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成都商業極其疲滯,手工業多緊縮範圍減少僱工,工人失業者甚多。棉織與絲織兩業失業工人已達五千人以上,縫紉業失業亦不下四五百人,其他如染房街之骨貨工人,東御街之銅貨工人,亦多無工作可作,鐵路公司三倒拐鞋鋪,全街鋪戶一百餘家除學徒外,僱用工人不及十人,由此可見一斑,其他行業工人失業者更不知若干……”

短短幾行,寥寥數語,成都便猶如人間地獄一般。張謇自然知道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卻沒有想到居然已經差到了如此地步。這倒也不能完全怪他,一來實業部的目光總是死死的盯著經濟最達的江浙,於內地關注極少,再者許多已經日漸凋敝的行業本身也不是實業部所關心的所謂要害部門,而被張謇忽略掉的是,正是這些看似規模極小的行當,聚集了中國人數最多的工人。===由於出口受阻,許多沿海沿江開埠口岸的企業不得不將大量產品銷往內地,去與那些小作坊爭市場,基於本身的巨大優勢,他們如此做自然是無往不利的,一時倒也看不出蕭條,然而那些內地諸如成都的工商業展則越的不景氣,商號、工廠之裁員與倒閉時有所聞,工人們亦自是朝不保夕,時時面臨失業的危機了。

工人收入的低下決定了他們的家庭規模不會過大,且生活是極其貧困的,其家庭地消費水平也是極低的。工作不外乎求個溫飽而已。另一方面,經濟收入狀況也是決定家庭結構和人口多少的一個主要因素,收入相對低下的工人等城市社會階層的家庭規模也就相應較小。綜合多方面地考察,可以推測成都的工人家庭規模以四人左右者居多,還另一項調查還顯示此時成都工人家庭中成年男子比例極高。按照劉仰嶽的推測這大約該是“因為收入低微的家庭中不能生產者或不必要居留城市者,均居留鄉間,以省開支”之故。張文英並不清楚劉仰嶽的推測是否有道理,但有一件事他是知道的,一座城市裡成年男子比例過高絕不是一件好事,反倒是社會地一個極大的不安定因素。^^^^

此外。由於經濟條件欠佳,生存環境惡劣而造成的人均壽命過短,嬰兒死亡率過高。工作勞累,生活貧困,缺醫少藥,精神壓力大,也使得工人群體更易受到疾病的侵擾。年初的一場霍亂,僅僅一處幾個小時內就死了數十人。多為窮苦之人。要知道霍亂一般可都是夏季多的,而眾所周知,對於窮人來說,此一病症幾為不治之症。而在其時醫療衛生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之下,一些極為平常的病痛都極有可能使人喪失生命,因而普通工人地平均壽命是較低地。對於抵抗力極弱的兒童而言,這一問題就更為嚴重,甚至有時生兩個死一個。===

工人收入的低微也使得工人家庭節衣縮食。生活水平極為低下。許多人往往只求“一啖飯地,以暫維生,於願已足”。因收入有限,不少人的大部分開支均用於基本衣食所需,甚至連衣服費用都少得可憐,絕大部分只能用於食品與燃料。從成都和上海工人家庭生活費的比較中不難現,沿海大城市工人家庭生活費中食物費所佔比例遠低於內地工人家庭。而雜項費用比例則接近為內地工人家庭的兩倍。這使他們更能享受到都市現代化程序中所帶來的對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而從各類雜項消費中也可以一窺內地工人家庭地生活觀念和消費方式,日常雜項的消費中日用、醫藥等滿足生活必需的專案佔了較大比例。*****這些還只能說是為生活所迫,雜項中的另一項較大的花費為嗜好,即指賭博等不良習慣,這主要是由於工人們生活苦悶,加之他們多迫於生計而失去上學的機會,文化水準普遍不高,缺乏正當的娛樂以消解疲乏所致,當然也與不健康地社會風氣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他們對教育地重視是顯然不足的,這在他們地子女教育中也有所體現,貧困及對教育的忽視使得工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往往偏低,這不僅會對其時成都的人口素質形成影響,也使得廣大的工人子弟在將來的擇業及社會流動中也往往會不得不去重複其父輩的道路。雖然由於義務教育法的頒佈,這種情況多少有了一些好轉,但即便是張文英和蔡元培心裡也清楚,成效其實遠不像教育部公佈的那麼樂觀,許多認為生計所迫,小小年紀便要出來務工,而政府的執行力度相對有限,還不可能面面俱到,沿海沿江等地自然要好得多,至於內地就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

對於張謇來說,眼下真是一個兩難的困境,不管怎麼做似乎都是不對的。內地本就極度貧困,繼續放任沿海的商品流入內地,無異於雪上加霜,然而若是有政府出面阻止,且不說本身便是陷入了地方保護的怪圈,總統會不會答應權且不說,這樣一來沿海也會貧困下去,光是江浙商幫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至於胡漢民經濟本就不是他所在行,這個時候更是拿不出主意來,不過這個時侯不說話似乎也是不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到內地也不只是西南而已,華北的一些地方我也有走過,情形似乎還不至於全是這般差,此外還有西北,不過那裡的情況我就不甚了解了。”胡漢民很謹慎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華北有一些張文英主導投資建設的重工業基地,像天津青島這樣的沿海港口城市展的也還算不錯,但胡漢民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滿。

“北方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雖然不一定有南方的麻煩,不過北方也有自己的不利因素。”張文英嘆了口氣,緩緩道。

看張文英的表情便知道他所言非虛,張謇與胡漢民都頗感到失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