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差點笑傻了……

如果真的按皇帝所言,他的爵位雖然沒升,卻“生了”個小的爵位。

正常的爵位,都是由長子承襲,而且要減一級。也就是說,如果他嗝屁了,他的大兒子可以襲爵為縣子,二兒子只能自尋出路。

現在好了,如果他能夠把事情辦好,在皇帝的恩賜下,不僅大兒子不用減級,二兒子還能憑空得個爵位。

這麼算起來,比把他提為侯爵都要划算。

劉源半晌說不出話來,深深吸了一口氣後堅定地說:“陛下,臣在此立下軍令狀,此事不成,永生不回長安!”

軍令狀一般都是武官立的,文官立軍令狀可是個新鮮事兒,不過這軍令狀也證明了劉源推廣農業改革的決心。

李世民笑著點頭,百姓們所求,不外乎“豐衣足食”而已,若天下百姓種糧能夠豐收兩成以上,那麼至少“足食”一項就不是問題了。

劉源現在很感慨,感慨自己蹉跎半生,直到被皇帝簡拔於微末。皇帝授予他九卿之一的官位、伯爵的爵位已經是無上榮耀,到了現在他居然還能有機會再次建立功業。

人一感慨就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就沒有肉吃。

李泰就拿了四盤子肉菜,餘下的都是白面饅頭。丸子被李世民拿走了,他對肉丸子簡直就是痴迷。燒雞被李泰和李承乾分了,李承乾獨享一盤肉絲,冷鋒得到了一個肘子。

原本夏季時人應該是最討厭油膩的,可是收割麥子這樣的劇烈運動過後,肉食對人的誘惑是無與倫比的。

這個時候誰還管油膩不油膩的,都在放開肚皮猛吃。

魏徵今天難得的帶了兩個雞腿,見冷鋒獨享一個肘子,就湊過來遞給冷鋒一個雞腿,然後順其自然地拿走了冷鋒的半個肘子。

“朝廷已經得表,今年十月,馮盎將會進京。”

冷鋒嘴裡嚼著豬肉,狐疑地看著馮盎,按理說這是朝堂的事,魏徵這老家夥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提這個幹什麼?皇帝還在旁邊看著呢。

“馮盎進京的事兒我知道,你提這個幹什麼,是不是又有事麻煩我!”

魏徵這個傢伙就是典型的“夜貓子”,開口準沒好事。

魏徵繼續說:“馮盎這次可是魯莽了,他不應該在對付談殿的時間裡進京朝拜。談殿你知道是誰吧?”

冷鋒迷茫地搖了搖頭,看唐史時能夠記住嶺南的馮盎已經算不錯了,人人都記住是不可能的。

而且記住了也沒太大用處,史書只記載大佬,大佬的孩子什麼的就不怎麼記了。比如程處嗣,好多雜記都叫他程處默。

談殿,姓談?這個姓氏還是第一次遇見。

魏徵見冷鋒迷茫的樣子就知道冷鋒多半不知道談殿,就介紹說:“談殿是嶺南僚人的首領之一,是馮盎的死對頭,之前馮盎拒絕來朝,就是在設法對付他……”

談完馮盎和談殿的事兒,魏徵又說:“馮盎來朝,本是好事,可是在這個時間段就不太妙了。”

冷鋒疑惑地問:“為什麼說這個時間段就不好了呢?”

李世民見倆人在聊馮盎,就插話道:“馮盎本來實力強大,一直壓著談殿打,但如果這個時間他離開嶺南,沒有了主心骨,他的勢力就必須回防堅守。這樣一來……李恪,你說說看法吧。”

李恪聽到父皇叫到了自己,就說:“兵貴神速,且需一鼓作氣,馮盎佔據優勢,就應該一鼓作氣拿下談殿。如果改成拉鋸戰,變數就會更多。”

李世民點了點頭,自己這個三兒子又是一個軍事天才。

可是……李世民又問冷鋒:“李恪的許多軍事常識都是你教的,按理說你應該能看出來啊!”

冷鋒搖了搖頭:“我沒有考慮馮盎離開嶺南會怎樣,我是在想,馮盎這次進京,到底是為了什麼?進京朝拜什麼時候都可以,為何偏偏選擇十月?”

李世民疑惑地問道:“你怎麼會考慮到這個?”

“我不認識談殿,但是馮盎拒絕來朝的時候,我敢肯定他是遇到了什麼事。

原本他答應了十月送子入朝,為何又改變主意親自來呢?特別是在這個不合適的時間……”

魏徵拿著骨頭敲擊桌子說:“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冷鋒,我希望請你出馬,保護耿國公馮盎在我大唐境內的安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保鏢?冷鋒看了魏徵一眼,就知道這傢伙提起政務就沒好事!

“耿國公馮盎拒絕自立為王,又致力於平定嶺南。他對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這個時間離開嶺南進京,肯定有很多人打他的主意,如果他離開嶺南後出了事兒……”

“那嶺南即刻反叛不說,大唐的信譽也會蕩然無存。”

李世民說:“原本朕打算讓知節派兵做這件事,可是知節調兵,就會讓防備吐蕃的防線鬆懈。現在想來,交給你是最好的選擇。”

冷鋒想都不想就說:“行,明天我就帶龍牙軍去五嶺接他。就算談殿追過來,哼。”

龍牙軍一千一百九十九人,裝備的火器基點已經達到了三。也就是說,十個人裡有三個人是全副武裝的。這個全副武裝包括十支驚雷箭、兩顆人級驚雷。

冷鋒原本是打算把龍牙軍裝備到八個基點以上,去高昌找找高昌人的晦氣。

但是眼下,馮盎的事兒明顯更優先,不是因為他對大唐很重要,而是因為孫思邈還在他那裡。

龍牙軍自從成立以後,一直在秦嶺駐地訓練,不僅是訓練身體素質,還要學習寫字、手語旗語、密文。

別的軍隊傳遞軍令只是把紙撕成三份,由三個人帶著一份軍令和口令傳遞。

這還是“軍神”李靖的習慣,換了程咬金等人,信都不會寫,只能讓傳令的軍士記下來,再口頭敘述。

這不行啊,兩軍交戰,有時候打的就是間諜戰,軍令的傳遞必須秘密、準確。

想要遠端傳遞軍令,就得會寫字,想要中近距離傳遞,就需要旗語、手語。

至於密語,冷鋒只教給了二狗子和李二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