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總,你是覺得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力差距太大麼?”

謝凱直接問顧誦芬。

對方顧忌他們的面子,所以沒有說得太直白。

想要合作,必須讓對方被打動,無條件地加入進來,如同1廠一樣。

顧誦芬沒有回答,神態已經說明了一切。

“謝顧問,不是我們沒信心,而是瞭解目前的基礎。在加上,現在國家戰略重心在經濟基礎建設上,經費這塊……”顧誦芬還是留了一些餘地。

跟404的人打交道,不多留一個心眼都不行。

對方既然說只是合作,不挖人,或許就會要錢了。

國內跟404合作的單位很多,能拿到404研發經費的,幾乎都淪為對方的配套,一旦404出現問題,其他單位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一種,就是花錢買404的技術。

現在,沈飛需要從404搞到不少技術……

“經費問題,我們解決。但是需要貴方提供一些技術支持。”嶽林說出了目的。

技術支持?

沈飛的人更是疑惑。

他們不明白如何給予404技術支持,難道是拐彎抹角需要人?

很快,齊志遠就做出了解釋。

“蘇-7K跟蘇-0給貴方研究,這些戰機,都有一些隱身能力的改進設計。尤其是蘇-0,屬於多工模式,擁有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同時空戰能力也不差……”

免費給?

沈飛的人反而更警惕。

從他們下飛機開始,404的人都沒有按常理出牌。

這對他們來說,有些不可思議。

原本來之前制定的各種方案以及應對措施,現在好像都用不上了。

所以,沒有人說話。

只是盯著404這些狡詐的管理人員。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尤其是404在跟其他單位合作過程中一直表現出來的風格,向來只有佔便宜而沒有吃虧的。

嶽林跟齊志遠等人同樣也沒有說話。

氣氛,一時間陷入了尷尬。

“這個任務,是未來我們在軍工領域中的重點。整個基地的所有資源,都將會向著這個領域傾斜。同時,611跟1的精幹力量,也將會加入到這裡面來。這將會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後,我們共同努力的最高目標,任何阻擋我們前進腳步的單位跟個人,都會是我們的敵人……”

謝凱臉上的表情,逐步變得嚴肅。

這話讓所有人都聽出了一絲威脅。

要麼,納入這個專案,要麼就成為他們的敵人。

現在404跟沈飛的關係都比較僵硬,如果雙方真的處處針鋒相對,這事情就麻煩了。

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部隊訂單每年又少。

僅僅一次演習,空軍就對原本寄予厚望的蘇-7戰機改變了態度,雖然很細微,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制空能力,需要有。

空軍經費不夠,同時需要戰機擁有更多功能,不僅能爭奪制空權,同樣也需要擁有更多能力,這樣才能符合經費不多時代下過日子的習慣。

高性價比,一直都是軍方的追求。

“這可能會讓整個專案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顧誦芬沒想到,對方居然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想法是美好的。

可現實的基礎,卻是非常骨感的。

對方膨脹得太厲害了。

目前國內連三代機都還沒有搞定,技術經驗都沒有積累足夠,居然想要研究更先進的一代戰機。

搞技術研發,不只是有決心就可以的。

“我知道,大家都很謹慎。同樣,我們也不是因為這幾年獲得了一點小成功,就開始膨脹了。外人看來,國內確實基礎薄弱,在之前,我們同樣是這樣認為的。可隨著瞭解國內的所有情況,這種認知就被顛覆了,雖然總體實力依然差,但是在頂級領域,我們並不差太多,缺的是有效的整合。”嶽林嘆了口氣。

與其說404的發展成果,不如說是對國內相關領域的整合。

很多單位,研究的一些技術,因為沒有充足的經費,加上國內需求不迫切,所以都在緩慢研究,而沒有變成產品。

“超-7,雖然是由原來殲-9的技術為基礎,設計中,卻融合了不少米格1.44的設計,當然,迫於國內基礎的現實,超--7上面使用的技術,做出了很多妥協。”謝凱知道不解釋清楚,很難拿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沈飛是國內戰鬥機設計製造領域中底蘊最深厚的單位。

蘇-7是404幫著引進的,消化吸收各種技術,國產化,卻是由沈飛在承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初如果真的有能力,鄭宇成跟汪貴林等人,根本就不可能拱手相讓。

404需要所有的關於蘇-7的第一手資料跟各種引數,研究資料。

如果直接提出來,以沈飛那邊一直防著404的狀態,根本就不可能獲得。

同時,要以F-14跟蘇-7甚至蘇-0的技術為基礎,開發跟原本世界有些不同的殲-0,需要做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

“超-7專案不是在論證十號工程?”顧誦芬倒是不知道太多超-7的內情。

十號工程,是國內最重要的工程。

重要程度,甚至比蘇-7國產化還要重要。

按照空軍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加上空軍經費的問題,在未來,空軍作戰主力部隊,將會是高低搭配。

雙發重型戰機跟單發輕型戰機搭配使用。

只有這樣才能有限降低經費壓力,並且達到非常強的戰鬥力。

蘇-7原本在蘇聯的設計沒有問題,可後來因為電子技術問題,雷達超重一直得不到解決,導致最後設計不得不向工業基礎妥協。

這樣的戰機,先天不足。

要解決蘇-7的軟骨病,需要先行消化蘇-7的相關技術。

雖然都是蘇聯技術,可蘇霍伊跟米高揚的技術有著很多的不同,沒有經驗跟基礎的沈飛,掌握起來,自然沒有那麼快。

如果是米格系列的,速度將會快很多。

可惜,米格-9只是一款前線戰術支援飛機,而不是國內迫切需要的擁有超遠作戰半徑的戰機。

謝凱現在說,超-7這種承擔十號工程技術驗證的戰機還承擔著隱身戰機的技術驗證。

這意味著什麼?

十號工程,設計的時候,就會全面考慮隱身設計!

一旦十號工程搞出來,最終會讓沈飛非常尷尬。

要知道,十號工程只是作為未來空軍部隊的低配版本,高配的是重型戰機。

要是沈飛在這方面的進度不理想,哪怕從國外引進了全套技術,無法快速改進,只能成為十號工程的配套。

誰能接受得了這樣的情況?

“不僅論證十號工程。由楊偉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在四餘度電傳飛行控制系統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根本不是目前超-7使用的簡化版本能比的;同時,渦扇-10大推力發動機,也開始進入樣機組裝階段;而由鐵酸鹽粒子等成分製成的非共振磁性雷達吸波材料,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為了告訴對方,這樣的專案目前來說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謝凱把目前他們掌握的隱身戰機需要的相關技術取得的成果,一一羅列了出來。

這讓沈飛的技術團隊徹底震驚了。

搞戰機設計開發的技術團隊,如何不知道這些技術意味著什麼?

別的不說,僅僅是一個四餘度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就能讓戰機的操縱效能變得更強,擁有更靈活的反應。

他們沒想到,謝凱說的,還並不夠。

齊志遠接下來的話,則是讓他們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而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簡化後用到了超-7專案上。超-7乙只有自用版本,不僅是發動機使用的國產渦扇-6改,連航電系統、火控雷達等,都是國產的。根據我們的實驗,戰鬥力,比出口型號的超-7B戰鬥力高了至少三倍!”

已經實現運用了!

“超-7乙已經達到國際最先進的水平了?難怪海軍航空兵對我們殲-8III的改進型沒有之前那麼期待了……”

殲-8III總設計師楊鳳田喃喃地說道。

殲-8III雖然比殲-8II改進了很多,可依然沒有達到國際上美國現役主流裝備的F-16、F-15這些戰機的水平,依然沒有跨越進入到西方三代戰機的水平。

超-7乙則是進入了這水平。

戰鬥力有著代差,意味著什麼?

“按照標準,超-7乙確實可以算是三代戰機。由於是技術論證機,承擔著別的型號的各種技術論證,設計方面並沒有非常完善。加上發動機的效能無法達到預想,甚至是氣動佈局都不是非常完善……”

謝凱沒有隱瞞他們的不足。

空軍確實對超-7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謝凱卻要求404拒絕出售裝備國內現役部隊。

綜合戰鬥力,超-7乙跟米格-9相差不大,甚至略有勝出。

可實際上,由於技術整合等問題,超-7乙的價效比,甚至遠遠不如米格-9。

在這樣的情況下,謝凱自然有信心去搞隱身戰機。

殲-0,那種帶著鴨翼的隱身戰機,才是他想要給部隊的。

國防,少不了鴨翼隱身戰機……

鴨翼,到了最後,幾乎成了中國先進戰機的招牌,只要一看到這玩意兒,別人想到的都是殲-0。(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