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尋摸院子的時候鬧的動靜挺大的, 左鄰右里包括衙門裡很多人都知道。本來幹得熱火朝天, 突然就無聲無息了,消息靈通的知道是皇上發了賞賜, 也有訊息不靈通的, 還在納悶咋的這一家子突然不著急了?

因心有疑惑,就有人在衛老頭出門時喊住他,問老爺子這是怎麼個情況?是已經尋摸好了還是暫時不打算搬?

“得搬啊, 咋不搬?三郎都升四品官了還住這兒像什麼話, 來個客都沒地方招待人家。”

“那是找好院子了?買在哪兒?多少錢的?”

衛老頭可得意了,笑道:“皇上聽說我們家在為這事忙活,賞了個宅院下來,是四進的, 我這不正在找人翻修。”

“我的親孃誒!四進院子得有多寬敞?”

這聲怪叫把挨著兩個院子的都鬧出來了。聽說衛家跟著就要搬去四進院住, 衚衕裡沒有不羨慕的。京城這邊放眼望去全是四合院, 家底厚的能獨佔一院,窮人家很多是拼著住在大雜院裡。出來聽熱鬧的就有這種, 聽說衛家很快要從一進院搬出去, 搬去地段好的四進院住,羨慕都明晃晃的寫在臉上了。

“家裡有個能讀書的真是比什麼都強, 衛老爺子你可享福了。”

這話衛父愛聽, 他聽著就樂呵, 說可不是嗎,頭幾年還在鄉下住泥瓦房呢,“要我說, 你們家裡要是有能讀書的聰明娃,寧肯嘴巴上虧一點,也得送他上學堂去。三郎考上秀才之前我們家也苦,夫子都說他能讀,比誰都能讀,我跟老太婆咬緊牙關把人供出來,他中了舉人中了進士好日子不就來了嗎?”

衛老頭正說著,院門開了,吳婆子黑這個臉看他:“你咋還擱這兒杵著?正事做不做了?”

“鄰里關心咱們,我就多說了兩句。”

“你忙去,磕牙找我不行?我不比你會說?”吳婆子三兩下把人轟走了,自個兒站門口吹起牛來。其實都是老黃歷,翻來覆去說不知道多少回,這些人還是愛聽,吳婆子又跟人說起她原先多苦,養個讀書人也不容易,她給人傳授了不少經驗,尤其說到不光兒子要教好,媳婦兒也要娶好。女人家聰明賢惠有遠見識大體能把屋裡張羅好,男人才能放心出去打拼。

“看我三兒媳婦,她孃家就不強,尤其還是後孃當家,像這種……換你們,你們肯要?家裡有個模樣俊學問好的兒子,你們誰能瞧得上後孃養的兒媳?我就不一樣,老太太我看她人勤快又賢惠還不多言語人雖然年輕卻很穩重,就知道這姑娘娶回來能興家……我這兒媳可還行?不跟人紅臉,不與人結怨,又懂事又孝順。”

吳婆子吹牛的時候嗓門大,哪怕虛掩著院門,她說那些裡頭也能聽個清清楚楚。

姜蜜剛才給宣寶把了尿,收拾乾淨洗了個手回來,準備同兒子說說話,就聽到這聲兒。她沒忍住笑了出來,心道這麼些年婆婆一點兒沒變,跟在村裡一樣能吹。

宣寶睜開一雙睡眼,茫然不解的看著突然笑開的娘,看了好一會兒。

他能吃能睡還不愛動,長得比他哥當初都要胖乎,一歲多點兒的胖娃看著本來就萌,別說他這麼個模樣。姜蜜心都給他看軟了,抱著胖兒子香了一口:“盯著娘瞧什麼?娘臉上有東西嗎?”

胖娃回過神,也不啃聲,把臉蛋往姜蜜胸前貼。

那臉肉嘟嘟的,看著又嫩又滑,姜蜜沒忍住輕戳一下:“娘跟你說話,聽到了嗎?”

這下不是半邊臉,他把全臉都埋上來了。

姜蜜真無奈了:“這麼懶下去以後咋辦喲?你們兩兄弟真是反著來的,你哥小時候也就是不愛哭鬧,人活潑得很,愛動愛現愛學嘴,怎麼到你這兒就成了小呆瓜?”

宣寶埋著臉一動不動,姜蜜當他又睡著了,正要嘆氣,胖娃抬起臉來看了他娘一眼,說不呆。

姜蜜當是聽錯了,顛他一下,讓重複一次,再說一次。

再說一次?

不存在的。

等吳婆子吹完牛回屋來,姜蜜跟她抱怨來著,說宣寶上輩子該不是話嘮?上輩子就把這輩子的話一塊兒說了嗎?他這一天天的怎麼就憋得住呢?

吳婆子也納悶,原先在鄉下家家戶戶都喜歡生來活潑好動調皮的娃,尤其早不早就能說會走的,這是聰明相。宣寶這種,讓外人看來跟笨蛋沒兩樣,偏自家人知道他一點兒不笨,學爬學走學說話也快,學會就不想動了。現在已經能兩三個字兒的往外蹦,就是比較少開口,看他經常在走神,也不知道在想啥。

要說他像誰,話少這點像老頭子,可老頭子又不懶的。

“再看看吧,看他長大點會不會改。不說這個,媳婦兒我有個事同你商量。”

“家裡大小事娘都能做主,跟我商量啥?”

“我說,你聽聽。”

姜蜜點頭讓她說,吳婆子說升官是大事情,她琢磨著還是該寫封信給老家那頭報個喜,又不是見不得光的事,藏著掖著像什麼話。

“這事我也想過,本來想等忙過這陣子,在新宅那邊安置下來再跟相公提一提。自古就有衣錦還鄉的說法,在外面有出息了,是該傳回喜訊讓大家高興高興,也羨慕羨慕。”

吳婆子:……

還是媳婦兒說得直接,老太太她就是心裡得意,想讓人羨慕,動機如此的單純。不過她也有顧慮,擔心那頭知道之後就賣田賣地趕著過來投奔,她把心裡的顧慮說出來,姜蜜想了想:“娘也說升官發財不是見不得人的事,哪有刻意瞞著不往外說的?很多事瞞一時容易,要瞞一世絕無可能,只要有人存著那心,今兒不來明兒也會來,遲早的事。”

要姜蜜說,除非老家那邊有很大變故,否則哪怕再眼饞京中的好日子也很難有那魄力舉家北上。畢竟兄弟是分了家的,他們真要上京得想到要是相公不肯好吃好喝白養他們怎麼辦?

到時候田地沒了,就連退路也沒有,要在京城裡求活哪那麼容易?

而且,以相公以往的做派,讓他幫幫兄弟他肯,幫忙總是有限度的,指條路可,白養一家子不可。

這點姜蜜能看出來,老家那頭還能看不出?大嫂傻氣一些,她興許看不出。二哥二嫂心裡總該有數,再眼饞也不可能貿然上京。

除此之外,另有一點很重要:

“我覺得兄嫂真要上京也會等毛蛋或者登科中舉後。”

吳婆子不明白,問怎麼說?

“科舉考試有章程,朝廷規定了院試和鄉試都得在祖籍地考,哪怕大哥二哥來京城安家了,除非他們能同皇上求個恩典,特許在京城考試,否則臨考前就得回老家去。這麼規定聽說是防考生鑽空子,怕有些覺得本地難考,挑著偏遠地方去應試。娘想想看,院試一年一回,鄉試三年一回,誰能保證一次就中?那麼遠的路往返奔波糟蹋人就算了,誰敢保證次次太平?早早搬出來顯然弊大於利。”

從上回送來的書信裡就能看出,大嫂對毛蛋二嫂對登科是寄予了厚望的,他們怎麼會貿然上京?

上京來是可以讓相公想法子去求恩典,求到恩典在京城考試卻不見得是好事情。全國最高等級的官學在京城,國子監那邊能耐人太多,一二榜進士很多都是那邊出的,最難考就是這兒了。

這麼多壞處都擺在臺面上了,只要沒傻到家都不可能北上。

就過去發生的種種看來,兄嫂也不是那麼傻,至少在利之一字上還算精明,他們豈會做害己之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姜蜜說完,吳婆子想想,還真有道理。

老大老二明顯憋著氣,也想供出個讀書人來,她們現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上頭,做什麼決定之前總會為讀書人打算。為讀書人打算的話,真不好走。

誠然京城這邊學堂更好,夫子本事也大,可國子監又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

進不去國子監的話,最好就是擠進府學,再不然縣學,那都沒必要搬。

想到這裡,吳婆子拍拍腦門:“還是媳婦兒你想得全面,這回我鑽牛角尖了。這麼想想他兩家真想搬出來也還早,毛蛋才十歲出頭,哪怕再聰明考秀才都還有幾年,二十能中舉都是天縱英才。”

放下心來之後,吳婆子合計晚上跟三郎提一提,讓他還是寫兩封信,一併送走。

姜蜜摟著宣寶,偏著頭想了想:“在老家鄉下的人看來,咱們如今發達了,幹送信不大合適,不然下回旬休讓相公去京城這邊的書局轉轉,挑幾本好書一併送去。書是金貴物什,比那一兩口吃的體面,對毛蛋他們也有幫助。”

讓吳婆子給金銀這些他捨不得,說給孫子送書,她倒不心疼了。想著媳婦兒說的是,老家那邊到底是小地方,什麼都不齊,就連書肆也小得可以,哪像京城這邊,你有錢就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挑幾本書好,比給吃的穿的強。

婆媳兩個商量得差不多了,等衛成回來就同他提了提,衛成聽罷,轉身進西屋書房搬出來一摞做工尋常的書本。姜蜜取過來,看了看,然後驚訝的抬起頭。

“這是相公你抄的?”這個字姜蜜看過太多回,眼熟極了。

衛成說不是抄的,老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他現在有時間還是會翻出四書五經這些來看,看的時候順便會寫下見解,時間長了積累下來的也就多了。

這年頭書就很值錢,比書更值錢的還是名家大儒的批註,很多道理要自悟太難,學塾先生講得淺,都說不透,衛成以為自己雖然及不上做學問半生的老翰林,他好歹是二榜進士出身並且在翰林院學了四載,這些批註對正在苦熬的學子來說價值超過真金白銀。

衛成寫這個的時候想著留給硯臺,他是用了心的,現在看來使不上了。硯臺記性好,甭管什麼你說過他就能記住,過好多天去抽考都能照原樣說出來。

記性如此之好,就不是那麼需要這些,給侄兒們倒是雪中送炭。

衛成解釋過後,姜蜜拿起書本翻了翻,她算是明白為什麼這摞書看著不太精緻工整,男人沒有直接把想法寫在書上,他另外裁了紙做批註,並且拆了原本的裝訂線自個兒重灌過。書本比正常的厚了一倍,他的批註比原文要多。

吳婆子跟著瞅了一眼,說這要是拿去賣,能值不少吧?

“原先老三讀書的時候哪有這些?都是聽學塾先生粗講一遍,回來自個兒反覆琢磨。還是他們有福氣,拿著這個要是都還考不上,那是蠢得沒邊了。”

“有這個,那就不費錢買其他的,我只盼他們拿著就好好使,莫糟蹋了老三的心血。”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