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接受邀請,談啥?待遇給再好,他不來也沒用不是?”晁志雲再次瞪了謝凱一眼,“我們這裡幾千技術人員,你知道成本的!”

由不得他不發火。

技術人員多,大多數都是核心骨幹,待遇已經在不斷提高,這讓701的財政壓力很大。

特別是目前專案多,不斷增加人員的同時,還需要支付大量的加班費用。

“我知道。相對歐美國家,我們的這方面成本,實在是有些少。”謝凱不想在這上面爭論啥,“加班費用等,其實給的依然很少。畢竟工資基數少,大家放棄休息時間,主動加班……”

他跟其他的管理者不同。

或許,是曾經謝凱一直處於基層一線,知道基層的人怎麼想。

不能因為大家愛國,為了國家強大願意付出一切,就讓大家拿到的遠少於付出。

否則,後面就沒人願意幹。

“謝凱同志說得沒錯。充足的後勤保障,才能讓他們後顧無憂,404之所以技術研發速度快,更這方面有著很大關係。大家不用考慮其他……”齊志遠在這方面,還是非常支援謝凱的。

基地為什麼能快速發展?

“像701這種工作強度,全國並沒有幾家單位。相對來說,701的待遇是最差的,即使主任工程師,一年拿到手,也就6000左右。我們基地,普通技術人員,一年到手的工資,都上萬!這些錢,他們甚至沒地方花,至少,他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回報跟領導對他們付出努力的認可。”

齊志遠補充著。

現在這問題很突出了,不少單位對紅旗集團給出比外資公司還高的工資獎金有著莫大的意見。

在紅旗集團,工資獎金,並不是全部收入,還有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福利。

基地裡面工作的人,孩子從生下來,所有的一切成本,都由基地負擔。

甚至,進來的單身人員,基地裡面會給發媳婦兒,發丈夫的,更不要說其他的……

外面的單位,同樣是這樣的高福利。

“其實這些並不是主要的。相比我們付出的,得到的才是更多。蘇聯專家的到來,彌補的是我們欠缺的技術經驗,就拿巴比奇·瓦列裡來舉例吧。他參與過蘇聯所有的航母設計建造工作,熟悉所有相關技術。現在正在談的114.5型的全套圖紙,只要拿到了,我們就算有機會得到蘇聯用6年時間,經歷個級別,建造八艘航母所取得的經驗跟積累的技術。而114.7型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技術資料,咱們沒有可能搞到……”

一個龐大國家,軍事工業還是世界上最先進之一,很多技術領域超越世界很多的國家花費數十年在某個領域中積累的技術經驗,是無價的。

“確實,如果沒有這套資料,搞不到熟悉技術的人員,要建造這樣的航母,根據目前我們的技術基礎,要到這樣的程度,至少還需要建造三艘不同噸位的航母來驗證,各種技術開發,很多都是從頭開始,大體上,至少需要多投入三百億……”齊志遠給其他人算了個賬。

三百億!

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

一年軍費都沒有這麼多。

“其實不止,這僅僅只是投入到技術研發跟經驗積累領域需要的。”謝凱很平靜。

“要不了這麼多吧?咱們的 707航母,到現在,投入也不過才二十億不到,這還是有不少配套工業。那艘航母的建造成本,到現在,也不過才6億多,一億多美元呢……”鄭銘覺得兩人太誇張了。

一艘航母,雖然噸位翻了一番多,可也要不了幾百億。

真的需要這麼幾百億,那還得了!

海軍還過不過日子了?

向來,海軍裝備都是建造得起,養不起。

養這些大型裝備,才是真的燒錢。

出海一趟,消耗的燃油都是數千上萬噸的。

一噸重油,好幾千的成本。

出去一趟,燃料費,都是數千萬,更不要說還有護航艦隊啥的。

“這個價格,真不多。”晁志雲嘆了口氣。

臉上滿是落寞。

他知道謝凱說的是事實。

有些事情,他不想面對,不想承認,可事實就是如此。

“怎麼會需要這麼多?”鄭銘確實不解,“雖然相關技術開發的成本也要算到裡面,但是那些技術的成本是可以被分擔的,很多技術不僅僅只有航母能用。就像現在我們707航母使用的燃氣輪機組,國內大馬力的發電廠也可以改進使用……”

一直以來,紅旗集團相關的專案,都是由多個衍生專案來幫著分擔成本的。

能民用的,絕對不會只軍用。

就為了讓研發成本被分擔。

“這種是不對的。很多技術,確實可以有投入到民用領域的來分擔,鄭部長,別的不說,就說說707航母甲板私用的特種鋼材吧。這玩意兒,到現在咱們都沒有開發出來,對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謝凱的問題,讓鄭銘無法回答。

事實就是如此。

707航母進度被拖累,就因為最終修改了設計。

原本的設計,是滑躍起飛。

結果,艦載戰鬥機效能無法達到預期,航母甲板的耐用程度也達不到預期,加上泰國海軍需要的是救援為主的航母,要提升作戰能力,可以增加海鷂短距/垂直起降直升機……

否則,這航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下水。

“要開發甲板使用的特種鋼材,投入需要多少,咱們具體的不討論,怎麼也得好幾億不是?即使用幾億開發出來了,這種鋼材屬於特殊材料,民用市場有多少領域能用上?”謝凱直接問鄭銘。

鄭銘不吭聲了。

姚輝也嘆了口氣,“軍艦上,很多設計,都是專門設計的,除非同型別戰艦,否則基本上用不上。航母跟別的軍艦不同,使用的系統很多……”

即使只負責設計所裡面的黨建相關工作,姚輝還是瞭解航母相關的。

很多技術,開發出來,要降低成本,就只能多造一些軍艦,以此降低成本。

造的越多成本越低。

“那沒用,咱們海軍養不起……”鄭銘不樂意了。

海軍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的。

三軍中,陸軍佔用的軍費最多,其次是空軍,然後才是海軍。

為什麼陸軍佔用的經費多?

不是陸軍裝備更新多,也不是陸軍裝備燒錢,而是大東風、蘑菇蛋等都是歸屬陸軍裝備的。

二炮,依然是炮兵,歸屬陸軍呢。

何況,陸軍還需要防空,遠端偵查啥的……

“現在不是養不養得起的問題。而是在於一個機會擺在咱們面前。拿到技術圖紙,全力消化,然後再利用他們沒有建造完成的船體,給我們的技術人員練手,快速積累經驗……畢竟,蘇聯114.5型航母,很多技術並不適合我們海軍未來的發展。滑躍起飛,蘇聯人之所以選擇,這也是沒有足夠的技術經驗而做出的妥協。”

謝凱不想要滑躍起飛的航母。

他也希望一上來直接就搞彈射起飛,最好還是最先進的電磁彈射。

可技術基礎一點都沒有,連蘇聯人都沒有完全搞定蒸汽彈射系統,美國人的電磁彈射技術同樣也需要幾十年後才能投入使用……

技術含量太高,誰也沒辦法。

“彈射技術,我們國內一點基礎都沒有。蘇聯人應該有吧?”晁志雲問謝凱。

臉上滿是期待。

蘇聯人要是有了,搞回來,直接消化蘇聯人的技術,然後在蘇聯人的基礎上改進,獲得更成熟,更先進的彈射技術。

“現在不知道。據說他們的114.7型,也就是目前那艘建造完成度很低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要使用蒸汽彈射,現在的訊息是蘇聯相關研究部門尚未拿出成熟的技術……”

謝凱這上面,並沒撒謊。

蘇聯人同樣沒有成熟的彈射技術。

之前的幾款航母,對於蘇聯紅海軍來說,這並不是航母。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

11型反潛巡洋艦,反潛是其主要作用;114型重型載機巡洋艦/重型反潛巡洋艦,其主要作用依然是反潛!

紅海軍的發展,速度一直都非常快。

但是蘇聯軍方比較偏執,他們認為,導彈才是王道。大型水面艦艇在核戰爭中的生存能力太差,而紅海軍需要的,是在核戰爭中的生存能力,存在的意義就是在爆發核戰爭後,擁有核反擊能力跟二次核打擊能力。

於是乎,蘇聯紅海軍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可以遠端投送蘑菇蛋的彈道導彈潛艇和導彈巡洋艦。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核潛艇技術,遠遠把世界甩開了。

比如,941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就是外界熟知的颱風級,水下排水量達到了喪心病狂的48000噸!要是蘇聯製造技術跟電子技術再先進一些,這玩意兒會更加喪心病狂。

再比如,1144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這玩意兒排水量超過5000噸,裝載各種用途的導彈超過500枚,完全就成了一座移動的導彈發射庫,一艘就能單挑美國一支航母艦隊……

所以,哪怕現在蘇聯航母發展起來了,很多技術,依然不成熟。

謝凱自己也沒有辦法確定對方是否有,有了,能否搞到。

唯一能確定就是蘇聯人的技術經驗在這方面比中國強了太多。(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