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年,正月十八,下午五點,上海,公共租界,一品香大旅社

葉林之所以研究浸禮宗,是因為父母信仰這個教派,

而他的幾個哥哥們接受洗禮的不到一半,信佛通道的也有那麼幾個。但是葉家老爹和太太確實是虔誠的浸禮宗基督教徒,

在葉林看來,基督教浸禮宗是相當世俗化的教派,比如不承認禮儀為聖禮,而稱之為“禮節”(ordinance)。在它看來,儀節並無神聖價值和意義;信徒僅因信仰而獲恩典,而非儀節本身。

浸禮宗實行浸禮與聖餐兩種儀節。浸禮象徵著耶穌的埋葬與復活,也是對信徒罪的埋葬,獲得新生的標誌。

此外,教會實行公理制,所有信徒在教會中的地位和權利一律平等。信徒自願結合而成的地方教會為最重要的行政單位,擁有全部自治權,可以自行決定儀節、規則及其與其他教會的關係和成員的接納與清除。

牧師由會眾聘任,不設執事。各地地方教會自願組成同盟處理共同的問題和任務,但其決定對地方教會不具有權威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由此可見浸禮宗在教義和禮儀上具有個性化、自由化的特點;在教會制度上具有民主的色彩,故往往被人們視為較典型的自由教會。

還有什麼比自由更寶貴?還有什麼比信仰更重要?所以葉林曾經也考慮過是否要接受洗禮加入基督教浸禮宗。

所以葉林對浸禮宗的教義曾做過深入的研究:

比如浸禮宗教義可以用八個英語短句表達,而每一句開頭的字母拼起來是BAPTISTS。

Biblicalauthority:認識和肯定《聖經》的權威。即浸禮宗以《聖經》作為信仰和實踐的最高權威(若干宗派在《聖經》之上還加上教會或是信條)。

一般說來浸信會中對於特定神學立場的執著是比較淡的。部分浸會中可能有加爾文主義者,也有亞米念主義者;可能有時代主義的支持者。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浸會中的神學是豐富而多樣的。

再比如說,葉林對浸禮宗的起源和傳播發展也做過深入的研究:

最早在1600年,荷蘭分離派Seperationist逃難者受門諾會影響,公理會牧師JohnSmyth(1554-1612年)認為嬰兒洗禮是不合聖經教導(聖經中雖沒有嬰兒洗禮的事情,但在《十二使徒遺訓》裡面有記載關於嬰孩受洗)。

於是1609年約翰史密斯為自己和其他會友再施洗。他們採納了浸禮原則。

而在萊登(Leiden)的教會中,有一位牧師HenryJacob(1550-1616年)於1612年間,回到英國,在Southwark成立了英國第一間浸信派教會。

同年,浸信宗教堂的首次聚會在倫敦Spitalfields舉行,浸信宗創始人ThomasHelwys發表了一則關於“罪孽的奧秘”的宣言。

17世紀,浸信會教徒拒絕遵從並成為英國教會的成員。強調唯有基督,而非國王或者女王,才是教會的元首,為此受到信仰迫害。

1633年,有些人退出這間教會,因為他們除了接受成人浸信,並深受加爾文主義影響。

1641年,他們開始接受浸禮為正式聖禮,自此以後浸禮成為英國浸信會之傳統。這一派後來被稱為特別浸禮派(ParticularBaptists)。

後來荷蘭的浸禮派又受到亞米紐斯主義(Arminianism)的影響。亞米紐斯主義是不接受“預定論”的;那些接受亞米紐斯主義的浸禮派信徒,後來被稱為普通浸禮派(Geists)。

而在伊利沙白女王就任之後,國教和其他分離派經過數十年不斷的抗爭。根據公元1689年的“信仰容忍法案”(TheTolerationAct),凡是願意實行以下各點的,都可以自由崇拜:

(1)發誓效忠威廉與瑪利。

(2)拒絕教皇權柄、化質說、彌撒和向馬利亞及聖徒禱告。

(3)接受“三十九信條”。使新教各宗派,可在英國公開。這些不同意者包括:長老宗、公理宗、浸信會和貴格會,人數加起來約為當時英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1792年,WilliamCarey創立浸信會差會(BMS),也就是後世為人熟知的浸信會世界差傳佈道團(BMSWorldMission)。

1812年,在倫敦Rippory博士的小禮拜室內,小組討論浸信會聯盟的形成。

1813年,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浸信會大會。

1832年,浸信會聯盟的架構完成。

1837年,喬治·卡曾斯是第一個被報道的西印度牧師,在英國主持牧師團。

1854年,司布真(CharlesHaddeon,1834-1892年),最有名的浸信會宣教士,開始了他的事工。19世紀後半期,司布真的講道盛況一時;屬於浸禮宗,除了不信嬰兒洗禮外,他是個道地的加爾文宗。

1855年,TheFreeman,也就是後來的《浸信會時報》(TheBaptistTimes)首次出現。

1891年,一般浸信會和特別浸信會共同組成“英國浸禮宗協會”(BaptistUain)。

接著成立了歐洲浸禮宗聯盟-Europeaion(歐洲浸禮宗聯盟,EBF),包括52個聯會和公會內的77萬浸信會教徒、7個附屬教堂和網路。

從葡萄牙到遙遠的俄羅斯,涵蓋了在歐亞大陸、中東及近東所有的浸信會信徒。在這些沒有正式協會存在的國家中,歐洲浸禮宗聯盟持續不斷地工作以加強各方的關係。

浸禮宗於17世紀30年代隨清教徒移民傳入北美,主要是特救浸禮派。18世紀後,此派開始了聯合運動,但這一趨勢被19世紀30至40年代的奴隸制運動所中斷。

由於南、北方對奴隸制的態度不同而走向分裂。1845年美國南方各州建立了“南方浸信會”(TheSouthernBaptist)。1907年北方各教會聯合建立了“北方浸禮會”(The)。

隨著美國內戰的結束和解放宣言的公佈,各浸會加強了在黑人中佈道傳教,建立黑人教堂與教會,培訓黑人牧師,1880年建立了黑人信徒的全國性組織“美國的全國浸禮會”(TheNationalBaptisterica)。

1916年又從該會分裂出“美國全國浸禮會”(TheNationalBaptistU.S.A.)。

而南浸會始終重視傳教工作,其內部雖然分歧很大,但在傳教問題上意見一致,它提出要實現“全球福音化”。

此外,在葉林前世,浸禮宗在美國黑人中影響很大,黑人基督徒多屬此宗,並有專屬黑人的教會團體,它們是:美國全國浸禮會和全美浸禮會。

在葉林前世,至20世紀90年代,前者擁有信徒260餘萬人,後者擁有約550餘萬人。全美約有2000萬黑人信徒,30餘個黑人教會。

如此熱愛民國封建大家庭體制的葉少爺,當然不會加入一夫一妻制的基督教!

不知後事如何?

……

……

【作者題外話】:親們,傳統不等於糟粕,捍衛傳統,一起來投銀票!我們又要裸奔啦!

今日小劇場:

阿文:“師傅,胡師伯失聯了大半天,到底怎麼了!”

葉林:“阿文,胡師伯是成年人,成年人的世界,讓他自己去做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