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什麼條件?”楊鳳田直接問了出來。

說實在的,他倒是不希望要這些戰機,這會影響到殲-8III的資源。

不過,作為國內最頂級戰機設計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他同樣清楚到,他們研究所的技術只要夠先進,對殲-8III甚至後續的改進型號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代的戰機,先進技術使用很多。

“對,需要我們付出什麼?嶽主任,我們是抱著合作的誠意而來……”顧誦芬看著這幫吸血鬼,很是無奈。

作為技術人員,他並不願意跟這些管理人員打交道。

尤其是對方這些動不動就挖人的傢伙。

“其實很簡單,全面合作。”謝凱等人沒吭聲,而是由齊志遠表達了他們的意思,“目前國內航空基礎建設很快,但是在設計等方面,卻落後了。只有整合國內最頂級的力量,並且全面合作……”

嶽林的話,讓來自沈飛的技術團隊疑惑了。

全面合作?

怎麼個合作法?

沒人說話,只是緊緊地等待著齊志遠或404的其他人給出解釋。

“我們就是為合作而來。不過具體如何合作,能有效整合我們雙方的優勢,為國防提供更先進、更強大的戰鬥機……”顧誦芬表達了沈飛的態度。

他們就是為合作而來,但是需要對方不太過分。

要不然,達不到他們的預期,這合作自然進行不下去。

“合作,需要的是雙贏。我們在電子跟頂級製造領域方面比較擅長,而沈飛擁有豐富的設計經驗,龐大的設計團隊……”

還沒等嶽林說多少,就有人站出來一臉憤怒地指責嶽林:“你們果然是為了打我們技術人才的主意!”

就連顧誦芬的臉色,也是變得難看。

這年頭,什麼最重要?

作為沈飛一個集團公司的總工程師,他自然清楚他們對技術人才的渴求。

戰機研發,涉及到太多領域。

核心的技術骨幹,那是國內目前任何一家單位都缺的……

“嶽主任,我們也缺乏技術人才。當初國內工業布局時期,沈飛支援了國內所有航空製造廠以及研究所技術骨幹,管理人員。後來好不容易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技術骨幹,然後被你們搶走了……”顧誦芬倒是不爭論什麼,而是擺出了事實。

沈飛,是國內最早的飛機製造廠。

甚至最早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軍閥混戰時期的東北,在190年,東北軍少帥張學良修建了一座飛機場,然後在小鬼子全面入侵東北後,擴大了規模,並且改造配套的維修工廠……

後來,新中國成立,這家廠被命名為國營11廠,在引進蘇聯老大哥殲擊機米格-17F後,並且以此為原型,開發設計國內能全部製造零件的殲-5,並且以此拉開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序幕。

東北,是曾經幾十年的中國工業基地,即使在全面三線建設時期,東北工業基地在整個國家工業體系中的地位,依然沒有任何區域可以撼動分毫。

11廠,則是中國戰鬥機的搖籃。

從這裡,國產殲-5誕生,隨後則是在設計生產殲-5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經驗後,仿製米格-19而來的殲-6,再然後,沈飛在自己掌握的基礎跟米格-1的基礎上,開發出殲-8,1廠則是開發出殲-7……

在這方面,沈飛為全國所有的航空公司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跟管理人才。

在其他戰鬥機廠成長起來後,沈飛本來可以以自己培養的人才開始快速發展,結果遇到了為了不破產,無所不用其極的404一幫管理人員。

大量中青年技術骨幹被鄭宇成那一批管理人員用各種方式弄走,現在好不容易又有一批中青年技術骨幹培養出來,對方又來。

換成誰,能不動火氣?

404就仗著上級首長給的特權,不斷到處挖人,誰能容忍?

“顧總,當初我們基礎差,底子薄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嶽林一臉尷尬。

也就是全國挖人,才奠定了他們現在的航空研究力量。

事情是鄭宇成等人幹的,他卻不能說鄭宇成他們幹得不地道。

即使他解釋,卻沒有人給他好臉色。

要挖人,想都別想。

大不了,沈飛自己想辦法去蘇聯搞蘇-7K跟蘇-0。

404的人太過分了。

錢沒了,可以再向國家要。

人才沒了,還得從頭開始培養。

這樣多來幾次,別人都已經走了很遠,最後沈飛根本就沒法跟這些單位競爭。

“這次,我們不挖人。只合作。”謝凱開口了,他自然知道對方擔憂的是什麼,“整體劃分任務,交由國防科工委或總後來排程、協調……”

謝凱直接把總後跟國防科工委都抬出來了。

不這樣,根本就沒法合作。

很多時候,大家坐在一起開個會,國內其他的戰機研發生產單位的領導們,那都是盯著他們的人,避免404跟他們的技術骨幹甚至管理骨幹接觸。

就是被404的人挖人挖得太狠。

為了人才,404專門成立了一支隊伍,利用各種機會接觸其他單位的人員……

坐在一起的國內航空單位,哪裡還有心思討論合作?

“不挖人?”

對於謝凱的話,沈飛的人根本就不相信。

尤其是顧誦芬,作為沈飛總工程師,領導高性能遠景飛機的概念研究,他瞭解的比別人更多,尤其是知道謝凱這個研究生都還沒畢業、在404掛著特級顧問頭銜的年輕人在這家單位的地位。

鄭宇成跟汪貴林不可怕,雖然,他們挖人沒有原則,至少有底線。

整個404,最難纏的就是謝凱。

“全國各單位,缺人不再是完全自己培養,而是相互挖人,這股歪風,就是從你這裡開始的。”顧誦芬提醒謝凱。

臉色平靜的總師,話語卻讓所有人聽明白了——他不相信對方。

謝凱一臉無奈的苦笑。

自己這名聲,實在是太差了一些。

連這些搞技術的大牛們都防備著自己。

人生,總是如此讓人無奈。

“顧總,您現在領導整個沈霍伊,不,沈飛的高性能遠景戰機研究,應該明白,目前國內的技術基礎跟配套,並不足以支撐我們在新一代戰機的開發跟研究工作……”

謝凱直接進入主題。

這更讓其他人震驚。

404想幹什麼?

新一代戰機!

這絕對不是目前各國現役主流裝備的戰機。

而是比這個更先進,下一代的戰機!

就連顧誦芬,眼睛也瞪圓了,“你們準備開發新一代的隱身攻擊機?”

此話一出,全場皆驚。

隱身戰機!

在座的,都是搞戰機研發的,無論是技術經驗,還是眼界,都不是一般戰機設計工程師能比的。

如果不是來自404的訊息,他們甚至不知道隱身戰機的存在。

海灣戰爭中,美國F-117隱身攻擊機雖然被擊落好幾架,但是卻不能遮掩這種剛出現的新一代戰機對於戰爭的巨大作用。

一旦戰機在雷達上隱形,這甚至讓防空導彈都沒有辦法。

雷達無法鎖定,導彈無法獲得最基礎的目標引數,怎麼防禦?

國內工業基礎如何,設計能力什麼水平,大家都清楚。

而現在,404居然要直接丟開國際主流的戰機,進入到新一代的隱身戰機研究中。

404手中有F-117的殘害,而且在國內大量挖核心技術骨幹……

現在開始搞,等十多二十年,或許真的能研究出來。

“確切地說,我們不是開發隱身攻擊機,而是開發新一代的隱身戰機。擁有超強機動性,超級資訊優勢,超音速巡航能力跟在雷達上的隱形……”

謝凱一臉笑容。

在場的所有404的人員,臉上都是非常平靜。

從當初他們開始搞戰鬥機的時候,目標就是這個。

那時候,已經開始佈局。

將近十年的準備工作,讓他們可以啟動這個專案。

“預研?”殲-8III總設計師楊鳳田試探著問到。

他負責殲-8III的技術,曾經在知道隱身飛機的存在後,整個設計團隊也討論過,改進殲-8III的隱身效能,減小雷達反射截面。

最終發現,要這樣改善,需要對整個戰機的氣動佈局進行全面的修改。

修改了氣動佈局,最終會導致整個戰機全部重新設計。

所以,在這方面,殲-8III只能少量修改不影響整個設計的氣動佈局。

作用並不是多大。

如果404真的有這樣的能力,這對國內戰機水平,將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提升。

“不,正式研製。如果僅僅靠著我們一家的力量,很難完成這個工作。集中全國所有的戰機設計開發精銳力量,由國防科工委或總後牽頭,根據各自的優勢分配研究任務,然後再繼續整合……”

齊志遠告訴眾人,他們不是預研。

預研,已經展開好些年了。

沈飛的人顯然不相信。

他們根本不認為404的技術水平會超越他們這麼多。

不是不相信對方有能力,而是404在戰機研究發展上,根本就沒有多長時間。

“這需要的技術,我們目前差距太多了……”顧誦芬嘆了一口氣。

在座的,除了404的人,其他人沒有誰比他更瞭解高性能遠景戰機的情況。(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