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才光輝只能被另外一個天才磨滅……而蘇懷面對的卻是一國的天才……蘇懷該怎麼辦?

或許……現在暈倒……才是最好的結果吧。

可令人意外的是,蘇懷不僅僅沒有暈倒,甚至還加快了腳步,咬著牙一鼓作氣,一步步的攀升了金頂,最終踏上最後一階臺階,停在了炎黃二帝的巨大雕像下。

“完了……小蘇哥哥這是槓上了。”紀巧巧秀美微蹙,心想平時你這麼狡猾,怎麼現在暈頭了呢?

“真是的,裝一下虛弱會死啊。”仁娜也有些著急地嚷道。

只有張敏冷然道:“你們兩個閉嘴,蘇老師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只見蘇懷在炎黃二帝的雕塑前閉目佇立,所有攝像機對準他的臉,只是幾秒鐘之後,蘇懷就轉頭望著下面芸芸眾生,眾人心中都是一凌暗想……來了。

蘇懷望著那泰山廣闊天地,摺扇在手中緩緩開合,心中一片悠悠道: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眾人皆是一驚,這蘇懷竟然毫不遲疑直接頌詩?

剛剛的《登泰山歌》剛完,就已經創作出最後的登金頂詩了嗎!?

面對這前所未聞的雙詩比賽,他竟然直接創作出來了?

驚訝聲中,所有人都看著蘇懷目光望向遠處連綿不絕的山脈,頌道: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山下的“花鳥詩聖”錦織一,“酒仙詩聖”吉川菊稍微品味之後,都是頭皮一麻。

怎麼會這麼厲害……真是天成之句啊。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是從上之下,看著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

一個“鍾”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於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可蘇懷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蘇懷的用字,真是字字鬼斧神工,才短短兩句,就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

東山紀表情雖巋然不動,但是心裡也是無比震動,蘇懷之才,不在他之下,這首詩不下於他的《巔之和風》。

可就算如此,蘇懷也贏不過他。

正在這時,蘇懷的目光卻眺望像更遠處,聲音中透露出無盡的情感:“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東山紀頓時是一驚,之前這幾句氣魄雖大,但是還只是歌頌泰山之景,但這一句一念出,他卻感到蘇懷本身之勢卻如四海奔騰,五洲雷蕩一般,遮天蔽日而來!

這兩句,用詞如刀,劈開天地陰陽,動人心魄!

原本杜甫原來句“蕩胸生層雲”是見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

“決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

“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杜甫原作……這兩句寫的壯麗之景。

而蘇懷卻給人不是這種感覺!

他的“蕩胸生層雲!”悲壯莫名,宛如憑地驚雷!是他胸中那無盡燦爛的輝煌華夏之魂,猛然沸騰,高漲激盪。

“決眥入歸鳥”,彷彿是要把這華夏山河,天地萬物猶如“歸鳥”一般收入自己胸懷中,以一人之身光耀於天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5000年光華都聚於他一人之身,綻放磅礴而出!

原來……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指得不是蘇懷獨自一人,而是那失散千年華夏之魂!

蘇懷回視臺下,無論是東山紀,還是錦織一,吉川菊,韓元君,金八步,胡一南……都猛然只覺蘇懷竟身後炎黃二帝高聳如雲與融為一體,不……更是與這泰山,這整個華夏天地萬物之靈融為一體。

那種力量不是來自於蘇懷,而是這華夏一草一木,是在這土地上空,千年浩蕩的不散英靈正咆哮怒騰!

蘇懷的悠悠冷聲,每個字,都猶如一柄利劍一般刺穿山河雲空,直接擊中每個人的心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呼~!

現場猶如被凜冽寒風掃過,吉川菊,錦織一,以及六十位曰本甲級詩才子,都宛如被一陣巨大而狂暴的暴風雪襲來,各個都如光著雙足站立在冰天雪地之間,只覺得身上每個毛孔都透過寒意。

空氣都彷彿被這兩句詩劈開,整個現場的聲音一瞬熄滅。

每個人都像是被這種巨大而無形的力量束縛,聲音,思維,乃至情緒都瞬間為之凝結。

站在絕頂之上的人,正俯視著他們這些“眾山”。

那身影是蘇懷,還是華夏?還是他們奉為宣告的炎黃二帝?還是這山,這水,這華夏的天地萬物……?

他們分不清,只是心頭有一種巨大的恐懼感令他們牙關發抖,惶惶神散……而這種恐懼之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他們心底就生出一種想要卑躬屈膝的臣服感。

那不是膽怯,不是懦弱,而是一生追求天道的人,突然看到天道降臨在自己眼前的那種虔誠,那種震撼。

東山紀也是如遭雷劈,緩緩抬頭望向蘇懷站在泰山金頂的身影……明明是很模糊,卻又是那樣的清晰,就像是這個年輕人本來就該生在那裡一般。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