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年,正月十九,早上九點,上海,公共租界,兆福裡

葉林笑著問,心裡並不覺得需要現場考驗人家的琴棋書畫的本事,

聖瑪利亞女中畢業的優等生,若在上海灘做一個家教都不合格的話,聖瑪利亞早關門大吉了!

事實上,聖瑪利亞女中的畢業生,日後成為名媛的比比皆是。當上外交官夫人的也不止一個兩個。

比如說張愛玲就是聖瑪利亞女中畢業的,那位才華橫溢、蜚聲文壇的一代女作家——張愛玲,她的小說、散文和評論的處女作都是在聖校期間發表的。

在葉林前世,張愛玲從1931年秋11歲時進入聖校讀初一,到1937年夏17歲高三畢業,她在聖校度過了她的少女時代。

由於與離異的父母感情不和,她很少回家。家庭變故,親情冷漠,給學生時代的張愛玲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她在學校裡沉默寡言,不交友,不合群,生活懶散,衣飾也不入時,而且還常忘帶課本,忘交作業,在課堂上偷偷速寫教師卡通肖像——

但這一切難掩她日益顯現的文學才氣,當同學們還只會按老師命題將幾百字敷衍成呆板的準八股時,她就以一篇感情真摯、詞藻瑰麗的自由命題文章《看雲》受到老師極力讚譽。

1932年第12期聖校年刊《鳳藻》上,發表了她的處女作《不幸的她》?,編者特地說明作者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12歲的張愛玲寫出這樣的句子,足可以做她的“天才夢”了。

以後,她又陸續在《鳳藻》上發表了散文《遲暮》《秋雨》,評論《論卡通畫之前途》及用英文創作的散文《牧羊者素描》《心願》。

此外還在聖校學生社團國光社辦的刊物《國光》上發表了農村題材的小說《牛》和歷史小說《霸王別姬》及四篇評論和兩首打油詩。

值得稱道的是在《霸王別姬》中,她已嘗試將西方現代心理分析方法和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敘事手法交融在一起,其成熟的技巧令國文老師也甚感吃驚,乃至公開在課堂上讚揚它可與郭沫若的《楚霸王之死》相媲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愛玲的文名逐漸在校園內流傳開來,教員在休息室裡也常議論她。老師要她擔任學校年刊《鳳藻》編輯,被她推脫了。

聖瑪利亞女校把“非梧桐不棲,非醴不飲”的鳳作為學校標誌,校刊也取名《鳳藻》。

在上海市檔案館珍藏的數十本《鳳藻》內,葉林見過聖瑪利亞女校當年靜穆恬美的校園風貌,也見到了張愛玲蘊含靈氣的一篇篇中英文習作,見到了畢業留念時她為全班同學繪製的30多幅真人頭像加卡通身段的肖像畫和英文簽名Ailing。

撫摸著一本本歷經歲月的棕赭色羊皮面的《鳳藻》,耳畔彷彿回響起張愛玲在英文習作《心願》中發出的宏言:

“與全中國其他學校相比,聖瑪利亞女校的宿舍未必是最大的,校內的花園也未必是最美麗的,但她無疑有最優秀、最勤奮好學的小姑娘,她們將以其日後輝煌的事業來為母校增光!”

當然,這會兒才是民國八年,張愛玲要等明年九月份才出生,而站在葉林跟前的兩位淑女,才是張愛玲在聖瑪利亞女校的前輩。

“不曉得文先生這次請家教,要給孩子教那些課程?打算請多久時間?”皮皮魯咬著嘴唇問道。

皮皮魯去年畢業後,家裡長輩各種相親說媒各種逼婚,皮皮魯不過十八歲,正在嚮往自由和愛情的青蔥歲月,又在聖瑪利亞接受了西式教育,哪肯輕易就範,因此要出來做事。

經濟不獨立,人格就不獨立,皮皮魯是這句話的信徒,而在魯西西看來,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

葉林在商務印書館簽約翻譯出版馬格斯資本論三件套叢書,對馬格斯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理論耳熟能詳。

根據馬格斯的理論,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構成一定社會的基礎;

而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在階級社會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所以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理論是馬哥和恩哥創立的。但馬格斯本人一生經濟都未曾獨立過,所以馬格斯又怎麼能決定上層建築?

1843年馬哥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提出不是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命題,這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理論的胚芽。

這裡的"市民社會"主要指現實的經濟生活。隨著馬哥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和對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哥合著的<神聖家族>中,市民社會概念進一步具體化了,已接近於"生產關系"概念。

在1845~1846年他們合寫的標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形成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概念,明確指出:市民社會"始終標誌著直接從生產和交往中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任何其他的觀念的上層建築的基礎"。

在這之後,馬哥依據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理論,分析了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社會獲得的重大成果,並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充實和具體化。

他在1859年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理論作了精闢的表述:"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

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恩哥寫的<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著作,特別是在他晚年的書信中,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理論作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聖瑪利亞女中畢業的皮皮魯出來做事應聘家教,就是為了爭取經濟獨立之後的人格獨立,當然,現在皮皮魯心裡多找了一個理由,做家教才能每天看見葉林。

不知後事如何?

……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