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的紅旗-9防空導彈,在春風-9演習中表現非常差勁,到現在,上級首長雖然還沒有問責,後果有多嚴重,我想大家應該非常清楚。”

一場演習之後,不僅全軍召開學習研討會,各個軍工研發單位,同樣也在開會分析討論。

尤其是那些有裝備參與演習的單位。

航天二院,幾十年磨一劍,這劍剛出鞘,結果就折了。

上級首長有多重視,誰都知道。

可這次演習,一個目標都沒擊落。

這甚至驚動了航天系統的眾多大牛人物。

“這一次,算是運氣不好,在原本的技術標準中,紅旗-9也不過是用於遠端防空,只擁有有限的反導能力……”有人不樂意了。

紅旗-9本來就不是開發出來攔截導彈的。

“不能這樣說。雖然可以算是運氣不好,但是這也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在現代化的戰爭中,防空武器的對手,不只是戰機,還有導彈,甚至反導的需求更明顯……無論是發射準備時間,還是中央計算機系統的計算速度,都有很大的欠缺……”

在座的都是航天系統內部的頂級專家跟高層,眼光自然非常高。

這次演習帶來的確實是不好的結果,同樣,對航天來說,也是機會。

“曹鈞同志,你怎麼看?”錢院長沒有急著發表自己的看法。

航天系統,細分很多領域。

在戰略導彈跟運載火箭方面,算是實力比較強,基礎比較好的。

可其他戰術導彈、防空導彈、甚至反艦導彈,都不是強項。

畢竟,航天,是負責外太空的相關技術開發的。

大氣層內,按照劃分,那是屬於航空系統的。

曹鈞一直跟404那邊有聯絡,瞭解404的情況。

是否跟那邊展開更多的合作,一直都沒有定論,尤其是二院的人認為404技術基礎太差。

二院的領導們這時候也不吭聲,紅旗-9一直受到中央首長的重視與支援,要不然也不會在國內軍事專案大規模下馬的背景下獲得持續不斷的投資。

“那邊比表現出來的技術基礎強很多,尤其是這幾年,從蘇聯引進了大量尖端人才。雖然在導彈領域中看起來投入很多,主要是單兵導彈跟防空導彈。這次他們引進了6套蘇聯最先進的S-00V系列防空導彈,性能比目前的紅旗-9強不少,我個人覺得,可以跟他們合作,尤其是他們飛盾系統的雷達技術……”

曹鈞自然希望雙方展開合作。

現在航天工業部整合了國內所有的導彈業務,卻因為之前技術力量分散,現在經費又缺而進展緩慢。

之前賣給沙特的大東風獲得的經費,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其他人沉默了下來。

二院方面是不希望合作的。

一場演習,感受到壓力的不只有研發出紅旗-9這種沒有攔截到任何目標的航天二院。

秦飛。

這家一直跟404有著合作,幫著404生產C-910的航空製造單位。

這幾天,高層同樣一直在不停地開會,討論。

甚至,西飛的領導班子也在場。

面對404越來越強的技術壓力,任何一家單位,僅僅靠著自身的技術力量很難與之抗衡。

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競爭,也是不能拋開的。

一旦誰沒有重視,跟不上發展,最終只能被競爭對手吞併。

“這次的演習,空中加油機表現突出,藍軍進攻的空軍部隊幾乎沒有返航,一切都得益於空中加油機的存在,這也是我們一直開發的重要目標。而到現在,轟油-6的進展,都不是太理想……”作為西飛副總師,康明成也不願意在同行競爭對手面前自爆短處。

可現在,不報出來,都不行了。

“轟油-6的技術都沒有完善,要以運-15為載機平臺作為空中加油機,這更難。”秦飛新上任不久的總師唐建忠神色嚴肅,“可如果不展開這個專案,以紅旗集團的習慣,他們很可能會從伊留申引進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技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於404的尿性,沒有人比秦飛更瞭解。

雖然現在C-910的生產依然在秦飛的生產車間,但是404自己修建了一座非常龐大的飛機組裝廠。

而運-15的樣機,那邊也在組裝。

甚至,以運-10為實驗平臺的預警機,同樣都是在祁連山內部的車間組裝起來的。

這是西飛跟秦飛最不願意看到的。

“即使技術不成熟,也必須暫開專案了。爭取從空軍獲得部分經費,我們雙方再自籌部分,要不然,最終我們都只會淪為404的配套單位……”孫道乾的話,更是讓整個會議室裡面的氣氛變得更壓抑。

原本,C-910的生產線在秦飛總裝廠內。

可404自己的總裝廠規模不比他們小,現在也開始投入使用了。

運-8,已經沒有多少訂單了。

“轟-6作為空中加油平臺,給殲-7以及殲-8加油,倒是足夠,可跟目前已經逐步列裝的蘇-7,轟油-6的二十多噸加油量不夠,這是空軍林將軍給出的建議。”吳文東也認可孫道乾的看法,“可他們會同意我們以運-15作為空中加油平臺嗎?之前要求他們手中的F-14來跟我們的加油機試驗,都被拒絕了……”

現在404已經讓所有單位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壓力。

感受不到壓力的,要麼是404沒有涉足的領域,要麼是404技術還不夠好。

畢竟,軍工系統涉及到很多分支,404也沒有精力在短時間內完全涉足。

一旦404的技術超越其他競爭者,加上他們自己有足夠的資金來搞專案研究,最後直接把完善的產品呈現在軍方前面,跟國內其他同行那種僅僅只有設計,甚至是原本拿到經費才開始設計方案拿專案,軍方選擇誰,可想而知。

西飛的轟油-6尚未完成,藍軍卻已經開始在演習中展示空中加油給部隊的首長們看。

哪怕加油機是進口的。

誰敢保證404有沒有引進技術?

預警機倒是跟秦飛合作的,可秦飛還有自己以運-8為載機平臺的預警機專案,而404卻直接把運-8改成了電子偵察機投入到演習中使用……

上級沒有責問,演習結果他們剛知道,就坐在一起開會討論對策,可見壓力有多大。

比秦飛以及西飛壓力更大的,則是沈霍伊。

這年頭被叫做沈霍伊,並不是貶義。

蘇霍伊在蘇聯軍工系統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蘇聯大量的先進戰機,都是來自蘇霍伊。

而現在,全世界都屬於先進一流水平的蘇-7,全套生產技術被引進到沈飛,甚至連火控中心的原始碼都拿到了手,國內自然對沈飛寄予了厚望。

於是,沈霍伊名號,就傳開了。

沒有人在意最開始這個名號從謝凱口中說出來,只是調侃。

可現在,沈霍伊的表現,依然不是非常讓人滿意。

蘇-7因為蘇聯電子技術落後,雷達超重的問題,修改了原本的設計結構,從而導致出現了軟骨病。

同樣,從蘇霍伊搞到的生產技術,也因為時期比較早,導致蘇-7沒有空中加油功能,至少國內的沒有;本來就是空中優勢戰機,自然也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藍軍一場演習,蘇-7同樣上天了。

可卻沒有F-14表現耀眼。

甚至不如404跟611所聯合開發的超-7乙表現耀眼。

哪怕超-7乙在演習過程中墜毀了一架。

這墜毀,沈飛更是不敢去比。

任何戰機在列裝部隊的過程中,都需要摔,不摔無法讓戰機設計更完美。

可沈飛摔不起。

一架蘇-7,哪怕是沈飛自己組裝,成本架都超過了8000萬!

哪裡摔得起?

所以,即使生產出來的,試飛,也都是小心翼翼,絕對不允許試飛員做一些危險的機動動作。

“無論是蘇-7,還是殲-8II,問題都很明顯。蘇-7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僅僅是爭奪制空權,成本太高,無法載入多工武器模組……殲-8II航程依然不足,探測能力太差……”

被譽為殲-8之父的總師顧誦芬環視了一圈沉默不語的眾人,緩慢地開口。

在蘇-7引進之前,海軍航空兵使用的殲-8,那是沈飛的主力產品。

即使殲-8II在1984年6月這個404已經開始發不出工資的時候就已經完成首飛,很快就投入了批量生產,可效能的不足,依然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要不然,也不會有8工程的出現了。

“顧總,殲-8II真的無法跟他們的超-7乙競爭?”11廠廠長趙玉軍不甘心,“或許,最開始他們把蘇-7的全套技術給我們,就是一個陰謀。蘇-7的國產化,消耗了我們大量的資金跟精力……”

如同趙玉軍說的,蘇-7的國產化,消耗了整個沈飛太多的資金跟精力。

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殲-8II的改進工作,就緩慢了很多。

“也不能這樣說。國內技術力量最強的就是我們,如果不是上級的關照,404根本沒有可能把他們搞回來的全套技術給我們……何況,他們最早搞超-7的時候估計都沒有想到今天這樣的局面。”

對於404,顧誦芬這位殲-8之父,感情很複雜。(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