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見升官, 姜蜜有些茫然。不光他, 過來開門的衛老頭也一樣。

“又要升官了?前頭不是剛升過?”

衛老頭心裡還犯嘀咕,之前聽別人說過, 文官想升職比較難, 因為立功的機會不多,主要靠述職考評,根據評價決定升遷。哪怕官運好的很多也是三年一跳, 哪有像三郎這樣一年三跳的?

衛成不清楚他爹在想啥, 他邊走邊問:“爹今兒個是不是沒出過門?外頭傳那些聽說了嗎?”

“你是說國丈多行不義遭了雷劈?”

“嗯。”

“這事兒都傳瘋了,不用出去就能聽見有人邊走邊唱,我們下午還在說能有這麼巧的事?是真的?”

衛成點頭,說:“是真的, 具體怎麼個情況不清楚, 人的確沒了。國丈一沒, 他膝下幾個兒子全要丁憂,就空出了職位來, 那職位要緊皇上不敢隨意提拔人, 有準備讓我頂缺。這事我進宮的時候聽皇上提了一句,聖旨下來之前不敢說死, 爹你們知道了也別出去聲張, 等等看吧。”

聽到說升官吳婆子也從屋裡出來了, 問他大概是升幾品?

“還不一定的事……”

“每回都這樣,我還不知道你?就說幾品吧!”

衛成停頓一下,跟著比出四根手指。

“四四四、四品官?”

“皇上有心將我調去通政司, 做右通政,是正四品官,衙門裡的三把手。”

吳婆子腿一軟就要往地上滑,好在她邊上就是姜蜜,姜蜜眼疾手快扶了一把,才讓她穩住。這會兒吳婆子整個人已經神遊天外了,那模樣很像當初誥命加身的時候,她也是這麼一臉痴傻,啥事兒都顧不上,腦子裡只有正四品官,正四品京官。

八輩祖宗在天有靈,祖宗保佑。

剛才一直沒吭聲的硯臺仰頭問說:“四品官很大嗎?”

姜蜜摸摸他頭,說著要是在地方上四品是很大的官,在京城嘛,頭頂厲害的還多,“可你爹這麼年輕,這年紀很多都還在考舉人,能當四品官厲害極了。”

硯臺聽著這話也很興奮,臉蛋紅撲撲的,姜蜜知道他心裡對男人存著崇拜,只是嘴硬不說。

“對了,相公你說通政司,這通政司是什麼衙門?”

衛成帶頭往廳裡走,進屋之後坐下來才說:“官員呈遞進宮的文書就從通政司走,還有民間伸冤,包括登聞鼓告御狀的全都歸通政司管。那衙門裡最大的官是正三品通政使,通政使姓劉。劉大人年事已高,精力不比年輕人,這兩年管的事越發少了。那邊衙門大小事主要是左右通政商量著辦,國丈先前能攔下那麼多狀告他的很大一方面就是把持了通政司,堵了皇上一雙耳。”

“這個通政司比翰林院咋樣?”

“不好比較,翰林院是個修書編書外加給皇上讀書講經的衙門,這邊做學問的多,做實事的少,活都清閒。讀書人稀罕翰林院出身,這個出身是塊好踏板。你有能力在這兒熬幾年就會去其他衙門,一直在這頭待著也不見得是好事。”

很多老翰林就是做學問厲害做實事不行,他們編書修書帶帶新選進來的庶吉士就是半輩子。多數人並不想在翰林院一待半輩子,他們只想拿翰林院當跳板,顯露出才能好儘快去實權衙門。

衛成走的這條路就是科舉出仕的讀書人做夢都想要的。

雖然沒直接說通政司好,吳婆子又不傻,能聽不懂?她褶子都笑出來了,樂夠了才說:“這衙門好,以後再有嚴彧那種不長眼的說老婆子我不配封誥命,就讓他找你說,告御狀你們管的。”

衛成&姜蜜&衛老頭:……

這角度有點刁鑽。

“昨個兒我還跟娘商量說是不是把院子改改,升了四品的倒是不好改了,這院子從五品官住著都有些不襯,升四品後還住這兒,你同僚恐怕不方便登門。”

吳婆子也想起來:“那就別費事改,老頭子你去打聽看看有沒有大兩進或者小三進院子,偏一點沒什麼,要寬敞些,這樣他們兄弟各有各的屋,以後再添人也能住得下。”吳婆子盤算著院子買大了估摸還得有兩三個下人,門房要一個,還要粗使婆子,生火做飯洗衣裳收拾屋子這些得有人做。至於丫鬟……丫鬟就算了吧,想到金環她就頭疼。

衛老頭將宣寶摟在懷裡,問:“之前還添了畝,餘錢夠嗎?這個一進院三郎說買得便宜,都用去二百兩,三進院子不得要個千兒八百的?要是沒有差的,好一點動則就是一二千兩。”

吳婆子也在心裡算了筆賬,算下來說肯定夠了。

“皇上賞那幾次就有不少,添畝是小頭,大頭我捏著。現銀就差不多了,咱們搬出去之後這院子總要脫手。你總想著三郎四年之前二百兩買進的,不想想當時人家是著急用錢賤賣了,咱搬過來住了幾年,三郎在這兒節節高升,這是吉宅,只要咱說要賣多的是人搶著要,大戶人家買進改一改,改完就是個一進的讀書別院,風水好並且環境清幽,你別把這院子想得太賤,真要脫手沒準能賣出三進院子的價錢。”

吳婆子吹完衛老頭信了,想想可不是嗎,這院子是他館選取中之後買的,住進來之後一路從沒品階的庶吉士做到侍讀學士,跟著還要升四品官,“這院子住著好,那還搬啊?”

“我這話說出去忽悠別人的你第一個信了?別人不知道你還不知道是媳婦兒旺家?”

姜蜜不敢居功,說是相公能耐。

她也不是成親之後才會做夢,之前也做。只不過之前大災大難不多,做那種夢的次數也少。夢只能避禍,要升官發財總要看自己的能耐。一家子能從鄉下搬到京城來,好日子是相公掙的。

“你倆功勞都大,別推來推去了,說正事。老頭子你跟著就尋摸起來,院子不能太差,要看得過去,打聽到了就告訴我,咱動作麻利些。”

大人討論正事的時候硯臺沒亂插話,待他們商量好了,硯臺才晃著腿兒說:“是要搬家了嗎?”

“是啊,等你爹升了官咱們搬個大院子。”

“搬了大院子娘收拾起來多累呀。”

真是個大寶貝,小人兒一個就知道心疼親孃。姜蜜笑盈盈解釋說現在院子小住不開不方便添人,以後地方大了,有人伺候著能比現在輕省,到那時都不用進灶屋,到時辰就有人擺飯,吃好放下筷子就有人進屋來收拾。

這下硯臺喜笑顏開了:“那爹什麼時候升官呀?”

衛成:……

愁的是他,著急的也是他。五歲娃兒想這麼多,長大之後心眼不得跟篩子一樣?

皇后孃家已經掛了白,在準備辦喪事。假如國丈不是讓雷劈死的,正常來說他那些子弟門生都得排隊前去弔唁。該哭的要哭,該寫文章歌頌的要寫文章。別說這些人,他之前做太傅的,人沒了皇帝都該領著皇后去走一趟,送些體面過去。只要皇帝去過,文武百官不去嗎?

現在這些全都沒了,除了自家人不得不去,同僚能躲則躲,都怕引火燒身。

國丈活著的時候轟轟烈烈,死後竟然冷冷清清。

皇帝倒是沒下聖旨去責罵他,也就是由著百姓議論,他下了道口諭,讓皇后在坤寧宮靜養,這等同於禁足。皇后孃家兄弟全都摘了官帽,職位空出來之後,皇帝迫不及待頒下聖旨,提拔親信補齊缺口。提拔上來這些一時間成了百官關注的焦點,其中又以右通政衛大人最為扎眼。

他作為四品京官實在太年輕了,年輕,並且容貌出眾,青年才俊說的就是他。

皇上真看重他,看重到只用了區區四年就把人從庶吉士提拔成右通政。這和翰林官不同,通政司是機要衙門,聽的是百姓的聲音,管的是上訴申冤之事。他這麼個剛直不阿的去了,以後有樂子看。

聖旨下來,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年頭上他還是六品官,才提拔成從五品不久,現在卻升上四品了。翰林院同僚明裡恭喜暗中嫉妒,衛成無所謂任由他們嫉妒,換了衙門之後要見一面就不容易了,這種場面應該珍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同屆的榜眼探花還在翰林院裡,兩人眼都紅了,更別說不久之前才倒了血黴最近頹在家裡很不得志的嚴彧。

聽說衛成當上右通政,嚴彧傻了半日,就一個念頭:這不是真的。

百官都知道衛成是御前紅人,但也沒想到皇上這麼寵他。他這官兒升得比世家子弟還要快,快不知道多少倍。

可以說是有機會直接提拔,沒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提拔。過去一年間提拔三回,頭年春天他還是七品編修,送信回去的時候也就六品侍讀,老家那邊只知道他升侍讀了,打死也想不到他已經當上四品官。

隨著衛成升官,吳婆子和姜蜜的誥命品級也跟著升了一檔。

之前是五品宜人,現在實實在在成四品恭人了。

訊息傳出來之後,左鄰右里第一時間全來道賀,馮掌櫃也備了禮來,還沒來得及說吉祥話就被吳婆子叫住:“馮掌櫃你人面廣,煩你幫著打聽打聽,看誰家有空著的三進院子賣。我兒升了四品官,一進院住著就有些不像話了。”

“這院子的確襯不上您,您放心,我回頭就打聽看看。”馮掌櫃問了一下他們大概能出多少錢,吳婆子說一千五以內,不要太差的。

作者有話要說:  ov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