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的部隊包圍敵軍司令部,這只不過是典型的圍點打援,也是我軍最擅長的戰術。”

謝凱介紹這個的時候,嘴角浮現出一抹笑容。

看了幾位大佬臉上惡寒的表情後,才繼續說道:

“空中的衛星一直監視著敵人部隊的調動,只要對方以調動,用於戰術支援的導彈跟遠端火箭炮部隊,甚至空軍,都將會第一時間出動,而這些導彈跟火箭炮的戰鬥部,都將會使用常規武器中威力第一的雲爆彈……”

“這樣的戰爭,太殘忍了。”龍耀華深知雲爆彈的威力。

在還玩戰場上,無論是伊拉克的提克里特師,還是科威特復國旅,獲得的每一場勝利,都跟電磁炸彈、雲爆彈脫離不開干係。

那些部隊都已經對這些大威力武器運用得如此熟練,那麼,作為他們老師的藍軍,對這樣的戰術會運用不熟練麼?

“戰爭本來就是殘忍的,敵人要入侵,如果沒有防御能力,最終的結果,只有亡國滅種。”司徒雷到不認為殘忍。

戰爭本來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殘忍的活動。

任何戰爭,都將會有無數人犧牲。

尤其是那些普通平民。

“其實本來沒有必要空降。這次也不過是為了驗證人車一體化空降在戰場上的運用。而戰機,在這種戰爭的作用,將會被無限放大,導彈成本太高,陸軍的裝甲部隊推進太慢。這也是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為什麼一直都到最後才出動地面部隊的原因……”

海灣戰爭因為謝凱賣給傻大木大量先進武器裝備而發生了一些變化。

如果沒有前衛防空導彈,沒有飛盾-59,沒有地紅旗遠端火箭炮,這場戰爭會給全世界更大的震撼。

歷史上的海灣戰爭,多國部隊的陸軍,幾乎都是完成最後的收尾工作。

聽謝凱這樣說,司徒雷對全軍組建7個藍軍旅也就更有信心。

雖然沒錢,完全可以慢慢攢。

現在軍方不就是這樣麼?

裝備早就已經全面落後了,甚至比現在開發出來的都落後很多。

要是在緊急時刻,估計全面換裝了。

現在國際環境緩和了下來,蘇聯沒有了,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無限趨於零。

每一款剛出來的新裝備,甚至剛剛交付到部隊展開作戰實驗,缺錢的部隊每年一個營一個營地建設。

結果,還沒建設幾個營,裝備又落後了。

藍軍不存在。

一直都裝備最先進的,而且裝備都是在持續不斷地更新。

相對全國幾百萬的軍隊,僅僅只是八個旅,不到十萬人,容易養多了。

裝備到位了,消耗什麼的完全可以不像唐鑫手中的藍軍旅這樣搞,低一些,成本也就低了,

何況,不是每一個旅都需要一顆衛星的。

404跟航天不是正在建設可以覆蓋全國範圍的衛星通訊指揮系統麼?

現在那一顆,承擔著技術驗證呢。

“如果每一個軍區都成立這樣一個高度合成化的旅,用來培訓各級指揮員,你怎麼看?”李明山自然知道司徒雷的心思。

司徒雷同意沒用。

更多的高階將軍們依然希望按照原本的建設發展方向來。

陸軍依然是最強的。

海軍跟空軍,那是輔助部隊。

大規模的裝甲叢集對決,那才是力量的展示。

司徒雷也緊張地看著謝凱。

謝凱可是一手推動了藍軍的出現,指導了藍軍的發展建設。

一旦謝凱同意,那他就需要去說服更多的高階指揮官。

“現在並不適合建設這麼都藍軍部隊。第一,經費問題,藍軍無論是裝備還是平時的訓練,成本都遠遠高於其他部隊;第二,藍軍的指揮模式、各兵種的定位,都跟普通部隊不同,甚至有可能會造成作戰指揮系統的混亂……”

謝凱嚴肅地警告大佬們。

現在根本不適合建設太多的這種部隊。

國內的軍事改革一支都在推進,可藍軍的這種模式,就連美軍,都才剛摸到門檻。

而國內,這也是那支部隊太讓所有人關注了,謝凱甚至在滿廣志的藍軍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兵種。

比如,遠端戰術支援的導彈部隊、遠端火箭炮部隊、轟炸機部隊等……

這些部隊的出現,讓藍軍作戰能力更強,同時,對指揮系統跟指揮官的要求也更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為什麼?”

司徒雷幾人完全沒想到,謝凱居然是第一個反對者。

按照他們的理解,謝凱應該是最支援全面擴大藍軍建設的人。

如果一支軍區建設一個藍軍旅,全國將會有8個這種戰鬥力超強的旅。

當然,僅僅是建設,都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

“目前,我們國內的部隊,連基本的摩托化都沒有完成,剛剛開始機械化的改進……”

謝凱的話,很無奈。

司徒雷等人頓時也沉沒了下來。

事實就是如此。

國內一直因為太窮,部隊規模又大,連最基本的摩托化都沒有完成。

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重心又往經濟建設上偏移,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為經濟建設讓路。那個在南海邊上畫了個圈,開始改革開放的老爺子,早在81年到84年間,就精簡掉了解放軍00萬的員額,讓解放軍從原本610萬左右的規模縮減到400萬。

即使這樣,依然覺得太多,再一次展開百萬大裁軍,全國軍隊規模再次從400萬減少到00萬。

現在全國軍隊的規模,就只有三百萬。

相對全國的人口,這三百萬佔的比例不大。

如果要把這三百萬人武裝到牙齒,全國都會破產的。

“合成化,將會是下一步的方向麼?”司徒雷有些鬧心。

估摸著,在他的任上,是看不到部隊大規模完成這樣的建設了。

“不,部隊合成化,是在完成信息化、資料化之後的發展方向。一直部隊,高度合成,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這就對指揮系統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同時,裝備也需要完成資料化跟信息化,這對裝備甚至整個通訊指揮系統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戰指揮中心需要處理更多的資料……”

謝凱在這時候,也沒有絲毫藏私。

部隊的發展方向,讓軍方高層早點瞭解,也就少裝備一些效能不足的裝備。

反正現在都沒有可能裝備太多的先進裝備。

要等,索性就的等下去,避免裝備太多效能不太高的裝備,等到後面經濟發展起來,國家開始往國防建設上增加投入的時候,大量還算新,卻遠遠落後的裝備浪費。

勤儉持家,那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等到後面,大量的淘汰的裝備,封存也需要不少的成本。

使用,又無法滿足使用需求。

雞肋。

不如現在少裝備一些。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距離這個還有兩代的差距?”司徒雷有些震驚。

別說他,就連旁邊的幾位軍方大佬,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旦謝凱的這種說法被證實,或則讓部隊的參謀團隊研究後證實可行,這將會全面影響整個國防建設的發展方向。

全軍目前的,幾乎所有的裝備都會被徹底淘汰。

那需要多少資金?

甚至,需要的技術,都讓人不敢想。

“也不能這樣說。美軍為了應對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加上電子技術先進,所以向信息化、資料化方向探索、發展。加上美軍每年軍費高達上千億美元,能支撐這樣的建設……而我們,軍費甚至不足美軍的十五分之一……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提前進行理論研究,逐漸建設……合成化,也不過是為了應對信息化跟資料化,我們沒有美國的科技先進,資金也不如他們,如果以藍軍這樣的高度合成化部隊作為剪頭,整合普通部隊的作戰能力……”

謝凱沒法去解釋,黴菌的合成化部隊建設是在發動了多場侵略戰爭之後才研究出來的新方向。

怎麼解釋?

科索沃戰爭尚未爆發。

美軍藉著反恐的名義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也還有很長時間。

甚至,為了石油,美國人以傻大木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入侵伊拉克的戰爭也還有十年時間。

這些事情,根本沒法解釋。

國內如果現在就開始向合成化建設的方向努力,那將會節省很多的資金。

方向明確了,各種裝備研發的方向,也就確定了。

只要有目標,一直努力,實現起來也就容易。

同樣,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的彎道超車。

“這不是更應該建設多支藍軍旅?”司徒雷有些不明白謝凱的想法。

這一刻,他甚至想要剖開謝凱的腦袋,看看他腦袋裡面究竟裝的什麼。

“現在的裝備,效能還不足以完全支撐合成化……首長,蘇聯在解體前,對蘇-7進行了改進,那種戰機,目前尚未大量裝備部隊,而我們的工廠內,有一架樣機……”

蘇-0。

蘇霍伊的設計團隊在蘇-7PU基礎上改進設計出來的一款新的多工模式的重型戰機。

這種,遠比蘇-7那種只擁有制空能力的戰機作用更大。

這也是藍軍需要的。

“這麼說來,蘇-7也不足以支援藍軍的發展?”李明山有些頭痛。

他覺得,永遠不能跟謝凱談部隊裝備發展。

只要談了,就會發現,無論多先進的東西,他們自己都會認為落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