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正在山下閉目養神,聽遠處傳來踢踏聲響,他歪頭看去,卻只聞其聲不見人影。

過了一陣,才見自右邊繞過來一位老者,這老人揹負柴薪,緩緩行到此處。這老者白發蒼髯,老態龍鍾,看上去已過古稀之年。他走一步停三停,嘴裡不住道:“好端端,如何多了座大山,莫不是走錯了路?”聽他語意似是出去砍柴,回來發現需繞路才能回家。

悟空聽了這話忍不住要笑,但想想自己此刻光景,還不如這老者能行能走自由一些。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老者行到近前,一眼便看見山底伸出一隻毛茸茸的猴頭,他卻也不驚,對悟空道:“你這小猴,如何鑽到山底下了。”

悟空強作笑顏,道:“正從此地過,天降一座大山,便把我壓在底下,真是晦氣。”

老者驚道:“哪是晦氣,簡直好大運氣,若是偏一點,我便見不到你了。”

悟空道:“老丈說的也是。”

老者又道:“你腿腳可還好,孤拐傷了沒有?”

悟空道:“絲毫未損,正有一個凹處,將我卡在這裡。”

老者道:“你莫急,待我回家取鍬斧,喚兒孫來將你挖出去。”

悟空心道,凡人豈能挖動這座山,縱來多少都是無用。便道:“老丈有心了,不過這世上哪有挖山的,還是罷了,罷了。”

老者呵呵笑道:“撼山有何難,不過一下下挖下去,遲早夷平。”

悟空微微詫異,這老者言談不俗,莫非是哪位神仙前來試探自己?他運目力察看,這一下驚得非同小可,原來玄空法秘訣居然使不出來。難道五行山竟能剋制玄空法秘訣這門功夫,他再試探使用其他神通,果然五行之力一概失效,而其他神通卻有些反應。還好還好,若是全都無用,自己便與廢人無異了。

悟空答老者道:“老丈說得好,不過這實在太費功夫,還是罷了。”

老者道:“你當我哄你不成,我活了八九十年,向來言出必踐,你這便等我來救你。”說完轉身欲走。

悟空急忙阻他道:“老丈且慢,實不相瞞,我有個神仙朋友,近日便將來救我,不勞老丈費心了。”悟空雖查探不出這老者身份,但猜也能猜出幾分,想必是齊天嶺眾人得了訊息,來試探自己的。

他猜得不錯,這老者正是大禹所化,大禹擔心此山有些古怪,唯恐有人窺聽,便化作凡人模樣來詢問悟空。

“不用?”老者沉吟少許,伸手摸摸山壁上石頭,似乎是在摸這石頭的硬度,然後喃喃道,“也只十年功夫,十年,十年即可。”

悟空聽這老者說了三遍“十年”,心中一動,想起大禹說過要在十年之後下界,頓時明了這老者身份。他心中暗暗糾結起來,雖說唐王李世民入地府一節也大有玄機可探,但自己若出了五行山,又如何混入取經隊伍?兩相權衡,還是此處重要一些。

悟空想了想,道:“老丈一說我卻也想起,我與朋友也有個十年之約,只是此地緊要,一時難以脫身,那約定自然也消散無形了。”

老者似是沒聽見悟空說話,抬頭望望天,道:“西方日頭將落,回去生火了。”然後對悟空擺了擺手,便一步步挪出悟空視線。

再說悟空,自大禹離去後,實在百無聊賴。五行山也不知布了什麼陣法,他便連讀經修煉都毫無效用,只能面朝黃土數著面前沙粒。

……………………

大禹回到齊天嶺,眾人早等得心急火燎,大禹苦笑道:“我等倒是白擔心一場,悟空只道自有辦法,不教我救他。”

牛魔王喝道:“這猴子,真是急煞個人。”自己在地上轉起圈來。

通風笑道:“既然悟空有言,便可放下心來,想必他心中自有謀略。”

大禹點了點頭,道:“即便如此,亦不可掉以輕心。我觀那山頗多陣法相佐,確是高人法術,最好遣人暗中護佑悟空,以免仇家趁人之危,傷了他性命。”

牛魔王道:“好!我去!”

楊戩站起道:“不好,齊天嶺畢竟與天庭不合,你若一動,太過惹眼。還是我去,如來佛祖既然不殺悟空,想必上面便無傷他之意,即便有人來動心思,也是些宵小所為。我教梅山六兄弟各帶二百草頭神晝夜輪換看守,應保悟空無虞。”

眾人見楊戩果然與悟空情誼深厚,皆為之所感,紛紛站起道謝。

楊戩辭別眾人,自回灌江口佈置一切去了。

……………………

再說西天佛老,辭了勾陳大帝一種,轉回至雷音寶剎,但見三千諸佛、無邊菩薩,個個擺列在靈山仙境.婆羅雙林之下接迎。

如來挺住祥雲,對眾道:“我以甚深般苦,遍現三界。根本性原,畢竟寂滅。同虛空相,一無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識。名生死始,法相如。”說罷,舍利之光再現,大眾見了,皈身禮拜。

少頃間,如來率眾轉回大雄寶殿,登上品蓮臺而坐。那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金剛、四菩薩合掌近前禮畢,極口稱揚佛祖大能。

佛祖心中愉悅,立時開了法會,但見靈山之上:玄猿獻果,糜鹿銜花;靈龜捧壽,仙鶴擒芝。眾佛眾菩薩安享淨土袛園,習靜歸真,參禪果正。不滅不生,不增不減。稱得上是: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佛老微開善口,傳無量法,大開藏門,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得嚴。但見那天龍同繞,花雨繽紛,直講得人人雀躍歡顏。

授法完畢,如來道:“我觀天下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親生,只因餬口,性拙情流.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唯有那南贍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道:“如來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答道:“這三藏真經,囊括天地,有驚神度鬼只能;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天下眾生修真之途,正善之門。”說完如來沉吟不語。

有那機靈的幾個搶上前來要爭此功,最先開口的卻是靈吉菩薩,他自以為摸準佛祖心意,便急道:“南贍部洲如今有福了,這三藏真經,足現我佛慈悲。弟子也曾立下宏願,誓要將我大乘佛法傳遍天下,今日有此機緣,真是……”靈吉做出一幅興奮模樣,倒似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哪知佛祖聽了靈吉菩薩之語,垂目又道:“我本欲將真經送到東土,唯恐那方人因得之太易,不懂尊惜,怠慢了我門正宗。如何得一個有大神通智慧的,叫東土眾生仰慕佛門,再能尋一個善信,教他歷經千辛,跋山涉水,來此求取真經,再返傳東土眾生,才叫廣大福緣善慶。誰,肯為我走這一遭。”

靈吉等人聽了佛祖之言,個個訕訕退下,這番言語中,最難得卻是“叫東土眾生仰慕佛門”這幾個字。

東土之中,雖稱佛道儒三教並存,但儒教式微,佛教入主甚晚,其實卻是道門一家獨大的態勢,天庭向來以東勝神洲、南贍部洲為基本,怎肯輕易拱手送人。許多菩薩羅漢聽聞要在三清眼皮底下行事,心裡皆打起了退堂鼓。

此刻,階下站出一位菩薩,只見她:身上錦城裙,肩垂金落索,裙上碧玉紐,外罩素羅袍。生得理圓四德,智滿金身。映出瑞氣遮迎,祥光籠罩。手託淨瓶甘露,斜插垂楊歲歲青。久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正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裡活觀音。

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願往。”

若是平日裡,即便有事,菩薩見佛也只一揖一拜足矣,而今日觀音菩薩禮佛三匝,卻極為敬重。一則觀音知道此事至關重要,乃是佛教興旺的大好契機,若能做好,自然是大功一件;二來,憑觀音智慧,自然分辨得出這其中的好處。如來權高位重,自己得了這個號令,便如奉旨行事無異,許多便宜卻不好明言了。

如來見觀音菩薩如此鄭重,心中大喜,暗道果然觀音有大智慧,除他以外卻再難有人明我心意,若是金蟬子在卻也不過如此。

如來道:“正合觀音尊者前去,我才放心。”菩薩內心暗喜,面上恭敬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我教你不可騰雲駕霧疾行,須一步步細看山水路程,謹記遠近之數,又有五件寶貝給你,為得是此行必成。”

如來遂命阿儺、迦葉,取出“錦斕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道;“這袈裟、錫杖,你直與那取經人親用,若他肯堅心來此,只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免千毒萬害;兩樣在手,勢必保他周全。”

觀音菩薩皈依拜領,如來又取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咒法各自不同。我與你‘金緊禁’的咒語三篇。若路上有神通廣大、不服我門的,可將此箍兒與他帶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再依這三篇咒語念一念,管教他眼脹頭痛,腦門皆裂,入我門來。”

那菩薩見這三樣果然是寶貝,踴躍作禮謝了如來。

離了大雄寶殿,菩薩喚來惠岸使者隨行。惠岸使者即是李天王二弟子木叉,他手中一條渾鐵棍足有千斤重量。菩薩教他化作降魔力士模樣,手持錫杖雄心滿滿下了靈山。這一去:但尋佛子歸本願,管教能士入我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