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層林盡染,一片金黃。九月中旬,已是進入中秋之際,天氣也沒有夏日那般炎熱。糧食已經收入倉庫,而各方勢力,也在準備收穫成果了。

兗州東郡濮陽縣,城外旌旗蔽空,馬聲呼嘯,一列列裝備白色鎧甲、頭戴白巾、手執長槍、長刀、鐵盾等裝備的士兵昂然挺立,等待著前方將領的號令。

而在隊伍的最前方,自然是此次親自掛帥出征的曹操。

曹操同樣披著白甲、白盔,額頭前綁著白巾,上書“報仇雪恨”。而在曹操的身後,曹仁、夏侯惇、夏侯淵和曹洪等大將跟隨。此次進攻徐州,曹操可謂是精銳盡出,只留少數文官駐守。

“殺入徐州,雞犬不留!”

曹操怒喝一聲,大手一揮,十萬大軍同時齊聲高呼!

“殺入徐州,雞犬不留!”

十萬大軍的呼聲直衝雲霄,令人心驚。這一次,曹操出兵,是帶著殺人的目的而去的,當然,順便再接手陶謙的地盤,這也是必須之事。

“出發!”

當曹操再次高呼,大軍開拔,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

而在冀州治所鄴城外,同樣的情形也在發生。

袁紹集結大軍十五萬,勢必要一舉攻下幽州。對於人口眾多的冀州而言,徵召十五萬的士卒,並不是多難的一件事。同樣的,袁紹進攻公孫瓚,自然也是有理由的。所謂理由,不外乎便是公孫瓚挾持朝廷使者,以下犯上,藐視朝廷,膽大包天,罪惡滔天。而袁紹則代表朝廷討伐公孫瓚,以正朝綱。這樣的理由不過是廢話,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事跟你袁紹有屁毛的關係。袁紹當初自己想要立劉虞為帝,不過被人家給拒絕了,不一樣是以下犯上,藐視朝廷,膽大包天。所以,袁紹出兵的理由不過是一紙空文,大家都不會放在心上。

跟曹操不同的是,袁紹穿著的是金甲、金盔,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主帥。看著身後的十五萬大軍,袁紹可謂是一臉的春風得意之色。想他如今不過是而立之年還不到不惑之年,便有如此成就,真可以算的上是功成名就。當然,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氏名門,早就看慣了高官厚位,這一點成就還不能讓他滿足,最多只是有點得瑟。

在袁紹身後的,自然是河北四庭柱這四名大將。再往後,則是一些名氣比較低下的將領,也就無須介紹了。

“主公,將士們已是整裝待發,隨時可以出征了!”

顏良策馬在袁紹身後,等到低下將領們將士兵的情形彙報上來之後,立即便告知給袁紹。

袁紹點了點頭,大手一揮:“出發!”

戰馬嘶鳴,馬車轆轆,整齊而肅然的隊伍給人一種驚顫的感覺。這一年的秋天,雖然氣候怡人,天下各地的百姓都是糧食大豐收。然而,隨之帶來的卻是充滿死亡的戰爭。到底是福是禍,誰也無法明了。

……

渤海郡南皮城外,袁常也早在幾天前迎來袁紹的使者。這名使者便是之前前來渤海郡的許攸,原本跟袁常聯絡的這件事是要交由逢紀來執行的。然而,逢紀已經被袁常給嚇到了,哪還敢接這個任務,自然,這個任務便交由許攸來執行。跟隨許攸一起前來的,卻還有一個人,也算是袁常的半個熟人,卻是在袁紹麾下消失許久的荀諶。

當初荀諶在袁紹麾下也算是心腹謀士,奪取冀州這件事上,荀諶也有著不小的功勞。然而,自袁紹掌管冀州之後,荀諶卻是消隱無蹤,直到前些日子才出現在人前。對此,袁常自然詢問荀諶其中的緣由。荀諶倒也沒有隱瞞,而是很乾脆的說出答案。

原來,當初董卓肆虐三輔之地,潁川的許多世家大族都各自逃難。或逃亡徐州、或逃亡冀州、或荊州等等各不相同,而荀家便是逃亡冀州的一個家族。不幸的是,在逃亡冀州的途中,荀家的家主因為舟車勞頓,身患重病,在到達冀州後不久,就一命嗚呼,自此魂飛天外!因此,荀家自然要選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帶領荀家前進。在荀家老一輩之中,有荀氏八龍: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荀旉八人。其中死的死,老的老,自然無法再擔任家主人選。由此,這一任的家主人選便是從荀彧這一輩中挑選出來。而在荀彧這一輩荀家子弟之中,以荀彧和荀諶二人為最。人選,便是他們二人中的其中一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來,經過家族內的長輩表決,多數人都認為荀彧是最好的選擇。然而,當時荀彧已經前往兗州,投靠曹操。荀家去信給荀彧,讓荀彧回來擔任家主。奈何荀彧卻認為曹操是個明主,能夠平定天下,匡扶漢室,無心家主之位,只想跟著曹操。無奈之下,家主的人選便轉為第二人選的荀諶。

作為一名家族的家主,是不能偏向於某個勢力。家主帶領的是整個家族,以家族為重。就如荀氏子弟各有投靠多方勢力,不會偏重於哪一方勢力。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世家大族生存的根本。就如荀彧看重曹操,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若是還讓荀彧擔任家主。日後荀彧將整個家族都綁在曹操身上,曹操要是沒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整個荀氏豈不是被葬送了?而荀諶則不一樣,他並沒有死心塌地的跟隨袁紹。相比於關心天下的荀彧,荀諶更看重家族的發展。故此,當荀彧推辭家主之位後,荀諶便脫離袁紹,安心的回到荀氏當他的族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荀諶在家主這個位置上也幹得差不多,也穩定了荀氏的局勢。故此,荀諶便再次出現在人群。至於荀諶會來到袁常這裡,卻是因為早在很久之前,荀諶便看好袁常。

當時袁常在袁紹面前還是畏畏縮縮的一個角色,根本沒有被多少人放在眼裡。就如逢紀、許攸等人都沒看出袁常的不同,但是,荀諶在第一次見到袁常之時,便已經留心上了。就如當初袁常選擇縣令之位時,荀諶就看出袁常的不俗表現,卻也沒有揭穿,還暗暗的替袁常消去痕跡。所以,間接來說,荀諶還有恩於袁常。

“袁太守麾下兵馬氣勢十足,端的是少有的精銳。袁太守果非常人,某敬服不已!”

荀諶和許攸二人都很自覺的策馬跟隨在袁常身後幾步,雖然他們二人一個是冀州刺史袁紹的心腹謀士,一個是荀氏家族的族長。但是,如今袁常的潛力無限,誰也不能預料到袁常今後的發展會如何。所以,他們二人也不敢託大,很自覺的跟在袁常身後,好似袁常的屬下一般。

“哈哈,荀家主客氣了!表面上看上去有氣勢,真正的戰力卻還是不行,他們都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想要成為精銳,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荀家主可莫要誇獎他們,讓他們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

袁常大笑著說了一句,然後瞥了一眼身後某個已經尾巴翹起來的傢伙。

聽得袁常的話,典韋這廝很自覺的收起尾巴。顯然,袁常剛才指的物件,便是典韋了。

“袁太守見外了,若是看得起某,便稱呼某一聲友若。至於說袁太守麾下兵馬的戰力,某卻是實話實說,絕無半點虛言。”

“友若如此說,我也不矯情。不過,友若也莫要稱呼我太守,稱呼一聲承志。友若倒是爽快人,能夠結識於你,真乃幸事!”

看到袁常和荀諶二人談的如此開心,一邊的許攸就有些不舒服了。

說起來袁常和荀諶還是第一次面對面的談話,相對而言,許攸和袁常還更熟恁一些。然而,許攸為人跟他人交好,帶著很明顯的功利性目的,容易讓人心生反感。反觀荀諶,他跟袁常交好同樣帶著目的,卻沒有許攸那般明顯,一直都在套交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透出其他的意思。因此,袁常跟荀諶比之許攸更熟恁,也就可以理解了。

“袁太守,此番討伐公孫瓚,有如此雄壯士卒,必定能夠一戰而下。屆時,袁太守便能夠成為幽州刺史,到時候少不得要恭賀一番了。”

袁常沒有讓許攸直呼他的名字,許攸也不敢託大,當下套近乎的跟袁常說道。

“許軍師此言差矣,戰場之上變幻莫測,誰也不敢說能夠百戰百勝。即便是敗了也沒事,只要能夠保持永不言敗的精神,這便是極好的。”

“袁太守所言甚是,攸慚愧!”

許攸原本想奉承袁常一番,卻沒想到袁常根本沒有接受的意思。想當初許攸和逢紀二人到渤海郡和袁常談判的時候,袁常對他可不是這個態度。不過,許攸也算是明白了,袁常是故意借許攸來打壓逢紀的。如今逢紀不在了,袁常又沒有打算跟許攸深交,許攸沒有了利用價值,自然是懶得跟他多費口舌。

想明白這一點,許攸也清楚自己的處境,當下也沉默了許多。只怪他在袁常還沒有發家的時候沒有去結交,如今人家發展起來了,自然也不會太看重他。

袁常不待見許攸也是說得過去的,誰讓人家袁常知道許攸的惡行。

歷史上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時,可以說袁紹是佔有巨大的優勢。袁紹有著四州為後援,無論是兵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都是穩壓曹操一頭。除了麾下大將和謀士差一點點之外,但是,在兵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援下,大將和謀士的差距也被拉回,袁紹依然還是有著巨大的優勢。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剛結束公孫瓚的戰鬥不久,士兵有些疲敝,物力、財力等各方面都有些損耗。故此,在是否與曹操決戰這個問題上,袁紹麾下的謀士分成兩派進行爭論。

其中,沮授和田豐二人認為應該打持久戰。袁紹有四個州為後援,兵力、財力、物力、糧草等各方面都能夠穩壓曹操一頭,用奇兵襲擊曹操,慢慢的跟曹操消耗,這個方法可以說是兩敗俱傷的方法。但是,袁紹當時在各方面都有優勢,而且曹操外部還有劉備、劉表,以及天子等各方面的威脅。所以,跟曹操打持久戰是相當不錯的一個方法。

而郭圖、審配則認為袁紹兵多將廣,可以跟曹操決戰。利用兵力的優勢,一舉消滅曹操。其實,這個方法也是可以的。

以袁紹的條件,無論是持久戰,還是決戰,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然而,壞就壞在袁紹心腹謀士有問題。他們的不合,導致各種戰略政策不能夠協調,即便是有好的主意,卻在爭吵、討論之中錯失良機。反而讓曹操慢慢贏得少許的優勢,優勢不大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當這些優勢慢慢積累起來,問題就很嚴重了。就如袁紹倚重的顏良和文丑被斬,兵力損耗,這些都是小問題,積累起來就變成大問題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許攸的反水。

許攸是袁紹的心腹謀士,這樣重要的人物反水,就跟袁常穿越前那個時代某個高官叛國一般,國家眾多機密洩露,對國家而言是致命的。而許攸的反水,對於袁紹而言是極其致命。許攸清楚袁紹的薄弱點,只要他指出,曹操立馬就能抓住這個機會,給袁紹一個致命的打擊。而事實證明,許攸這傢伙反水的倒是很徹底。

那麼,再回顧過來,問題就來了,許攸為什麼會反水?

當時許攸正在向袁紹獻計,沒有得到袁紹的蔡邕。而這個時候,卻是有審配派來的使者告發許攸子侄多收稅,中飽私囊,然後又說許攸當初在鄴城的時候,也亂收民間百姓的財物。其實,這一點就很值得人疑惑。為何審配好死不死的在如此重要的時候揭發許攸,這不是逼人反水?當然,至於真相如何,也無須深究。許攸的事被袁紹知道,袁紹自然是破口大罵云云,許攸就哀嘆一番,在屬下的建議下,便去投靠曹操。

首先一點可以知道,許攸是因為子侄和自己犯過錯,才被袁紹給怪責。若是許攸沒有犯錯,袁紹會那般對他?然後,許攸只是聽了屬下的一句話,就投靠曹操,不要說什麼意志不夠堅定。想來許攸或許有過這樣的念頭,如今因為自己的罪行被揭發,在袁紹麾下混不下去了,這就立馬乾脆的投靠曹操。如果說許攸投靠曹操之後,還能念點舊情,堅守底線,沒有把袁紹的薄弱點說出來,或許還不會讓人詬病。可是,許攸這廝投靠到曹操一方之後,為了自己的業績,沒有絲毫猶豫的,果斷就把袁紹出賣個底朝天,這就很讓人鄙視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袁常自然不會很看重許攸這傢伙。

“主公,三軍已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出發!”

當袁常和荀諶在聊天之時,趙雲策馬來到袁常跟前,拱手朗聲稟報到。

古時候的三軍自然不是海、陸、空三軍。

三軍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指的是步兵、車兵、騎兵三種兵種。在春秋之時,有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他們對這三種兵種的稱呼也不一樣。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而到了秦漢朝,名稱也逐漸被前軍、中軍和後軍給取代,兵種也發生了變化。就如車兵,已經被歷史給淘汰,自然也用不上了。

在春秋戰國之時,三軍是有固定的位置安排。

如車兵是在最前方,戰鬥開始的時候,車兵直接衝鋒上前,然後步兵壓上。等到戰鬥到了尾聲,騎兵才出場打掃戰場,或者追擊敵人。

而到了秦漢朝,因為馬鞍和馬鐙的出現,騎兵的作用越來越大,反而是車兵沒有了用處。於是乎,騎兵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原本,騎兵是在最尾巴的位置,坐冷板凳。然而,因為騎兵作用的突出,也由於不同將領的作戰風格,騎兵的位置也不一樣。有的將領喜歡用騎兵衝鋒作為打響戰鬥的號角,便會將騎兵擺在前軍的位置,戰鬥一開始,便直接讓騎兵衝鋒,然後後排步兵壓上;而有的將領則屬於穩打穩扎型,首先考慮的便是戰敗之時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將領便會將騎兵擺在中軍位置,一旦戰敗,中軍位置的騎兵可以前後支援,無往而不利。至於將騎兵擺在後軍,便是將騎兵用在關鍵時刻,從而決定戰鬥的勝負。在如今這個時代,統兵的將領通常都是屬於第三類,將騎兵擺在後軍的位置,不到關鍵時刻輕易不會出動騎兵。

除了因為將騎兵當做制勝的關鍵之外,也有一個原因便是騎兵的造價太昂貴了。每損失一名騎兵,就意味著大量金錢的損失。

在春秋戰國之時,因為勢力太多,人口也因為常年戰鬥的原因大幅度減少。所以,一軍的兵員也有規定。通常,一軍有一萬二千五百人。不過,在秦漢之後就不一樣了,天下一統,整個國家的兵力都屬於朝廷,一軍的兵員也就擴大。當然,這個數目也沒有固定的,還是要看兵力的情況。

就如袁紹這次攻打幽州集結十五萬大軍,每一軍就有五萬人馬。而袁常的渤海郡有八萬左右的兵力,自然不能全部帶走,還要留下士兵駐守老窩。所以,袁常便帶走了五萬兵力,留下三萬駐守渤海郡。袁常的五萬兵力三軍各一萬五千人,還有五千人則是統一的騎兵隊伍。其中兩千騎兵是從東平鐵騎抽出,三千騎兵是於禁的鮑家軍抽出。這五千騎兵由袁常直接統領,不受其他任何將領的管轄。

此次出征幽州,由趙雲擔任中軍將領,也是此次大軍的主帥。袁常雖是最大的BOSS,也只是掛著統帥的名義,不會進行指揮。其次,大軍的軍師自然是郭嘉擔任,這一點毋庸置疑。原本郭嘉是要管理渤海郡的政務,不過,好在原本袁紹的麾下魏郡太守董昭已經到達渤海郡,渤海郡的政務便交由董昭處理,何文等渤海郡官員輔助。前軍的主將是於禁;後軍的主將則是韓恂。典韋這廝統兵的能力基本為零,不過,這廝看趙雲他們都有統兵,威風八面,心裡不平衡之下,找到袁常苦苦哀求,袁常拗不過典韋,只好把五千騎兵交給典韋來管理。

而渤海郡這個老窩,則是留下太史慈防守。歷史上太史慈擔任東吳的一方都督,也是綽綽有餘,如今太史慈雖然還沒有成長到那個地步。不過,守住一個渤海郡,自然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子義,南皮城便交給你了,有你駐守,我也是極其放心的。”

袁常拉著太史慈的手,“深情款款”的說道。

“主公且寬心,屬下絕不會讓渤海郡有一城一地的損失。”

雖然沒能跟隨袁常出征,在戰場上馳騁。但是,太史慈也知道,守住袁常的大本營也同樣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當下鄭重其事的向袁常保證道。

“好,趙將軍,可以出發了!”

“是,主公!”

趙雲拱手應了一聲,隨後大手一揮,朗聲喝道。傳令兵當即揮舞旗子,得到中軍的指示,前軍的於禁頓時開動。

“轟隆隆!”

大軍才行了幾里路,卻是聽到前方騎兵賓士的動靜。隨後,大軍便停止前進,等候斥候的訊息。

不多時,斥候來報說是己方的援軍。

袁常聽了頓時就納悶了,自己的人馬都在這,哪裡還有其他的兵力?不多時,於禁帶著一名披堅執銳的威武漢子來到袁常跟前,等到對方自報家門,袁常這才知道是哪裡來的兵力。

原來,這支突然出現的人馬是安平郡崔家贊助袁常的兵力。共計五千人馬,其中二千騎兵,三千步兵,也是安平郡崔家的一支精銳。因為崔道極其看好袁常的原因,在向家族的建議之下,安平郡崔家這才派出這五千人馬。

“崔平將軍,替我謝過你家族長。此恩我必定牢記心中!”

對於安平郡崔家的好意,袁常也沒有推辭。對於對方的目的,袁常也瞭解,無非就是看好他,在他身上投資。所以,也說不上有太深的感情。

袁常不清楚,一旁的許攸卻是知道,這崔家派出的卻是精銳無疑!

安平郡崔家作為冀州的轄郡,自然也有出兵跟隨袁紹。許攸也見過那些士兵,跟眼前這些相比,簡直是弱爆了。當下,許攸更是訝異,沒想到安平郡崔家竟然有如此大手筆,他心中也開始思索,是否應該向袁常靠攏。

對於許攸的想法,袁常自然是不知道。既然是來幫自己的,等將崔家的五千士兵併入中軍之後,大軍再次啟程。

戰事,一觸即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