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

陳信聽著坐在兩邊的幾位大臣嘴裡喃喃著這個詞,直到大家都很疑惑,於是繼續解釋道“沒錯,就是功成身退,軍管會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接下來,就是把軍管會改組成為更加適合現在局面的中央集權式的民政組織。

我準備把原本軍管會的各項職能進行詳細的拆分、重組。

首先,要起草一份基本法,以法律的方式,確定國王是華夏聯合王國的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宗教最高領袖。

國王擁有包括【任免全國任意級別官員、調整所有機構、制定、批准、修改法律、和外國宣戰、停戰、簽訂合約等】,但不限於以上所有權力。

接下來,我要成立一個內閣,這個內閣並不是現在大明那樣的決策機構,而是他最初時候的形態,也就是一個直屬於國王的諮詢機構而已。

內閣是國王的輔助結構和下屬,沒有獨立的地位和越過國王行事的權力。

內閣成員由處理國家事物的各部國務大臣,也就是尚書或部長,還有其他國王指定的官員組成。具體包括首輔、次輔外,還包括所有資深國務大臣。

部級機構包括國務院、財政部、國防部、國家安全部、退伍軍人部、司法部、內政部、農業部、商業部、衛生部、建設部、交通部、教育部,共計1個部。

在此之外,我還要建立一個樞密院,這個機構不歸屬內閣管轄,而是直接向我本人負責,下轄一些專業的諮詢機構,提供各項建議。

樞密院包括經濟顧問委員會,編制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國家政策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等等,這些機構可以慢慢的建立。

在內閣和樞密院之外,我還會陸續建設不少機構,這些機構,也是獨立的,不歸內閣和樞密院管轄,直接向我負責。

他們大致包括我們下一步將要建設的郵政系統、新聞系統、銀行系統、等等機構,不過,這些機構的設定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籌備和摸索經驗,是個長期工程。

這些都是中央的機構設定,接下來還有地方政府機構設定。

在地方上,因為我們的三塊行政區是分散開的。

韓北行政區和朝南行政區之間還隔著一個割據混戰的朝鮮王國和蘇克薩哈、安不擼佔領的苟延殘喘的上京地區。

九州行政區更是我們從倭國搶佔的一塊海外的地盤。

在這種情況下,韓北行政區,由中央直屬管轄。因為常年戰爭,地方人口稀少的緣故,合併大部分的縣城,使用郡制度。

並在內閣之下,設立朝南地區事務部和九州地區事務部,由兩個事務部,管理兩地各郡政務。

不過兩部現在的辦公地點不在中央,而是暫時設在朝南和九州兩地,等到未來有了遠距離及時通訊能力後,再把兩部搬回中央。

在郡一級別上,按照中央各部的大致劃分,設定各種地方政府機構,所有部門共同組成郡級政府,以民主集中制原則開展工作。

然後在其下,依照人口密集程度和工業、農業的比例等不同資料,建設不同的鄉鎮下級機構。

義州、明州、茂山鋼鐵煤炭基地等鴨綠江沿岸地區,成立平安郡,為臨時首都。

義州以南的鹽州開始,直到安州,組成安州郡。

安州以南至平壤,組成平壤郡。

平壤以南至上京前線,組成漢城郡。

接下來舊式朝南行政區和九州行政區了。那裡的郡級劃分,由兩地的事務部負責。”

這場會議只是大致的給下面通一下風,讓他們做好準備工作而已,陳信從來並沒有想過,能夠一次性把政府工作捋順。

開完會,陳信大致分派了一下,讓幾位大臣在軍管會的基礎上,組建了個部門籌備委員會,慢慢的籌備這些機構的設立。

接下來,還有人員的招聘、培訓,政府辦公場所的建設,人事調整,責權劃分,檔案檔案移交等等大量工作要做。

內閣各部,由現在的軍管會各自籌備,可是還有樞密院和國王直屬機構呢。

樞密院該交給誰去籌備呢?這裡面經濟顧問委員會,編制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國家政策委員會、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等等,那可都是專業性極強的機構,現在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勝任啊。

現在的王國,也才在大人中執行掃盲政策,而初級教育,也才開了個頭,建立了幾所小學而已。

而且,因為時間過短,第一批小學畢業生,那要等到明年了,中學更是沒影的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組建專業性極強的為自己提供專業建議的樞密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可想,畢竟陳信還有金手指。

既然有了解決辦法,那麼,陳信也就不著急了。

繼續想下一步工作,那就是郵政系統、新聞系統、銀行系統等直屬機構的建立。

先說新聞系統,現在倒是沒有辦法弄那些高科技,只能是紙質傳媒,並且以報紙為主。

報紙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新聞出版業認為“邸報”是我國最早的報紙。

“邸”本來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官員在京的住所,早在戰國時就出現了,也有人說始於西漢。

顏師古說:“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

“邸”後來作為地方高官駐京的辦事機構,為傳遞溝通訊息而設,由此而有“邸報”之稱。“邸報”又稱“邸抄”,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屬於新聞文抄。

有邸報做基礎,想要往報紙方面發展,倒也不是很難。

而且報紙是國家宣傳的喉舌,必須重視。

王國先設立一份或者幾份報紙,然後還要建立新聞審查機制,在言論部分自由的基礎上,審查未來可能到來的辦報熱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