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成不是個磨蹭人, 聽娘提了這事, 他當晚就提筆寫了信,寫好自個兒默讀兩遍將不合適的地方修掉, 看沒問題了又謄錄一遍, 等墨跡幹了才小心疊起來。

信是兩封,一封給兄嫂,一封給丈人。

備註清楚之後, 衛成跟姜蜜要了塊方方正正的藍布, 把抱出來那摞書本同家信一起包好,準備託人送回老家。官逐漸做大了,做大了之後要託人送個東西就比原先容易很多,普通人要出趟遠門困難至極, 可要是人面廣些, 要尋個南下的車隊也很容易。

衛成沒費多少力氣就找到一個, 倒不是專門去宿州那一片的,是去更南邊的省份, 正好要從那頭經過。聽說是四品京官的家書, 他們毫不猶豫就接了,記下地方之後保證一定送到。衛成不放心, 提醒了一句, 說藍布包裡是他寫的經文註解, 送回老家去給侄兒參考,不能沾水,請人家路上仔細一些。

接活的一口答應下來。

還想著家裡出個大官老爺就是好, 書這玩意兒有錢就能買,名家註解最是難求。官家子弟起點就比平頭百姓高了許多,他們不需要自己琢磨,只要翻著族中長輩留下來的批註,看明白,記住,消化掉,很容易就能考出功名。

這時候,接活兒的還只是羨慕,想著自家能有這麼一套多好。他一路從京城羨慕到松陽縣,車隊在松陽縣城休整,他單獨跑了趟後山村。

後來一想起都覺得這趟跑得很值,打死他都想不到右通政大人的兄嫂這麼不識貨。

看他抱著個藍布包袱,那兩家人雙眼都亮了,以為是什麼好東西,著急開啟一看,一摞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書也好啊,這年頭書是金貴物什,陳氏招呼毛蛋過來,讓他瞅瞅都是啥書,本來以為要是京城那邊有老家沒有的,那就挺好。結果發現竟然是科舉範圍內最常見那一套,基本上只要是讀書人,人手都有。

這種書,要是嶄新的一本能賣個一兩銀子,這種裝訂不齊整還有毛邊的舊書,半兩就差不多了。以舊書的價錢來算,這一摞就是十多兩那麼大回事兒,哪有前次送給姜家的綾羅綢緞稀罕?

心理期待太高,看明白是啥玩意兒之後難免會有心理落差,幫忙送東西來的看他們將失望寫在臉上,猛的就動了心思。

雖然動了心思,也不敢忽悠著兩家人把這一摞賤賣了,他耐心等在旁邊,等他們讀完。

如他所料,右通政大人沒在信上過分吹噓這摞書的價值,他只不過提了一句,說是自己讀書時的一些心得隨記,送回老家來希望對侄兒們有所幫助,讓他們刻苦努力爭取早日考上秀才舉人……

鄉下人眼界低,根本想不到這玩意兒的價值,只想著四書五經這些學堂不都會講?他們甚至沒仔細去琢磨,心裡更多想的是老三都是四品京官了,聽說知府大人也才不過四品,知府是地方官,哪怕油水兒多實際不如京官稀罕。這麼想,兩家難免不平,覺得你那麼大官當著不說給兄嫂買田地起新房,送東西也不知道送點好的,就一摞書。

他們讀完信都還是沒鬧明白這玩意兒的價值,幫著跑路的就提了一句,大概是說這套書你們要是已經有了,能不能割愛?

“這書又不稀罕,你買去幹啥?”

那人搓了搓手,不好意思說:“再不稀罕也是右通政大人用過的東西,大人他四年多以前還在應殿試,如今已是正四品官,連帶家裡母親妻子都封了恭人,滿京城誰不羨慕?我想著,這個拿回去沒準讓家裡的笨東西沾沾光,興許用著就開竅了呢!”

這個想法陳氏李氏很能理解,她們之前想佔老屋就是想讓兒子搬進衛成住過那屋去。

幫忙跑腿的一下抓住了人心,讓兩家人幾乎毫不懷疑就信了。

“讓給你也不是不行,可你也知道,這是四品官用過的東西。”話是陳氏說的,沒說得太明白,不過在場的都聽懂了。衛大猶猶豫豫說這是老三千里迢迢託人送回來的,轉賣不好吧?

跑腿那人笑道:“衛大人送這個回來不外乎是想幫扶兄弟,你們要是已經有了,這個放著也是積灰,反而糟蹋了大人一片心意。不若轉賣給我,我出五十兩銀子。”

“五、五十兩?”陳氏眼都瞪圓了,她從來沒拿過這麼多錢,正想感嘆一句這麼多,又想起這會兒在談買賣,話到嘴邊她打了個轉,“這也太少了。”

“我是真心實意想沾喜氣,不然您看多少肯賣?”

兩家子到邊上商量一會兒,說要一百兩,給一百兩直接拿走。

“可我全身上下加一起統共只得八十兩官銀票。”

衛大衛二交換了個眼色,說行吧,八十就八十。這摞舊書轉手就是八十兩,二一添作五他們一家能分四十,四十兩都能買幾畝水田了。這麼算起來,就等於老三送回來八十兩銀子,兩家人心裡舒坦多了。

衛成送這個的時候,也想過大哥二哥會不會不識貨,但他總不能在書信裡面吹噓我這東西值錢讓你們珍惜,後來修改的時候特地加了一句希望侄兒妥善使用,盼能幫到他們。結果兩家子人的確妥善使用了,尋著機會賣了個好價錢,八十兩,這在鄉下算得上是一筆大錢。

兩兄弟心裡舒坦了,兩嫂子拿著官票看了又看。

買書的怕節外生枝,包好之後拿著就準備告辭,他計劃趕緊跑一趟姜家那頭,把信送到立刻就走。這麼計劃著,也這麼做了,那人跑完腿立刻乘馬車回了松陽縣城,歇一晚,第二天一早就繼續上路。

衛大衛二得了錢,也放不住,回頭又去買了地。

因為前次讀信丟了大臉,他們怕這封信裡又有罵人的內容,當時沒讓別人來旁聽。後來看他們在打聽誰家賣地,才有同村來問,問衛三送錢回來了?

兩家人擺手說沒有。

“那你們怎麼能雙雙買地?”

“老三他是沒送錢,他送了一摞舊書回來,那摞書是不稀罕,好歹也是四品官用過的,有人說想沾沾喜氣,高價買去了,給了足足八十兩銀子。”

呵!

乍一聽說,人都驚了。

八十兩,這可不是小數目,衛三用過的東西值那麼多錢?

“老三心裡說是他用過的舊書,裡面有些心得隨記,書都不是什麼稀罕的,就是四書五經之類。看那人誠心想要,我們又不缺,就賣他了。你想想看,八十兩,買新的都能買多少套了?他花這麼大錢來沾喜氣就給他沾唄。”

鄉親們第一時間也沒品出味兒來,有人羨慕他們轉手就賺八十兩,也有人覺得好歹是大老遠送回來的,衛老三一片心意,賣了是不是不合適?

又不是缺錢缺瘋了,別人送的東西咋能隨便賣呢?

“別人送的不能賣,親兄弟給的有啥不能?”

“老三都說讓我們妥善使用,換了這麼大筆錢還不算妥善?”

這話題再說也尷尬,就有人站出來和稀泥,轉而吹捧衛成能耐,才出去幾年都當大官了。又問他們是四品什麼官兒來著?管啥的?

“送信的說是右通政,管申冤的,誰家有冤屈就找他說。”

村人聽了連翻驚歎,說不得了,不得了啊。

“我當初就覺得你們家老三和鄉下泥腿子不同,走出來就是讀書人一個。”

“他那幾年真是把一輩子的黴運全走完了,現在官路多順!”

“我看你們毛蛋也是聰明相,好生培養沒準就是第二個大官老爺。”

陳氏瞪她一眼:“什麼毛蛋,叫大順,衛大順!幹啥都順!”

……

一摞舊書賣了八十兩銀子,這多稀罕?聽說的人有機會都在吹噓,慢慢的這事兒就傳出去了。過了兩三天,有個穿長衫的急匆匆從鎮上趕來,到後山村顧不得歇口氣,一路打聽去了衛家。他見到的是衛二,見著之後都沒客套兩句,就問他是不是確有其事?

衛二一頭霧水,問什麼事?

“聽說你在京城當大官的兄弟送了一摞心得隨記回來,你過手就賣了,賣了八十兩銀?”

“不是心得隨記,是一摞舊書,裡面有些心得隨記。”

打聽過來那人又不傻,想就知道,要不是好東西人家大官老爺至於費大力氣從京城裡送回來嗎?他懶得聽衛二說,問八十兩賣給誰了?“你去把書要回來,我出一百兩跟你買,你賣我啊!”

衛二已經感覺到不對,嘴上還是問了一句,說你也想沾喜氣?花這麼大價錢值當嗎?

他又道現在說啥都晚了,他賣給幫忙跑腿兒的,人都走了上哪兒找去?

穿長衫的差點昏厥過去,他拍了好幾下胸口,轉身要走,走之前說:“要真是你兄弟從京城送回來的,他讀書時寫下的批註,莫說一百兩,二百兩甚至三百兩也有人買!你家不是有讀書人嗎?他沒告訴你書這東西有錢就能買到,大儒的註解你上門去求也求不來?是親兄弟人家才會白送給你,要是遠親或者朋友肯借給你一觀都是交情實在的!真要是一摞不值錢的舊書大官老爺用得著費大力氣送來?”

這人走遠了還在想衛家兄弟是沒見過錢?

這是讓銀子蒙了心啊。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