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航母,也走蘇聯航母發展的路?”

晁志雲不想去談論之前的問題,直接轉移話題。

這話問出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謝凱。

謝凱也是愕然,海軍需要的航母,怎麼就到了自己能影響發展方向的程度了?

什麼航母好?

謝凱自己也不知道。

蘇聯航母雖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紅海軍的實力也是全球第二,在全世界所有的海面上與美帝為首的北約艦隊抗衡,甚至最新一艘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000噸,飛行甲板的可用面積已經達到美國最先進航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96%,艦載戰鬥機數量更是達到了70架。

不僅如此,這艘航母,秉承蘇聯海軍的一貫風格,自身依然攜帶了大量的反艦、防空導彈!

114.5型雖然也搭載了效能先進的蘇-戰鬥機,但是艦載機數量太少,僅僅只能搭載0多架艦載戰機,就因為自身攜帶了遠超過巡洋艦的火力。

整個航母,卻不具有跟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叫板的實力。

甚至不如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戰鬥力。至少,基洛夫級攜帶的各種導彈數量多,幾百公裡外發射了導彈就可以跑路,人家航母戰鬥群的飛機來了,一堆防空導彈招呼……

西方的航母,戰鬥力靠的不是航母本身攜帶的武器系統,而是靠著護航艦隊跟艦載戰鬥機來作戰。

蘇聯不同,固執的他們,想的是在戰鬥機打光了,航母依然擁有作戰能力。

說到底,還是因為思想的問題。

這樣就讓蘇聯的航母真正擁有了可以跟尼米茲級航母及戰鬥群叫板的實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果再配備上956型現代級導彈驅逐艦、配備上蘇聯比美國還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甚至再瘋狂點,把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也編隊進來,哪怕是美國雙航母編隊,遇到了也得哭。

可這是人家的航母,不是中國的航母。

謝凱離開的時候,中國已經有了兩艘航母,001A還在舾裝,尚未交付海軍,後面還有艘在建,據說是核動力彈射起飛的,可他不知道……

現在姚志雲問謝凱,就說明他們也沒有底,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

“這個,我又不懂啊。”謝凱想明白這些後,不敢亂說話。

要不然,以後非得被罵死不可。

無論那條路,都不容易。

國產航母,瓦良格改造的遼寧號航母,謝凱知道,武器系統因為國內沒有蘇聯SS-N-19反艦導彈的同型別導彈,所以發射井被改造成了機庫,其他的武器系統,依然在。

至於後面的00航母什麼情況,謝凱不知道。

001A型,他同樣不知道,網上不是什麼都能知道的,何況他那時候,也根本搞不到這些訊息。

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怎麼可能瞭解這些情況。

“現在這問題確實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迫切解決的。海軍沒有航母,對航母也不是特別瞭解;國內技術人員同樣也對這樣的不是很瞭解。”鄭銘說出了現實存在的情況。

航母,對貧窮落後的PLA海軍來說,太遙遠了。

“之前不就有了方案?707航母,當初論證後,設計都已經完成,就差開工建造了啊。”

說海軍不瞭解,謝凱是不相信的。

中國航母之父,海軍司令劉大佬在70年的時候,707航母專案可是經過上千工程技術人員,數百參研單位討論的。

說不熟悉……

“那時候,跟現在情況不同。原本考慮的是殲-7改進型上艦,而且707工程,並沒有多少作戰能力,是為了加強國內相關配套工程的建設,屬於驗證專案……”鄭銘一點都不尷尬。

國內海軍裝備的情況,大家都知道。

這些年,哪怕經過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依然有著很大的問題。

工業配套系統依然沒有完善起來。

707航母一邊改進設計,一邊建造。

還得虧之前就有準備,國內有配套廠,在之前滬東船廠準備搞大噸位的驅逐艦的時候,海軍就調集所有的頂級技術專家,重點升級底子好的配套企業,要不然,建設不了。

“其實,你可能沒弄明白。707航母雖然說是航母,能起降戰機,但無論是探測能力還是戰鬥力,都很差……”齊志遠提醒謝凱。

他是負責這方面的,對目前國內正在建設的707航母瞭解的很清楚。

謝凱之前也只是談總體框架。

具體技術標準等協議,是雙方坐在一切討論的。

707已經是中國軍艦製造技術最頂級的能力能達到的水平了。

終究,還是差得太多。

“所以,現在我們需要確定一個方向。蘇聯航母的相關技術,我們拿到了一些,他們的航母自身擁有很強的火力,比較符合我們海軍的發展。”鄭銘的話,代表著海軍不少人的看法。

學習蘇聯的模式,有著很大的基礎。

國內的技術基礎,都是從蘇聯學習的。

現在也能從蘇聯搞到技術資料來學習參考,並且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技術。

“西方國家的航母,除了艦載戰鬥機,自身幾乎沒有任何火力,只有少量近防系統,全靠護航艦隊,我們國內目前不管是護衛艦還是驅逐艦,區域防空能力太差,而航母攜帶的戰機……”齊志遠的話,也表示他比較傾向蘇聯的航母發展方向。

謝凱則是看向了晁志雲。

現在看來,晁志雲代表的701所,應該是傾向西方航母發展。

航母自身不需要擁有什麼火力,只是攜帶戰鬥機作戰,靠著艦載戰鬥機跟護航艦隊保證安全。

“航母的作用,只是搭載艦載戰鬥機。自身攜帶火力根本就沒有多大的作用。一支航母艦隊,如果讓戰機跟導彈突防進了防禦圈,即使自身擁有戰鬥力,還能堅持多久?”姚志雲很是不滿。

謝凱很後悔。

現在算是真的明白為什麼鄭銘會出現了。

估摸著,鄭銘是為了讓謝凱來表達這個觀點。

謝凱敢麼?

不敢!

因為這東西,投資是長期的,技術發展方向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旦出現了偏差,最終數千億甚至更多的資金打了水漂不說,技術差距也會被拉大。

謝凱只是普通的穿越者,他從未來帶回來的資訊,也不是全面的。

蘇聯就因為劍走偏鋒,最終讓一個龐大的帝國轟然倒塌。

可蘇聯的道路,真的是錯的麼?

既然如此,那國內在改造瓦良格號的時候,為什麼還是要留著防空系統?甚至直接把05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移植上去?

或則,融合蘇聯一些設計,再融合西方的設計理念,發展中國自己的技術,最後形成一套中國標準。

終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的大毛,是沒有能力再扛起蘇聯技術發展的大旗。

中國自己的技術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自己的技術風格,這幾乎是吸納了蘇聯跟西方技術體系的優勢,發展潛力更大。

所以,在那時候,整個西方才更害怕中國科技發展起來。

中國是一頭睡獅,整個西方都巴不得這頭獅子一直沉睡著,為啥?

吃苦耐勞,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沒法跟華夏民族比;論隱忍,也沒有任何民族能比;論憂患意識?更不用說了,中國好東西,向來都是藏著,永遠只給別人看落後的。尤其是在中國從朝鮮戰爭後,清楚知道跟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太大,然後瘋狂追趕,只要國外有的技術,中國必須有;國外沒有的技術,中國更得有。

技術有了,先進了,依然覺得別的國家跟中國一樣,好東西都是藏著的,依然瘋狂努力的追趕,結果,不知不覺,很多領域就超越世界了……

謝凱很清楚,按照國內各大企業這種搞法,要不了多久在各個領域就會超越全球。

技術到了一定的程度,突破,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尤其是全世界的科技,到了二十一世紀,幾乎到了瓶頸期。

沒有新的突破之前,所有國家,都只能在技術領域細化各種技術發展。

所以,謝凱很相信,未來,引領科技突破瓶頸的,只有中國,也只能是中國。

不為別的,就因為中國人在技術上的這種不滿足,永遠都覺得別人比自己先進。

而突破性最大的,也就是航天方面了,探索星際,要不然,謝凱也不會現在就讓404基地在載人航天領域中投入那麼大。

以後的事情,現在考慮不了。

唯一能考慮的,就是目前的狀況。

航母發展方向,是現實需要考慮的。

而且,現在的中國,真的很窮。

全國十多萬公里的高鐵網路,還沒開始建設;幾十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路,剛開始建造……

“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先定性,反正現在海軍窮,搞什麼航母都養不起。與其這樣,不如我們先做好準備工作。航母配套的護航艦隊,需要有,越先進越好;而航母本身的火力,我覺得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擁有一定程度……”

終究,謝凱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