到達幽州地境之後不再前進,又當如何?”公孫瓚點頭稱讚了一句,隨後又追問道。

“主公且放心,倘若袁常見我幽州勢大,自然是不會輕舉妄動,而是等待與袁紹大軍集結之後再行前進。然而,若是容城縣、通縣等城池可以輕而易舉的攻下,袁常又豈會放棄?主公可埋伏下人馬,讓袁常一路前進。等到袁常到達涿縣之後,埋伏在後方的人馬出動,與涿縣內的大軍兩面夾擊,任他袁常有通天之能,又豈能逃脫?一旦擊破袁常,對付袁紹也就輕鬆了許多。”

“哈哈,子詩此計甚好,當獎之!”

公孫瓚聽了單經詳細的描述,頓時大笑起來,當下便獎勵了單經黃巾百兩,蜀錦十匹,西域寶馬一匹。頓時,把一旁的官員都給吸引住了。

“大人,待解決袁常之後,某有一計可令袁紹死無葬身之地。袁紹此次率領十五萬大軍,糧草運輸必定困難。以主公白馬義從的強勁,可繞道其後方,燒其糧草。若是沒有糧草,袁紹即便是有十五萬大軍,又能如何?”

“大人,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袁紹入侵我幽州可從涿郡和代郡進入。然則代郡有天險可守,袁紹必然不會從這裡透過。由此,袁紹也必然會從涿郡經過。屆時,大人可以再用單校尉兩面夾擊之計,即便不能全殲袁紹兵馬,也能讓袁紹元氣大傷,再無入侵之力。待大人整頓軍馬,還可反攻入冀州,一舉拿下冀州,豈不妙哉!”

“大人…”

似乎被公孫瓚的獎賞給刺激到了,那些官員一個個紛紛獻出自己的良策。公孫瓚心中冷笑,剛才還擺出一副頭痛的模樣。現在見到有利可圖了,個個都有良策了,簡直是可恨。雖然氣惱這些麾下的不作為,公孫瓚也沒有發怒,對於他們提出的計策,俱都是笑著點頭同意。

“主公,大家同為朝廷的臣子。屬下以為,若是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便是更好。還望主公三思,且先派出使者與袁紹、袁常二人和談,若是事不可為,再起刀兵也無不可!”

正當大家在討論如何抗擊袁常和袁紹的時候,一道不和諧的聲音響了起來。

眾人望去,卻是公孫瓚的長史關靖。關靖是一名書生,卻非是一個迂腐的書生,相反,關靖跟公孫瓚一樣,都很仇視異族。故此,原本是幷州人士的關靖,在得知了公孫瓚的事蹟之後,毫不猶豫的投到了公孫瓚的麾下,替公孫瓚出謀劃策,並且處理政務。正因為有了關靖處理內政的能力,公孫瓚才能安然的在前方跟異族交戰。其中,關靖的功勞不可謂不大。所以,在公孫瓚升成為幽州刺史之後,關靖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幽州的長史。所謂長史,便是文官之首,在幽州這個地界裡,也算是二號人物了。

公孫瓚知道關靖是忠誠於自己的人,所以,雖然關靖說出了這樣不和諧的話,公孫瓚也沒有發怒,依然是帶著笑容看著關靖。

“士起,以你看來,袁紹和袁常二人可有退兵的可能?”

面對公孫瓚的反問,關靖依然是面色不變,堅持說道:“主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努力,終有機會。若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必然不會有所改變。袁紹和袁常二人並非是不通情達理之人,大家同為朝廷的臣子,何必妄起干戈,傷了和氣。所以,屬下以為,無論如何,都應當派遣使者前往二人營中與之商談。”

公孫瓚也知道關靖的性格,他既然這樣堅持,公孫瓚也不好傷了如此忠誠屬下的心。當下,公孫瓚點了點頭,道:“士起你如此堅持,某便答應你,派使者前往袁紹和袁常處和談。若是他們二人肯退兵,自然是極好;若是堅持進攻,我幽州的數十萬士卒,也不是吃素的。”

“多謝主公成全!”

見公孫瓚聽從了自己的意見,關靖長揖一身,臉上滿是喜悅之色。

“士起,不知對於出使的人選,你可有建議?此次出使,必定危險重重,說不定還有性命之危。若非士起你堅持,某絕不會派人與他們和談。”

“多謝主公信任!”

關靖再次長揖,然後正色道:“出使的提議既然是屬下提出,屬下自是當然不讓的願意成為此次出使的使者。為主公分憂,本也是屬下的分內之事!”

“不行!”

聽到關靖要親自前往袁紹和袁常二人營中,公孫瓚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關靖的忠心毋庸置疑,公孫瓚也不會懷疑他是趁機去投靠對方。而且,關靖處理政務的能力也是極佳的,有了關靖的幫忙,公孫瓚才能如此舒心。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公孫瓚都不希望關靖出事,所以,自然是不願意關靖接下這次的任務。公孫瓚目光掃向麾下的官員,看到公孫瓚的目光,大多數的官員都是畏懼的縮回了腦袋,生怕公孫瓚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任務是公孫瓚的,命是自己的,若非絕對忠誠於公孫瓚的手下,誰願意去做這樣冒險的事。

看到麾下官員的反應,公孫瓚心中更是氣憤。如今到了用人的時候,竟然一個個都這般畏畏縮縮,平日裡的豪言都到哪去了。當下,公孫瓚也不想去詢問手下的意見,目光盯在其中一人身上,便要將此人指出。

“主公!如今幽州正值危難之時,屬下作為主公的臣子,在主公遇到困難的時候不站出來,又有何臉面站在主公的面前?況且,這個建議是屬下提出的,若是屬下都不去了,還有誰能去?所以,屬下懇請主公答應屬下的請求,否則,屬下便長跪不起!”

言畢,關靖直直的跪了下去,似乎真有公孫瓚不答應,他便不起來的意思。

“唉,罷了!”

見關靖如此表現,公孫瓚長嘆一聲,隨後無奈的點了點頭,表示答應了關靖的請求。對於關靖能夠如此替自己著想,公孫瓚心中說沒有感動也是假的。任是鐵石心腸的人,碰到關靖這般忠誠的屬下,怕是都會有所觸動。

“既然士起你如此堅持,某便答應你的請求。不過,此次出使,你必須帶上足夠的護衛,否則,即便你堅持,某亦然也是堅持。若是我幽州境內能夠多一些像士起你這般的忠貞之士,某又何須懼怕四方勢力。”

聽到公孫瓚這樣的話,一些臉皮薄的官員臉色頓時紅了下來;而一些心志比較堅定的官員,臉色依然沒有變化。心中暗自腹誹公孫瓚,你的話倒是說的好聽。這幽州是公孫瓚的,公孫瓚當然要去努力守住。而他們不過是替公孫瓚辦事,拿點薪水,還想讓他們怎麼樣?就算他們再努力,難道這幽州就能成為他們的?開玩笑,命是自己的,誰不愛惜?誰想死就讓誰去,他們才沒那麼傻。

不得不說,公孫瓚有一群這樣的手下,失敗也是在情理之中。

跟人家曹操這樣的成功人士對比一番,曹操麾下的文武碰到困難的時候,都是爭先恐後,唯恐自己慢別人一步。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手下,所以曹操才能坐大,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出使是需要的,不過,必要的防備還是也要準備。一旦和談不成,便唯有開戰!士起,若是事不可成,你便早日歸來,莫要讓某擔憂!”

“多謝主公掛懷,屬下定不會辜負主公厚望!”

商議完畢,公孫瓚也做出了兩手準備。其中一個自然是關靖出使,為了確保關靖的安全,公孫瓚給關靖派了三千的護衛,其中一千還是精銳的白馬義從。從這一點便能夠看出,公孫瓚對關靖是何等的看重。要知道,即便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出行的時候,也沒有這樣的陣容。對此,不少官員心中自然是羨慕嫉妒恨!不過,這種念頭只是停留了片刻的時間,便被他們給拋在腦後了。人家關靖是拿命去拼,如果命沒了,公孫瓚再看重又能如何?不也是一抹黃土,所以,還是保住命最重要。

……

袁常這支兵馬從南皮城出發,走了三天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冀州和幽州的交界。在袁常大軍前方五里處,便是戰場前沿的第一座城池-容城縣。

“袁太守,據斥候探知,前方容城縣不過是個小城,城中兵馬不過二千。若是趁夜進攻,可一舉拿下,有了容城縣作為據點,大軍的糧草便有安放之地。我崔家將士願意替袁太守攻下容城縣,作為我崔家送給袁太守的禮物。”

崔平雖然口中稱呼袁常為袁太守,但是,臉上卻並沒有多少的敬色。

在這三天之中,崔平對袁常和袁常麾下的這支人馬有了初步的“瞭解”。當初崔道在回到安平郡崔家之後,對袁常是何等的稱讚,彷彿袁常是天上地下最牛逼的人。當時,崔平作為崔家的年輕一輩,掌管了崔家數千人馬,就有些不服了。所以,作為安平郡崔家的嫡系子弟,崔平自願請命前來助戰袁常。

而在這三天的相處之中,崔平發現袁常的兵馬實在是太糟糕了,簡直不能用士兵來稱呼,活脫脫的一群農民。

行軍路上竟然還有打打鬧鬧的行為發生,而且,隊伍的陣型也是錯亂不堪。若是敵方有埋伏,對方絕對能夠打的袁常一個措手不及。至少,崔平就很自信。倘若給他一萬兵馬,就可以擊潰袁常這五萬大軍,實在是弱的可以,就是一群戰鬥力不足五的渣渣。

袁常眼又沒有瞎,自然看出了崔平的意思。不過,袁常也不會跟對方在意。戰鬥力到底如何,崔平會有機會看到的。

“無妨,我等也不用急於一時。本初兄自鄴城出發,至少還需要六七日的時間才能與我們匯合。我們只有五萬兵馬,想要攻下幽州也是難事。既然如此,還不如讓士兵們休整一番,養足精神,才有足夠的精力如敵人戰鬥。”

聽了袁常如此話語,崔平心中更是鄙夷。

看袁常的表現,哪裡像是出來打戰的,簡直就跟出遊沒兩樣。而且,在崔平看來,袁常這五萬人馬就是來打掃戰場,撿取好處的。也不知道那袁紹腦子抽了什麼風,竟然會跟袁常合作。還有,他的族叔崔道也是,袁常就這麼“廢物”的一個人物,值得他們崔家去討好?要是早知道袁常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都不會浪費時間來跟隨袁常出戰了。只是如今已經到了這個境地,他自然也不好跟袁常說他要回去。

“來人,傳令下去,就地安營紮寨!火頭營埋鍋造飯,一個時辰之內必須要完成。斥候小隊各自散開,打探地方訊息,若有異常,立即來報!”

發號施令的自然是這次的主帥趙雲。

在崔平的眼中,趙雲這個主帥的任命,也是一個玩笑。在這三天之中,趙雲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就地安營紮寨,火頭營造飯,斥候小隊打探訊息。崔平都可以完全背出趙雲說的這一句話,根本沒有任何的氣勢和威嚴。崔平就納悶了,就袁常這樣的人物,怎麼能夠做到太守這個位置上,還有趙雲是如何成為主帥的。不過,想想袁常是袁紹的兄弟,這一點也就可以理解了。可以說,袁常和袁常的麾下,沒幾個讓崔平看得上眼的。主公像是富家公子出遊,主帥是個氣勢不足的軟男,軍師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模樣,還是一個酒鬼。唯一讓崔平能夠稱讚一番的,怕是只有典韋這勇猛的大漢了。至少,典韋的外表就足夠嚇人,往戰場上一站,就可以嚇退好多人。崔平心中暗想,是不是要找個機會把典韋給挖走。

“將軍,容城縣內有敵方人物出現,向著我方靠近。”

正在這時,一名斥候隊長奔跑到趙雲跟前,飛快的彙報到。

趙雲眉頭一皺,卻是疑惑,容城縣怎麼會有人來到他們這裡?想了想,趙雲追問道:“可曾知曉對方是何人?還有,對方的人數是多少?”

“啟稟將軍,對方身份不曾探聽清楚。對方一共只有三人,為首一人文士打扮,另外二人則是僮僕打扮。”

崔平鄙視的看了那斥候一眼,不就是三個人,有必要如此緊張?果真是一群戰鬥力不足五的渣渣農民,實在是太弱了,讓人提不起興致!

當下,崔平拱了拱手向袁常說道:“袁太守,多日行軍,某倒是有些不適,這便下去休息一番,還望袁太守勿要怪責!”

“無妨,崔將軍既然乏了,便早點去休息,稍後我讓士兵將伙食送入你營中!”

得到袁常回應了一句,崔平很是果斷的轉身離去。他已經無法繼續容忍自己跟袁常呆在一起了,他害怕自己的智商,也許都會被袁常給拉下來。

袁常淡笑著搖了搖頭,也沒有說什麼。

那邊斥候小隊又來了一人,將容城縣內的來客給打探清楚了。對方是幽州的長史,這次是出使大營,想要跟袁常和談。

和談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袁常倒是想要見見對方,在這樣的時刻竟然還有勇氣來到他的營中。(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