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地開始了他的演講,而魯力坐在那認真的聽著。旁邊只傳來他一個人的聲音。

“0世紀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封建主義、帝國市義和官僚買辦階級,建立了新中國。在此基礎上,中國實行了全面工業化,推進了改革開放,到0世紀末,已取得顯著成果,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

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經歷1978~1984年、1985~1987年、1988~199年、199至今的四個週期波動。與改革前相比,中國經濟波動的週期拉長了,峰位、谷位落差降低了。這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不斷提高,由過去追求高速度逐步轉向兼顧發展與穩定、兼顧速度與效益、追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同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個建立,宏觀調控中經濟手段作用增強,使經濟運行擺脫了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惡性循環。1996年、1997年軟著陸的成功,使中國在1997年5月開始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下站穩腳跟。

總的看,在中國步入1世紀時,全國經濟已進入全面、快速工業化的階段;在取得巨大的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集中表現為明顯的、多側面的二元現象: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開始運行,但舊體制仍然在許多領域起作用,新舊體制雙軌執行並存,轉軌緩慢,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面臨巨大困灘;經濟高速增長與低效率、低質量並存,經濟仍然以粗放型增長為主,資源配置結構不合理,規模經濟效益差;在國內市場容量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相當部分的國產商品生產能力過剩,銷售困難與部分商品大量進口並存,國產名牌不斷消失,一些“民族工業”被外資打壓兼併,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出口高速增長與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佔主導地位並存,高檔名牌產品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國內市場佔有率日益下降:東南沿海地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奔向富裕與中西部多數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收入水平相對低下並存,經濟發展的地區差距日益拉大;隨著經濟規模擴大、就業人數不斷增加與全社會的失業率上升並存,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動速度加快與困難加大並存,這將使得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有增加的趨勢;少數人暴富與相當部分的城鄉貧困人口並存,社會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工農業產品積壓,產銷率不高與相當一部分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有效購買力不足並存;經濟規模迅速擴大與資源浪費、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並存,能源和水資源短缺和生態失衡、環境惡化日益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對科學技術和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與大量低素質的剩餘勞動力並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些問題都是短期內難以克服的,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和精心的*作才能逐步解決。這表明,我國的未來發展前景是美好的,但面臨的困難也是很大的。

對000~05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進行預測是超長期預測。未來50年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我們只能在一定的假定條件下(如不發生世界大戰,國內基本保持社會安定等),採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的辦法進行預測。這裡我們使用了系統動力學、投入產出、經濟計量三者相結合的模型,預測中國在000~050年間人口、經濟增長以及結構變化情況。

一、人口預測:總量不超過16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1、人口總量和勞動力預測中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95年中國的人口數為1.111億,佔世界總人口57.16億的1/5。1995年世界的人口增長率為1.5%,中國則為1.06%。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政府加強了計劃生育政策的指導,人民群眾的生育觀念逐步發生了變化,人口出生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從1970年代初的0‰以上降到了目前的10‰左右。在城市和鄉鎮企業發達的富裕農村,獨生子女已經蔚然成風,成為居民的自覺要求。即使在較為貧困的邊遠地區和農村,群眾也已經認識到,少生優生是脫貧致富的重要一環,多胎生育大大減少、但是,由於巨大的人口基數,中國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數仍然在1000萬以上。實現零增長還需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三次產業就業比重預測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勞動力結構一直保持這樣的格局:農業勞動力始終佔據第一位,1980年代以前,70%以上的勞動力都集中在第一產業;改革開放以後,第一產業勞動力的比例開始減少,但1990年佔勞動力總數的比重仍有60%。第二產業從1970年代末發生重大變化,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的發展,第二產業擁有0%左右的勞動力,並且緩慢增加;1990年第二產業在總勞動力中的比重為1.4%。第三產業也是在改革開放後出現快速發展,但其比重低於其他產業,1990年為18.4%,進入1990年代後,第三產業發展開始加速。1994年,第三產業就業的勞動力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二、三次產業佔總勞動力的比重分別為.7%和%:第一產業仍居首位,為54.%。這說明,第一產業就業勞動力比重的下降在加快,且大都向第三產業轉移。根據1996年的統計數據,一、二、三次產業就業勞動力的比重分別為50.5%、.5%、6.0%。1978~1996年,在不到0年的時間內,第一產業就業勞動力從佔總數的70.5%下降到50.5%,平均1年下降1個百分點。這是非常巨大的變化,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且這種趨勢還將繼續保持下去二、經濟增長預測:1世紀中經濟總規模將居世界第二位。

根據模型預測結果,000~050這50年中,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基本趨勢是逐漸緩慢下降,50年的平均增年率為5,8%。其中,000~010年為8.1%;011~00年為6.4%;01~00年為5.4%;01~040年為4.9%;041~050年為4.%。”

林天地的話依然在耳邊響起,魯力心裡不由的有些佩服了,這個男看來還真是有點真材實料,不能也獲得不了這麼大的成功。魯力不由的收起了原來那份輕視的眼神了,總以為別人的成功是靠著祖輩的餘蔭之類的才成功的,卻不知道有很多人完全是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付出這獲得成功的,而現在也正是一個這樣的好時代,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更是激勵著更多的人奮進。(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