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閩君老賊不知抬舉,俺們連岸邊都沒搭上,就遠遠看了山寨一陣兒,太遠,沒什麼收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碩被閩君拒之門外,張鵬並不覺得有什麼稀奇。對於井底之蛙而言,整個世界就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已。閩中沒有見識過秦人斬首百萬而取天下的殺戮,五十萬南徵軍也只是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階段,此時此刻,閩君應該還沒有把秦人太當回事。

聽碩講完經歷之後,他拍了拍碩的肩頭,道:“吾弟辛苦。”

“嘿嘿”碩摸了摸頭,一臉的笑意。

在計劃中本來就沒有強調一定要和閩君進行面對面的談判,甚至就算能談,也必定談不出什麼結果來。夏蟲不可語冰,根本無話可說。

比見閩君更加重要的是水路的偵查,洪水退去,水位正在不斷下降。有些原本是平地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河流和一部分,所以本地山民經驗中的道路就不太管用了,需要有人親自走一趟。

好在碩完成的不錯,只要能找準道路,收拾閩君就成功了一半。

對待這種蠻夷之地的野蠻人,張鵬並不打算先禮後兵,既然不想談,那就從肉體上毀滅掉對方好了。若是之前張鵬還對殺人有什麼牴觸的話,在見識到滿地都是淹死的山民以至於屍體堆積如山之後,他已經按奈不住殺人的衝動了。

“閩君是吾等立足於閩地的最大障礙,吾必誅之!”

在和司馬欣討論如何決定閩君命運的時候,張鵬斬釘截鐵地說道。

想牢牢把控住閩地,就必須取得山民的支援,而能夠用來拉攏山民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土地!!!

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土地問題。而土地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在秦朝滅亡之後才明顯表現出來的。

原始社會,在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之下,財產基本屬於部落公有;夏、商、周三代,承載著生產資料的土地屬於“國有”,即貴族公有制。土地在這一時期分配到國人一級就停止了,野人(在野之人)沒有資格分配土地。世卿世祿制下,土地流通較少。

到了秦代,始皇帝統一四海,實行了整個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土地國有制,黔首由國家分地,但只有使用權而無買賣權。土地國有,不能買賣,這就使秦朝成功地避免了土地兼併帶來的惡果。

可是等到漢代秦而立,土地私有開始盛行,西漢武帝時就已經出現了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況,許多豪族大姓家有良田數萬頃、童僕萬人,甚至可以做到閉門成市。後來,東漢王朝乾脆就是由豪族大姓創立,抑制土地兼併成為一句空談。

至此以後,持續到辛亥革命,中間的歷代王朝都陷入到一個歷史怪圈當中--國家初建立時人口凋敝、無主荒地眾多,故而可以分田以安定民心。但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人口增加,以至於無地可分,於是王朝走向衰落,最後再由對土地充滿渴望的農民起義推翻。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這些朝代的皇帝和王侯將相都是傻子麼,殷鑑不遠,為何不抑制土地兼併?其實道理很簡單,他們所有人都知道不制止土地兼併會亡國,但是卻做不到。因為在秦代以後的朝代,都是地主階層掌權。

說白了,皇帝自己和他的王侯將相乃至於全天下所有的統治階層,都是地主!禁止土地兼併,立刻亡國;所以只能改為抑制,相當於是慢性自殺。

還記得在電影《建國大業》中,陳昆飾演的蔣經國在魔都反腐,結果被張果粒飾演的常凱申勸阻,他的話是這麼說的:“反腐,要亡d;不反腐,要亡國!!!”

常凱申的話,足以解釋土地兼併不能解決而只能抑制的原因了。

歷史殷鑑不遠啊!!!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張鵬根本無意去搞什麼改良,上一輩子從農村走到城市的他,最清楚中國人對土地的渴望。種菜、種糧食是根植於我們基因當中的。城裡人沒有地,就乾脆在樓頂、陽臺、甚至花盆裡種菜。就連出國陪讀的叔叔阿姨們都把中國菜種植到了國外的大學裡。

一旦土地私有化,並且允許買賣,那歷史就會原封不動的發展下去,多少苦難會上演?作為一個從後世土地國有社會穿越到秦代土地國有社會的人,張鵬除了盡力去延續這一制度外,根本不做他想。

所以他要毫不猶豫地幹掉閩君和豪酋,再實行大秦的土地國有制度。

在張鵬看來,目前這個時代,大秦與諸夷之間的力量對比在於其農業水平的高低,誰掌握糧食、誰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土地國有為什麼在制度上能夠優於土地私有,因為這兩者都是建立在對土地的耕作之上。

土地國有,耕作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糧產量的提高,因為黔首擁有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只能盡力提高產能。而土地私有的目的卻是為了讓地主能夠攫取更多的利潤,這利潤不僅僅來自於產量。要知道,提高農產量的困難程度遠遠比簡單的增加土地面積取得財富要困難得多!!!

沒過多久,周弋也帶著人返回大營,他介紹了一下情況,又奉上繪製的簡易地圖。

張鵬召集了新軍的五個百將和十個屯長以及司馬欣和其部下,再次重申道:“此山寨必須整個端掉,閩君也不能放走!”

聽完了來龍去脈,少府的吏員有了些不同的意見。

“據報閩君有蠻兵三千餘,另又召集豪酋為其作倀,新軍不過五百,主動進攻恐怕不利。”一個有過從軍征戰經驗的吏員開口道。

“未戰先懼,和其可笑?”也有激進的新軍屯長道。此人乃是周氏族人,最為支援張鵬的決定。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新軍大多都是沒上過戰場的軍卒,對於戰爭還充滿渴望。天天訓練,他們早就想一試身手了。

爭論持續了大概半柱香的時間,張鵬聽這些爭論的部下已經沒有什麼新意可說,這才舉起手。看到這個動作,爭論頃刻間就停下了。

“吾大秦橫掃六合八荒,使天下莫敢相背,以何為憑?”張鵬先是和沉默不語的司馬欣對視了一眼,又掃視了一遍在做的部下,這才開口問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