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革前奏

嶽肅對李元琛的眼界,與李家的財力感到無比的震驚,對他也更加佩服起來。嶽肅做過閩浙總督,在杭州的時候,曾經看到過那裡正在發展手工業,民營的小作坊很多。這種民營工廠,朝廷是應該加以扶持的,這樣一來,可以擺脫對百姓對土地的依賴,增加就業環境。自己沒有想到的東西,李元琛都想到了,看來,朝廷要想更加的富強,就要與更多的財閥合作,出盡繁榮。

不過,嶽肅對過度發展商業,還是很反感的,他一直認為,農業與工業強盛,才是真正的強盛。當然,商業也不能忽略,農工商,地位不變,發展起來,也不能粉末倒置。由此,嶽肅突然想起一件事來,那就是一些外國農作物,比如說番薯馬鈴薯玉米,在當時都看不到,要是在大旱的時候,有這些農作物,也不至於鬧這麼大的饑荒。一想到這裡,嶽肅便有了一個念頭,現在大明又有了強大的海軍,仿照當年鄭和下西洋,進行海上貿易,多採購外國的糧食種類,不也是很好麼。

見姐夫只說了公平二字,就不在多言,李元琛等了半天,說道:既然你已經說公平了,那這件事,你覺得可行嗎

可行可行,賢弟,明日愚兄就奏請皇上,料想是十拿九穩。嶽肅這才反應過來。

有姐夫這句話,小弟就放心了。對了姐夫,小弟此番前來,還有一件事,想和姐夫商量。

什麼事嶽肅微笑地說道。

關於海禁的事情。姐夫呀,雖然大明一直禁海,但在您做閩浙總督之前,大家偷偷摸摸,都有不少收益。可自從您強大了水師,商人們連下海都不敢,無形中,對商人和朝廷都是損失。如果能夠開海,商人獲利,朝廷也可以收關稅,皆大歡喜的事情。前幾年,姐夫為剿匪忙碌,小弟無法盡言,現在不同了,朝廷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大明朝南富北窮,北方在經過戰爭的洗禮,便更加艱難,自給自足,都未必可以,還要朝廷貼補。是,姐夫您開設銀行,給朝廷賺了不少銀子,但小弟想,朝廷也不會嫌銀子扎手吧。如果姐夫您能夠建議皇上開海,小弟保證,一年的關稅,絕對不是小數目。還有,姐夫您是有雄心壯志的人,一心要中興大明,想要中興,起碼要有銀子。尤其是現在,土地兼併嚴重,姐夫雖然利用解決了一些,但其他的手中,不照樣還有大量的土地,日後朝廷還會繼續分封,再過百年,還不是這個樣子。小弟現在,倒是有一個法子,可以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算是跟姐夫做的交換條件吧。

嶽肅實在沒有料想,自己想到的東西,李元琛也想到了,開海之事,哪怕李元琛不提,自己用不了多久,也會開海。現在倒好,李元琛還送上一條解決土地兼併的法子。解決土地兼併,最重要的是,從藩王手中收回土地,自己想過一些辦法,比如說削藩,仿照宋朝,不給藩王土地。但此事說起來容易,要是提出,勢必會掀起軒然大波,嶽肅也就是想想,一直不敢付之於行動。現在李元琛說有法子,那就聽聽吧。

賢弟,不知你有什麼好的法子,如果真的可行,愚兄明日就奏請皇上開海。嶽肅鄭重其事地說道。

我這個法子其實很簡單,由朝廷出錢,按照市價,購買藩王的土地。把藩王的土地買回來,不就行了。李元琛笑呵呵地說道。

賢弟,你這話說的可真簡單,出錢購買,且不說藩王的土地眾多,花錢購買,銀子從哪裡來,就說這些藩王,願不願意答應,還是兩碼事呢。嶽肅不禁搖了搖頭。

姐夫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放眼歷朝歷代,不讓離開封地的,只有大明。而且不止是不準離開封地,甚至是不準所屬的城池,就連出城祭祖,都要上奏朝廷批准。如果朝廷將藩王的封地購回,那藩王就沒有了封地,那不準離開封地的這一條,也就可以取消,准許藩王隨意出門遊玩。用自己的封地換銀子,換自己的自由,我想許多藩王應該會答應。作為藩王,圖的不就是一個富貴,太太平平,安安樂樂,銀子不缺,也就是了。而且朝廷開海,允許藩王進行海外貿易,還不收關稅,實在不行,再談談條件,這些藩王,應該都能夠答應。而且,這件事情,還可以由皇上出面,這個說辭,小弟都為姐夫想好了。理由很簡單,北方大旱,致使百姓造反,其原因還是朝廷沒糧,無法賑濟,糧食都在誰的手裡,都在皇帝家的親戚手裡,那些藩王,土地最多,家中糧食也是最多,可就是不拿出來,害的朝廷沒有賑濟的糧米。可當流寇打進王府的時候,抄出多少糧食,像府上的糧食,堆積如山,都已經發黴了。要是說,當初他拿出糧食來,賑濟百姓,豈會落到被流寇給吃了的下場。作為前車之鑑,朝廷理應有一片自己的土地,這片土地收的糧食,全部上交國庫,以備不時之需,平常時日,可以自行販賣,遭災之時,可以賑濟災民,這就叫有備無患。此一點,朝廷至今沒有做到,也虧得姐夫有管仲樂毅之能,才肅清流寇,還天下太平。前車之鑑,歷歷在目,難道皇上就不想撥亂反正麼。只有皇上願意,姐夫再施展些手段,料想那些藩王肯定會答應賣出土地。要說購買土地的銀子麼,只要朝廷開海,銀子還不滾滾而來,只要朝廷願意,我李家願意和朝廷合作,一起進行海運,朝廷撥給小弟戰船甲士,小弟出錢,到時五五分賬,小弟敢保證,不出幾年,就能把買地的銀子給朝廷賺出來。說到最後,李元琛的聲音也稍微大了一些,顯得是那樣的胸有成竹。

對於李元琛的自信,嶽肅是深信不疑,要講賺錢,有誰比得上李家。朝廷出戰船,以大明現在的水師,拿出去不敢說橫掃世界,起碼行駛在海上,也沒有人敢惹,完全可以保證安全問題。

至於說買地的銀子,嶽肅在心中也簡單的算了一下,通常藩王的封地是一萬傾,只有福王比較高,是兩萬。一頃土地在明朝時期,等於五十畝,稍微多句嘴,現代的一頃是等於一百畝,而且頃和公頃不要混淆,一公頃土地相當於十五畝。

一頃土地五十畝,一萬頃土地就是五十畝,當時田地的價格不等,一般的地是十兩多點,肥沃的土地能夠達到二十兩。朝廷給藩王封的土地,大多都是肥沃了,基本上都能算作是二十兩一畝。這一來可厲害了,一萬頃土地的價格,就是一千萬兩白銀。如果由皇上購買,藩王不一定會真的不買,只是這個價錢,朝廷想拿出這麼多銀子,一下收回這麼多土地,實在是難呀。

再說一下,現在明朝有多少王爺,已經不在的抹去,在位的有太原晉王武昌楚王開封周王兗州魯王太原代王荊州遼王武岡岷王平涼韓王平涼安王安陸郢王桂林靖江王襄陽襄王蘄州荊王饒州懷王濟南德王汝寧崇王長沙吉王建昌益王青州衡王常德榮王荊州惠王衡州桂王登州信王。

親王一共二十三位,不過因為土地有限,也不是誰家都達標,能分上一萬頃的土地,有的能少點,比如說不受張嫣待見的信王朱由檢,土地也有五千餘頃。當然,不受待見的也不止他一個,還有好幾位仁兄,這裡就不說了。

仗著有不少因為沒有子嗣,除掉封國,以及沒有被流寇幹掉的,可二十三位親王也著實夠受的了。朝廷想要買回這些土地,起碼要兩億兩白銀,即便是開設銀行賺了不少,但現在要是拿出來,也夠朝廷受得了。

不過,買回來也不賠,一畝地一年能打出將近三石糧食,畢竟藩王的土地,都是好地。刨去零頭作為費用,一畝地朝廷能夠收入兩石糧食,按照最平穩的糧價,一石米賣一兩銀子,有十年也就回本了。

這筆買賣有得做,嶽肅點了點頭,說道:賢弟的話,確有道理,如果能夠實施,對朝廷乃至天下,絕對是一件好事。只是,這銀子,實在太多,一次拿出來,肯定不可能,但要是逐一購買,藩王也肯定會覺得不公。這樣一來,朝廷只能是攢夠了銀子,一次性從藩王手中將土地全都買回來。這般大數目,即便是開放海運,短時間內也未必能夠拿得出。

姐夫,您不會是想一口吃個胖子吧。不過姐夫真的想快,也不是不行,等到銀行生意發展一段時間,存銀子與取銀子得到民間的認可,也就可以了。到那個時候,朝廷和那些藩王交易的時候,也不用直接給銀子,給一紙存單不就行了。我就不信,那些藩王能夠一次性把銀子都取走。說到最後,李元琛笑了。

賢弟高明,好,此事就這麼定了。合資建設安民銀行與解除海禁的事,明天我就去找太后。不過說到這裡,嶽肅突然猶豫了一下,因為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姐夫你怎麼

見到嶽肅遲疑,李元琛納悶地問道。

開海的事,為兄覺得有點早,半年之後,為兄有意提兵攻打遼東,其間要水陸並進,而且水師分擔的任務很重。眼下大明水師雖已成了規模,但出征之後,再無力維持南方海域的秩序,如果挑在這個時候開海,有可能會出亂子。而且,也絕不可能抽出戰船借給你們李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很是重要,朝廷與女真人的交戰,絕非朝夕之間可以打完,這當中需要對女真人的補給進行壓縮,一旦開通海路,難保會有不法商人為圖暴利,暗中資源女真。為保萬無一失,為兄打算等到平定女真之後,再行開海。原來嶽肅想到的是這事。

姐夫,您顧慮的不是沒有道理,遼東那邊,海岸線確實很長,保不齊會有不法奸商為一己私利,走海路販賣資源給女真人。不過姐夫,您也知道,剿滅女真一年兩年的事情,如果單單因為剿滅女真而推遲開海,這幾年下來,會令大明減少許多收入,而此刻的大明是最需要銀子的時候。拋卻這一點不提,姐夫您有沒有想過,現在的皇上也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再過四年,便能夠親政。那個時候,姐夫您還能說一不二麼。趁自己大權在握的時候,將一些有惠與天下的事情辦妥,得到天下人的認可,才是真格的。我瞭解姐夫您,您一向想要報答先帝對你知遇之恩,想要中興大明。眼下流寇已平,皇上年幼,姐夫能夠大展拳腳的時間,或許就是這幾年,如果您不好好把握,等到平定遼東之後,您或許會後悔莫及。李元琛微笑地說道。

這.嶽肅一時啞然。李元琛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正中要害,自己現在確實強大,說一不二,可等到皇上親政,一切就難說了。雖然,皇上親政之後,自己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壓制皇上,但這是嶽肅最不願意做的事情。而且這個世上不乏小人,這些人目前是被自己的氣勢所折服,不敢亂說亂動,但天曉得在皇上親政之後,這幫人會不會在冒出來。尤其是首輔韓爌,一直都在韜光養晦,嶽肅知道此人,不動則以,一旦動了,勢必會要狠狠地咬自己一口。

現在的自己,的確大權在握,但自己仍然不能妄自尊大,輕視自己的政敵。身處高位,時時刻刻都要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被小人暗算。

見嶽肅半晌無語,李元琛等了一會,才說道:姐夫,其實小弟以為,現在開海,也不是不可。朝廷的水師戰船,到底有多少,小弟不清楚,但只要姐夫能夠調撥出來五十艘戰船,想來就足夠了。

五十艘,怎麼可能會夠嶽肅不禁是笑。

姐夫若是不信,那就讓小弟幫您分析一下,再說一說小弟的打算。姐夫雖然將閩浙的戰船大多調到北方,但仍舊留下維持當地海域秩序的戰船,而指揮的戰將,還多是海寇出身,以他們治海,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乃是姐夫的妙招,乃至於即便大多水師戰船被調走,閩浙海域還很太平。朝廷此番開海,姐夫不一定要開設過多的港口,小弟想,目前只開設一個,也就足夠。海岸之上開設炮臺,周邊用大小戰船三十餘艘作為防禦,應該也就夠用。海岸內部,開始市埠,准許在此地通商出海。但凡要出海登陸的船隻,只有停在此地才可,其他地方,都不准許。出海之時,朝廷派戰船五十艘作為保護,可收取保護費,而朝廷的戰船也可以自行做些生意。進出港口的或許,可收取稅費,海運是暴利,朝廷在稅費上不用客氣,出海的貨物,收取百分之一百的稅費,進港的貨物,收取百分之一百五到兩百的稅費。小弟敢保證,不出兩年,這個港口便能興盛無比,朝廷的收入,也會提升許多。不僅如此,在開海之後,小弟還敢保證,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商機。李元琛信誓旦旦地說道。

你說的卻也不錯嶽肅還真讓李元琛說的有些動心,嶽肅的歷史水平確實不高,但唸書的時候,歷史課本還是學過的,小的事件不清楚,大的事件,他可是知道的。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嶽肅知道,清朝推翻明朝,嶽肅也知道,而且嶽肅還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外國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雖然年代忘了,在哪個國家興起,他也記不清了,但是,等到開海交流,肯定會知道,並且將技術引進。而且,開海之後,還可以引進許多外國的糧食作物。只要不全面開海,哪怕主力水師都去打仗,也照樣能夠應對,關鍵則是在於,這個首先開埠的港口選在什麼地方。

元琛,只開設一個港口,水師絕對可以應付。只是這個港口選在什麼地方,很是關鍵。不知你認為選在什麼地方比較好呢

可以選擇的地方很多,如果以現在的情況而言,選擇在天津開埠,最為合適,畢竟離北京較近,姐夫能夠控制自如。但有一點,天津現在停泊的戰船太多,而且距離遼東又近,姐夫應該不會願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沒錯,現在在天津開埠,確實不合時宜。嶽肅點了點頭。

退而求其次是登州,但登州海域同樣離遼東較近,而且是遼東的供給出海所在,也不合適。再往南的話,青州府下最東的日照縣就在海邊,可以說是最合適的了。李元琛肯定地說道。

日照這個港口城市,嶽肅上輩子自然聽說過,要是在這個地方開埠,應該算是不錯的選擇。

騰地一下,嶽肅站起身來,飯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直接說道:賢弟隨我去書房走一趟。

小弟遵命。

嶽肅叫手下人繼續吃喝,只帶著李元琛來到書房,翻出地圖,檢視日照縣的位置。日照就在海邊,登州之南,青州的最東邊,如果在此開埠,眼下來說,應該算是最合適的地方。此處四通八達,北上可到北京,南下便是南京,是南北直隸中間所在。對於商人來說,很是方便,選擇性很強,對於朝廷來說,也很不錯,距離北京不是特別遠,想要控制並不算太困難,而且還不屬於戰備區,往來船隻不會影響對遼東的戰事。離登州也近,要是一旦出警,登州水師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趕去幫忙。

賢弟果然精通地理,能選出如此好的地方,行,就在日照這裡了。愚兄明日面聖的時候,就跟陛下商議此事。

這倒不能說是李元琛的地理好,對天下間的地理都瞭如指掌,只是在來的時候,李元琛做足了功課,在哪裡開埠,對朝廷有利,能夠得到嶽肅的支援,他必須要先想好。畢竟距離北京太遠的地方,嶽肅不一定會同意,距離遼東太近,嶽肅更加不會答應,琢磨了好幾天,他才選中這個位置。

合作銀行業與開海,李元琛不虛此行,兩個目的,全部達到。

好的生意人,就是要和國家做買賣,這樣才會只賺不賠,同樣,也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也要給國家好處,這樣國家才能答應你,實現雙贏。李元琛做到了,他覺得和姐夫這樣的人做買賣其實很有趣。姐夫不在乎自己會得到多少好處,只在於朝廷會得到多少好處,姐夫和天下間所有的官員都不一樣,這也是李元琛敬佩嶽肅的地方。

到了晚上,沐天嬌李瓊盈帶著兩個孩子回府。兩個孩子是蹦蹦跳跳,高興非常,第一次進皇宮,被紫禁城的氣派所折服,深深感染。尤其是女兒嶽萌,還被太后認為乾女兒,一下子就成了公主,更是欣喜。當然,張嫣能認嶽萌為乾女兒,也是看在嶽肅的面子上。

白日裡沒和兒女說太多的話,現在有兒女陪在身邊,嶽肅也是高興,還把鄭成功喊來,給三個孩子說故事聽。對於嶽肅講的故事,鄭成功和嶽萌都很趕興趣,唯有兒子是心不在焉,還打起了瞌睡。嶽肅把故事講完,讓孩子們回房休息,自己則是去了沐天嬌的房間。夫妻二人分別多年,所謂小別勝新婚,更別說是這大別了,自少不得纏纏綿綿。

第二天一早,沐天嬌給嶽肅穿戴整齊,前往內閣上班。處理了一些公務,到了巳時二刻,嶽肅才遞牌子進宮。

他的牌子,沒有人敢怠慢,小太監趕緊到太后那裡通傳,太后傳旨,御書房見駕。

嶽肅趕往御書房,到得時候,張嫣與朱慈焴已經坐在那裡,嶽肅先行見禮,還和往常一樣,不等跪下,朱慈焴就叫他平身賜座。跟著,嶽肅又向太後道謝,感謝太后對自己家眷盛情款待,以及收自己的女兒為義女一事。

張嫣少不得客套,閒話一番,嶽肅才進入正題。

啟稟皇上太后,近日來不少朝臣提議,言銀行只兌換貨幣,眼下民間已經兌換的不離十,不少銀行,一月下來也兌換不出多少銀子,其收入不及俸祿,建議朝廷將部分銀行裁撤。其言倒也有理,微臣思量多日,忽昨日善誠伯世子李元琛護送臣之家眷進京,夜裡設宴招待,席間談及銀行之事。善誠伯世子認為,銀行對朝廷的益處很大,應該大加發展,進而還會得到很大的收益,並提出一些個人見解。臣以為有理,今日特來覲見,奏明此事,由皇上加以定奪。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