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清微天玉清宮內,三清鼎足而坐。

元始天尊最先開口,對老君道:“你初閉關便將你喚出,可有抱怨之心?”

老君道:“必是那廂有了動靜。”

元始天尊點點頭,道:“如來已差觀音菩薩來東土尋取經人,我是方才得知,恐怕此刻天地間已傳遍了。”

太上老君笑笑道:“西天雖號稱渾然一體,卻也走了風聲。”

元始天尊道:“一體尚可,算不得渾然。”

老君對靈寶道尊道:“二師兄如何看?”

靈寶道尊道:“大事小情,也用不到我這等無謀之人。”

老君道:“二師兄何出此言?”

靈寶道尊道:“自從見了那靈明神猿,不由得生了此念。”

老君搖搖頭道:“二師兄謙遜了,他即便造化所生,也畢竟還是稚嫩,並無師兄之能。”

靈寶道尊道:“你閉關多日,有些事卻不知了。”於是將悟空遭遇天庭圍堵,落入天罡地煞紫雷陣中,又被如來用五行山鎮住之事說了一遭。

老君罕見地露出詫異神色:“怪哉,靈明神猿向來謹慎,此次為何自投羅網?”

靈寶道尊道:“我也奇在這個自投羅網上,想那如來要傳播教義,引天下氣運向西,造化歸於一處,而今有了靈明神猿此舉,他自然喜出望外,如我所料不錯,他必動了靈明神猿的心思。”

老君點頭稱是:“此乃常理。但靈明神猿知道自己身子金貴,居然膽敢以身犯險,這……如何是他行事風格?”

靈寶道尊道:“若非大愚,便是大智,我與師兄所見略同,靈明神猿此舉絕非無的放矢,乃是動了賭如虎穴的念頭。”

老君連連搖頭,道:“非也非也,這兩件事相隔數十年,縱他神機妙算,又豈能算到如來傳經,再推演出取經人必會是他?”

元始天尊道:“以我推算,靈明神猿不過欲試探天庭意圖,他被如來鎮壓,卻是陰錯陽差。”

老君道:“這才合理。”

元始又道:“不過,陰錯陽差亦與運數相合,又豈能分而論之?”

老君一怔,問道:“師兄是說,此事看似偶然,卻是勢在必行?”

元始微笑,道:“勢在必成!”

“成了又能如何,莫非師兄如此看好這猴子,竟相信他能與如來相衡?”老君仍是搖頭。

元始道:“若他單打獨鬥,卻不好說了。”言下之意卻是:悟空交際甚廣,合眾人之力,未必不能將取經之事攪得一塌糊塗。

靈寶道尊道:“我等又豈能袖手旁觀?”

老君聽了靈寶道尊之語,驚問道:“師兄,莫非你也——”

靈寶道尊道:“莫要問我,你去問他。”

元始笑道:“我試以大衍之術推演,我教氣運衰而彌堅,又後力綿長,委實出乎我之意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老君聽了元始之言,心中大喜。靈寶道尊與元始天尊始終韜光隱晦,向來低調隱忍至令人髮指,蓋因道教氣運由興至衰,不敢妄動也。而今元始道出氣運有了轉機,的確是萬年來第一個大喜事,以三清之能,又豈是甘居人下之輩?

於是道:“好!既然如此,我等自此也不必束手束腳,只教他來得去不得便罷。”

元始擺了擺手,道:“雖有轉機,然天機不可強逆,只暗中推波助瀾便好。”靈寶道尊與太上老君自然遵從,元始面帶微笑,補了一句,“這轉機,便在猴子身上。”

……………………………………………………

天庭之上,群臣畢集,個個肅然而立,只待玉帝說話。

西天派人來東土傳道,眾人也是剛知,如來此舉令許多人大為震驚。須知玉帝乃是萬天之主,如來此舉若上綱上線,便稱為忤逆也不為過。然此事偏偏微妙至極,天地間佛、道兩教獨大,若以教派之爭論之,又似乎合情合理,教人不好發難。歸根結底,要看玉帝如何考慮。

玉帝居於寶座之上,沉吟良久,才道:“佛老派人向東土傳播教義,眾卿如何看待。”

此語一出,許多心思機敏的一聽“佛老”二字,心中便知玉帝此際已打定主意,不可與西天翻臉。更有些老人知道,西天今日之地位,其實是萬年之前如來大鬧蟠桃會爭來的。當年他一式萬佛朝宗,震懾天庭眾仙,便三清也急急躲回了各自宮殿。如來貌似對天庭尊敬有加,其實早已是野心勃勃。

張道陵乃道教四大天師之首,當即站出道:“小仙看來,佛老此舉不妥。”

玉帝道:“天師自說無妨,不妥在何處?”

張道陵道:“佛老傳播佛教經義,理應先與陛下招呼,如此作為,與先斬後奏何異?”

玉帝聽了,也只點點頭,並無絲毫反應。

張道陵不甘心,又道:“近年以來,西牛賀洲土地逐漸東擴,已是囂張勝卻以往,此際又變本加厲,奪我道教氣運,如此下去,我教危矣!”

託塔天王站出道:“天師此言太過危言聳聽,我道教有三清坐鎮,又有萬天之尊昊天上帝掌握,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何來危矣之說?”

張道陵道:“天王太過輕描淡寫了,須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何況佛道之爭歷來便有,而今對手咄咄逼人,難道還要退後忍讓不成?”

李靖笑道:“佛道兩門素來交好,所謂爭鬥,都是凡夫俗子為之,怎地天師也信了這個論調?”

張道陵急道:“俗話說,拿了人的手短,李天王莫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李靖手中寶塔乃是如來所贈,此時張道陵提起此事,正中他的要害,騰地一下滿臉漲紅,便辯解道:“我對天庭素來忠心——”

玉帝皺眉道:“罷了罷了,你二人莫做意氣之爭,此際怎是論態勢的時候?佛門既然如此動作,我道門若不有個應對,卻唯恐教人看輕,我召眾卿前來,只想個對策,莫論其他!”

張道陵與李靖見玉帝出言阻止,均告罪退下,李靖透過來陰鷙的一眼,張道陵知道,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

一時間堂上無人說話,太白金星心思急轉,想了一個法子,邊站出道:“臣有一計,卻不知是否合用,若有出入,權當拋磚引玉了。”他極為伶俐,見了李靖與張道陵撞得灰頭土臉,先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

太白金星道:“佛教東行,不可看得過重,但亦不可看輕。太重,會被人背後指點我天庭器小,容不得旁門存在;太輕,實因沙門人多勢眾,若再添門眾,或許真將不可收拾。”

許多人聽了微微頷首,果然是太白金星,雖然說了兩句廢話,但聽在心裡都覺理所應當。太白金星見玉帝頗有讚許之意,便侃侃而談起來:“聽聞佛老著觀音菩薩來尋人西去,須知自南贍部洲至靈山,道途漫長,若一步步量過去,怕不得三五十載。途中又有諸多國度山頭,大小妖精藏跡其中,由此看來,這取經倒也並非易事。”

四大天師中許遜忽地發問:“金星所言有理,不過照此看來,難道佛老自己給自己出了個難題不成?”

太白金星道:“非也非也,佛老何等人物,我這點算計他又豈會想不到。觀音菩薩既受他指點,想必也明了其中奧要。道途漫長坎坷,非一人之力所能及也。若不出我所料,觀音菩薩尋的取經人絕非一人,總要尋些幫手才好。”

“既要尋幫手,便以神通為先,否則保不得取經人,中途夭折,豈不成了大笑話?”玉帝越聽越有意趣,身子微微前探,仔細聆聽。

太白金星又道:“既然我天庭不好出面阻止,那便行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如何?”

玉帝問道:“何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金星還需細解。”

太白金星道:“此比或許不恰,其實便是明裡搭臺,暗中改戲。試想,若在取經隊伍中安插一個天庭中人,封山堵路,遇水拆橋,這取經之途又豈能一帆風順?”

眾人聽了,無不交口稱讚,都道太白金星足智多謀,這一招實在陰絕。

太白金星又道:“此計其實是小謀,有此小謀為先,方有大計在後。”玉帝喜道:“難道還有計策?”

太白金星道:“有了此人在內呼應,取經一眾起居習性、各人優劣、行進路線自然瞭如指掌,回頭再於西行路上設些阻礙,豈不更令取經難上加難?”

李靖忍不住問道:“我天庭設下阻礙,與直接派人阻止何異,如此行事,仍是面上不好看。”

太白金星笑道:“天王果然耿直,我天庭良莠不齊,便有些天將星宿偶爾犯了罪過,也在情理之中哦。”李天王被太白金星說的臉上又是一紅,贊了一句匆忙退後,立誓再不發一言。

玉帝思忖片刻,終於讚道:“金星好謀略,眾卿可有不同見解。”

階下群臣見玉帝已經認可金星計策,哪裡還有人犯傻說話,玉帝道:“那便依此行事,再來論一論,我天庭中有誰人能當此大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