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是這樣,已經跟那邊談妥了,資金分兩筆,一筆給烏克蘭政府,一筆給伯聶科佐夫等人。”

事情太過重大,謝凱親自向李明山彙報。

李明山皺著眉頭看著謝凱,“雖然一架只有兩千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也是一億元了,二十架,無論是外匯,還是人民幣,部隊都支付不起……”

“首長,一開始,部隊根本需要不了這麼多,只要有幾架用於空降部隊訓練,另外的則是改裝預警機跟空中加油機的平臺,在沒改造完成,我們基地的經費可以支撐。”

謝凱自然知道空軍的情況。

空軍一直在幫著負擔預警機跟空中加油機的研發經費,雖然每年負擔的都不是很多,可一年也有好幾千萬。

從準備搞這些運輸機,謝凱就知道結果會如何。

空軍沒錢。

“你這不符合規矩。”李明山眉頭擰得更緊。

總不能讓空軍接受單位的捐助,根本就丟不起那個人。

“首長,這些飛機,如果部隊只裝備五六架進行訓練,培養人才,這成本,空軍能負擔得起吧?”謝凱可不是為了送飛機給部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沒有那個膽子,也不願意被人捏住把柄。

空軍雖然窮,裝備幾架大型運輸機的錢,勒緊褲腰帶,還是沒問題的。

“這個倒沒問題。”李明山想了想,覺得謝凱這提議不錯,“只不過加油機跟預警機的經費,都會受到影響。”

“那也不是問題。只要不影響研發進度就行,我們好幾個賺錢的產業,可以開始投入市場了。”

蘇聯已經解體了。

雖然現在可以搞不少東西,但是有些好東西,現在反而不好下手。

國際上各路倒爺都進入了原本蘇聯的範圍,瘋狂地搜尋各種可以帶來高額利潤的裝備跟技術資料。

西方雖然技術比蘇聯先進,很多東西還是不如西方的。

明面上的合作,那成本可比暗中搞各種東西要高太多成本了。

“那些飛機什麼時候回來?你們當初買了那架安-5,交付不會出現問題吧?”李明山詢問謝凱。

當初跟安東諾夫合作,為了讓安東諾夫把第二架安-5組裝起來,紅旗集團可是給了三億美元。

現在紅旗集團跟航天在合作,要搞載人航天工程。

有了安-5,直接讓這飛機帶著火箭飛到萬米高空上發射,發射成本將會低很多。

安-5內部最大載重量達到50噸,很多重型裝備都可以用這架飛機來運輸;而頂部最大載重量可達00噸,國內運載火箭的主力,無論是長徵三號還是長徵四號,起飛質量都超過00噸不了多少。

如果安-5馱著長徵三號或四號飛到一萬米的實用高度,這不僅將會有效提升國內火箭運載能力,也能讓成本大幅度降低。

航天發射就是這樣,越是離地面近,需要擺脫地球引力的燃料消耗也就越大。

當初覺得紅旗集團花費那麼高成本採購一架安-5是浪費資金的人,現在也沒法說什麼了。

國家已經透過航天跟紅旗集團的申請,正式上馬載人航天工程。

無論是現在紅旗集團跟航天合作的全球通訊定位導航衛星組網,還是載人航天工程的各種實驗,有了安-5,衛星發射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

不僅減少國內發射成本,讓航天發射領域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擁有更強競爭力。

所以,李明山直接問謝凱這問題了。

“首長,我們訂購的那架安-5正在進行交付前的飛行實驗,最多再有三個月,就會交付給我們。目前烏克蘭國內經濟瀕臨崩潰,無論是烏克蘭政府,還是安東諾夫設計局,都希望我們的合作更深入。”謝凱一臉笑容。

李明山也是高興不已,“那就好。”

之前他就怕蘇聯解體後,窮困潦倒的烏克蘭政府以這個來說事兒,到時候讓紅旗集團再多給錢。

那樣三億美元完全是打了水漂。

謝凱告別了李明山,沒有回辦事處,而是直接到了國美電器總部。

國美公司,有謝凱提供的資金,這幾年瘋狂在國內擴充門店。

短短幾年時間,已經有超過170家門店了。

而且所有門店的地皮,全部都是屬於公司。

作為這家電器連鎖最大的股東,謝凱成功地成為了自己討厭的房地產老闆。

當然,他的資金,主要都是投資在他們涉及的商業物業中,而不是進軍商品住宅小區。

整個電器連鎖,在長虹拿下了全國彩電超過50%市場份額,美的、小天鵝、海爾,以及後來紅旗集團為了避免壟斷,自己扶持競爭對手後入股了部分的格力空調等單位,幾乎國內所有大家電品牌都能在國美的門店中找到。

這就使得整個國美的發展勢頭突飛猛進。

整個店,總市值至少超過50億,黃氏兄弟手中10%的股權在持續的擴張中被稀釋到只有6%,但是這也價值億。

黃氏兄弟被譽為國內首付。

可知道謝凱跟方強譚林這些低調的土豪真實身價的黃氏兄弟,只能哭笑不得。

總不能把他們大股東的真實訊息洩露出去吧?

以後還合作不?

“目前我們旗下所有1***門店,都已經率先完成了國光VCD的鋪貨,前期宣傳工作隨時可以上線……”

“國光那邊公司呢?”這事情,謝凱直接問旁邊負責這塊的姜萬勐。

沒錯,謝凱直接把這人給挖了過來。

因為他的出現,萬燕VCD根本就不復存在了。

畢竟,萬燕當初失敗的太過離譜,就因為萬燕沒有掌握到核心的影片解碼技術。而開發了這技術的C-CUBE斯高柏公司掌握著這技術,發現賣視屏解碼晶片的利潤遠比他們從萬燕分到的錢多,然後向全世界所有仿製萬燕VCD的公司出售解碼晶片。

連整機專利都沒申請的萬燕,結果可想而知。

“當初為了解決品牌問題,紅旗集團把國光收購了……”對於幕後的大老闆,姜萬勐心中苦澀無比。

原本,謝凱找到他的時候,剛好是他在拉斯維加斯的美國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帶人參觀後,準備搞這產品。謝凱二話沒說,帶他參觀了連名字都沒有的VCD生產工廠跟實驗室。

他原本認為,即使都搞這個,產品也差不多。

可不要臉的謝凱卻讓他發現,要麼,花錢從紅旗集團手中買專利生產,賣得越多,給紅旗集團掙錢越多。

要麼,他們就只能弄的完全跟紅旗集團不一樣,甚至連很多核心技術都不行。

人家一個VCD,申請了87項專利,還不說一些通用技術的專利更多。

而且,這個專利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中。

連個產品外形設計,人家都申請了十多種不同的專利。

姜萬勐之前也反駁過謝凱,在國際上,專利可能會解決問題,但是國內這是個麻煩的事兒,雖然國家專利法案已經比較健全。

於是乎,謝凱帶他看了紅旗集團位於滬市的律師事務所,三百多號各種類型的專業律師,同時也帶他乘坐專機去了香江的律師事務所,還有一百多名國際法的律師……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能不崩潰?

所以,對於紅旗集團為了一個商標,直接收購一個在外界規模龐大工廠的手段,他早就無力吐槽了。

為什麼非得國光?

換個名字,一樣的,反正沒有什麼影響,新產品嘛。

謝凱振振有詞地解釋,國光,中國之光。

為什麼?

這是中國第一次有機會成為標準制定者。

為了成為標準制定,準備了超過五百名的律師,上千項專利。

甚至為了讓競爭對手猝不及防,準備了50萬臺的產品。

各種廣告準備的更是讓人無法躲避。

“諸位,這一次,不僅關係到市場,同樣也關係到我們國內是否可以在消費電子領域某一個方面成為標準製造者。必須保證萬無一失。為了這個機會,我們準備了這麼多年,砸入了超過二十億的資金……”謝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不僅是他,連參與的核心人員,都從裡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五十萬臺,二十億的資金,三年的準備時間。

“謝總,咱們國光VCD一臺五千的定價,是不是太高了?”姜萬勐有些擔心,“咱們國內老百姓可還不富裕,彩電普及率都不是太高……”

“不高。國內有錢人比咱們想象的多多了。”***掌管著國美,自然知道國內市場什麼情況,“何況,國際市場上,摺合美元也才1000美元。我覺得搞促銷活動沒有必要。至少先期沒必要。”

“先不說,宣傳攻勢展開,跟央視廣告部聯絡,先從那邊開始,然後所有門店所在的區域,等央視的廣告轟炸一週再推出,這之前,不準賣貨!”

對於廣告營銷策略,謝凱並不熟悉。

奈何,經過了幾十年廣告轟炸,加上這幾年他們產品一直霸佔著央視新聞黃金廣告時段產生的效果,謝凱也熟悉了,這種手段,這個時代的國人,根本就沒有抵抗力。

“這是一場標準之戰,勝利了,以後國內在這方面,就能掌握標準制定,敗了,這投資,基本上都會打水漂。拜託諸位了!”謝凱在最後的時候,站起來,對著國美跟國光甚至後勤維護各單位的負責人們深深鞠了一躬。(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