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說服太后

卿家一向憂國憂民,為大明肝腦塗地,盡心竭力。前番確實有人提及銀行之事,但皇上和哀家一直認為嶽卿必有妥善解決之法。善誠伯世子既然有所提議,卿家不妨說來聽聽,如果確實可行,皇上一定會從善如流。

聽了嶽肅的話,張嫣直接予以作答。

善誠伯世子的建議,是拓展銀行業務,如民間放貸,以及異地存取。現如今,民間借貸主要是從當鋪以及高利貸手中借去銀兩,百姓吃虧很大,典當倒還可以,可是高利貸卻害的不少百姓家破人亡。倘若朝廷能透過銀行對外借貸,一定會令百姓獲益良多。比如說在欠收之年,百姓沒有銀子購買種糧,可以用土地作為抵押,向銀行借購買種糧的費用,朝廷稍微利息,這樣一來,百姓解決了燃眉之急,朝廷也有了收益。當然,民間借貸也不知是為了這些,也有人是為了經商,缺少一定的本錢,或者是店鋪缺少資金周轉,這等事情,肯定是屢見不鮮,只要他們能夠拿出抵押,朝廷都可以放貸。異地存取銀兩,是為了方便民間經商,商人出門,南來北往,都需要攜帶大量的銀子,道路之上,除了僱傭保鏢之外,還不知吉兇禍福,不但如此,商人到外地經商,還有可能碰到手中現銀不夠的情況,如果銀行有能夠異地取銀子的作用,就會避免以上兩種情況,估計很快就會得到商人們的認可,將銀子存入銀行,到外地取銀子的時候,朝廷就可以收取費用,這筆費用,可以定的比僱傭保鏢的費用低一些。

嶽肅侃侃而談,將自己與李元琛研究的結果說出。

這個想法確實不錯,抵押借貸,朝廷收入利息,利國利民。異地從銀行取銀子,朝廷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同樣也方便了商人,亦屬利國利民之策。但是,這其中似乎也有些弊端,比如說,民間借貸,一旦興起,朝廷哪有那麼多銀子借給百姓異地取銀子,害怕到時難辨取錢人的真偽,搞不好會鬧出不少麻煩。張嫣主持朝局這麼多年,見過這麼多的世面,馬上就分析出不少隱患。

太后顧慮的事情,臣也考慮到了,所以不敢馬上在全國推廣。善誠伯世子建議,願意出資和朝廷聯合興辦安民銀行,作為前期嘗試,朝廷出資七百萬元,李家出資一千三百萬元,經營利潤雙方平分,李家擁有經營之權,朝廷行使監督之權,先在湖廣以及部分州府開辦,逐步擴大。臣以為,有朝廷做後盾,再加上李家經商的實力,拓展銀行經營,應該不會有什麼風險,而且,諒他李家也不敢坑朝廷的銀子。而且李家還承諾,絕不開展貨幣兌換的業務。嶽肅坦然地說道。

李家願出資一千三百萬元聽了這個數字,張嫣和嶽肅當初聽到時一樣,也懵了。張嫣知道李家有錢,但沒有想到,竟然這麼有錢,這做生意的手段實在太厲害了。緊跟著,張嫣就考慮到開辦安民銀行的問題上,商人一向是無利不起早的,既然李家都看到這門生意,看來這個買賣,應該是有賺無賠。還有一點,更為重要,那就是有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坑朝廷的銀子。嶽卿,既然善誠伯一家願意與朝廷合作,一起開辦安民銀行,共同發展銀行業,那此事可以嘗試。不過卿家要事先給李家打個招呼,不管最後如何,朝廷的銀子絕不能賠,哪怕是生意賠了,七百萬兩銀子也得給朝廷拿回來。否則的話,朝廷就抄了他李家來抵還。

張嫣這麼說了,也就表明同意合作。雖然是霸王條款,但也是朝廷的無奈,七百萬兩銀子,對於朝廷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大明朝一年的稅收才幾個錢呀,尤其是眼下還免了三個省三年的稅務。嶽肅連忙欠身說道:臣遵命,回去之後,一定將原話告訴善誠伯世子,如果他還願意,那就合作,如果不願意,那就作罷。

正是如此。張嫣點了點頭,又道:卿家還有別的事情嗎

臣卻還有一事。眼下銀行開辦,國庫也遠比往年充盈,正是大展拳腳,開拓發展,鞏固中興之時。臣有意解除海禁,開海進行海外貿易,增加國家與民間的收入,引進一些外國的農作物,以及生產技術,使大明朝能夠更加繁榮昌盛。嶽肅欠身說道。

接觸海禁張嫣猶豫一下,說道:這事可以嗎會不會出現什麼不良後果對於開海的事,張嫣並不怎麼瞭解,也只是聽人說,以前倭寇鬧得厲害。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倭寇了,開海之後,會是個啥樣子,她一點也不清楚。

不良後果,臣認為不會出現大的後果,眼下我大明水師強盛,哪怕真的會有什麼意外事情發生,臣也相信,憑我大明強大的軍力,一定可以解決。而且,臣這次開海,也沒有打算一次性的全部開放,只打算先在日照縣開埠,循序漸進。日照縣距離登州不遠,登州現已成立水師,到時一旦有事,登州的水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去馳援,確保沒有意外發生。還有,開海之後,勢必會給朝廷帶來極多的收入,不管是商人出海,還是進港,朝廷都可以徵收重稅,微臣打算,出海貨物,增收百分百的稅銀,進港貨物,增收百分之二百的稅銀,海外貿易利潤極大,商人們一定願意。還有,朝廷的戰船也可以出海進行貿易,並保護商人的船隊,向商人們收取保護費。如此一來,朝廷每年下來,絕對會增加不菲的收入。嶽肅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真的會有這麼大的收入張嫣不置可否地問道。

請皇上和太后放心,只要港口一開放,朝廷的收入一定與日俱增,絕對不會再出現以前那種入不敷出的情況。嶽肅說道。

卿家說的似乎有理,但禁海之事,是祖上定下的,一旦開海,是不是會有些不妥張嫣有些為難地說道。

太后,您這話不對了。在成祖時期,成祖曾派鄭和七下西洋,我大明海事極為繁榮。海運昌盛,國庫也跟著充盈,成祖還能拿出足夠的銀子修長城,編著永樂大典。後期禁海,只是因為倭寇作亂,才行無奈之舉。眼下四海昇平,再無倭寇,解除海禁,進行遠洋貿易,正是時機。嶽肅說道。

也對呀聽了嶽肅的話,張嫣頓時覺得茅塞頓開,認為嶽肅的話沒錯,沒有了倭寇,開海似乎也沒什麼不妥。於是,張嫣又道:嶽卿,這件事,你們內閣票擬一下,如果認為可行,皇上就準了。

臣遵旨。嶽肅微一欠身,隨後說道:皇上太后,臣還有一樁事,想要奏請。

卿家有什麼事就說吧。張嫣說道。

臣想說的事,是關於藩王封地的事情。嶽肅說道。

關於藩王封地的事張嫣沉吟一聲,說道:是呀,這藩王封地的事,確實叫人頭疼,前些日子,福王還上本,請朝廷還他家土地。當初一句從緩,結果一拖就拖到現在。愛卿呀,你看看能不能劃些土地出來,先還給福王,省得他三天兩頭的上摺子。

原來,當初福王的土地,太后的一句以後再說,嶽大人真就以後再說了。而且,這個以後還是無限期擱置,距離剿滅流寇,一年半都過去了,嶽肅都沒提過歸還福王土地的事。福王隔一段時間就上摺子,太后也是三番兩次找嶽肅提及此事,嶽肅是能拖就拖,一直拖到現在。

今天嶽肅提及藩王土地,張嫣還以為嶽肅說的是福王這事呢。

太后,現在臣倒是想撥些土地還給福王,可是天下的土地,盡皆有主,一旦強行沒收百姓的土地,搞不好會掀起什麼軒然大波,要是再行造反,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不就又亂了。臣曾聯絡了一些勳貴,想從他們手中購買土地,還給福王,可是那些勳貴都不願意出賣自己的土地,那臣也沒有辦法呀。嶽肅故作為難地說道。

嶽卿,那以前的土地,不也都有主了,可列祖列宗不都能夠將土地賞給藩王麼。怎麼到了現在,反而不行了呢張嫣嘴上客氣,心中卻極為不悅。

事情卻是這樣,可就是因為歷代皇上總是把土地賞給藩王,令百姓手中沒有了土地。百姓沒有土地耕種,那他們吃什麼,迫於無奈,只有鋌而走險。前些年流寇作亂,皇上和太后也不是不知道,要是百姓能夠衣食無憂,他們會揭竿而起麼

嶽肅輕描淡寫的一番話,令張嫣是啞口無言,好半天才擠出一句話來,這這不是因為天下大旱連年失收才造成的麼

是天下大旱連年失收,但太后您可知道,李自成在打破洛陽之後,在福王府中搜出了多少糧食。糧食多了,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不少糧食都已經發黴了,哪怕這樣,剩餘的糧食都夠李自成那幾十萬兵馬三年的糧餉。李自成的兵馬有近四十萬眾,福王家裡的糧食夠四十萬兵馬吃三年的,這得是多少。倘若當初,福王肯拿出糧食,賑濟災民,會落到最後被流寇給吃了的下場麼嶽肅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嶽肅話中的含義,張嫣是明白的,若非藩王為富不仁,當初肯拿出糧食賑災,亂子絕不會鬧得那麼大,以至於險些難以收拾。沉吟半晌,張嫣才道:卿家說的道理,哀家是懂的,可是福王的土地,終究是神宗皇上賞的,現在不還給他,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呀。

臣今天想對皇上和太后說的就是這件事。藩王為富不仁,佔有大量土地,收穫大量糧食,國難之時,卻不挺身而出,致使最後身首異處,家裡的糧食都給流寇做了軍餉。反觀朝廷,國庫空虛,京城米貴,就連供應前線的糧食,都要透過商人的捐助以及同商人合作才能得到。如果說,朝廷有一份自己的土地,自己存糧,連年儲備,防止天災,並充分的抑制糧價,會出現這等事情嗎嶽肅再次反問道。

這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皇上的,又有什麼自己的土地一說。張嫣說道。

話是這麼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皇上和太后也不是沒有看到,流寇作亂之時,糧價持續上漲,連官員無力購買,朝廷連供應大軍的糧食都要商人資助,這還能夠叫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嗎天下的土地,不是在藩王手中,就是在富戶地主手中,這些人大多都枉顧君恩,在國難之時,不與朝廷同心協力也就罷了,還大發國難之財。如果朝廷還任而縱之,幾十年後,再有此類事情發生,那又該當如何

嶽肅的這一番話,徹底讓張嫣不知該怎麼作答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流寇作亂的時候,朝廷想弄點糧都困難,北京城的米價都讓低階官員買不起,更別說是百姓。最為可氣的是,連朝廷中伯爵,在國難之時,也不和站在一起,第一個想著發國難財。要是長此以往,誰能保證將來會是個什麼樣子。嶽肅說的沒有錯,可是,這些事情都已成事實,想要改變,似乎也不太可能呀。

卿家,你說一點也沒錯,但現在已經這樣,這些都是祖制,也不可能說改就給改了呀。一旦有所改變,天下還不得大亂。張嫣為難地說道:還有,就是眼前福王封地的事,卿家難道還有別的法子嗎要是再拖,朝廷也實在說不過去了。

陛下太后,臣倒是有一個法子,可以解決福王封地的事,不止是福王的封地,臣甚至在想,要是能把所有藩王土地全部收回,以後收成的糧食,全都進入國庫,那朝廷以後就再也不會因為糧食的事而犯難了。嶽肅說道。

啊一聽這話,張嫣大吃一驚,還把藩王的土地全都收回,這怎麼能行。自己的兒子還有兒子呢,到時還要分封土地不說,而且那些藩王都是宗室,皇上的親戚,朝廷怎麼能這麼做。

卿家,這可萬萬不行。這個,還是先說說福王的事吧。張嫣愣了半晌,才冒出這句話來。

福王的事,臣是這樣想的,福王不是一共有兩萬頃土地麼,他想要地,朝廷一時半刻真拿不出來,不過,他要是想要銀子的話,臣認為朝廷現在還是有實力按照地價,折成現銀賠給他。嶽肅說道。

折成現銀。張嫣被嶽肅的話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兩萬頃土地,那得是多少銀子呀,朝廷哪有那麼多銀子給他。

臣粗略地算了一下,有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應該足夠。嶽肅信誓旦旦地說道。

一千五百萬兩嶽卿你今天沒張嫣本來想說,你沒發燒吧,但嶽肅畢竟身份在那裡擺著,作為太后,這話怎麼不可能說出口。她連忙話鋒一轉,說道:朝廷哪能拿得出這麼多銀子呀

銀子的事,請太后放心,臣既然敢提出來,就一定能為朝廷賺出這筆銀子來。而且不僅可以將福王的地,用銀子贖回,而且還可以用更多的銀子,買回所有藩王的土地,讓這些土地真正成為皇上的土地,成為國家的土地,將所有的糧食,都收入國庫,到時多的可以賣掉,大災之年,可以用來賑災。嶽肅慷慨地說道。

見嶽肅說的斬釘截鐵,張嫣震驚了。這些年身處高位,她如何不知道,如果將藩王的土地收回,會給朝廷減少很大的壓力,確實會像嶽肅說的那樣,朝廷會有許多糧食,多的可以賣掉,國庫充裕,不再懼怕災年。可是,這能做到麼,一個福王的土地,就值一千五百萬兩銀子,大明朝的親王現在還有二十多個,合到一起,那得多少銀子。這個數字,張嫣都不敢去想。

太后,您是不相信微臣的話了嶽肅見張嫣半天不說一句話,出聲問道。

啊哀家是被卿家的想法給嚇到了張嫣倒是實話實說,愛卿呀,你說的沒錯,要是這些土地能夠真正成為皇上所有,朝廷以後確實會國庫充盈,不再畏懼災年。但這麼多銀子,要從哪裡來

從銀行業以及遠洋業中來。陛下和太后大可放心,這些銀子,用不了多久,臣就能為朝廷賺來。只是,倘若臣將這些銀子賺來,陛下和太后會不會答應臣的陳請。嶽肅說道。

倘若卿家真能為朝廷賺到這麼多銀子來,哀家和陛下自然願意。但就是不知要多長時間,其他的藩王,倒還好說,福王那裡,是不是應該快點。張嫣說道。

如果太后答應臣的陳請,福王的是,其實好辦,直接給予現銀,充抵土地不就行了。這麼多銀子,臣想福王也不會不願意吧。嶽肅說道。

要是給他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福王應該會答應。只是現在,國庫剛剛充裕,一下子就拿出這麼多銀子,實在張嫣的臉上露出不捨之情。國庫現在確實充裕,但是裡面的銀子卻沒有兩億,畢竟各地的銀行,也需要銀元週轉兌換,不留點錢,如何執行。

太后,這等事情好辦,關鍵在於福王答不答應。臣想,不如這樣,先下旨給福王,告訴福王,土地暫時沒有,要是想要,朝廷願拿銀子來頂,按土地的價格給予銀子。兩萬頃土地,作價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待到福王領旨之後,朝廷可以先支付他五百萬兩,剩下的餘款,再下一道旨意,分兩年給他。臣敢保證,兩年之內,一定把這一千萬兩銀子給賺出來。嶽肅肯定地說道。

先拿五百萬兩給他張嫣深吸一口氣,咬了咬牙,說道:行,既然有卿家的話,那就先撥五百萬兩給他。等下哀家讓劉名果擬旨,告訴福王,地是沒有了,只能拿銀子充抵。這麼多銀子,諒他也不會覺得不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太后聖明。臣就這三件事,再無其他。等下臣回到內閣,就和閣臣們票擬開海之事。說著,嶽肅站了起來,陛下太后,臣先告退。

好。愛卿慢走。

嶽肅厲害御書房,返回內閣,隨即將眾閣臣召到一起,說起開海之事,讓閣臣票擬。

現在的嶽肅可謂如日中天,而內閣的成員除了首輔韓爌之外,都對嶽肅惟命是從,哪怕是韓爌,這個時候也照樣是當他的泥塑,只要是嶽肅提起的事情,一概點頭。

於是,這所謂的票擬,也就是一個形勢,全票透過,呈交司禮監。然後,司禮監交給太后,一句話準了,蓋章頒旨生效。

中午時分,嶽肅返回自己府邸,將太后的意思告訴李元琛。李元琛一聽這話,當時就笑了,這太后雖然一國之母,沒想到也是小婦人的心性。不過也罷,你不是不想賠了麼,我李家答應你就是,哪怕最後真的是賠了,你的七百萬元,我也一個子不少的還給你。

人家李家是幹什麼的,做生意講究的是眼界,這門生意,說句實在話,李家自己都能幹。可是,他家能幹沒有用,沒有朝廷撐腰,一切都是假的。說白了,拉朝廷入夥,主要的是要這個身份。這個世上,誰不願意和朝廷合夥做買賣呀。

李元琛答應下來,嶽肅下午再次面聖,將事情告訴張嫣。李家答應了,那對朝廷來說,這個買賣也就是只賺不賠了。張嫣讓劉名果立刻擬旨,準李元琛所請,朝廷與李家合資,開設民生銀行。

解禁開海,合資辦銀行的旨意,相繼下達,隨後,給福王的旨意也蓋印下發,送往洛陽。

這一切,都盡在嶽肅掌中,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