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偃對於教育模式的改革的春風吹襲了整個宋國。

宋國為此頒佈了幾條政策和法令,廢止私塾,大興官學,設九年學級制度,立考試制度。

同時,宋國還明文規定,改革措施頒佈當日,立即生效。凡是宋國境內的私塾先生不可以招收二十歲以下,未曾行加冠禮的年輕人為學生,但是私人拜師可以,不能開設私塾!

違者,發配吳郡服勞役三年!

不僅如此,宋國大興的官學還降低了門檻,大量招收寒門子弟,不論出身,不論貴賤,皆可就學於官學。為此宋王偃還舌辯群臣,據理力爭,壓低了入學的學費!

在官學之中,還設立了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針對全年級和全班級發放獎學金。還有,對於那些品學兼優,又家境貧寒的學子,宋國還將發放一部分補貼!

此政令一出,頓時令國人沸騰起來!

宋國境內的私塾紛紛倒閉,被拆除,當然了,國家是不會做得那麼過分的,故而只是勒令那些私塾先生關掉私塾,然後勒令私塾裡的學生退學,僅此而已。

國家不承認的私塾的存在!

在私塾紛紛關門的同時,各地的官學也在興建當中。說是興建,其實很多地方也只是修繕一下,直接購買了民居作為書院,或者是拔地而起修建的學院。

小學的學院自然沒那麼講究,好多都是透過修繕的民居,然後裝飾一下就成了書院的。中學和大學的比較高階大氣上檔次,一般都是修繕大宅子,或者是直接興建的,因為中學和大學一般都在城邑裡面,故而比較大!

而在各地都開始興建書院的時候,宋王偃也閉關摸索著什麼,好幾天都沒上朝。大臣們打聽訊息,聽聞宋王偃的確是在閉關,而沒有沉溺於酒色當中不可自拔,故而都放下心來。

過了大概半個月,宋王偃終於出關,當然了,他在閉關的時候是不可能關自己的緊閉的,只不過他將上朝的事情交給太子恆,處理政務的事情交給王后幹婉而已。

其他的召嬪妃侍寢什麼的,宋王偃是照幹不誤的!

這一日,宋王偃召開了臨時的大朝會,將群臣都請進殿中,而後命內侍將幾頁尚未裝訂好的紙張遞給他們。

“諸卿,這便是寡人閉關半個月的成果!你們都是飽讀詩書之士,你們都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地方。”

聽見宋王偃這麼說,在場的大臣都拿起了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篆的紙張在那裡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呃,這都是什麼?聞所未聞!

最後還是相國黃庸發言道:“大王,不知道這三字體裁的是詩歌嗎?”

宋王偃頷首道:“可以說是詩歌,又不盡然。這種體裁的詩歌,寡人稱之為三字經!”

汗!群臣皆汗顏,感情宋王偃閉關半個月搗鼓的就這種詩歌?

這所謂的三字經念起來倒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但是一國之君不去上朝,不去處理政務,反而去賣弄文章,搞這些詩歌出來也太不像話了吧?

“大王,不知道這三字經有何用處?”黃庸硬著頭皮問道。

他還是不相信宋王偃會閒著蛋疼,搞這些一點“內涵”都沒有的詩歌出來!這根本就是打油詩的一種,通篇流暢,朗朗上口,但是說的是什麼意思那些讀書識字的人都知道!

詩歌和文章是用來幹嘛的?文人賣弄這些就是為了故作玄虛,顯示自己的文采的!

宋王偃說道:“實不相瞞。諸卿,寡人上一回東巡,有感於我宋國的啟蒙教育實在是不成體統,此三字經乃是給予小學這一學級的學子啟蒙所用的。”

“小學的課程,最好是啟蒙的文章,似孔夫子那樣的之乎者也,連我們這些剛剛涉獵其中的成年人都尚且懵懂,更何況是那些年紀尚幼的小學生呢?故而寡人做此三字經,乃是為了更好地使得學子們讀書識字,教會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宋王偃擲地有聲地道:“寡人之想要的國家棟梁,最好都是品學兼優之士,若是有才無德之人,寡人用起來都不放心!品德之修,當從小做起!”

“大王聖明!”群臣山呼道。

一向喜歡給宋王偃拍馬屁的鄒衍更是笑眯眯地道:“大王,似古代之堯舜禹的功績不過是制定曆法、革新政治和治理水患,似炎帝教民食五穀、創制耒耜,似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在臣看來都不及大王之功績也!”

“大王於宋國之功績且不說,其改進耬車,發明耙,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使民所多耕;發明造紙術,使天下人可以多寫多作,促進了文化的進步;敢於嘗試鐵製兵器、農具,使得鐵取代銅,壓低器具的價格,當更多的底層黔首都能使用器具;發明墾畦澆曬製鹽法,更是使得百姓能吃上更好的精鹽!”

“不僅如此,大王如今還廢止私塾,大興官學,設九年學級制度,立考試制度。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鄒衍一副對於宋王偃佩服的五體投地的模樣,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道:“大王,你的功績即便是三皇五帝都不及也!”

看見鄒衍對宋王偃這麼溜鬚拍馬,群臣對此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豔羨不已。

至於宋王偃,則是有些飄飄然。流氓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有文化的流氓!

鄒衍雖然不是流氓,但是他作為一國之重臣,對於自己的國君這麼溜鬚拍馬也是讓人醉了。這樣的傢伙宋王偃用得還算得心應手,不然也不會每一次出巡,好多次微服私訪都會將鄒衍帶上了!

鄒衍除了是宋國的治粟內史,宋國的錢袋子的主官之外,其實還是一個讒臣,不過宋王偃心知肚明,卻沒有懲罰鄒衍,而是對他很重用,一如既往的重用!

正如這個世界不可能都是光明的一樣,鄒衍、侯研這種人雖然品行不咋地,還愛貪小便宜,但是他們有著足夠的能力,又懂得如何迎合君主的口味,這樣的傢伙宋王偃喜愛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懲治他們呢?

這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

宋國的這潭水不能太清澈了,清澈的話國家都會出亂子的!

宋王偃不知道鄒衍是讒臣嗎?楚王熊槐不知道靳尚是讒臣嗎?不,他們知道,但是他們自以為能夠駕馭得了讒臣,故而聽之任之。

一個明君是不需要手底下全部是良臣的,良臣固然多多益善,但是沒有奸臣來制衡還真的不行!

這些奸臣、讒臣是來幹嘛的?

他們就是專門對君主唯命是從,迎合君主的。

誰不想自己做出的事情讓眾人刮目相看?俗話說得好,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楚霸王項羽曾經說過那麼一句經典的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宋王偃深表認同。

繞是如此,宋王偃還是不由得擺了擺手,笑著道:“鄒愛卿謬讚了!平身!”

“哈哈哈哈!寡人怎敢言自己的功績連三皇五帝都不及也?每一種發明,每一個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道理,和必然的需求!寡人只不過是迎合了時代的需求,讓這些東西應運而生罷了!”

看著宋王偃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哪像是在謙虛?分明是在洋洋自得!

群臣不由得為之汗顏,不過都跪下來山呼“大王英明”。(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