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是必須儘快改進我們的設計,使得我們開發的戰機能符合部隊在新時代的使用需求。如果不符合部隊使用需求,不管上級領導多重視,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都不會獲得部隊的青睞。部隊需要的,是可以應對敵人,守護祖國領空安全的高性能、高性價比裝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這一點,作為殲-8II總設計師的顧誦芬,瞭解得自然更清楚。

殲-8II,雖然比殲-8的效能強了很多,可依然不足以滿足海軍航空兵的使用。

繼續改進,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哪怕原本計劃從美國引進更先進技術,跟美國合作改進殲-8II戰機,也是屬於殲-8戰機效能提升的方案。

沈飛要想發展,獲得軍方的訂單,在有了更多選擇的情況下,想要如同以前那樣裝備效能即使無法滿足軍方使用需求,依然會獲得訂單,已經沒有可能了。

“顧總,你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可現在的問題是蘇-7還沒徹底完成國產化,設計中本來就有的問題,也沒得到徹底堅決。至於殲-8II,美國人要求多支付.4億美元,平攤到每架戰機上,成本將會增加480萬美元,雖然效能提升了不少,實際上卻更沒有競爭力。”嚴成中一臉無奈。

如果不是美國人背信棄義撕毀合同,他們目前沒有這樣被動。

404雖然沒有幾款戰機設計出來,但是人家的戰機在國際上已經賣出去數百架,甚至生產技術都賣了好幾套。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演習中,404研發的超-7乙,可以說比只能在空中晃盪的蘇-7還耀眼。

至於F-14,404同樣有生產技術,就因為成本問題跟效能已經不符合國內空軍發展,加上這本來就是美國海軍使用的艦載戰機,作戰能力遠沒有美國自己使用的強。

國內仿製出來的,效能水平,只能達到美國F-14的三分之二左右。

“殲-8II必須繼續改進,最好是達到三代機的標準。現在有了蘇-7,我們並不能高枕無憂。404帶來的壓力,就不用說了,還有蓉城的611,那邊的十號工程,已經開始試製樣機,很快就會首飛。根據訊息,611的十號工程,很多技術都是在超-7上面進行驗證的……”

顧誦芬對於這些情況瞭解的很清楚。

原本,沈飛有著國內最好的航空技術基礎。

不是他們不努力,如果不是跟美國合作搞和平典範工程,被美國人坑了,十號工程,怎麼可能落到611所跟1廠?

後來,他們又有了蘇-7的全套生產技術……

“十號工程只是一款單座單發的輕型戰機,哪裡能有多強的戰鬥力。”有人表達了對十號工程的不屑。

“但是不要忘記,十號工程,上級要求是多功能!”顧誦芬對說出這話的人,非常不滿,“而404的超-7乙,雖然效能不是非常突出,卻屬於國內第一款擁有多種任務模式的戰機……”

沈霍伊,恰恰就沒有這樣的戰機。

哪怕是殲-8II,性能比殲-8提升了很多,依然屬於高空高速戰鬥機。

國際上,軍事技術先進的國家,戰機發展方向,都開始向著多工模式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應對越來越複雜的戰爭勢態。

“除了跟他們合作,我們沒有別的路可走嗎?”嚴成中有些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

404,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單位,曾經瀕臨破產。

短短幾年,在只有一些落後的戰機備份技術跟少量甚至不熟悉完整戰機設計的技術人的基礎上,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就發展到了如此程度。

其最大的發家秘訣,就是在國內航空系統瘋狂挖人,用各種手段搞其他單位花費了巨大人力物力的成熟技術。

當然,說到根本,還是這家單位有錢。

如果沈飛系統有404那麼多資金,也不會到現在,連一架蘇-7都不敢摔。

研發單位不敢摔飛機,就意味著不敢對戰機進行一系列的極限測試,以此獲得完整的資料,從而找到問題所在,並進一步加以改進。

“其實,跟他們合作,不丟人。如果因為跟他們不合作而使得我們最終成為失敗者,那才是真的丟人。”

顧誦芬的話,讓所有人都找不出反駁的話。

失敗者。

沒有人想成為一名失敗者。

沈飛有著他們的驕傲,畢竟這是國內航空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單位。

國內第一架殲擊機,就是由他們設計製造出來的。

而現在,明明有著絕對的優勢,卻被404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單位跟1這種屬於沈飛備份的單位給超越。

誰能甘心?

可不甘心又如何?

“現代戰爭,戰機需要執行的任務是復雜多變的,而不是如同以前那樣專業化分工。很多時候,不僅需要執行對空作戰爭奪制空權,同時也需要考慮對地支援。按照以前的戰爭模式,各種戰機都是高度專業化,制空權的爭奪,那是需要空中優勢戰機,如同蘇-7,在這次的演習中,蘇-7表現得雞肋,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面對龍耀華跟林將軍等人,謝凱倒是放開了。

熟悉的領導,讓他也就沒有什麼保守。

蘇-7用來爭奪制空權,沒有什麼問題。

可未來的戰爭,已經不僅是爭奪制空權的問題。

在大量尖端導彈投入到戰爭的情況下,戰機的作用,需要可以執行更多工。

開戰的時候,首先就是遠端導彈攻擊,打擊的目標就是敵人的通訊指揮中心,遠端預警雷達,防空導彈陣地,機場等。

“癱瘓敵人的防空能力後,才是戰機對敵人目標進行新一輪的精確打擊。這也是我之前提出來的導彈踹門,戰機洗地。專門開發一種對地攻擊機,同樣也不行,成本太高……”謝凱繼續補充著。

謝凱的理論,讓林將軍有些擔憂地問道,“按照你這樣說,豈不是很多空中優勢戰機都沒有多大作用了?”

在他們看來,獲取制空權,依然是空軍最主要的任務。

按照謝凱的說法,空軍的重要性,甚至遠超過其他部隊。

“首長,隨著科技的發展,戰機的用途肯定會越來越廣,這次演習,雖然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但是卻也能體現很多現代化戰爭的特點。軍種之間的界限,在高科技勢態下,變得越來越模糊。如果不是擁有絕對優勢,僅僅靠著空軍很難獲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同時,沒有空軍的支援,陸軍再強,都白搭……”

未來的軍隊建設,不再是摩托化。

也不是目前國內正在推進的機械化。

而是合成化!

合成化部隊,才是王道。

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只有多兵種協同,才能充分發揮出作戰能力。

“這還沒達到預期,你預期的是什麼?”司徒雷抓住了謝凱這句話的重點。

眼前的年輕人,很多時候讓人忘記他的真是年齡。

可很多時候,謝凱說出來的話,總能讓他們這些見多識廣的人驚豔。

“僅僅靠著遠端力量就獲得戰爭的勝利。”謝凱一臉平靜。

海灣戰爭,美國人的打發,還沒完善。

甚至,即使在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靠著空軍就獲得了戰爭勝利,那也不是終點。

最終,也正是因為在阿富汗戰爭跟伊拉克戰爭後,美軍深陷戰爭泥潭,幾乎拖垮了國家經濟,美國人才真正意識到,新時代的戰爭,如果要想佔領,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然後,得到教訓的美軍,在敘利亞戰爭的時候,已經不再大量從國內調集兵力,反而是扶持代理人發動代理人戰爭。

這樣不僅成本更低,同時也對戰爭掌握得更熟練。

不佔領,打起來更輕鬆。

如同海灣戰爭,多國部隊花費的成本並不高,伊拉克損失更大。

第二次海灣戰爭時期,美國派出了大量部隊佔領伊拉克,不僅經費奇高,損失也超乎了他們的想象,最終只能在國內經濟無法支撐的時候黯然收場。

“可能麼?”林將軍有些驚喜。

他們都從來沒想過,光靠空軍就能獲得戰爭勝利。

“首長,如果只是剿滅敵人的反擊力量,而不是考慮佔領,讓敵人經濟科技倒退幾十年,空軍轟炸,成本是最划算的……”

謝凱開始給幾位大佬上課了。

藍軍的這次演習,一開始,幾乎也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可最後,還是派出了部隊,空投到敵人指揮部。

司徒雷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既然不佔領,空投幹什麼?”

“首長,之前不是就解釋過,第一步我們是癱瘓敵人的通訊指揮系統,第二步則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在紅軍部隊失去了防空能力的情況下,空投一支部隊,周圍的紅軍部隊,是否會為了救援而拼命趕來?無論是導彈還是空中打擊,這效果……嘖嘖……”

謝凱臉上,浮現出了邪惡的笑容。

這笑容,卻讓幾位軍方大佬都冒出了冷汗。

太狠了。

“蘑菇蛋只能作為戰略威懾力量存在,不能使用。首長,你們不會忘記我們手中還有一種叫雲爆彈的東西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